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安州安陸人。真宗景德間進士。歷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大中祥符中,自御史臺謫官寧海。真宗命戚綸、陳堯臣等校正《道藏》,以綸等薦,得主其事,編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進之。復(fù)撮其精要總計萬余條,編成《云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七九張君房,安陸(今屬湖北)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士。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大中祥符中自御史臺謫官寧海,時真宗崇道教,選道士校定道藏,命君房主其事(《萬姓統(tǒng)譜》卷三九),大中祥符九年(一○一六)以著作佐郎就杭州監(jiān)寫本(《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后知隨、郢、信陽三州,年六十三分司,歸安陸。六十九歲致仕,七十六歲仍著詩賦雜文,卒年不詳。其子百藥嘗纂為《慶歷集》三十卷,不傳。事見宋王明清《麈史》卷中。今錄詩二首。
張君房,安陸(今湖北安陸)人,一說開封人。景德二年進士,除知升州江寧縣事。大中祥符初為開封府功曹參軍,累擢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祥符五年,自御史臺謫官寧海。時真宗以秘閣道書付杭州,命戚綸等校正《道藏》,綸薦君房主其事,遂除著作佐郎,與道士十人修校,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進上。八年,出知錢唐縣。乾興中,通判江陵。復(fù)撮《道藏》精要,成《云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存)。又著《潮說》三卷、《野語》三卷、《乘異記》三卷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四,《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七、八,《萬姓統(tǒng)譜》卷三九,《楚紀(jì)》卷四三,《咸淳臨安志》卷八九,《直齋書錄解題》卷八、一一、一二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36—1116 【介紹】: 宋安州安陸人,字彥輔,自號鳳臺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官至司農(nóng)少卿。受學(xué)于鄭獬、胡瑗,學(xué)問博洽。有《麈史》。全宋詩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彥輔,自號鳳臺子(《揮麈后錄》卷八),安陸(今屬湖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歷知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提舉開封府界常平,開封府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三六九),知唐州、邠州(《彭城集》卷二一《知唐州王得臣可知邠州制》)、鄂州、黃州。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為福建轉(zhuǎn)運司判官(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三一)。官至司農(nóng)少卿。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一)?;兆谡土曜?,年八十一(《揮麈后錄》卷八)。有《麈史》三卷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著錄其《江夏辨疑》、《鳳臺子和杜詩》、《江夏古今紀(jì)詠集》,皆佚。事見《麈史》各卷。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彥輔,號鳳臺子,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受學(xué)于鄭獬、胡瑗,嘉祐四年登進士第。歷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秘書丞、提舉開封府界常平等事、開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黃、鄂州。元祐八年為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入朝為金部郎中、司農(nóng)少卿。紹圣四年九月以目疾管勾崇禧觀。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得臣平生著述頗豐,有《江夏辨疑》一卷、《鳳臺子和杜詩》三卷、《江夏古今紀(jì)詠集》五卷、《麈史》三卷,嘗箋注杜甫詩。其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三一三、四九一,《宋會要輯稿》瑞異三之四二、食貨六四之七三、職官二三之一一,劉攽《彭城集》卷二一,王明清《揮麈后錄》卷八,《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二○九。
人物簡介
張昌(一○七二——?),字師言,紹興十二年以右承議郎知真州,十五年以右朝散郎知楚州。后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十八年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兼權(quán)提點刑獄。二十年,以不能舉察致賊嘯聚免官。后以右朝散大夫知臺州。紹興二十三年,時已八十九,請主管臺州崇道觀。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五、一五三、一五八、一六一、一六五。又,王明清《揮麈馀話》卷二謂張昌靖康初為上元宰時,替乞祠歸建康之秦檜建涼棚,至檜入相,昌年逾七十,于是就官簿中減去十歲,擢知楚州,疑即其人。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寧化人。欽宗靖康間在太學(xué),上書言張邦昌不宜重相,又陳當(dāng)朝晉升無序,言辭剴切,士論韙之。全宋文·卷四○一一
雷觀(一○九一——?),字仲立,洪州豐城(今江西豐城)人。以文學(xué)著名,政和末應(yīng)貢入國學(xué),復(fù)移太學(xué),與陳東友善。靖康初上書請復(fù)用李綱,亟言李邦彥、張邦昌不可為相。欽宗賜同進士出身,除太學(xué)博士。俄罷去,與外任宮觀差遣。紹興中為左迪功郎、成都府府學(xué)教授。五年,高宗聞其名,召對,特改左承奉郎。觀又獻蜀本《資治通鑒》,乃以為潭州通判。見雍正《江西通志》卷六七,《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靖康要錄》卷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五。按雷觀之籍貫,各書所載不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云「觀,成都人」,王明清《揮麈后錄》卷三亦云「觀字公達,蜀士」。《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汀志》則云寧化(今福建寧化)人,《萬姓統(tǒng)譜》卷一六、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八并同。莫衷一是,今姑從《江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