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清豁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閩之黃檗山寺僧也。
素習禪定。
其心學之妙。
尤足以長雄群眾。
每謂其徒曰。
生死輪回三界。
以其有無始業(yè)倩在也。
茍能盡償。
則究竟解脫。
出三界矣。
聞者皆莫喻其指。
廣明間。
巢??充斥。
一日休出寺門外。
脫衣裸坐磐石上。
且曰。
今日吾冤對至矣。
吾其可無待乎。
然吾伽藍清凈地。
吾又敢以吾尸污之哉。
頃之??大至。
剚刃其頸。
略無血。
??驚。
因羅拜悔罪而去。
門弟子景先。
阇維之。
得舍利七顆。
建塔以葬。
僧清豁著文。
頌其德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鴻休。
不知何許人也。
神宇標挺玄機斡運。
居閩黃檗山寺。
叢萃毳客。
示教之外[慌-芒+口]然怡樂。
恒言。
宿債須償。
償盡則何憂何懼。
物我俱逍遙矣。
人皆不喻其旨。
及廣明之際巢寇充斥。
休出寺外脫納衣于松下磬石之上。
言曰。
誓不污清凈之地。
而安詳引頸待刃。
刃下無血。
賊翻驚異羅拜懺悔焉。
門弟子景先阇維其尸。
收舍利七顆。
囊而寶之。
有篤信者以菽粒如數(shù)易之。
追之靡及。
遂往筮焉。
占之曰。
死生貴賤罔分吾卦。
在靡在之失寧失矣。
孰知其然也。
洎獲寘之于塔。
分之七粒緘于琉璃器中。
瑩然光色時僧清豁著文作頌紀德焉。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
福州永泰人。
素蘊孤操。
志探祖道。
預玄沙之室。
穎悟幽旨。
玄沙記曰。
子禪已逸格。
則他后要一人侍立也無。
師自此不務集徒。
不畜童侍。
隱于小界山。
刳大朽杉。
處其中。
容身而已。
凡游僧至。
皆隨扣而應。
有問生死到來。
如何回避。
師曰。
符到奉行。
曰。
然則被生死拘將去也。
師曰。
阿??。
清豁沖煦聞師名。
造之值師采粟。
問曰。
道者如庵主在何所。
師曰。
從何處來。
曰。
山下來。
師曰。
因何得到這里。
曰。
這里是何處所。
師揖曰。
那下吃茶去。
二公方省是。
師遂至庵。
夜睹豺虎奔至庵前。
自然馴擾。
有詩曰。
行不等閒行。
誰知去住情。
一餐猶未飽。
萬戶勿聊生。
非道應難伏。
空拳莫與爭。
龍吟云起處。
閑嘯兩三聲。
二公。
尋于大章山創(chuàng)庵。
請師居之。
兩處孤坐。
垂五十二載而化。
亦永泰人。
少聰敏。
鼓山國師。
與落發(fā)。
初謁大章。
后參睡龍。
龍一日問曰。
阇黎。
見何尊宿來。
還悟也未。
曰。
清豁常訪大章。
得個信處。
睡龍于是上堂。
集大眾召曰。
清豁阇黎
出對眾燒香說悟處。
老僧與汝證明。
師乃拈香曰。
香已拈了。
悟即不悟。
睡龍大悅而許之。
僧問。
家貧遭劫時如何。
師曰。
不能盡底去。
曰。
為甚么不盡底去。
曰。
賊是家親。
是家親。
為甚翻成家賊。
師曰。
內既無應外不能為。
忽然捉敗功歸何所。
師曰。
賞亦未曾聞。
曰。
恁么即勞而無功也。
曰功不無成但不處。
為何不處。
師曰。
不見道太平本是將軍定。
未許將軍見太平。
師后將順世。
忽舍眾入山。
乃遺偈曰。
世人休說路行難。
鳥道羊腸只尺間。
珍重苧溪溪畔水。
汝歸滄海我歸山。
即往貴湖卓庵。
未幾。
謂門人曰。
吾滅后。
將遺骸施諸蟲蟻。
勿置墳塔。
言訖入湖頭山。
坐磐石。
儼然而化。
門人稟遺命。
延留七日。
竟無蟲蟻侵食。
遂就阇維。
散于林野。
周詩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詩(1527年—?
