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宏

相關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湘潭人,字德美,號敬齋。
彪虎臣子。
師胡安國,與胡宏為學侶。
為岳麓書院山長,人稱彪夫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伯逢。
胡寅子。
事從父胡宏,守其師說甚固。
與朱熹、張栻皆有辯難。
孫蒙正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陵人,字正孺。
孫偉子。
少稟家學,又師從胡宏兄弟,宏稱其資質過人。
譚知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子立。
譚世績族子。
初習舉子業(yè)。
往從胡安國于衡山,盡掃前日習氣,抱《春秋》研其旨,余力治《資治通鑒》。
安國卒,歸省其家,遽還衡山,居蕭寺,與胡宏兄弟晝夜讀書,以壞器盛粗飯菜羹,若將終身。
會親卒奔喪,未及除服亦卒。
趙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衡山人。
少從胡宏學,慷慨有大志。
嘗見張浚于督府,浚欲以右選官之,棠不為屈。
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張栻與棠交,而棠之子趙方始從栻學。
孫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陵人,字奇甫。初為靜州幕官。訪劉安世于夷陵謫所,言愿聽先生五日話,安世嘉之,與言司馬光所以傳習者,將所聞錄成一卷。自是身體力行之,每稱終身受用只此五日所聞。后以爭和議不勝,不復求用。
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孫偉,字奇甫,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初為靜江幕官,宣和中為侍郎,官終判監(jiān),以朝奉郎致仕。
偉嘗于夷陵受教于劉安世五日,至是終身踐履一以安世之學為宗。
晚年游衡山,與胡安國父子游,論學甚契。
有奏議數(shù)卷,胡宏稱之為「不為一身之謀而為天下之慮」者。
又著《靖康野史》、《小臣孤憤野錄》。
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一三三,《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之二○,《宋元學案》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52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向敏中玄孫。哲宗元符三年,以恩補承奉郎。宣和間累遷淮南轉運判官、京畿轉運副使。高宗立,遣兵勤王,因素與李綱友善,為黃潛善所罷。紹興間累知廣州、江州,進徽猷閣待制,除戶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議和忤秦檜,致仕退閑十五年。有《薌林集》、《薌林家規(guī)》。
全宋詩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開封(今屬河南)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補假承奉郎。
徽宗宣和初,除江淮發(fā)運司主管文字。
七年(一一二五),為京畿轉運副使兼發(fā)運副使。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
紹興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
因曹成兵變事,提舉江州太平觀。
起知廣州,未幾致仕。
尋起知江州,改江東轉運使。
八年,徙兩浙路轉運使,除戶部侍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八),尋出知平江府。
時金使議和將入境,不肯金詔,乃致仕。
卜居臨江軍清江,號所居曰薌林。
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
有《酒邊集》一卷、《酒邊詞》二卷。
事見《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閣直學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銘》、《五峰》卷三《向侍郎行狀》,《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號薌林居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
元符末以恩補官,三遷知咸平縣。
宣和中除淮南轉運判官。
高宗朝歷江淮發(fā)運副使、江東轉運使、兩浙都轉運使,除戶部侍郎,罷知平江府。
尋致仕,名所居曰薌林。
紹興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
著有《薌林家規(guī)》、《薌林文集》三十卷、《酒邊詞》二卷(存)。
胡宏《向侍郎行狀》(《五峰》卷三),汪應辰《向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一)。
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趙師孟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9—1172 【介紹】: 宋宗室,字醇叟。
趙德昭七世孫。
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
監(jiān)永州酒稅,秩滿改監(jiān)潭州南岳。
自是遂寓居南岳蕭寺中,生活貧寒。
嘗從胡宏游,于天文、象數(shù)、卜筮、篆籀,無所不通。
吳翌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9—1177 【介紹】: 宋建寧建陽人,字晦叔。
游學衡山,師事胡宏,聞其論學以明理修身為要,遂棄科舉之學。
沒,又從張栻游,筑室衡山下,榜曰澄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3—1180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徙居衡陽,字敬夫,一作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
張浚子。
胡宏,以古圣賢自期。
以蔭補承務郎,參贊父浚幕府,人稱其能,間以軍事入奏,孝宗與定君臣之契。
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講,屢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賢養(yǎng)民,選將練兵以進戰(zhàn)退守。
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復知靜江府,經略安撫廣南西路,諸蠻感悅。
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撫使,禮遇諸將,得其歡心。
后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
卒謚宣。
為人表里洞然,為學重義利之辯,與朱熹同為道學大師。
有《易說》、《論語解》、《孟子說》及《南軒集》等。
全宋詩
張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誠齋集》卷九八《張欽夫畫像贊》作欽夫),號南軒(同上書卷七三《怡齋記》作樂齋),祖籍綿竹(今屬四川),寓居長沙(今屬湖南)。
浚子。
胡宏學,與朱熹、呂祖謙為友。
以蔭入仕。
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為江淮東西路宣撫使,辟為書寫機宜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二)。
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湯思退用事,主和議,隨父罷。
乾道初,主講岳麓書院。
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撫州,改嚴州。
六年,召為吏部員外郎兼權起居郎侍立官,尋兼侍講,遷左司員外郎。
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職家居累年。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靜江府,廣南西路安撫經略使。
五年,除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荊湖北路安撫使。
七年卒,年四十八。
有《論語解》、《孟子詳說》、《南軒先生文集》等。
事見《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誠齋集》卷一一六《張左司傳》,《宋史》卷四二九有傳。
 張栻詩,以明嘉靖元年劉氏慎思齋刻《南軒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詩七卷)為底本。
校以明嘉靖繆輔之刻本(簡稱繆刻本)、清康熙錫山華氏刻本(簡稱康熙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
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八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栻(1133—118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字敬夫,一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曾任江陵知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職。與朱熹、呂祖謙并稱“東南三賢”,為南宋理學湖湘學派代表人物、一代學者宗師,著述甚豐。今存《南軒易說》等。作有《黃鶴樓說》文一篇,對黃鶴樓的各神傳說、來源加以評論,論證“蓋黃鶴名樓,以山得名也”,使黃鶴樓以山命名有了一個說法。又據(jù)王葆心考證,舊有“江漢亭”在“南樓蛇山間,紹興中南軒先生張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張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諱改字欽夫,號南軒,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遷衡陽(今湖南衡陽)。
浚子。
早年師事胡宏,隆興元年以蔭補官,辟宣撫司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除直秘閣。
居父喪,服除,主講于城南、岳麓二書院。
乾道五年,因劉珙薦,除知嚴州。
召為吏部員外郎兼權起居郎,兼侍講,除左司員外郎。
忤時宰,出知袁州。
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講學。
淳熙元年,詔除舊職,知靜江府、主管廣南西路經略安撫司公事。
有善政,詔特轉承事郎,進直寶文閣。
除秘閣修撰、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荊湖北路安撫使。
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
與朱熹、呂祖謙為講學之友,時稱「東南三賢」。
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嘉定中賜謚曰宣,淳祐中從祀孔子廟。
著作有《論語解》十卷(存)、《孟子說》七卷(存)、《南軒易說》(存)、《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一卷(存)、《南軒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
見朱熹《右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楊萬里《張左司傳》及《宋史》卷四二九《張栻傳》。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