人物簡介
即故儒生張賓也。高齊元魏之際。國學(xué)有雄安先生者。博學(xué)能文辭。為時師范。其徒李范齊鑣安席。皆材藝所歸。而賓其一也。嘗至趙州堰角寺。即今之應(yīng)覺寺也??室驈乃滤魉I硰泦栙e。水具幾塵。必言之。乃可以飲。賓罔然。沙彌遂澆其面。賓大慚。謂其人曰。非直以辱我而已。亦足以見佛法之不易知如此。吾今投誠趨向矣。于是悉辭去其從者。而從寺出家。寺法當(dāng)三年歷試而后剃落。以賓名士故。即日使受具戒。乃入西山。廣尋藏部。造詣淵微。嘆留神之晚。宣武皇帝崇尚大教。永平元年。詔西竺三藏菩提流支于紫極殿。勒那摩提于太極殿。翻譯十地。然各置禁衛(wèi)。不相往來。四年方訖。及讎校義句恰同。其所不同者。特一字耳。蓋或以為不二?;蛞詾椴槐M。后那的定為不異。而眾共稱美。謂合圣心。寵聞之。因訪流支以所譯指趣。支授十地曲教。而寵于三冬之間。盡為疏出。尋而講演。聽侶云臻。鄴下歆艷焉。時魏收邢子才揚休之等在座。寵默識之曰。諸賢既皆國華朝彥。頗憶受業(yè)有所自來否。答以為始皆北面張君。君茲厭俗。罔知所向。寵咄曰。師資之禮。典籍具存。今乃爾何耶。三子遽拜伏謝過。轉(zhuǎn)以聞上。詔日賜黃金三兩。以旌異之。而終其身。續(xù)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釋道寵。姓張。俗名為賓。高齊元魏之際。國學(xué)大儒雄安生者。連邦所重。時有李范張賓。齊鏕安席。才藝所指莫不歸宗。后俱任安下為副。年將壯室。領(lǐng)徒千馀。至趙州元氏縣堰角寺側(cè)。即今所謂應(yīng)覺是也。從寺索水。沙彌持與。問具幾塵方可飲之。素不內(nèi)涉罔然無對。乃以水澆面。賓大恧謂徒屬曰。非為以水辱我。直顯佛法難思。吾今投心此道。宜各散矣。即日于寺出家。寺法入道三年歷試。以賓聰明大博不可拘于常制。即日便與具戒。遂入西山廣尋藏部。神用深拔慨嘆晚知。魏宣武帝崇尚佛法。天竺梵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極殿。勒那摩提在大極殿。各有禁衛(wèi)不許通言。校其所譯恐有浮濫。始于永平元年至四年方訖。及勘讎之。惟云。有不二不盡。那云。定不二不盡。一字為異。通共驚美若奉圣心。寵承斯問。便詣流支訪所深極。乃授十地典教三冬。隨聞出疏。即而開學(xué)。聲唱高廣。鄴下榮推。時朝宰文雄魏收邢子才楊休之等。昔經(jīng)寵席官學(xué)由成自遺世網(wǎng)形名靡寄。相從來聽皆莫曉焉。寵默識之。乃曰。公等諸賢既稱榮國。頗曾受業(yè)有所來耶。皆曰。本資張氏厭俗出家。寵曰。師資有由今見若此。乃曰。罪極深矣。初聆聲相寔等昔師。容儀頓改致此無悟。于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悲慶相循。遂以聞奏。以德溢時命義在旌隆。日賜黃金三兩盡于身世匠成學(xué)士堪可傳道千有馀人。其中高者。僧休法繼誕禮牢宜儒果等是也。一說云。初勒那三藏教示三人。房定二士授其心法。慧光一人偏教法律。菩提三藏惟教于寵。寵在道北教牢宜四人。光在道南教憑范十人。故使洛下有南北二途。當(dāng)現(xiàn)兩說自斯始也。四宗五宗亦仍此起。今則闕矣輒不繁云。
姓張。俗名為賓。高齊元魏之際。國學(xué)大儒。雄安生者。連邦所重。時有李范張賓齊鏕安席。才藝所指。莫不歸宗。后俱依安下為嗣。年壯。領(lǐng)徒千馀。至趙州元氏縣。堰角寺側(cè)。從寺索水。沙彌持與。問具幾塵。方可飲之。素不內(nèi)涉。罔然無對。乃以水澆面。賓大恧。謂徒屬曰。非以為水辱我。直顯佛法難思。吾今投心此道。宜各散。便于寺出家。聰明博大即具戒。遂入西山。廣尋藏部。神用深拔。慨嘆晚知。魏宣武帝。崇尚佛法。天竺梵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極殿。勒那摩提。在太極殿。各有禁衛(wèi)。不許通言。校其所釋。恐有浮濫。始于永平元年。至四年方訖。及勘讎之。惟云有。不二不盡。那云。定不二不盡。一字為異。通共驚美。寵詣留支。訪所深極。乃授十地。曲教三冬。隨聞出疏。即而開學(xué)。聲唱高曠。鄴下榮推。時朝宰文雄魏收。邢子才。楊休之等。昔經(jīng)寵席。官學(xué)由成。自遺世網(wǎng)。形名靡寄。相從來聽。寵默識之。于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悲慶相循。遂以聞奏。以德溢時命。義在旌隆。日賜黃金三兩。匠成學(xué)士。傳道千馀。其中高者。僧休。法繼誕禮。罕宜。儒果等。
