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贊化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張鳳翼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鳳翼(?
—1643年),字異羽,山東東昌府堂邑縣人。
父張道情,字和夫,孝弟力田,好行其德,歲祲捐粟賑貸,立義塾,施棺構,聞義冢,凡力所任,無不周舉。
鄰人受誣坐大辟,賣宅營救。
道情初受其券,事解復還之,不責直。
里有斗訟,片言立散,人呼為張父云云。
以子鳳翔封文林郎廣平府推官,累贈資政大夫工部尚書。
萬歷辛丑進士、兵部尚書張鳳翔(字稚羽)弟。
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兵部主事,歷武庫司郎中,出為河南參議,轉湖廣下湖南道副使。
崇禎六年,刑科都給事中陳贊化彈劾宜興周延儒,引鳳翼為證,周銜之刺骨,左遷霸州右參議,尋免職。
再起寧夏兵備道,崇禎十六年擢延綏巡撫,甫入境,李自成已陷延安府,鳳翼兼程赴援,至柳樹澗遇寇,死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秦堈,字器新,號儼海,明無錫人。壬戌進士,授澤州知州。
維基
秦堈(16世紀—17世紀),字器新,號儼海,又號任城,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秦堈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獲授澤州知州,但因父喪歸鄉(xiāng)未赴任;之后出任福寧知州,解決人民賦稅問題,又以勸告代替恐嚇處理案件。
很快他入朝擔任戶部山西司員外郎,管理京城糧廳;宦官張彝憲巡視戶工二部,金鉉抗疏彈劾馮元飏,他和何楷慷慨支持,忤逆張彝憲而辭官。
弘光年間他得起用為郎中,和葛遇朝、張弘弼、吳國斗、雍鳴鸞、趙明遠、許承欽、任弘震、區(qū)志遠、夏時泰、曹璣、陸禹思、張大章、何應璜、方岳朝、周憲申、蔡元宸、陳宗大、趙翼心、盛黃、周伯瑞、張永禧、劉世斗、侯鼎鉉、傅如湯、張鼎隅、趙悅心、王泰際、章甫、徐懋賢、倪元善一同共事,張有譽上疏讓他改任通政,但未通報南京已經(jīng)失陷,最后到東皋居住終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3—1644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玉繩,號挹齋。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崇禎初拜大學士,參與機務,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實庸懦無才略。清軍逼近畿,自請督師,駐通州不敢戰(zhàn),謊稱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盡。
維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繩,號挹齋,直隸宜興縣宜城鎮(zhèn)人,明末政治人物、狀元,東閣大學士。
因貽誤軍機,被賜死。
周延儒少時聰穎,被譽為神童,有名文。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連中會元、狀元。
時年二十余歲,又與同年馮銓友善,其后結為姻親。
天啟中期升遷右中允,掌管司經(jīng)局事務。
馮銓罷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禎帝即位,誅魏忠賢,召延儒為禮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為復社領袖,曾深得崇禎信任,屢蒙召對,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帝召周延儒密議,“漏下數(shù)十刻乃出,語秘不得聞”,崇禎三年正月,韓爌致仕,三月李標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輔。
崇禎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給事陳贊化劾周延儒“招權納賄、游客李元功借叢威人”,又揭發(fā)延儒嘗告訴李標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閣,民間的對聯(lián)說“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
崇禎十年(1637年)溫體仁被罷免。
周延儒再度入閣。
崇禎十四年,重任首輔的周延儒在其門生張溥的勸說籌劃下,悉反溫體仁時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請減稅、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禎帝皆忻然允許。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輕棄。
