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顧云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姚崇裔孫。嘗以詩酒放游江左。有《象溪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陜州硤石(今河南陜縣東南硤石鎮(zhèn))人。
少聰悟。
20歲,博通經(jīng)典,人稱“象溪先生”。
喜司馬遷、班固文,時人稱為大儒。
性倨傲,不樂仕進,詩酒自樂。
僖宗乾符中,至鄱陽,為顏標撰文千余言,顏欲刪去一二字,姚即大怒,至磨去碑文。
又曾自婺源應邀至歙州。
刺史盧肇待之如公卿,而姚日肆傲睨。
曾隱居于廬山。
昭宗中和末,江西亂,姚寓于旅舍,后不知所終。
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一〇、《詩話總龜》卷三、《唐詩紀事》卷六六。
能詩善文,顧云贈詩頗有贊譽,然頗誕謾。
有《象溪子》2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酒令2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人,字振文。懿宗咸通九年登進士第。能詩,與皮日休、陸龜蒙等時相唱和。昭宗大順中,與陸希聲、司空圖等十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實錄。有集已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振文,吳(今江蘇蘇州)人。
懿宗咸通九年(868)登進士第。
昭宗大順中,與顧云、陸希聲、司空圖、錢珝等十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實錄。
事跡見《唐摭言》卷一二、《登科記考》卷二三。
昭業(yè)能詩,與皮日休、陸龜蒙、顏萱等人友善,時相唱和。
宋史·藝文志七》著錄《羊昭業(yè)集》15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6—904或907 【介紹】: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傳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屢試不第。后以詩謁朱溫,受薦于禮部,中大順二年第八名進士,時年四十六。以世亂,旋歸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唐昭宗天復三年,頵起兵叛楊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敗死,溫以其才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一說時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說時為后梁建國初,五日而卒。工律絕,詩風淺易。有《唐風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6—904 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
相傳杜牧為池州刺史時,妾周氏有孕,嫁鄉(xiāng)人杜筠而生荀鶴(《二老堂詩話》引《池陽集》),后人多以為妄。
早年讀書于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
累舉進士不第,漫游閩越、荊楚、梁宋等地,復歸隱山中15年。
昭宗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還舊山。
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
天復三年(903),為頵出使大梁。
頵兵敗,遂留梁。
天祐元年(904),朱溫奏為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據(jù)《舊五代史》本傳及岑仲勉《補唐代翰林兩記》考證,《北夢瑣言》謂天祐四年梁受禪后卒)。
生平事跡散見《舊五代史》本傳、《北夢瑣言》卷六及卷七、《鑒誡錄》、《唐詩紀事》卷六五、《唐才子傳》卷九。
荀鶴自“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于唐末亂離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絕、淺近通俗之語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擊黑暗現(xiàn)實,自成一家,后人稱為“杜荀鶴體”(《滄浪詩話·詩體》)。
或以其詩“鄙俚近俗”而少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閑錄》),未為篤論。
著有《唐風集》(又稱《杜荀鶴文集》)3卷,今存。
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4首,斷句6。
唐詩匯評
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
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實妄。
初貧寒,讀書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
累舉進士不第,后歸隱山中十五年。
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還舊山。
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
天復三年,出使大梁。
值頵兵敗,遂留大梁。
天祐元年,朱溫奏為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遇疾,旬曰而年。
荀鶴工近體詩,于晚唐自成一體。
初及第時,自編歌詩為《唐成集》三卷。
今存《杜荀鶴文集》三卷。
全唐詩》編詩三卷。

作品評論

顧云《杜荀鶴文集序》
(河東裴公)以生詩有陳(伯玉)體,可以潤國風,廣王澤,故擢以塞詔,競勉為中興詩宗。生謝而退。明年,寧親江表,以仆故山偕隱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見簡。其雅麗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倫之紀備矣。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fā),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賈、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蠆介?;蚯榘l(fā)乎中,則極思冥搜,神游希夷,形??菽?,五聲勞于呼吸,萬象悉于抉剔,信詩家之雄杰者也!
