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善昭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刁一作刀、貂。
春秋時齊國人。
自宮為宦者,官為寺人,得寵于齊桓公。
管仲以為非人情之常,應遠斥之。
桓公不聽。
桓公與管仲立公子昭為太子。
管仲死,刁與易牙、開方等專權(quán),五公子爭為太子。
桓公卒,刁又與易牙殺群大夫,立公子無虧,太子昭奔宋。
齊遂內(nèi)亂。
子西 朝代:春秋楚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479 【介紹】: 一稱公子申。
春秋時楚國人。
楚平王庶子。
平王死,令尹子常欲立之為王,斥子常為亂國,子常懼,乃立平王太子昭王。
魯定公四年,郢被吳攻占,昭王逃至隨,子西仿王的輿服保護逃散的人。
次年,乘吳國內(nèi)亂,與救楚秦軍敗吳,昭王還郢都。
六年,任令尹,遷都于都,又改革楚政。
魯哀公十六年,白公勝叛亂,被殺。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楚圓(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屬廣西)人。
住潭州石霜,稱楚圓慈明禪師。
為南岳下十世,汾陽昭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二)。
仁宗寶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燈錄》卷二)。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
全州清湘人,俗姓李。
少為儒生,潛心舉業(yè)。
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隱靜寺得度。
嗣汾陽昭禪師
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稱慈明禪師。
其徒編有《慈明和尚五會語錄》。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一
慈明禪師。
出全州清湘李氏。
諱楚圓。
少為書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隱靜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賢行。
使之游方。
公連眉秀目。
頎然豐碩。
然忽繩墨。
所至為老宿所呵。
以為少叢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龍象蹴踏。
非驢所堪。
嘗橐骨董箱。
以竹杖荷之。
游襄沔間。
與守芝谷泉俱結(jié)伴。
入洛中。
聞汾陽昭禪師
道望為天下第一。
決志親依。
時朝廷方問罪河東。
潞澤皆屯重兵。
多勸其無行。
公不顧渡大河。
登太行。
易衣類廝養(yǎng)。
竄名火隊中。
露眠草宿。
至龍州。
遂造汾陽。
昭公壯之。
經(jīng)二年。
未許入室。
公詣。
揣其志。
必罵詬。
使令者或毀詆諸方。
及有所訓。
皆流俗鄙事。
一夕訴曰。
自至法席已再夏。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塵勞念。
歲月飄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語未卒。
昭公熟視罵曰。
是惡知識。
敢裨販我。
怒舉杖逐之。
公擬伸救。
昭公掩其口。
公大悟曰。
乃知臨濟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辭去。
依唐明嵩禪師。
嵩謂公曰。
楊大年內(nèi)翰。
知見高。
入道穩(wěn)實。
子不可不見。
公乃往見大年。
大年問曰。
對面不相識。
千里卻同風。
公曰。
近奉山門請。
大年曰。
真?zhèn)€脫空。
公曰。
前月離唐明。
大年曰。
適來悔相問。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復喝。
公以手劃一劃。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龍象。
公曰。
是何言歟。
大年顧令別點茶曰。
元來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問。
如何是圓上座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放內(nèi)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這里是什么處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過。
大年大笑。
又問。
記得唐明悟時因緣否。
公曰。
唐明聞。
僧問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東流。
大年曰。
只如此語意如何。
公曰。
水上掛燈毬。
大年曰。
與么則辜負古人去。
公曰。
內(nèi)翰疑則別參。
大年曰。
三腳蝦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跳。
大年乃又笑。
