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賈耽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7 首
先生姓李氏。諱含光。廣陵江都人。本姓宏。以孝敬皇帝廟諱改焉。二十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晉陵。遂為郡人。高祖文嶷。陳桂陽王國侍郎。曾祖榮。皇朝雷州司馬。祖師龕。隱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學好古。雅修彭聃之道。與天臺司馬練師子微為方外之交。尤以篤慎著于州里??夹凶h謚。曰正隱先生。母瑯琊王氏。賢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則有殊異。晬日獨取孝經(jīng)。如捧讀焉。羈丱好靜處。誦習墳典。年十八。志求道妙。遂師事同邑李先生。游藝數(shù)年。神龍初。以清行度為道士。居龍興觀。尤精老莊周易之深趣。執(zhí)喪過哀??诓粐L甘旨之味。食惟穬麥而已。封植膳羞。皆出其手。號毀骨立。親族莫不傷之。開元十七年。從司馬練師于王屋山。傳受大法。靈文金記。一覽無遺。綜核古今。該明奧旨。元宗知先生偏得子微之道。乃詔先生居王屋山陽臺觀以繼之。歲馀。請居茅山。纂修經(jīng)法。頻徵。皆謝病不出。天寶四載冬。乃命中官赍璽書徵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咨稟。必先齋沐。他日。請傳道法。先生辭以足疾。不任科儀者數(shù)焉。元宗知不可強而止。先生嘗以茅山靈跡。剪焉將墜。真經(jīng)秘箓。亦多散落。請歸修葺。乃特詔于楊許舊居紫陽以宅之。仍賜絹二百匹。法衣兩副。香爐一具。御制詩及序以餞之。又禁于山側(cè)采捕魚獵。食葷血者。不得輒入。公私祈禱。咸絕牲牢。先生以六載秋到山。是歲詔書三至。渥澤頻繁。暉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許長史楊君陶隱居自寫經(jīng)法。歷代傳寶。時遭喪亂。散逸無遺。先生捧詔搜求。悉備其跡。而進上之。先時元宗將求大法。請先生為師。先生竟執(zhí)謙沖。辭疾而退。洎七載春。元宗又欲受三洞真經(jīng)。其年春之三月。中官赍璽書云。其月十八日。尅受經(jīng)誥。是日。于大同殿潔修其事。遂遙禮先生為元師。并賜衣一襲。以伸師資之禮。因以元靖為先生之嘉號焉。仍詔刻石于華陽洞宮以志之。是歲夏五月。隱居先生合丹之所。有芝草八十一莖。散生于松石之間。詔俾先生與中官啟告靈仙。緘封表進。夏。又詔以紫陽觀側(cè)近二百戶。太平崇元兩觀各一百戶。并蠲其官徭。以供香火。秋七月。又徵先生。既自請居道觀以養(yǎng)疾。九載春。辭歸舊山。其年夏六月。前生靈芝之所。又產(chǎn)三百馀莖。煌煌秀異。人所莫睹。先生又圖而奏之。是歲冬。又徵先生。于紫陽別院館之。十載秋。先生又懇辭告老。御制序詩以餞之。十有一載。先生奉詔。與門人韋景昭等。于紫陽之東郁岡山。別建齋院。立心誠肅。是夜仙壇林間。遍生甘露。因以上聞。特詔嘉異。初隱居先生以三洞真法傳升元先生。升元付體元先生。體元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于隱居。凡五葉矣。皆總襲妙門大正真法。所以茅山為天下道學之所宗矣。于戲。是非可齊也。我物均焉。生死可忘也。覺夢同焉。如此者。何域心于變化之際哉。先生以大歷已酉歲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于茅山紫陽之別院。春秋八十有七。其年十二月八日。門人赴喪而至者凡數(shù)千人。號奉冠舄。遷窆于雷平山之西陲。遺命以松棺竹杖木幾水瓶香奩香爐置于藏內(nèi)。門弟子等仰奉嘉猷??俗駜€德。先生識思真淳。業(yè)行高古。道窮情性之本。學冠天人之際。所以優(yōu)游句曲。郁為王者之師。出入明庭。特寵肩輿之貴。是知順風而問。昔稱于黃帝。