鑒誡錄
梁朝杜舍人荀鶴為詩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諷,得其至理?!旁诹撼?,獻朱太祖《時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賦斂。是時方當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見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謂杜曰:“希先輩稍刪古風,即可進身,不然者虛老矣?!倍潘煺n頌德詩三十章,以悅太祖。議者以杜雖有玉堂之拜,頓移教化之詞,壯志清名,中道而廢。
舊五代史本傳
(荀鶴)善為詩,辭句切理,為時所許。
云谷雜記
顧云序其集(按指荀鶴《唐風集》):“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fā),可以左攬工部決,右柏翰林肩。
”是以荀鶴可并李、杜也。
荀鶴之詩溺于晚唐之習,蓋韓偓、吳融之流,以方李、杜則遠矣。
然解道寒苦羈窮之態(tài),往往有孟郊、賈島之風。
《藝苑雌黃》
唐風集》中詩極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時”、“不覺里頭成大漢,初看竹馬作兒童”之句,前輩方之為《太公家教》。惟《春宮怨》一聯(lián)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睘橐黄?。而歐陽永叔《歸田錄》乃公周樸之句,不知何以云然。
唐才子傳
荀鶴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況于亂世,殊多憂惋思慮之語,于一觴一詠,變俗方雅,極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唐音癸簽
杜彥之俚成,以衰調(diào)寫衰代,事情亦真切。
《唐詩品匯刪?七言律》
杜荀鶴、李山甫則委巷說矣。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彥之詩風神雋雅。
《石園詩話》
晚唐詩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彥之荀鶴是也?!俺卸鞑辉诿?,教妾若為容”、“溪山入城郭,戶口半漁樵”、“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九州有路休為客,百歲無愁即是仙”、“故園何啻二千里,新雁才聞一兩聲”、“高下麥苗新雨后,淺深山色晚晴時”,皆為佳句。“生應無暇日,死是不吟時”、“舉世盡從愁里過,誰人肯向死前休”,雖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間何事好,最好莫過詩”、“爭知百歲不百歲,未合白頭今白頭”之類,未免詩如說話矣。其起結(jié)之句,尤多率易。
愛日精廬藏書志
引葉坦跋:其詩雖晚唐,直入風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筆,可稱合璧。
《東目館詩見》
杜荀鶴近體直攄胸臆,有一唱三嘆之妙。
《詩學淵源》
(荀鶴)詩思清奇,以大歷為歸。七言氣質(zhì)尤高,為晚唐之上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化文。李方玄子。懿宗末以文干相國路巖,以年少,為巖器重,薦于朝。將召試,會巖貶,遂移居九華。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55?—? 字文化,江陵(今湖北荊州)人,池州刺史李方玄子。
方玄卒,昭象遂家居池州。
懿宗咸通時,以文干謁宰相路巖,頗得器重,擬薦之于朝。
將召試,會巖罷相,遂還秋浦,移居九華山。
僖宗廣明后,筑堂隱于碧云峰下。
昭宗龍紀元年(889),楊行密奔宣州,以書招之,不從。
昭象能詩,與詩人張喬、許棠、杜荀鶴、顧云相友善,迭有唱酬。
事跡散見《唐詩紀事》卷六七、《嘉靖池州府志》卷一。
全唐詩》存詩8首、斷句1聯(lián)。