人物簡介
【生卒】:572?—727 【介紹】: 唐僧。南天竺國人,姓迦葉氏。年十二出家,博通有聲。高宗永淳初迎住福先寺。玄宗開元中住長壽寺。傳卒年一百五十六歲。譯有《佛境界》、《寶雨》、《大寶積》等經(jīng)。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南竺國凈行婆羅門種。姓迦葉氏。年十二。事波羅奢外道出家。學(xué)聲明僧祛等論。年逾耳順。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學(xué)正法。永淳二年。高宗遣使迎其來。天后尤加敬禮。詔居?xùn)|洛福先寺。出佛境界寶雨華嚴(yán)等經(jīng)。凡十一部。中宗神龍二年。譯大寶積經(jīng)于京兆崇福寺。沙門思忠。天竺大首領(lǐng)伊舍羅等。譯梵文。天竺沙門波若屈多。沙門達磨證梵義。沙門履方宗一?;塾X筆受。沙門勝莊。塵外。無著。懷迪。證義。沙門承禮。云觀。神暕。道本次文。學(xué)士盧粲。徐堅。中書舍人蘇瑨。給侍中崔璩潤文。中書門下三品陸象先。尚書郭元振。中書令張說。侍中魏知古。監(jiān)護。睿宗景云初。徙北苑白蓮池甘露亭總成一百二十卷。則佛四十九會所說也。四月八日進上。御序以冠之。開元十二年。隨駕居洛京長壽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卒。壽一百五十六。帝聞軫悼。謚開元一切遍知三藏。喪事給內(nèi)府物。用鹵簿羽儀幡幢華蓋。遣內(nèi)侍杜懷信監(jiān)護。十二月一日。遷窆于洛南龍門西北原。起塔勒碑。禮也。宋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三
釋菩提流志。南天竺國人也。凈行婆羅門種。姓迦葉氏。年十二就外道出家。事波羅奢羅學(xué)聲明僧祛等論。歷數(shù)咒術(shù)陰陽讖緯靡不該通。年逾耳順方乃回心。知外法之乖違。悟釋門之淵默。隱居山谷積習(xí)頭陀。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學(xué)諸經(jīng)論。其后游歷五天遍親講肆。高宗大帝。聞其遠譽挹彼高風(fēng)。永淳二年遣使迎接。天后復(fù)加鄭重。令住東洛福先寺。譯佛境界寶雨華嚴(yán)等經(jīng)凡十一部。中宗神龍二年。又住京兆崇福寺譯大寶積經(jīng)。屬孝和厭代睿宗登極。敕于北苑白蓮池甘露亭續(xù)其譯事。翻度云畢。御序冠諸。其經(jīng)舊新凡四十九會。總一百二十卷。先天二年四月八日進內(nèi)。此譯場中沙門思忠天竺大首領(lǐng)伊舍羅等譯梵文。天竺沙門波若屈多沙門達摩證梵義。沙門履方宗一慧覺筆受。沙門深亮勝莊塵外無著懷迪證義。沙門承禮云觀神暕道本次文。次有潤文官盧粲學(xué)士徐堅中書舍人蘇瑨給事中崔璩中書門下三品陸象先尚書郭元振中書令張說侍中魏知古。儒釋二家構(gòu)成全美。寶積用賢既廣。流志運功最多。所慊者古今共譯一切陀羅尼末句云莎嚩訶。皆不竊考清濁。遂使命章有異。或云薩婆訶。或云馺皤訶等。九呼不倫。楷定梵音悉無本旨。此非梵僧傳誦不的。自是執(zhí)筆之誤。故剋取莎(桑巴反)嚩(無可反)訶(呼個反)為正矣。志開元十二年隨駕居洛京長壽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囑誡弟子五日齋時。令侍人散去。右脅安臥奄然而卒。春秋一百五十六。帝聞軫悼。敕試鴻臚卿。謚曰開元一切遍知三藏。遣內(nèi)侍杜懷信監(jiān)護喪事。出內(nèi)庫物務(wù)令優(yōu)贍。用鹵簿羽儀幡幢花蓋闐塞衢路。十二月一日遷窆于洛南龍門西北原起塔。勒石志之。系曰。西域喪禮其太簡乎。或有國王酋長傾心致重者。勿過舁之火葬。若東夏僧用鹵簿導(dǎo)喪身罕聞之矣。嗚呼道尊德貴。不言而邀。此不其盛歟。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平府永年人,字若愚,號筱庵。少孤貧,事母至孝。撫幼弟四人,著家范數(shù)十條,同炊者五十余人,皆和睦相處。有《讀史詠情諸集》。