),字汝學,號與麓,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
都察院觀政,授直隸南陵縣知縣,歲潦,力請免逋負,數(shù)千民忘其災。
邑自繁昌私以馬寄養(yǎng),遂至責種馬七百余匹。
府議量減雜派,日久復重征。
詩具言疲邑獨累狀,乞申前議。
代邑民劉瓚等草疏清豁種馬,言甚詳切,牧害少息。
核奸民欺隱田千余畝,賦稅以均。
尋艱去。
除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年起補直隸任丘縣知縣。
四十三年七月,擢吏科給事中。
四十四年七月,升為禮科右給事中。
隆慶二年十月,復除禮科給事中周詩、刑科右給事中舒化、戶科給事中夏時原職,詩本科、化兵科、時禮科。
三年十二月,升禮科左給事中周詩為都給事中,又升太常寺少卿。
五年二月,為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
六年八月,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鹵、通政使司右通政周詩、國子監(jiān)祭酒林士章、鴻臚寺卿孫鑨、太常寺少卿汪宗伊各自陳乞罷,不允。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三
釋超況,字重眉,姓蔡氏,同安甪里人也。
夙根神穎,髫齡就塾,雖抱儒經,已具佛性。
因投龍池巖禮惟云為師,勤習凈行,弗憚寒暑。
年二十一,始從披剃。
掩關三載,拜誦《華嚴》致誠百萬,又閱藏教中有云能三日不食七日不食者,俱力行之。
但日夜思諦,終非究竟。
有禪客自金粟至,具道費隱棒喝接人最直捷法門。
況聞之,喜曰:“吾固疑有是,可效春蠶作繭,徒自縛乎?
”即破關而出。
日夕咨參,未有入處,適雪峰亙從羅山至龍池,與之盤桓。
一日,問曰:“如何是第一義?
”況擬議,峰便掌云:“這鈍置阿師。
”況云:“請師道。
”峰才啟唇,況遂以手掩之,峰乃笑云:“向汝道了也。
”況亦爽然有省,然胸臆猶滯。
偶過戲場于人叢中,見其舉首向上,鼻孔一一俱見唇上,覺礙滯之胸渙爾解釋,遂作偈曰:“二十年來被孰瞞,剛才放下便平安。
早知鼻孔在唇上,總不者中覓易難。
”乃詣黃檗隱元處隨眾參請,不露鋒铓。
明年出嶺,叩金粟費隱,亦默契之。
時值嚴冬,潛穎眾中,自居樵汲,手足凍皴,亦不暇恤。
嘗有偈曰:“牯牛無貫四方周,放去收來得自由。
蹄角雖然未顯露,分明觸處便昂頭。
”時年二十八,始受具。
明年春,還閩途中,作偈有“今朝踏破芒鞋底,赤腳迢迢入閩山”之句。
歸則仍就龍池,鍵關三稔。
后值雪峰出主芙蓉,一日,問:“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汝作么生?
”況但云:“仲夏酷煩,幸自珍重。
”雪峰默許之。
未幾,受峰付屬,即旋泉南居清溪貴湖龍安,寺為唐清豁禪師退隱舊址,編茅為屋,翛然自得。
雪峰至泉昭慶,況充首座,立僧秉拂,發(fā)揮宗乘,旨趣亹亹,傾動四來。
繼席南山,千指圍繞,三冬學足,啟迪尤多。
閔司馬子奇請住隆壽,兵燹之馀,寺宇凋殘,而近寺兵眾雜處,尤難調攝,況躬率行道,接以等慈,莫不傾服,叢席改觀。
歷十數(shù)載,忽爾辭退,請還舊山,留之不得。
無何,世局變更,郡城內外,幾頻危殆,人始知其先見云。
以康熙十四年乙卯三月二十六日示寂,壽六十有六,臘三十有四,塔于青林之麓,釋超弘為之志銘,稱其知鑒瑩朗而器量舍弘,人莫窺其涯際,時以為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