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普光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原夫佛者覺也。
神而化之。
修六年而得道。
統(tǒng)三界以稱師。
帝釋梵王。
尚猶皈□老宣父。
寧不參隨。
昔如來下兜率天。
生中印土。
降神而大地?fù)u動。
應(yīng)跡而諸天擁護(hù)。
九龍吐水。
滿身而花落紛紛。
七寶祥云。
舉足而蓮生步步。
蓋以玉輦呈瑞。
金輪啟圖。
恩沾九有。
行洽三無。
寶殿之龍顏大悅。
春闈之鳳德何虞。
方知灌頂之靈心。
興王后嗣。
必為萬類之化主。
作帝中樞。
豈不知海量無邊。
天情極廣。
厭六宮珠翠之色。
惡千絲竹之響。
雪山深處。
全拋有漏之身心。
海月圓時(shí)。
頓悟無為之法相。
莫不魔軍振動。
法界奔驚。
覺閻浮之日出。
睹優(yōu)缽之華生。
十方調(diào)御。
皆來圓光自在。
六趣含靈。
盡喜金色分明。
暨乎萬法歸空。
雙林告滅。
演摩訶般若之教。
示阿耨多羅之訣。
普光殿里。
會十地之華嚴(yán)。
耆阇山中。
投三乘之記別。
是知靈覺無盡。
神理莫聞。
芥子納三千之國。
藕絲藏百萬之兵。
目容修廣于青蓮。
寒生定水。
毫相分明于皓月。
照破迷云
偫機(jī)而不睹靈蹤。
萬世而空留圣跡。
嗟釋迦之永法將盡。
仰慈氏之何日調(diào)伏。
我今回向菩提。
一心歸命圓寂。
普光初學(xué)道,無邊世界動。
回天復(fù)轉(zhuǎn)地,并入一毛孔(見《宗鏡錄》卷一零零。)。
長廊盡北到禪扃,宴坐林間共褫纓。
秋氣只知雙鶴唳,塵喧已去一牛鳴。
晨鐘暮磬無時(shí)歇,翠竹黃花相間明。
妙墨仙郎題爵里,他年為寄此中行。
題凈慧大師禪齋(景德寺普光院)(1035年) 北宋 · 歐陽修
五言律詩
巾屨諸方遍,莓苔一室前。
萎花吟次(一作處)落,孤月定中圓。
齋缽都人施,談機(jī)海外傳。
時(shí)應(yīng)暮鐘響,來度禁城煙。
嘉臘世所用,況今以令休。
吾儕三四人,及辰為茲游。
茲游豈其遠(yuǎn),東城大道周。
松檜寒色靜,臺殿香氣浮。
振衣聊自潔,舉觴復(fù)相酬。
淡泊顧多思,嘲諧訖無尤。
京都豪貴兒,良馬輕衣裘。
飛鷹搏狐兔,馳突明星流。
歸來擊鮮飲,趙舞間齊謳。
豈不一時(shí)樂,此樂異我求。
愿君勤置酒,簡薄非所羞。
游灊山敘寄蘇子平 北宋 · 張商英
七言律詩
商英與子平別于廣漢。二十八年元祐癸酉,會舒州,遂相與游灊山。四月丁巳,出北門遵松徑,行十里至靈仙觀。登正門半里許,有泉出松腹中,名普光明泉。又百步登五云亭,更衣進(jìn)謁司命天尊。時(shí)峰巒斂氣,云雨晴霽。出山,入譙門,以別薄暮,宿獨(dú)山驛。感物念昔,作敘詩梗概以寄。
少年相別老相逢,月滿灊山照肺胸。
恩錄破除仙錄在,世緣消滅道緣濃。
尋思鈍鳥難如鶴,比擬夭桃卻是松。
九井共投青竹簡,誰知老子自猶龍。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灊山部
普光明殿在人間,凡圣交羅絕往還。
若向一塵親得見,毫光照處奉慈顏。
德云老比丘,經(jīng)行眾山頂。
普光明法門,觸自無二境。
長樂七閩會,山川富登臨。
重城十萬家,間以煙樹林。
何許肆遐矚,城西最高岑。
主人厭直歸,與世相浮沈。
三宿得勝地,八還見初心。
明窗一蒲團(tuán),宴坐依橫參。
面面來遠(yuǎn)色,層層列清陰。
閑翻貝葉書,靜聽頻迦音。
萬法照了處,人居兩幽深。
嗟予晚聞道,況迫桑榆侵。
如何結(jié)保社,去脫頭上簪。
從公刮眼膜,儻借篦千金。
葉尚書普光明庵(1143年) 宋 · 呂本中
日月豈不明,明乃有昏晝。
四時(shí)所出火,更自表新舊。
寧知普光明,亙古不傳授。
獨(dú)照萬物表,不見所成就。
遠(yuǎn)乃包須彌,近不間圭竇。
茫茫濁水源,我此明亦透。
尚書所居庵,草木甚癯瘦。
收藏萬丈光,斂退著懷袖。
至寶久不耀,卻立萬夫后。
我愿從公游,昏病方待救。
先持此微言,遠(yuǎn)寄為公壽。
⑴ 原作聞,據(jù)四庫本改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