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揆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定遂安人。
年二十二。
志祈薙落。
而未遇其師。
或謂衢之北山有善南宗者。
則趨之。
而其人曰。
吾非汝師也。
其必往天臺乎。
至剡之石城寺。
見一翁。
貌奇古。
神氣秀爽。
問朗曰。
子何之。
曰天臺求佛大法爾。
因同行數(shù)十里。
憩林樹間。
翁告之曰。
法常寂然。
尚奚庸遠(yuǎn)適哉。
汝于鄉(xiāng)里有緣。
宜歸以闡化。
毋后也。
言畢而隱。
朗亦豁然心悟。
乃復(fù)峰啄澗飲數(shù)載。
而后居邑之慧安寺。
以白衣。
行頭陀法。
未幾秦望山無故振動。
大龜出焉。
見者咸以為異。
尋有僧??自云門來。
身脩八尺四寸。
隆鼻大目。
而光采射人。
通思益大品維摩等經(jīng)。
兼融貫諸論。
眾敬之如神。
朗愿事以為師。
??徵維摩義。
朗答殊超邁。
景龍中。
鄉(xiāng)里吳川縣尉余少興。
新昌縣令余仁等十?dāng)?shù)家為檀越。
輪請降臨。
一夕忽睹神光從其頂出。
旁燭山川盈數(shù)十里。
由是??公反以師禮視朗。
而朗升座為說法。
變化莫測。
道俗欣慶。
嘆曰。
昔者山動龜出。
其祥非為??公明矣。
自是四方學(xué)者云萃。
開元四年。
州牧李思絢。
卜于龍山之陽。
建伽藍(lán)以延之。
大設(shè)戒壇。
廣邀律德。
若光州岸公會稽超公咸在。
授朗具足戒。
而道益尊矣。
七年刺史韋利器服膺向化。
八年歙州長史許思恭迎至治所。
朗每升座。
有熊隨眾聚敬。
伏于前若聽伏。
十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
會門人告逝。
且曰。
吾當(dāng)三生此地。
今才一生爾。
言訖。
如入禪定。
壽六十四。
稟遺命苶維建塔。
大歷十二年。
其嗣法弟子開元寺道欽慧祐道禪。
龍興寺??海。
寧國寺進(jìn)玉。
越州寶林寺有沛遠(yuǎn)整。
杭州竹林寺一行等。
立碑。
新定太守蕭定撰文。
司馬劉長卿書。
刺史李揆篆額。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慧朗。
新定遂安人也。
年二十有二。
于衢州北山遇南宗頓教之首將請為師。
乃逆相謂曰。
汝久積凈業(yè)吾非汝師。
可往天臺當(dāng)逢哲匠。
至剡溪石城寺見一禪翁。
莫知其來。
鶴發(fā)冰膚目如流電。
聲含鐘律神合太虛。
乃問朗曰。
子將何之。
答曰。
欲往天臺求佛大法。
因同行十?dāng)?shù)里憩林樹下。
而指訓(xùn)之曰。
法常寂然彼亦如也。
何必隨遠(yuǎn)。
當(dāng)化有緣宜歸本生度無量眾。
言畢求之無方。
豁然本心悟佛知見。
林棲谷飲凡經(jīng)數(shù)載。
乃卻歸故邑慧安寺。
凈名白衣服非法服純陀工巧心如佛心。
驪珠尚潛師子未吼。
弱喪之終涉川迷津。
一日秦望山林嶺振動俄有大龜呈質(zhì)。
咸相謂言。
此何祥也。
尋有禪僧曰??。
自會稽云門而來。
身長八尺四寸。
高鼻大目睛光射人。
明大品思益維摩等經(jīng)。
兼博通諸論。
眾曰。
神僧也。
大龜應(yīng)乎此也。
朗秘菩薩行請之為師。
??徵維摩經(jīng)義。
答曰。
如日照螢火海沃牛跡耳。
??公深器之。
曰真凈名也。
景龍中鄉(xiāng)人吳川縣尉余少興宗黨新昌縣令余仁等十?dāng)?shù)家。
咸共宗事遞請降臨。
一夕忽睹神光從項而出。
旁燭山川盈十?dāng)?shù)里。
含情之類罔不歸依。
??公加師資之禮。
由茲反拜請朗登座。
乃先示法身遍同群有。
次明遍化一切皆如。
道俗欣然而各嘆曰。
昔山之震動龜之?dāng)椤?div id="vhil5or"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176_1_55_comment'>
非??公之應(yīng)明矣。
至是四方學(xué)禪觀者臻萃開元四年本州牧李思絢。
于龍山之陽建伽藍(lán)。
延以居之。
方大設(shè)戒壇廣邀律德。
有光州岸公會稽超公而為上首。
既而發(fā)希有心受具足戒。
珠圓月滿內(nèi)外俱明。
遍臨壇為戒師。
旋請益。
為學(xué)士。
眾情加重。
道在益尊。
七年刺史韋利器深心歸向。
八年歙州長史許思。
恭請往治所。
朗升法座。
無何熊伏于前。
聞鐘而來。
眾散而去。
時皆驚懼虞其搏攫。
原其有聽法之心耳。
其馴猛獸也若此。
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告門人曰。
吾將去矣。
吾三生此州今一生矣。
言訖儼然而寂。
春秋六十四。
稟遺命茶毗建塔。
學(xué)者既多。
穎脫則開元寺道飲慧祐道禪。
龍興寺??海。
寧國寺進(jìn)玉。
越州寶林寺有沛遠(yuǎn)整。
杭州竹林寺一行等。
并傳朗之法。
相繼若瓜瓞然。
至大歷十二年。
新定太守蕭定述碑。
司馬劉長卿書。
刺史李揆篆額。
所謂俱是名公盛誇全美有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29 【介紹】: 唐隴西姑臧人,字君虞。
李揆族子。
代宗大歷四年登進(jìn)士第。
德宗建中四年登書判拔萃科。
客游燕趙,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jì)辟為從事。
憲宗元和中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學(xué)士、散騎常侍等。
