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行覺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2 【介紹】: 唐汾州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人,字延清,一名少連。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文辭,詩與沈佺期齊名,學(xué)者號為“沈宋”。從武則天游龍門,賦詩冠諸臣。歷轉(zhuǎn)洺州參軍、左奉宸內(nèi)供奉,媚附張易之兄弟。中宗神龍時,貶瀧州參軍。景龍中,累遷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xué)士,復(fù)媚太平公主。及典舉,引拔后進,多知名者。坐貪贓受賄,貶越州長史。睿宗立,流欽州,玄宗先天中賜死。工五律,律詩之格至沈、宋始備。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連,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疑西河為郡望,弘農(nóng)為實籍。因曾官考功員外郎,世稱宋考功。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與楊炯并以學(xué)士分直習(xí)藝館,歷洛州參軍,復(fù)與修《三教珠英》,遷左奉宸內(nèi)供奉。神龍元年(705),中宗復(fù)辟,之問以諂事張易之,坐貶瀧州參軍。次年春逃歸洛陽匿張仲之家,令兄子告發(fā)仲之謀殺武三思事,擢鴻臚主簿。景龍中以戶部員外郎兼修文館直學(xué)士,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三年(707)知貢舉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立,流于欽州,后賜死,約當(dāng)玄宗先天中。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一。之問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于初唐時律體之完成頗有貢獻(xiàn)。尤善五律,觀察入微,巧思善煉,能于精麗縝密中見自然之致?!断娜杖瘦嗤?yīng)制》、《扈從登封途中作》等篇,雖體沿唐初宮廷格局,卻寬然有遠(yuǎn)意,頗見新進境。流貶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更以凄情運精思,語近旨遠(yuǎn),清通圓美,開盛唐先聲。五言排律取景寬大,故富麗整嚴(yán)而警秀不滯。明胡應(yīng)麟評為“古今排律絕唱”(《詩藪》內(nèi)編卷四)。名篇有《初至崖口》、《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靈隱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為上官婉兒評為群作之冠。律體外,五絕如《渡漢江》,語淺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還陸渾別業(yè)》、《明河篇》,整麗流蕩而清氣發(fā)越,均足為初盛唐中介。原集10卷,唐武平一輯,久佚。今存《宋之問集》2卷,后人所輯,有《四部叢刊續(xù)編》本。今人陶敏有《宋之問集校注》。《全唐詩》編其詩為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27首,斷句9。
唐詩匯評
宋之問(656?-712),—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授洛州參軍,寒轉(zhuǎn)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傾附張易之兄弟,易之?dāng)?,左遷瀧州參軍。未幾遇赦歸,起為鴻臚主簿。中宗景龍中,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知景龍二年貢舉。尋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眨欽州。玄宗先天初,賜死于核州。之問以文詞知名,工五言律詩,聲律精切,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有《宋之問集》十卷,已佚。今《宋學(xué)士集》九卷乃明張燮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宋之問(約656—712) 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曾任湖北蘄州刺史,官至考功員外郎。與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擅長五言律詩,為近體律詩定型的代表詩人,有《宋學(xué)士集》。早年奉使南行過江夏時曾作五律《漢江宴別》一首。
全唐詩補逸
宋之問,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以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先天元年賜死。補詩五首。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宏農(nóng)人。武后朝與楊炯分直內(nèi)教授洛州參軍。累轉(zhuǎn)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坐諂附張易之兄弟左遷隴州參軍。未幾逃還。匿洛陽人張仲之家。仲之與駙馬都尉王同皎謀殺武三思。之問發(fā)其事。起為鴻臚主簿。景龍中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中宗增置修文館學(xué)士。之問首膺其選。尋轉(zhuǎn)越州長史。睿宗立。以舊附張武配徙欽州。先天中賜死。

作品評論

元稹《故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
唐興,學(xué)官大振,歷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wěn)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后,文體之變極焉。
新唐書·文藝傳
魏建安后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zhǔn)篇,如錦繡成文,學(xué)者宗之,號為“沈宋”。
唐才子傳
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敝^唐詩變體,始自二公,猶漢人五言詩始自蘇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問,唐律詩之祖,詩未嘗不佳……字字細(xì)密。
《藝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颯甚矣,然其偶儷頗切,音響稍諧。一變而雄,遂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權(quán)輿于三謝,橐籥于陳隋也。
詩藪
沈詹事七言律,高華勝于宋員外。
宋雖微少,亦見一斑,歌行覺自陟健。
詩藪
沈七言律,高華勝宋;宋五言排律,精碩過沈。
詩藪
沈、宋本自并驅(qū),然沈視宋稍偏枯,宋視沈較縝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過三數(shù)篇,宋則遍集中無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贍麗精嚴(yán),初學(xué)入門,所當(dāng)熟習(xí)。右丞韻度過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閎大有加,而精嚴(yán)略遜。
詩藪
延清排律,如《登粵王臺》、《虛氏村》、《禹穴》、《韶州》、《清遠(yuǎn)峽》、《法華寺》等篇,敘狀景物,皆極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亂,綺而不冗,可與謝靈運游覽諸作并馳,占今排律絕唱也。
師友詩傳錄
蕭亭答:七言律詩,五言八句之變也,唐初始專此體。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氣猶存。
《載酒園詩話又編》
宋古詩多佳,真苦收之不盡。律詩扈從、應(yīng)制諸篇,實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麗情,則沈猶竹生云夢,宋則伶?zhèn)愖哟抵鼬P鳴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元暉、沈休文。五言長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遠(yuǎn),卑擬韓卿。七言短章,獨開蹊徑,玩詞已盡,而尋味方永,實文壇之獨幟,韻府之高言。《明河》發(fā)詠,為西昆之體所師意焉。應(yīng)制律詞,特饒風(fēng)韻,后唯錢起足以方之。
《詩學(xué)淵源》
之問詩文情并茂,雖取法齊梁,而古調(diào)猶未盡泯,自杜審言下逮蔣挺輩,并入近體,唯雜曲作齊梁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0 【介紹】: 明陜西邠州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歷山西參政。崇禎元年,以按察使治兵永平,遷山西右布政使。上官奏留之。三年,清(后金)軍攻城,城破,自縊城上。
維基
鄭國昌(1583年—1630年),字游圣,號天符,陜西邠州(今彬縣)人。
萬歷三十四年丙午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
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初授東阿知縣,擢戶部主事,補工部主事,曾官禮部員外郎。
天啟六年三月,由四川副使升為山西右參政管糧,七年升本省按察使。
崇禎元年以山東按察使治兵永平,遷山西右布政使,上官奏留之。
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清兵入關(guān)劫掠,東行至永平府,先使人伏文廟承塵上,主者不覺。
初四日黎明登城,有守將左右之,國昌覺其異,捶之至死。
隨即北城樓起火,城破。
國昌在城上自縊,中軍守備程應(yīng)琦從之。
應(yīng)琦妻奔告國昌妻,與之偕死。
知府張鳳奇、推官盧成功、盧龍教諭趙允殖、副總兵焦延慶、東勝衛(wèi)指揮張國翰及里居中書舍人廖汝欽、武舉唐之俊、諸生韓洞原、周祚新、馮維京、胡起鳴、胡光奎、田種玉等十?dāng)?shù)人皆死。
國昌、鳳奇一門盡死。
事聞,贈國昌太常卿,鳳奇光祿卿,并賜祭葬,蔭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