人物簡介
【生卒】:?—1473 【介紹】: 明山西蔚州人。號古溪,人稱香巖和尚。本姓張。幼為牧童,十四歲從云中天暉和尚出家,讀藏經(jīng)五年。景泰三年,住南陽香巖寺,不一年離寺,出訪名山高僧。天順五年起住金陵高座寺。成化初圓寂。工詩,有《藥師科儀》、《雨華集》。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覺澄。山后蔚州人。十歲不茹葷。從云中天暉[日/〦/水]公落發(fā)。痛絕人事。閱大藏。越五寒暑乃周。后因提無字話有省。道譽隆起。鉅卿名公。交薦之住南陽香嚴(yán)寺。大為人所歸。逾年棄去。上西蜀。游江南。受大戒于杭之戒壇。還登太岡山。訪月溪和尚。又入投子。禮楚山琦禪師。遂獲印記。俄而別去。養(yǎng)靜固始之南山。星霜頻易。又往五臺。禮文殊請光瑞。得如所祈。密有感悟。還鄘城。逢天界首座清寧。請居高座寺。寺后即雨花臺。梁云光法師講法華。天雨花處。師遐繼芳躅。善于開導(dǎo)。鍵閉山居十馀載。足不躡城市。而聞風(fēng)者從化。有藥師科儀雨花集。行世。成化癸巳八月九日。端坐夷然而化。少息。眾皆凄泣。又徐開目曰。不須如是。復(fù)瞑目長往。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福建順昌人,字用中。成化十一年進士。歷官刑部員外郎。林俊以言事下獄,中使人照顧其家屬,又遣仆送俊至貶所。升山東按察僉事,筑壽張堤岸。官至副使。居家事繼母孝,與異母兄弟和睦相處。
廖中(1435年—?),字用中,福建延平府順昌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早年出身國子生,成化四年(1468年)戊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三十二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會試三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五十名。
人物簡介
畢鏘(1517年—1609年),字廷鳴,號松坡,南京池州府石埭縣(今安徽省石臺縣廣陽鎮(zhèn))人。嘉靖甲辰進士,萬歷年間累官戶部尚書,謚恭介。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甲辰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出為浙江提學(xué)副使,調(diào)任廣西右參政。嘉靖四十年(1561年),升任廣西按察使,同年改任浙江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再調(diào)湖廣左布政使。隆慶元年(1567年),召為太仆寺卿,未赴任,改任應(yīng)天府尹。海瑞巡撫江南,發(fā)送公文到應(yīng)天府,將應(yīng)天官員視為下屬,畢鏘拒不接受。海瑞考核畢鏘的政績,反而相處友善。歷升南京戶部右侍郎,負(fù)責(zé)糧食儲備。隆慶六年,入朝擔(dān)任刑部右侍郎。萬歷二年(1574年),改任戶部侍郎,統(tǒng)轄倉場。晉升為南京戶部尚書,告病歸。后出任南京工部尚書,改任吏部職,萬歷十三年,召任北京戶部尚書。其所奏多切中要害。神宗身邊的寵幸之人從中阻撓,沒有能全部施行。畢鏘則以年老為由請辭獲準(zhǔn)。神宗準(zhǔn)許他乘驛車回鄉(xiāng)。畢鏘遇事嚴(yán)守公正,享有眾望。八十歲時,明神宗派人問候,加封太子少保。后又兩次派人慰問。其孫畢汝楩攜帶奏表入朝答謝,神宗下詔收他為太學(xué)生。畢鏘九十三歲去世。贈太子太保,謚恭介。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淮安府清河人,字邦彥,號后溪。嘉靖三十八年進士。萬歷初年官吏部左侍郎。居官不受饋贈,與人相處,態(tài)度謙和,而是非分明。遭父喪,以毀卒。