文宗大和元年,以禮部尚書致仕。
歌詩與李賀齊名,樂工爭求之。
佳作妙句,人或施之圖繪、或以為歌詞。
一說,乃大歷十才子之一。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代宗廣德二年(764)涼州陷于吐蕃前,隨家遷離故土,定居洛陽。大歷四年(769)登進(jìn)士第,授華州鄭縣尉。兩年后又中諷諫主文科,擢鄭縣主簿。九年入渭北節(jié)度使臧希讓幕,隨軍北征備邊。德宗建中二年(781)轉(zhuǎn)入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幕,曾巡行朔野。四年以書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貞元元年(785)后輾轉(zhuǎn)于天德軍杜希全、邠寧張獻(xiàn)甫、幽州劉濟(jì)幕,至十六年方離軍府。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書舍人、河南少尹、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xué)士,官至右散騎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加禮部尚書銜致仕。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譜稿》、譚優(yōu)學(xué)有《李益行年考》頗詳備。李益詩名早著,其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可分三期。一為入軍幕前之青年期,詩風(fēng)近“十才子”,以五律為長,《喜見外弟又言別》、《竹窗聞風(fēng)寄苗發(fā)司空曙》等為代表作;二為處軍旅中達(dá)26年之壯年期,多作邊塞詩,為創(chuàng)作之頂峰。內(nèi)容豐富,思緒深沉,抒發(fā)從戎之心情,描繪塞上之風(fēng)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聞笛》、《從軍北征》等豪邁慷慨,為七絕之代表作。七律《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同崔邠登鸛雀樓》,亦氣勢雄健,境界壯闊,亦為大歷七律所罕見。三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連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閑適,成就不高。李益身跨大歷、元和兩代,其七絕凝煉含蓄,韻味深長,甚得后人推崇,胡應(yīng)麟以為“七言絕,開元之下,便當(dāng)以李益為第一”(《詩藪》內(nèi)編卷六)。他體亦頗多佳作?!?a target='_blank'>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其詩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詩注》。臺灣學(xué)者王夢鷗撰有《唐詩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詩,不乏獨到之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1首。
唐詩匯評
李益(748-約829),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歷四年(769)登進(jìn)士第。六年,登制科舉,授鄭縣主簿。歷參渭北臧希讓、朔方李懷光、靈州杜希全、邠寧張獻(xiàn)甫幕。元和中召為都官郎中、中書舍人,出為河南少尹,復(fù)入為秘書少監(jiān)、集賢學(xué)士,歷太子右庶子。元和末,遷右散騎常侍。大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益風(fēng)流有文詞,詩名早著,其詩或畫工圖繪,或唱為樂曲,流播一時。有《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二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益。宰相揆族子。第進(jìn)士。憲宗聞其名。召為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xué)士。遷太子賓客。轉(zhuǎn)右散騎常侍。太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時又有太子庶子李益同在朝。故世言文章李益以別之。

作品評論

《國史補》
李益詩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畫為圖障。又有云:“回樂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碧煜乱喑獮闃非?。
詩人主客圖
李益:清奪雅正主。
舊唐書本傳
(益)長為歌詩,貞元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為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詞。
唐詩紀(jì)事
