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應龍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南宋 · 釋智策
著意忘懷,掘地深埋。
空洞無象,髑髏妄想。
譬如兩鏡相照,中間早已立象。
直饒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燒炭北山紅(宋正受《嘉泰普燈錄》卷一三)。
和方叔中秋 南宋 · 姜特立
七言律詩
待月徘徊東澗濱,一天風露凈無塵。
老人歡意年年減,佳節(jié)清光夜夜新。
悼往難傳云外信,舉杯那復眼中人。
飄然遙想騎鯨興,更覺高歌有鬼神。
薺菜 南宋 · 許應龍
七言絕句
撥雪挑來葉轉(zhuǎn)青,自刪自煮作杯羹。
寶階香砌何曾識,偏向寒門滿地生(以上《東澗集》卷一四)。
叔文九日 其二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江左夷吾本勝流,晚因造膝卻生愁。
紫囊肯上斯人腕,敢怨離騷佩不收(《內(nèi)則》: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三牲用藙。獸用梅。注云:藙,煎茱萸也,《爾雅》謂之榝,《離騷》謂之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其佩幃。既干進以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從來釋者皆以榝為惡?;尬淘疲航罚镙且?;幃,盛香之囊也。椒,芳烈之物,而今亦變?yōu)樾柏?;茱萸固為臭物,而今又欲滿于香囊。蓋但知求進而務入于君,則又何復能敬守其芬芳之節(jié)乎。愚按此說固是,然以上下文觀之,屈子恐未必盡以榝為惡,所謂干進務入,總謂椒與榝,所謂何芳能祗、亦總謂椒與榝也。干進務入,于充幃之義尤切;專佞慢慆,猶為諂諛失守;充幃,則有依依之態(tài),不惟求容而求親密,蓋其惡尤甚于椒也。又何芳之能祗,謂其本芳而不能敬守之也。蓋總指善人不守節(jié),故其上下一二十句,一意成一片,不應獨榝為臭物,在一片中若附贅縣疣然也。首言蘭芷之變,荃蕙之化,次言昔日芳草,今為蕭艾。蘭為眾芳之長,又重責之云: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因連椒榝二物亦同意,而椒之罪甚于蘭,榝之不顧又甚于椒。椒性氣最烈,乃為慢慆之態(tài),榝尤烈,乃為依依之容,是剛?cè)峋慊?。然后總之云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合上眾芳而嘆之也。終之云: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蘺。其意亦非棄椒但容之,則文不可讀。而榝罪甚于椒,亦在可略,故但云椒蘭。又以蘭最香,椒最烈,而深責其無所守也。茱萸,自先王已用之,口味鼻臭,南北不殊,屈子豈不見知。三牲用藙,則以薦之鬼神者也。屈子遂以為惡,深恐不然。其氣味形狀本椒類而酷烈于椒,而不可近兒童,世俗宜以為惡。然細詳之,實有去邪避惡,激柔起懦之材。故古人審而用之,亦若蓼然。蓼于農(nóng)夫為惡,世俗亦以不善,目之與蔥藙等同列。而今亦有以和曲漬酒者,其味與椒、茱萸、菖蒲皆得金之辛,蓋皆五行之物也。陶隱居說蓀云:東澗溪側(cè)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無脊,今所在溪澗極有之。如陶所言,福州人亦呼為溪宣。蓀宣,音相近也。《離騷》蓀荃一物,蓀荃尤相近也,浙東人亦用以和曲,其味亦與蓼、茱萸相類?!峨x騷》皆以為芳草,則未必獨遷怒于榝,而不知其善也。以充幃而言,則古人當已佩之以辟穢惡。屈原借以為務入者之喻,而費長房亦非創(chuàng)始,知其可以辟惡也。晦翁注所謂不能敬守芬芳,止謂蘭。然文似兼謂榝,獨與臭物二字相反,理亦少礙,然政可以明椒、榝之本同物爾。不然屈子之意亦當謂榝亦有才,本椒之類,第氣味太過,本無全德,一移于俗,遂盡棄其本。他人猶淺淺不敢深,而榝遂欲深入于君求親密,為可傷也?;妇爱斨皇峭鯇r為丹陽內(nèi)史者,陶回以造膝責王導,則是榝之干進務入之態(tài),猶不改于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