望山而請。今見于元宗矣。又博覽偫言。長于著撰。嘗以本草之書。精明藥物。事關性命。難用因循。著音義兩卷。又以老莊周易。為潔凈之書。著學記義略各三篇。內(nèi)學記二篇。以續(xù)仙家之遺事。皆名實無違。詞旨該博。初先生幼年。頗工篆籀。而隸書尤妙??突蛸p之云。賢于其父。因投筆不書。元宗詔山人王旼。強請先生楷書上經(jīng)一十三紙。以備楊許之闕。先生能于陰陽術(shù)數(shù)之道。而不以藝業(yè)為能。極于轉(zhuǎn)鍊服食之事。而不以壽養(yǎng)為極。但冥懷素樸。妙味元津。非夫博大之至人。孰能盡于此。真卿乾元二年。以升州刺史充浙西節(jié)度。欽承至德。結(jié)慕元微。遂專使致書于茅山。以抒誠懇。先生特令韋鍊師景昭復書于真卿。恩眷綢繆。足勵超然之志。然宗師可仰。望紫府而非遙。王事不遑。寄白云而攸遠。洎大歷六年。真卿罷刺臨川。旋舟建業(yè)。將宅心小嶺。長庇高蹤。而轉(zhuǎn)刺吳興。事乖夙愿。徘徊郡邑??諔炎鸬乐摹U巴謳n。永負借山之記。而景昭洎郭閎等。以先生茂烈芳猷。愿銘金石。乃邀道士劉明素來托斯文。真卿與先生門人中林子殷淑遺名韋渠牟嘗接采真之游。緒聞含一之德。敢強名于巷黨。曷足辨于鴻蒙。其詞曰。
抱一混茫,人之紀綱。
先生以之,氣王神強。
乃啟元旨,元門以彰。
乃為帝師,帝道惟康。
甘露呈瑞,靈芝效祥。
上士云感,高風載揚。
鶴返仙廟,云辭帝鄉(xiāng)。
退歸而老,妙識行藏。
德本無累,道心有常。
實曰形解,孰云坐忘。
伐石表墓,勒銘傳芳。
谷變陵遷,厥跡彌光。
北輔為藩自昔優(yōu),使君深壯稱公侯。
樓臺重拂前人記(自注:園中樓臺多賈魏公、李衛(wèi)公所折造。),池圃更新此日游。
比歲豐和多愷樂,乘春臨賞幾遲留。
使君詩藻無窮思,賓席誰堪奉唱酬。
義城元靖賢相國,喜慕英雄士,賜金繒。
聞斯事,頻嘆賞,封章歸印。
請贖馮燕罪,日邊紫泥封詔,闔境赦深刑。
萬古三河風義在,青簡上、眾知名。
河東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難泯。
至今樂府歌詠。
流入管弦聲。
古人行 南宋 · 方岳
古人二十四,已自取侯印。
加我三十一,擁褐猿猱徑。
古人三十六,已自嘆頭顱。
加我十九年,雪頷埋霜須。
春風秋月五十五,青山白云自今古。
與其浮沈于不卿不相之間,孰愈自適于老圃老農(nóng)之伍。
休休休,仰面看人吾所羞。
莫莫莫,天下事堪幾回錯。
既不能致君乎唐虞,又不能收身于樵漁。
提攜手板聊復爾,安用局促轅下駒。
昌黎老韓手筆大,光范三書看渠破。
號天叫地為一官,宰相須還賈耽做。
不如荷葭塢中之把茅,臥聽松聲三峽濤。
開門夜半劃長嘯,已(四庫本作坐)笑古人山月高(以上《秋崖先生小稿》卷三二)
⑴ 原作大小,據(jù)四庫本改
戊申己酉北中大風 元初 · 耶律鑄
五言律詩
沖風回白日,飛礫灑青天。
富貴城西畔,珍珠河北邊。
陽冰原不冶,陰火更潛然。
直澈龍荒外,蕭條是野煙(和林東北斜連柯河有古城唐賈耽地志所謂仙娥河富貴城者是也仙娥河今聲轉(zhuǎn)為錫蘭河烏孫所治赤山城西北三十里有珍珠河 文田案斜連柯河即色楞格河明人地圖亦作昔令哥河者也 唐書點戛斯傳回鶻牙北六百里得仙娥河河東北曰雪山地多水草青山之東有水曰劍河偶艇以度水悉東北流經(jīng)其國而北入于海 唐書地理志中受降城入回鶻牙帳北六七百里至仙娥河河北岸有富貴城 又安西拔達嶺又五十里至頓多城烏孫所治赤山城也又三十里度珍珠河)。
東風萬里不可收,海棠喚我城南游。
道花頗憶賈元靖,題詩要賺蘇黃州。
雨蕭蕭,泥滑滑。
馬脫韁,車回轄。
路遙卻減少年狂,闔戶褰簾獨愁殺。
謝家酒香古寺東,寺門蝴蝶飛溟濛。
去年花少今年更,難得諸君著屐同。
緗云絳雪茶煙處,聞道非花復非霧。
白發(fā)禁春老侍郎,碧箋罩影先成句。
摘戴寧煩素手來,繡看莫付羅裙去。
人方半醉惜歡娛,花擁全身未遲暮。
脈脈兮盈盈,無情兮有情。
安得如來佛面如滿月,滿月照花花放明。
迦葉暨天女,一笑撒萬英。
我擊腰鼓吹玉笙。
一花歌一曲,一曲倒一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