益錄其從軍詩贈左補闕盧景亮,自序云:從事十八載,五在兵間,故為文多軍旅之思。或因軍中酒酣,或時塞上兵寢,投劍秉筆,散懷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氣,武毅果厲。
唐才子傳
(益)風(fēng)流有詞藻,與宗人賀相埒,每一篇就,樂工賂求之,被于雅樂,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繪畫。二十三受策秩,從軍十年,運籌決勝,尤其所長。往往鞍馬間為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歷悲離之作,高適、岑參之流也。
《唐詩品》
君虞生習(xí)世紛,中遭頓抑,邊朔之氣,身所經(jīng)聞。故《從軍》、《出塞》之作,盡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古詩郁紆盤薄,姿態(tài)變出,自非中唐之致。其七言小詩,與張水部作等,亦《國風(fēng)》之次也。
《藝苑卮言》
岑參、李益詩語不多,而結(jié)法撰意雷同者幾半,始信少陵如韓淮陰“多多益善”耳。
詩鏡總論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蕩耳。太白力有馀閑,故游衍自得,益將矻矻以為之。
唐音癸簽
李君虞生長西涼,負(fù)才尚氣;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從軍詩,悲壯宛轉(zhuǎn),樂人譜入聲肷,至今誦之,令人凄斷。
唐音癸簽
唐人詩譜入樂者,初、盛王維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為多。
《詩源辨體》
李益,貞元時人。五言古多六朝體,效永明者,酷得其風(fēng)神。七言古,氣格絕類盛唐。……五言律,氣格亦勝,《白馬羽林兒》一篇,可配開、寶;“霜風(fēng)先獨樹,瘴雨失荒城”一聯(lián),雄偉亦類初唐。七言絕,開、寶而下,足稱獨步。
《詩源辨體》
李益、權(quán)德輿在大歷之后,而其詩氣格有類盛唐者,乃是其氣質(zhì)不同,非有意復(fù)古也。
《唐詩別裁》
七言絕句,中唐以李庶子、劉賓客為最,音節(jié)神韻,可追逐龍標(biāo)、供奉。
《大歷詩略》
李尚書益久在軍戎,故所為詩多風(fēng)云之氣。其視錢、劉,猶岑參之于王、孟,鮑照之于顏、謝也。七絕尤高,在大歷間無與頡頏者。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此公下筆,獐無弱調(diào)。自是天寶以后有數(shù)人物,其名噪一時,有以也夫。
養(yǎng)一齋詩話
大抵益詩深于七絕,律體乃其所短。
張澍《李尚書詩集序》
跡漢以來,仲宣賦從軍,只貢頌諛;靈運送秀才,徒述懷思。唯君虞以爽颯之氣,寫征戍之情,覽關(guān)塞之勝,極辛苦之狀。當(dāng)朔風(fēng)驅(qū)雁,荒月拜狐,抗聲讀之,恍見士卒踏冰而皸瘃,介馬停秣而悲鳴,詎非才之所獨至耶?其他章句,亦清麗絕倫,宜與長吉齊名,無所愧讓。
《越縵堂讀書記》
若論絕句,則李十郎之雄渾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龍標(biāo)亦當(dāng)退讓。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吳叔庠,而參宗于摩詰。長于托詠,朗潤風(fēng)華,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嫵媚。馀作少衰,開晚唐之派.大歷十人,固其杰也。
《詩學(xué)淵源》
其詩辭藻秀發(fā),自然清麗,源出齊梁,而獨多高致,但少古耳。近體七律如《馬嵬》諸作,雖格高調(diào)逸,晚唐莫及,然已為西昆“三十六體”之宗矣。
薛伾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3 【介紹】: 唐人。
初為郭子儀部屬,有名于諸將間。
德宗建中四年,從李揆使吐蕃。
時朱泚為逆,吐蕃請助討賊,伾馳騎向?qū)В劣谖涔?,擢授左威衛(wèi)將軍。
貞元十八年,官右龍武大將軍,復(fù)使吐蕃。
憲宗元和中,累遷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檢校工部尚書、兼將作監(jiān)。
八年,授鄜坊觀察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隴西人。
李揆侄。
歷官金部郎中。
德宗貞元十七年,官左庶子,奉詔持節(jié)冊贈成德節(jié)度使王武俊為太師。
憲宗元和元年,自司農(nóng)卿出為陜虢觀察使。
官至秘書監(jiā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5 【介紹】: 唐隴西成紀(jì)人。
字子垂。
始名仲言,字子訓(xùn)。
李揆之族孫。
擢進(jìn)士第。
形貌魁梧,辭敏智捷。
李逢吉為相,以其善謀事而厚待之。
坐武昭獄,流象州。
文宗立,遷國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學(xué)士。
又改兵部郎中、知制誥,充翰林學(xué)士,遷禮部侍郎、同平章事。
既秉權(quán)衡,與鄭注謀先誅內(nèi)豎,再復(fù)河湟。
事泄,逃至終南山,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