僧印簡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2—1257 【介紹】: 金元間僧,號海云。嵐谷寧遠人。俗姓宋。世業(yè)儒,祝發(fā)居廣惠寺,金宣宗賜號通玄廣惠大師。蒙古賜號寂照英悟大師,稱小長老。累號佑圣安國大禪師,歷主永慶、慶壽等寺。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印簡。
山西之嵐谷寧遠人。
姓宋氏。
微子之后。
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年。
人品恢偉。
童幼神悟。
七歲父授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
乃曰。
開者何宗。
明者何義。
父驚異。
知非塵勞中人。
攜見傅戒顏公。
顏。
欲觀其根器。
授以草庵歌。
至壞與不壞主元在。
師問曰。
主在何處。
顏曰。
何主。
師曰。
離壞不壞者。
曰此客也。
師曰。
主聻。
顏沉吟而已。
尋禮中觀沼公為師。
十一預恩納具。
有洪彥上座問曰。
于今受大戒了。
緣何作小僧。
師曰。
緣僧小故。
戒說大也。
試問。
上座戒老耶小耶。
曰。
我身則老。
語未終。
師大聲曰。
休生分別。
一日。
上座教僧去。
師背上拍一下。
待回首。
乃豎指示之。
僧如教拍師背。
師便豎一指。
座太奇之。
師年十二。
中觀聽師參問。
誨之曰。
汝所欲文字語言耳。
向去皆止之。
唯身心若槁木死灰。
今時及盡功用純熟。
悟解真實。
大死一場休有馀氣。
到那時節(jié)。
瞥然自肯。
方與吾相見。
師謹受教。
一日。
扶中觀行。
觀曰。
法燈禪師道。
看他家事忙。
且道承誰力。
汝作么生會。
師將中觀手一掣。
觀曰。
這野狐精。
師曰。
喏喏。
師年十三時。
成吉思皇帝。
征伐天下。
師在寧遠。
于城陷之際。
稠人中俾師斂髻。
師告曰。
若從國儀。
則失僧相也。
遂獲如故。
師年十八。
元兵復取嵐城。
四眾逃難解散。
師獨侍中觀。
曰。
吾年迫桑榆。
汝方富有春秋。
今此玉石俱焚奚益。
子可以去矣。
師泣曰。
因果無差。
死生有命。
安可離師求脫免乎。
縱或得脫。
亦非人子之心也。
觀察師誠確。
囑師曰。
子向去朔漠。
有大因緣。
吾與子俱北渡矣。
明日城降。
元帥史天澤。
見師氣宇。
問曰。
爾何人。
曰我沙門也。
史曰。
食肉否。
曰何肉。
史曰人肉。
師曰。
人非獸也。
虎豹尚不相食。
況人乎。
曰今日兵刃之下。
能無傷乎。
師曰。
必仗其外護者。
史喜甚。
又元帥李七哥。
問曰。
爾既為僧。
禪耶教耶。
師曰。
禪教乃僧之羽翼也。
如國之用人。
必須文武兼濟。
李曰。
然則必也從何而住師曰。
二俱不住。
李曰。
爾何人也。
師曰。
佛師。
復曰。
吾師亦在于此。
二公見師年幼。
無所畏懼。
應對不凡。
即與往見中觀。
聞觀教誨切至。
乃大喜曰。
有是父。
必有是子也。
相與禮觀為師。
與師結(jié)金石之契。
于是。
國王大加恩賜。
延居興安香泉院。
署中觀慈云正覺大禪師。
師寂照英悟大師。
所需皆官給。
及中觀示寂。
師為乞食看塔。
一夜。
聞空中有聲召師名。
師瞥然有省。
乃遷居三峰道院。
復問人告曰。
大事將成。
行矣。
無滯于此。
黎明。
杖策之燕。
過松鋪。
值雨宿巖下。
因擊火大悟。
自捫面曰。
今日始知眉橫鼻直。
信道天下老和上。
不寐語。
先是。
中觀垂寂。
師問曰。
某甲當依何人。
了此大事。
觀曰。
慶八十去。
師既入燕。
至大慶壽寺。
乃省觀語。
徑謁中和老人璋公。
中和。
先一夕夢一異僧策杖。
徑趍方丈。
踞師子座。
次日師至。
中和笑曰。
此子。
乃夜來所夢者。
師問曰。
某甲不來而來。
作么生相見。
中和曰。
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莫打野??。
師曰。
某甲因擊火迸散。
乃知眉橫鼻直。
和曰。
我此處別。
師曰。
如何。
和曰。
牙是一口骨。
耳是兩片皮。
師曰。
將謂別有。
和曰。
錯。
師喝曰。
草賊大敗。
和休去。
次日。
和復舉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因緣。
師豎拳一拍。
當時丈堂震動。
遂受中和印記。
出世屢坐大道場。
皆太師國王。
及諸重臣之命。
師室中。
嘗以四無依語勘學者。
無一當對揚者。
一日。
廊中逢數(shù)僧。
連問不契。
皆被打。
問最后一僧。
汝那里去。
僧云。
覓和上去。
師云。
覓他作么。
僧云。
待痛與一頓。
師云。
將甚么來打。
僧四顧云
不將棒來。
師連打四下。
這掠虛漢。
眾皆走。
師召。
諸上座。
眾回首。
