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洪肇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五
釋際圣,字了凡,姓薛氏,海寧人也。
父覺原,母曰慈蔭老人,后就養(yǎng)于寺,修念佛三昧坐化者。
際圣初生不啼,五歲始能言。
年十二讀《戰(zhàn)國策》云“生王之頭,不若死士之壟也”,即有觸發(fā)。
年二十四讀《蘭峰語錄》,念生死事,怦怦心動,不覺流涕掩卷,凄然惘惘。
出門至耀巖山,徜佯半載,始投中巖慧薙染,復受具于圓妙,乃事參求。
雍正五年,謁怡然于杭州大雄山崇福寺,入禪堂時,天慧居首座,令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經(jīng)數(shù)月無入處,泫然久之。
一日方舉前話,胸中若有物脫落,了無一念可得。
天慧曰:“參禪須參活句。
”問:“如何是活句?
”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殊未達,徘徊庭間,聞彈指聲,忽有省,左顧右盼,無非自家受用處。
舉呈天慧,乃詰之曰:“既知萬法歸一,畢竟一歸何處?
”又不能對。
天慧曰:“汝今得處與萌芽相似,須更加精進。
”乃兀坐枯寂七晝夜,忘寢食。
聞人舉肇法師會萬法為自己語,忽有會。
天慧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觸不背,當作何觀感。
”際圣曰:“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天慧曰:“未也,更道。
”乃曰:“摩醯首羅三只眼。
”天慧曰:“孰是正眼?
”際圣一偈,天慧曰:“見處雖是,生死岸頭,猶未了得。
”其警策如是。
明年,居崇福依迅機,得疾甚劇,趺坐頃,力不能支,平日所得處俱不相應。
疾愈,益自勵,度夏江寧香林寺。
一日見《金剛解》云:“得之于心,應之于手。
”歡悅無量,出隨眾工作,上瓦于檐,相次遞舉,忽爾忘失從前,三際俱斷,瓦猶在手,不知所以,眾訶之。
際圣曰:“非爾境界。
”自此一切不疑。
語人曰:“雖古佛現(xiàn)身說法,不復參叩矣。
”十一年,憲廟念大法陵遲,禪林凋喪,思所振之。
詔訪玉林正派,天慧應召入京。
進見,詢向上事,應機無滯,憲廟殊未深許。
掩關拈華寺,重加策發(fā),久之忽大徹。
進對契旨,賜紫衣。
歸江東,住磬山圣月寺,乃招際圣入院,警語重提,勘發(fā)尤殷,嘗于辯論時,目際圣曰:“汝向中間說。
”際圣曰:“說即不中。
”天慧曰:“顢頇佛性,圇囫真如。
”然由此服膺愈深,精進更勇。
旋住揚州福緣寺,禮佛次,舉頭見露拄,遂大徹,了知“情與無情,悉皆成佛”。
及還磬山,天慧屢舉古德淆訛公案試之,一一透脫無滯。
天慧既主高旻,乃命分座說法。
已而去之天目,復之天臺華頂。
乾隆十年,天慧將示寂,疾甚,遣使赍衣缽、遺書敦促繼席高旻。
道問傍流,遐邇慕德。
自是歷主鎮(zhèn)江嘉山、真州壽寧、常州開利,而終歸于高旻。
每結制,衲子云集,開悟者歲得三五人。
二十年,江東大饑,諸山緇侶多赴高旻,食指數(shù)千,恒虞不給,親出叩募,劬勞備至。
明年春,大疫,寺僧多病,遍候寒熱,視食與藥,夜以繼晝。
夏五月朔,患心疾,以席傳弟子了貞,病七日,安坐而逝。
以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寂,后十二年建塔于鎮(zhèn)江九華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