丁士美(1521年—1577年),字邦彥,號后溪,直隸淮安府清河縣(今屬淮安市)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左侍郎。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己未科一甲第一名進士。歷官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諭德、侍讀學(xué)士、掌翰林院事兼教習(xí)庶吉士、太常寺卿、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丁士美歷仕三朝,輔導(dǎo)二帝。因父喪致仕,卒于家。追贈禮部尚書,謚文恪。
人物簡介
王世揚(?—1608年),字孝甫,號懷棘,直隸廣平府廣平縣人,民籍。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萬歷五年(1577年)聯(lián)捷丁丑科會試第三百名,登三甲第七十六名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萬歷十年(1582年)選為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河南。十七年(1589年)八月升為大理寺右寺丞,歷任大理寺少卿、延綏巡撫。萬歷十九年(1591年)九月,改任宣府巡撫。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因鎮(zhèn)邊有功擢升為左副都御史協(xié)理都察院事,后又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升為兵部右侍郎、宣大總督,萬歷二十七年三月(1599年)升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協(xié)理京營戎政,九月晉升兵部尚書兼戎政尚書。萬歷三十二年丁憂還家與四鄰和睦相處。敘宣大功,加太子少保,服闋起用。萬歷三十六(1608年)年世揚卒于家,贈太子太保。
人物簡介
張第(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鳳涂,湖廣承天府鐘祥縣人,軍籍。張第為人公恕謙謹(jǐn),與人相處和善,是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的進士,授潞安知府,改任瓊州知府,保障地方人民,辭官后與縣鄰子弟仆從一同出入,循禮得不知曾為官員,致仕十多年后,鄉(xiāng)人建坊紀(jì)念他的功德。
人物簡介
郭文燦(17世紀(jì)—17世紀(jì)),字中白,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郭文燦個性力行孝悌,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獲授大同知縣,饑荒時人民欠餉,他就賣掉田里千畝代償;不久改任戶部主事,有才能名聲,調(diào)官刑部浙江司主事,因病辭官回鄉(xiāng),不再出仕,在別業(yè)居住,與農(nóng)圃相處,死后入祀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