館于齋中。
日夕質(zhì)疑智證。
因聞前言往行。
恨見之晚。
朝中見駙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真西河師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謁奈何。
大年默然。
歸語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聞道風遠至。
有愿見之心。
政以法不得。
與侍從過從。
公黎明謁李公。
李公閱謁。
使童子問。
道得即與上座相見。
公曰。
今日特來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當?shù)婪N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節(jié)。
馀日定難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與么則與上座相見去也。
公曰。
腳頭腳底。
李公乃出坐定。
問曰。
我聞西河。
有金毛師子。
是否。
公曰。
什么處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鳴。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辭去。
問臨行一句。
公曰。
好將息。
李公曰。
何異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專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諾諾。
自是往來楊李之門。
以法為友。
久之辭還河東。
大年曰。
有一語。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見夜行人。
大年曰。
卻不相當。
公曰。
更深猶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開寶寺前金剛。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臨行。
豈無為人句。
公曰。
重疊關(guān)山路。
大年曰。
與么則隨上座去也。
公作噓聲。
大年曰。
真師子兒。
公還唐明。
李公遣兩僧訊公。
公于書尾??雙足。
寫來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槨示雙趺。
人天渾莫測。
珍重赤須胡。
公以母老南歸。
至筠州。
首眾僧于洞山。
時聰禪師居焉。
先是汾陽謂公曰。
我遍參云門尊宿兒孫。
特以未見聰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楊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宗旦。
使請公出世說法。
守虛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謁候守愿行。
守問其故。
對曰。
始為讓。
今偶欲之耳。
守大賢之。
住三年。
棄去省母。
以白金為壽。
母詬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辭去。
謁神鼎諲禪師。
諲首山高弟。
望尊一時。
衲子非人類精奇。
無敢登其門者。
住山三十年。
門弟子氣吞諸方。
公發(fā)長不剪。
弊衣楚音。
通謁稱法侄。
一眾大笑。
諲遣童子問。
長老誰之嗣。
公仰視屋曰。
親見汾陽來。
諲杖而出顧見。
頑然問曰。
汾州有西河師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絕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諲回顧相矍鑠。
公地坐脫只履。
而視之。
諲老忘所問。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語曰。
見面不如聞名。
遂去。
諲遣人追之不可。
嘆曰。
汾州乃有此兒耶。
公自是名增重叢林。
定林沙門本延有道行。
雅為士大夫所信敬。
諲見延稱。
公知見可興臨濟。
會道吾席虛。
延白郡請以公主之。
法令整肅。
亡軀為法者集焉。
示眾曰。
先寶應曰。
第一句薦得。
堪與祖佛為師。
第二句薦得。
堪與人天為師。
第三句薦得。
自救不了。
道吾則不然。
第一句薦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薦得。
無繩自縛。
第三句薦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無光。
汝輩向什處出氣。
良久曰。
道吾為汝出氣。
乃噓一聲。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參。
拄杖橫也。
挑掛乾坤大地。
缽盂覆也。
蓋卻恒沙世界。
且問。
汝輩向何處。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盧州吃粥吃飯。
若也不知。
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后住石霜。
當解夏謂眾曰。
昨日作嬰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難踏古皇道。
