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704—778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初為安祿山部將,任武衛(wèi)將軍。安史之亂,為前鋒,兩次攻入洛陽。代宗時降唐,由鄭州刺史擢魏博節(jié)度使,征稅擴軍,自署官吏,割據(jù)河北。代宗大歷十年兼有貝、博、魏、相、衛(wèi)、磁、洺七州。曾兩度叛亂。朝廷不能制。
人物簡介
【生卒】:?—784 【介紹】: 唐人。代宗大歷間,為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部將。十年,承嗣叛,偽署其為瀛州刺史。歲末,以城降唐。十四年,自右羽林大將軍,拜渭北鄜坊觀察使。德宗建中末,涇原兵亂,朱泚僭立,希光亦與亂。興元元年,亂平,為李晟所斬。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生卒】:746—821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字安道,本名興。田廷玠子,田承嗣侄。憲宗元和七年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死,弘正為眾擁立,聽命于朝,繼任節(jié)度使。吳元濟叛,出兵討伐。后逼使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歸唐,又討平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詔拜成德軍節(jié)度使。次年為原成德軍都兵馬使王庭湊所殺。謚忠憫。
宏正本名興。字安道。平州人。田季安時為衙內(nèi)兵馬使。季安死。眾請宏正為帥。與將吏約。請歸六州版籍于朝。然后視事。憲宗嘉之。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沂國公。充魏博節(jié)度觀察處置度支營田等使。乃賜今名。元和十四年加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侍中。穆宗立。王承元以成德軍請帥。詔宏正兼中書令為節(jié)度使。長慶元年。為王庭湊所害。年五十八。冊贈太尉。謚忠憫。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六百十五【介紹】: 唐貝州人。德宗貞元九年,登進士第。工文辭,與劉禹錫為友。魏博節(jié)度使田緒辟為節(jié)度判官,加兼中丞。十二年,緒卒,絳為撰碑。緒子季安繼為節(jié)度使。絳與同僚爭權(quán),季安怒,斥絳為下邑尉,復(fù)遣人于中途害之。
絳為魏博節(jié)度使田緒賓佐。與同府侯臧爭權(quán)。緒子季安斥為下縣尉。俄召還生瘞之。
人物簡介
【生卒】:約767—約831后 【介紹】: 唐潁川人,字仲初。門第衰微,早歲寓居魏州。憲宗元和中初仕為昭應(yīng)縣丞。歷太府寺丞、太常寺丞、秘書丞。文宗大和中,出為陜州司馬,故世稱王司馬。工樂府,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建又有宮詞百首,尤傳誦人口。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2? 字仲初,排行六,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郡齋讀書志》卷四上及《唐才子傳》卷四等均謂其大歷十年(775)登進士第,非是。據(jù)其詩文考知,建平生未嘗中進士。早年從軍幽州。元和年間,官昭應(yīng)縣丞、渭南尉、太府丞。穆宗長慶初,由太常寺丞轉(zhuǎn)秘書丞。后官陜州司馬。晚年退居咸陽原上,境況貧困。又曾出任光州刺史。(賈島有《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詩,或云即此王建,或云乃另一人。)約卒于文宗大和年間。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四四、《唐才子傳》卷四等。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王建行年考》,遲乃鵬有《王建年譜》。王建擅長樂府歌詩,與張籍齊名,題材風(fēng)格亦頗相似,時稱“張王樂府”。平生奔走南北,故作詩多取材于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用以針砭時弊,揭露現(xiàn)實。且用語簡括,情思顯豁,描寫細致,語意含蓄,前承杜甫,后啟元白。清人王士禛以之與元稹、白居易、張籍并稱,云:“草堂樂府擅驚奇,杜老衰時托興微。元白張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學(xué)妃豨。”(《漁洋精華錄》卷五《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之九)清人沈德潛則稱張王樂府“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王建又有《宮詞》百首,以大型組詩鋪敘帝王宮禁之事,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后代效之者頗多,如蜀之花蕊夫人、宋之王圭等。詩集今通行者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本《王建詩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王建詩6卷,《全唐詩續(xù)拾》補王建詩2首。唐詩匯評