是甚么。
丁酉正月。
加師先天鎮(zhèn)國大士之號。
己亥冬。
命主大慶壽寺。
壬寅。
護必烈大王。
請師赴帳下。
問佛法大意。
王大悅。
從師受菩提心戒。
因奏曰。
我釋迦氏之法。
于廟堂之論。
在王法正論品。
理固昭然。
非難非易。
恐王者不能盡行也。
又宜求天下大賢碩儒。
問以古今治亂興亡之事。
當有所聞也。
王大悅。
錫以珠襖金錦無縫大衣。
奉以師禮。
將別王。
王問。
佛法此去。
如何受持。
師曰。
信心難生。
善根難發(fā)。
今已發(fā)生。
務須護持專一不忘。
不見三寶有過。
恒念百姓不安。
善撫綏。
明賞罰。
執(zhí)政無私。
任賢納諫。
一切時中。
嘗行方便。
皆佛法也。
師既行。
有一惡少。
肆言謗法。
王按之將加法焉。
專使白師。
師回啟。
明鏡當臺。
妍媸自現(xiàn)。
神鋒在掌。
賞罰無私。
若以正念現(xiàn)前。
邪見外魔。
殺之可矣。
然王者。
當以仁恕為心乃可。
王益敬焉。
尋奉命統(tǒng)僧。
賜白金萬兩。
即昊天寺建大會。
為國祈福。
蒙哥皇帝即位。
顧遇隆渥。
丙夏辰。
旭威烈王。
奉以金柱杖。
金縷袈裟。
求法語開示。
七月。
師會諸耆舊。
錄所長物見數(shù)。
令主后事。
丁巳夏。
說偈畢。
。
汝等少喧。
吾欲偃息。
侍僧急呼主事人至。
師吉祥。
泊然而逝矣。
世壽五十六。
茶毗。
獲舍利無算。
護必烈王。
為建塔于大慶壽寺之側(cè)。
謚佛日圓明大師。
望臨濟為十六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八
禪師名印簡。字海云。山西寧遠人也。得道于慶壽璋禪師。璋字仲和。乃天目齊之裔也。齋參五祖演和尚。得演記莂。遂隱天目。當其時。出五祖之門者。化遍南州。而三佛之裔稱盛。獨齊公居天目。甚枯淡。法席寥然。暮年始有懶牛和上座。紹齊之法。而和之??莸壬酢H得竹林寶。寶得竹林安。安傳容庵海。海之名頗著。乃有中和璋。璋之下有印簡出焉。簡出則齊之道大于北平矣。簡本出儒家。有生知之質(zhì)。其父宋氏授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簡掩卷進曰。開者何宗。明者何義。其父愕然。提其耳曰。孺子可教也。時方七歲。于是古今經(jīng)緯之學。一目輒知要領。然疑喜怒哀樂未發(fā)以前之理。不遑寢食。乃盡捐宿學。走事中觀沼禪師。每發(fā)問端。沼每止之。沼老常命簡扶行。偶下階。簡掣沼公之手。沼咄曰。者野狐精。簡恍然而諾。沼乃遣簡行腳。簡既飫游。孤策過燕京。雨阻松鋪。中途夜宿巖下。因擊石火。劃然大悟。乃捫面曰。今日始知眉橫鼻直。天下老和尚信不寐語矣。遂達慶壽。通謁于中和璋公。公先夕夢。異僧策杖竟來。方丈據(jù)獅子座。晨起而心待之。簡果應期而至。璋大喜受展。問曰。你曾到此么。簡對曰。印簡不來而來。作么生相見。曰。切莫打野榸。簡曰。石火迸裂。眉橫鼻直。曰。吾此處別。簡曰。如何表信。曰。牙是一具骨。耳是兩片皮。簡曰。將謂別有。曰錯。簡喝曰。草賊大敗。璋笑而休。次日璋公以臨濟兩堂首座下喝機緣。令簡下語。對曰。打破秦時鏡。磨尖上古錐。龍飛霄漢外。何勞更下椎。曰。你只得其機。不得其用。簡掀倒禪床。璋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簡與一掌。璋曰只得其用。不得其體。簡曰。青山聳寒色。月炤一溪云。曰。只得其體。不得其智。簡曰。流水自西東。落花無向背。曰。要且沒交涉。簡震拍其兩掌。是時左右皆為變色。璋公乃曰。如是如是。遂命掌記室。而師資如水乳也。元世祖辛卯年。簡主慶壽。衲子不懼苦寒。趨歸法會。而禪床幾至折腳。其都中貴人多雜遝。門下簡一以璋公真率之風應之。無不悅服。蓋璋居慶壽。受公卿之刺。從未以名姓干復之。然以祖意徵扣。則忉怛往返。不留馀地也一。日簡于廊下逢數(shù)僧。乃問曰。那里去。一僧對曰。賞花去。第二對曰。禮佛去。第三對曰。那里去。第四僧無語。簡俱以棒打之。復問第五僧。對曰。覓和尚去。簡曰。覓他作甚么。曰。待他打。時還他一頓。簡曰。將甚么來打。曰。不將棒來打。簡連打曰。者掠虛漢。眾皆走散。簡召曰。諸上座。眾同首。簡曰。是甚么。乃趨寂。謚曰佛日圓明大師。 贊曰。簡公據(jù)無師之智。出家行腳。遍閱尊宿。而后扣中和室投機之語。盤旋密運。稱可觀矣。公不假能事而起天目。齊幾湮之宗。則老東山之面目儼然。豈非巨冶無分金之體。而千江有得月之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