手鑠黃河乾。
腳踢須彌倒。
浮生夢幻身。
人命久難保。
天堂并地獄。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嶺松。
北嶺南山草。
一雨潤無邊。
根苗壯枯槁。
五湖參學人。
但問虛空討。
死脫夏天衫。
生著冬月襖。
分明無事人。
特地生煩惱。
喝一喝。
時真點胸者。
為善作者折難。
自金鑾還。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壞叢林。
有何忙事。
真曰。
大事未透脫故耳。
公曰。
汝以何為佛法要切。
真曰。
無云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公詬曰。
面皺齒豁。
猶作此見解。
真不敢仰視曰。
愿為決之。
公曰。
汝問我答。
真理前語而問之。
公曰。
無云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真遂契悟。
住南岳福嚴。
以大法授南禪師。
語在南傳。
僧問。
臨濟兩堂首座。
一日相見。
同時喝。
臨濟聞之升座曰。
大眾要會臨濟賓主句。
問取堂中二禪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機箭柱鋒。
瞥然賓主當時分。
宗師憫物明緇素。
北地黃河徹底渾。
又問。
趙州勘婆子。
師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趙州勘破婆子。
葉落便合知秋。
天下幾多禪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賓主。
照用一時行。
要會個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賓是主。
還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興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內(nèi)法友。
唯師與楊大年耳。
大年棄我而先。
仆年來頓覺衰落。
忍死以一見公。
仍以書抵潭帥敦遣之。
公惻然。
與侍者舟而東下。
舟中作偈曰。
長江行不盡。
帝里到何時。
既得涼風便。
休將櫓棹施。
道過瑯琊。
覺禪師出迎。
大喜曰。
有眾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臨之。
天賜我也。
公為逗留。
夜語及并汾舊游。
覺曰。
近有一老衲至。
問其離何所。
曰楊州。
問船來陸來。
曰船來。
問船在何處。
曰岸下。
問。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長老。
如麻似粟。
遣人追不及。
云是舉道者。
頃在汾州時尚少。
舉陸沉眾中。
不及識之。
公笑曰。
舉見處才能自了。
而汝墮負。
何以為人。
覺屏息汗下。
公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闊。
四方放去休攔遏。
一切無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頭撥。
小牛兒。
順毛捋。
恐上高坡四蹄脫。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頭無少老。
一時牽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東西倒。
覺默得其游戲三昧。
至京師。
與李公會月馀。
而李公果歿。
臨終??一圓相。
又作偈獻公。
偈曰。
世界無依。
山河匪礙。
大海微塵。
須彌納芥。
拈起幞頭。
解下腰帶。
若覓死生。
問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來佛性。
李公曰。
今日熱如昨日。
隨聲便問。
公臨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來無掛礙。
隨處任方圓。
李公曰。
晚來困倦。
更不答話。
公曰。
無佛處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聞李公之化。
與圓問答。
加嘆久之。
公哭之慟。
臨壙而別之。
有詔賜官舟。
南歸中途。
謂侍者曰。
我忽得風痹疾。
視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頓地曰。
當奈何平生呵佛罵祖。
今乃爾。
公曰。
無憂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鈍置汝。
遂以明年至興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辭眾。
跏趺而逝。
閱世三十有四。
坐夏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銘志其行于興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無礙行心。
凡圣所不能測。
室中宴坐。
橫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來參扣者下語。