詞學(xué)圖錄王建(約766-?),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貞元初,往山東求學(xué),與張籍同窗數(shù)年。貞元后期,先后入幽州和嶺南暮為從事。元和初,留寓荊州,后佐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八年,為眧應(yīng)丞。入為太府寺丞。轉(zhuǎn)秘書郎,遷秘書丞。大和二年自太常丞出為陜州司馬。后卜居咸陽原上。建與李益、韓愈、白居易、劉禹錫、姚合、賈島、孟郊、楊巨源等交往。與張籍皆擅長樂府,世稱“張王樂府”。有《王建集》八卷(或為十卷)行世,其中頗羼入他人作品。《全唐詩》編詩六卷。
王建(約767-約830) 字仲初。潁川(今許昌)人。有《王司馬集》,詞存十首,以《調(diào)笑令》流傳最廣。
作品評論
詩人之作麗以則,建為文近之矣,故其所著章句,往往在人口中,求之輩流,亦不易得。臨漢隱居詩話
唐人亦多為樂府,若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以此得名。其述情敘怨,委曲周詳,言盡意盡,更無馀味。及其末也,或是詼諧,便使人發(fā)笑,此曾不足以宣諷怨之情,況欲使聞?wù)吒袆佣越浜??甚者或譎怪,或俚俗,所謂惡詩也,亦何足道哉!詩話總龜
詩之作也,窮通之分可觀:王建詩寒碎,故仁終不顯。彥周詩話
張籍、王建,樂府宮詞皆杰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氣不勝耳。艇齋詩話
唐人樂府,惟張籍、王建古質(zhì)。韻語陽秋
唐王建以宮詞名家。滄浪詩話
以人而論,則有王建體。滄浪詩話
大歷后,……張籍、王建之樂府,我所深取耳。唐才子傳
建與張籍契厚,唱答尤多。工為樂府歌行,格幽思遠。二公之體,同變時流。建性耽酒,放浪無拘。《宮詞》特妙前古?!钟谡魇w謫、行旅離別、幽居官況之作,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批點唐音》
王、張樂府體發(fā)人情,極于纖悉,無不至到,后人不及者正在此,不及前人者亦在此。詩藪
張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實,漸入晚唐,又一變也。唐詩鏡
王建七言穩(wěn)得情事,兼帶風(fēng)味得佳。《詩源辨體》
王建七言律,入錄者僅得四五、其他句奇拗,遂為大變,宋人之法多出于此。《詩源辨體》
七言律,王建尚奇而昧于正,尚意而略于辭。《唐詩評選》
中唐詩至王建、劉禹錫、杜牧,一變十才子之陋,眉目乃始可辨。《詩辯坻》
王建歌行,才思佻淺,便開《花間》一派,不待溫、李諸公也。《載酒園詩話又編》
仲初妙于不含蓄,亦自有曉鐘殘角之韻。后人徒稱其《宮詞》百首,此如食熊啖股,何嘗得其美處。《載酒園詩話又編》
司馬律不能偉,排律尤劣,故昔人謂其俗。方回亦以為一體,列之為式,陋矣,《古歡堂集雜著》
中唐劉夢得、王仲初調(diào)響詞煉,高華深穩(wěn)。《唐詩品匯刪》
王建、張籍外厭藻繢,內(nèi)反精實。一瓢詩話
王仲初長篇、小律,具有妙處,不可以宮詞、樂府拘定其聲價。《唐七律雋》
張、王樂府妙絕一時,其精警處遠出樂天、微之之上。元、白長慶篇雖滔滔不竭,然寸金丈鐵,其間豈容無辯?惟近體則卑率寒陋,俱非所長也。石洲詩話
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處,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世之稱仲初者,但知其七言古與《宮詞》耳。即張、王并列,亦止于樂府,若五七律則概不相許。至謂司馬律不能工,或病其俗?!浊槿朐姡睂ぬ烀?,固是風(fēng)雅之本。世唯認錯“俗”字,并“雅”亦失之,而所謂不俗者,乃真俗矣。按仲初律詩,實與司業(yè)合調(diào),第司業(yè)妙于清麗,司馬偏于質(zhì)厚,不無微分。北江詩話
王建、張籍以樂府名,然七律亦有人所不能及處。養(yǎng)一齋詩話
建詩唯樂府可貴,宮詞已浮冗,律詩尤淺俚不入格。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漢代歌謠,能以俚語成章,而自然新妙。七言由茲推廣,自造新聲。宮詞妙絕時人,后來所祖。《詩學(xué)淵源》
建思致委曲,韻語如流,情真意摯,體會不盡。古詩體格乃屬建安一派,不僅以樂府見勝也。近體專尚氣質(zhì),不工自工。惟七絕、宮詞,雖風(fēng)神秀出,顧已非盛唐之舊矣,蓋其取法太白而自有未至者也。然中唐詩人足冠冕一時者,亦惟顧況、李益、王建而已。韓、柳、元、白間當(dāng)別論,張籍齊名,終屬虛構(gòu)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35 【介紹】: 唐宣州人。德宗貞元末進士。初為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府,改陽武令,遷河陰。政令嚴明。又設(shè)鎖絕汴流,奸盜屏息。文宗大和中,召為司農(nóng)卿,累遷京兆少尹。與鄭注、李訓(xùn)交好,甘露之變,訓(xùn)敗,立言亦被族誅。
【生卒】:?—835 宣州(今安徽宣城)人。德宗貞元末進士。魏博田弘正表佐其府,改陽武令,以治劇遷河陰。敬宗寶歷初,檢校主客員外郎,為鹽鐵河陰院官。文宗大和中,為司農(nóng)長卿。與鄭注、李訓(xùn)厚。李訓(xùn)引為京兆少尹,知府事。甘露之變時被誅。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立言。宣州人。貞元末進士。太和末由廬州刺史召為司農(nóng)少卿。為京兆少尹知府事。以附李訓(xùn)鄭注誅。