」于是當時被罷免的名臣鄭三俊掌吏部,劉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華、張國維、徐石麒、張瑋、金光辰等,布滿九列。
又釋放在獄的傅宗龍等,追贈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榮譽,中外一時都說周延儒賢能。
崇禎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勸皇帝剝奪東廠的權力,史稱“都人大悅”,東廠特務恨之入骨,當時崇禎皇帝十分重視尊敬周延儒,曾經(jīng)在新年時向他一揖說:「朕以天下聽先生」,但是周延儒實際上庸駑無材略,且性貪,根本不能勉救局勢。
同年五月,山東兵備僉事雷演祚彈劾周延儒門生范志完督師山東時縱兵淫掠,并赴京與其對質。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旗壓境,震動燕都。
內閣首輔周延儒請求督師抗擊清兵,并明言說「但言愿捐軀報國,援兵事實非所長」。
但周延儒帶兵出京后,駐軍通州,不敢迎戰(zhàn)。
每日與部屬飲酒作樂,“每日幕客攢集,午后始開門收文書,應故事”,向朝廷謊報軍情,偽造勝績。
崇禎不知內情,對周延儒褒獎有加。
后來,周延儒得知清軍兵退,遂謊報戰(zhàn)功。
朝廷論功加周延儒為太師。
后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養(yǎng)性上疏揭發(fā)真相,其他的官員也相繼彈劾延儒。
崇禎大罵:“最恨周延儒對朕使乖(玩弄計謀欺瞞)。
”崇禎十六年七月,崇禎在中左門召見群臣,親自審訊范志完,最后范遭誅殺,并逮治董廷獻,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動搖。
崇禎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縊死。
當駱養(yǎng)性持圣旨及吊繩至延儒官邸時為酉時,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別,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時才自縊,相隔兩個月后,崇禎也在此黎明破曉時分自縊。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傳》。

人物簡介

維基
陳鳴珂(?
—1640年代),字鏘鳴、賡垣,東昌府濮州范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陳鳴珂是天啟七年(1627年)的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中書舍人,看到范縣亂象頻生而上疏天下即將大亂,文武兼全士尹;崇禎帝準許,但銓司則因為他未先行通報,以越位廷杖他。
后來他改任梁山知縣,李青山在當?shù)刈鱽y,他和陳贊化力求整治;到弘光時和倪嘉慶、曹景參、沈應旦、郭充、蔣鳴玉、劉天斗、左光明同時任命,遷官刑科給事中,很快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羽圣。崇禎七年進士。屢遷為刑科給事中。李明睿以李自成軍逼近北京,建議親征,實為南遷之計。時亨劾之。北京破后,時亨南下。馬士英等以其阻朝廷南遷為罪,殺之。
維基
光時亨(1599年—1645年),字羽圣,號含萬,直隸桐城縣(其故里今屬安徽樅陽縣)人。
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十七年(1644年)任給事中。
李自成大軍逼近京師之際,力阻崇禎帝南遷之議。
京師城破后南歸,次年,被弘光朝廷以「阻遷」之罪處死。
天啟四年(1624年),光時亨登甲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中式甲戌科進士,授四川榮昌縣知縣。
崇禎帝征光時亨入京師,在左掖門御前廷對。
光時亨慷慨陳詞,認為「近事之誤,莫如撫賊」,主張「布大信以傾賊黨」,將亂軍中剽悍者,招募為兵,將亂軍中攜裹之饑民,安置歸農(nóng)。
官兵、刑二科給事中。
半月之間,上疏百馀封,彈劾權貴、建言軍國大事,又請求免除老家桐城漕糧。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京師震動。
詞臣李明睿倡議南遷,內閣大學士陳演、魏藻德反對,并指使光時亨激烈諫阻,堅決主張固守京師。
四月,京師陷落。
城破之時,光時亨興御史王章巡守阜成門,王章被殺。
桐城耆舊傳》稱,光時亨摔斷左腿,爬進尼姑庵自縊獲救,又與御史金鉉同投御河,金鉉身死,光時亨再次為人救起。
而《甲申傳信錄》等野史則稱時亨開城迎降,留任兵科諫議(給事中)。
李自成敗,光時亨南歸,至宿遷被大帥劉澤清派人關押。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朝廷權臣馬士英稱:“給事中光時亨力阻南遷,致先帝身殞社稷;而身先從賊,為大逆之尤。
”與降闖之臣周鐘、武愫同時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