無有契其機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又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兒([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識得。
不離四威儀中。
有首座者。
見之謂曰。
和尚今日放參。
慈明聞而笑之云。
贊曰。
有際天之云濤。
乃可容吞舟之魚。
有九萬里之風。
乃可負乖天之翼。
三世如來之法印重任也。
豈尋常之材。
可荷檐乎。
余觀慈明。
以英偉絕人之姿。
行不纏凡圣之事。
談笑而起臨濟于將仆。
叱咤而死黃龍之偷心。
視其施為。
不見轍跡。
未三世而死為繩墨。
諺曰。
字經(jīng)三寫烏焉成馬。
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石霜楚圓禪師。
號慈明。
汾陽嫡嗣也。
生全州李氏。
少為書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賢行。
使游方。
師連眉秀目。
頎然豐碩。
然忽繩墨。
所至為老宿呵。
以為少叢林。
師柴崖而笑曰。
龍象蹴踏。
非驢所堪。
嘗橐骨董箱。
以竹杖荷之。
游湘沔間。
聞汾陽道望。
遂與大愚谷泉瑯琊造焉。
陽顧而默器之。
經(jīng)二年未許入室。
每見必罵詬。
或毀詆。
諸方所訓。
皆流俗鄙事。
一夕訴曰。
自至法席已再夏。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塵勞念。
歲月飄忽。
己事不明。
語未卒。
陽熟視罵曰。
是惡知識。
敢裨販我。
怒舉杖逐之。
師擬伸救。
陽掩師口。
乃大悟曰。
乃知臨濟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辭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會楊大年。
因大年。
復會李都尉。
二公恨見之晚。
館于齋中。
日夕質(zhì)疑智證。
以為法友。
久之辭還河東。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訊師。
師于書尾。
畫雙足寫來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槨示雙趺。
人天渾莫測。
珍重赤須胡。
師以母老。
南歸至筠州。
首眾于洞山。
時聰禪師居焉。
先是。
汾陽謂師曰。
我遍參云門兒孫。
特以未見聰為恨。
故師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宗旦。
使請師出世。
守虛南原致師。
師不赴。
旋特謁候守愿行。
守問其故。
師曰。
始為讓。
今偶欲之耳。
守大賢之。
住三年。
棄去省母。
以白金為壽。
母投金于地。
罵曰。
汝少行腳。
負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濟我。
反置我地獄耶。
師色不怍。
徐收之辭去。
謁神鼎諲公。
鼎首山高弟。
望尊一時。
衲子非人類精奇。
無敢登其門者。
住山三十年。
門弟子氣吞諸方。
師發(fā)長不剪。
弊衣楚音。
通謁稱法侄。
一眾大笑。
鼎遣童子問。
長老誰之嗣。
師仰視屋曰。
親見汾陽來。
鼎杖而出。
顧見頎然。
問曰。
汾州有西河師子是否。
師指其后。
絕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顧相矍鑠。
師地坐脫只履而視之。
鼎老忘所問。
又失師所在。
師徐起整衣行。
且語曰。
見面不如聞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嘆曰。
汾陽乃有此兒耶。
師自是名重叢林。
適道吾虛席。
郡移書。
欲得大禪伯領之。
鼎以師應召。
法令嚴整。
亡身為法者集焉。
師之大機大用。
不可思議。
傳者謂。
師以事事無礙行心。
凡圣不能測。
可為知言矣。
水庵。
謂尤侍郎延之曰。
昔大愚慈明谷泉等。
結(jié)伴參汾陽。
河東苦寒。
眾人憚之。
惟慈明曉夕不憚。
夜坐欲睡。
則引錐自刺。
嘆曰。
古人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寢。
我何人哉。
乃縱荒逸。
生無益于時。
死無聞于后。
是自棄也。
及辭歸。
汾陽嘆曰。
楚圓今去。
吾道東矣。
次住福嚴。
又移興化。
嘗室中插劍一口。
以草鞋一對。
水一盆。
置在劍邊。
擬議者。
師曰。
喪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無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語。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而黃龍南楊岐會二人。
最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師曰。
海內(nèi)法友。
唯師與楊大年耳。
大年棄我而先。
仆年來頓覺衰落。
忍死以一見公。
仍以書抵潭帥敦遣之。
師惻然。
與侍者舟而東下。
舟中作偈曰。
長江行不盡。
帝里到何時。
既得涼風便。
休將櫓棹施。
至京與李公會。
月馀而李公歿。
臨終畫一圓相。
又作偈獻師。
偈曰。
世界無依。
山河匪礙。
大海微塵。
須彌納芥。
拈起幞頭。
解下腰帶。
若覓死生。
問取皮袋。
師曰。