人物簡介
【生卒】:775—854以后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一說吳興人。姚崇曾孫,一說姚崇曾侄孫。憲宗元和十一年進士。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敬宗寶歷中為監(jiān)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為金、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改給事中。時民訴牛羊使奪其田,詔朱儔覆按,猥以田歸使,合劾發(fā)其私,以地還民。官終秘書監(jiān)。工詩,其詩稱武功體。與賈島并稱賈姚或姚賈。曾選王維、錢起等人詩編為《極玄集》。有詩集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55? 陜州(今河南陜縣)人,郡望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曾任武功縣(今屬陜西)主簿,世稱“姚武功”。晚任秘書少監(jiān),卒謚懿,后人又稱“姚少監(jiān)”。姚合為開元名相姚崇曾侄孫,父闬曾任相州臨河縣令。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登進士第,歷任武功主簿,監(jiān)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秘書少監(jiān)等職。事跡散見新、舊《唐書》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及《唐才子傳》卷六。姚合詩與賈島齊名,時有“姚賈”之稱,且為晚唐苦吟一派詩人之宗主。姚合詩以五律為主,樸茂工巧,圓穩(wěn)清潤,代表作為《武功縣中作》30首,模寫荒涼山色,凋弊風(fēng)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寫其散誕放曠之情懷。詩風(fēng)近似賈島,然較賈島平淡淺近,晚唐詩僧齊己云:“冷淡聞姚監(jiān),精奇見浪仙?!?《還黃平素秀才卷》)姚合詩深為南宋四靈派詩人所推崇,然其詩取徑太狹,器局狹小,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等物,而無感慨雋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監(jiān)詩不及浪仙,有氣格卑弱者?!?《瀛奎律髓》卷二四)詩集有四部叢刊本《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姚合另編有《極玄集》2卷,選錄王維、祖詠等21人詩作,凡100首(今存99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7卷。唐詩匯評
姚合(約782-846?),吳興(今屬浙江)人,姚崇曾侄孫。元和初,父卒相州臨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參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調(diào)武功主簿,歷萬年、富平尉。寶歷二年,授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入朝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開成中,歷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會昌中,為秘書監(jiān),卒。世稱姚武功。合有詩名,提挈后進,時人以為“文宗”。曾選王維、祖詠、錢起等人詩百首,為《極玄集》,鑒賞甚精。有《姚合詩集》十卷、《詩例》一卷,宋人重加編次為《姚少監(jiān)集》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七卷。
作品評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唐詩紀事
(姚合)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之。合有《極玄集》,取王維等念一人詩百篇,曰:“此詩中射雕手也。姚勉《贊府兄詩稿序》
晚唐詩姚秘監(jiān)為最清妙。后村詩話
亡友趙紫芝選姚合、賈島詩為《二妙集》,其詩語往往有與姚、島相犯者。按賈太雕雋,姚差律熟,去韋、柳尚爭等級。滄浪詩話
(宋詩)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fēng)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內(nèi)稱為江西宗派。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fù)就清苦之風(fēng),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對床夜語
四靈,倡唐詩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趙紫芝也。然具眼猶以為未盡者,蓋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賈也。瀛奎律髓
姚少監(jiān)合,初為武功尉,有詩聲,世稱為姚武功,與賈島同時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門。白樂天送知杭州有詩。凡劉、白以后詩人集中皆有姓名,詩亦一時新體也。而格卑于島,細巧則或過之。瀛奎律髓
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jié)裹。姚之詩專在小結(jié)裹,故“四靈”學(xué)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體則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于此幾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釋故學(xué)詩者必以老杜為祖,乃無偏僻之病云。唐才子傳
(姚合)與賈島同時,號“姚賈”,自成一法。島難吟,有清冽之風(fēng);合易作,皆平淡之氣。興趣俱到,格調(diào)少殊,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fēng)景凋弊之間,最工模寫也。唐詩品匯
賈島、姚合后出,格力猶有一二可取。歸田詩話
唐詩前以李、杜,后以韓、柳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唐音癸簽
姚秘監(jiān)詩洗濯既凈,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時運以爽氣;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時數(shù)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駟爾。《詩源辨體》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學(xué)賈島,一家學(xué)姚合?!狈教摴仍疲骸昂显娪凶鬅o右,有右無左,前聯(lián)佳矣,或后不稱,起句是矣,繳句或非,有小結(jié)裹無欠涵容,其才與學(xué)殊不及浪仙也?!庇杩肌恫耪{(diào)》、《三體》、《律髓》、《品匯》、《類苑》諸書,合諸體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移花兼蝶至,買石得云饒”、“移山入院宅,種竹上城墻”、“棋罷嫌無月,眼遲聽盡砧”、“馬為賒來貴,僮因借得頑”、“裁衣延野客,剪翅養(yǎng)山雞”、“嚼花香滿口,書竹粉粘衣”、“無竹載蘆看,思山疊石為”等句,僅入晚唐纖巧,中亦間有近島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間,先已逗入晚唐纖巧,故晚唐諸家實多類之,非有意學(xué)之耳。《四庫全書總目》
合為詩刻意苦吟,工于點綴小景,搜求新意。時刻畫太甚,流于纖仄者,亦復(fù)不少。宋末江湖詩派,皆從是導(dǎo)源者也。《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武功詩語僻意淺,大有傖氣,惟一二新異之句,時有可采,然究非正聲也。(司空圖)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韻本清。姚武功搜盡枯腸,終是酸餡氣。武功詩欲求詭僻,故多瑣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徑。佳處雖有,而小樣處太多?!拔涔ε伞彼圆患?,正坐著力都在沒緊要處。若盛唐大家卻在緊要處用力,其象外傳神,空中烘托之筆,亦必與本位秘響潛通,神光離合,必不是拋落正意,另自刻畫小景。石洲詩話
姚武功詩,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盡,此后所以漸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時有佳句,七律則庸軟耳。大抵此時諸賢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讓樊川、玉溪也。《中晚唐詩主客圖》
武功詩集,古今體存遺甚多,其五言律樸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與水部合體,而姚君與水部為友,其得于漸摩者深矣。佳篇美不勝收,然無逾《縣居詩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詩起也。次為升堂第四。《東目館詩見》
姚武功五律,脫灑似不作意,而含蘊不盡。七律亦新脆可喜。三唐詩品
其源蓋出左太沖,而馳騁害體,已開宋派。律體典潤,故得名重當(dāng)時。武功三十首,持見清華,然方之孟從事、劉隨州,則神情頓減。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生卒】:785—822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字敦禮。田弘正子。從唐軍討蔡,以戰(zhàn)功授御史中丞,擢河陽節(jié)度使。后嗣父為魏博節(jié)度使。朱克融據(jù)幽州,與王庭湊犄角拒命,詔分布軍救深州,魏博將士不愿效命,布乃引刀自殺。謚孝。
布字敦禮。魏博節(jié)度使宏正之子。授御史中丞。入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拜河陽節(jié)度使。長慶初徙涇原。牙將史憲誠叛。逼布行河朔舊事。布度眾且亂。為書謝帝。引刀自刺。年三十八。贈尚書右仆射。謚曰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