如何是本來佛性。
公曰。
今日熱如昨日。
隨聲便問。
師臨行一句作么生。
師曰。
本來無質(zhì)礙。
隨處任方圓。
公曰。
晚來困倦。
更不答話。
師曰。
無佛處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聞李公化與師問答。
嘉嘆久之。
師哭之慟。
臨壙而別。
有旨賜官舟南還。
中途謂侍者曰。
我忽得風痹疾。
視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頓地曰。
當奈何平生呵佛罵祖。
今乃爾。
師曰。
無憂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鈍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銘志其行于興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達人出世。
以開物成務。
為心非自衒也。
方師之受南原也。
戢天際想于眉睫間。
聊試吾道動靜何如。
觀其初不赴。
后自請行。
進退躊躇。
意可知矣。
覺范云。
慈明道。
起臨濟于將仆。
而平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則亦谷泉流也。
雖然。
狂奴故態(tài)。
特師之寓言耳。
真面目。
豈無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長者。
難及也。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七
禪師名法遠。
鄭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年十九。
游并州。
見三交嵩禪師。
求出世法。
嵩曰。
汝當剃落。
墮三寶數(shù)。
乃可受法。
遠曰。
法有僧俗乎。
嵩曰。
與其為俗。
曷若為僧。
僧則能續(xù)佛壽命故也。
于是斷發(fā)。
受具足戒。
汾州昭公。
又謁汝海省公。
皆受記莂。
天禧中。
游襄漢隋郢。
至大陽。
機語與明安延公相契。
延嘆曰。
吾老矣。
洞上一宗。
遂竟無人耶。
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
示之。
遠曰。
當為持此衣履。
求人付之如何。
延許之曰。
他日果得人。
出吾偈為證。
偈曰。
楊廣山前草。
憑君待價焞。
異苗翻茂處。
深密固靈根。
其尾云。
得法者。
潛眾十年。
方可闡揚。
遠拜受辭去。
依滁州瑯琊覺禪師。
應舒州太平興國寺請。
說法為省公之嗣。
次住姑蘇天平山。
又住浮山。
既老退休于會圣巖。
因閱班固九流。
遂擬之作九帶。
敘佛祖教義。
博采先德機語。
參同印證。
其一曰。
佛正法眼帶。
其二曰。
佛法藏帶。
其三曰。
理貫帶。
其四曰。
事貫帶。
其五曰理事縱橫帶。
其六曰屈曲帶。
其七曰妙挾兼帶。
其八曰金針雙鎖帶。
其九曰。
平懷常實帶。
學者既已傳誦。
遠曰。
若據(jù)圓極法門。
本具十數(shù)。
今此九帶。
已為諸人說了。
更有一帶。
還見得么。
若也見得親切分明。
卻請出來。
說看。
說得分明。
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
若見不親切。
說不相應。
唯依吾語。
而為己解。
則名謗法。
大眾到此如何。
眾無語。
遠叱去之。
舉僧問夾山。
如何是夾山境。
答曰猿抱子歸青嶂后。
鳥銜花落碧巖前。
法眼曰。
我二十年來。
將作境語會。
遠曰不作境會。
作么生會。
僧曰。
師意如何。
曰。
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驚花入牙(或遠云。
直饒不作境語會。
亦未會在。
何謂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驚花入牙也)。
遠玉骨插額。
目光外射。
狀如王孫。
凜然可畏。
初歐陽文忠公。
聞遠奇逸。
造其室。
未有以異之。
與客棋。
遠坐其旁。
文忠收局。
請遠因棋說法。
乃鳴鼓升座曰。
若論此事。
如兩家著棋相似。
何謂也。
敵手知音當機不讓。
若是綴五饒三。
又通一路始得。
有一般底。
只解閉門作活。
不會奪角沖關(guān)。
硬節(jié)與虎口齊彰。
局破后徒勞逴斡。
所以道。
肥邊易得。
瘦肚難求思。
行則往往失黏。
心粗而時時頭撞。
休誇國手。
謾說神仙。
贏局輸籌即不問。
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
落在什么處。
良久曰。
從前十九路。
迷悟幾多人。
文忠嘉嘆久之。
遠偈語妙密。
諸方服其工作。
三交嵩公贊曰。
黃金打作鍮石箸。
白玉碾成象牙梳。
千手大悲拈不動。
無言童子暗嗟吁。
又作明安延公贊。
曰。
黑狗爛銀蹄。
白象昆崙騎。
于斯二無礙。
木馬火中嘶。
遠雅自稱柴石野人。
歿時已七十馀。
少時與達觀穎公。
薛大頭七八輩游蜀。
幾遭橫逆。
遠以智脫之。
眾以其曉吏事。
號遠錄公。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禪師。名法遠。鄭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十九出家。先謁汾州。得一盼相印。復參葉縣省公。與天衣懷。同往葉縣住持。枯淡嚴密。諸方畏之。師至值雪寒??h喝罵驅(qū)逐。至以將水潑。眾僧衣履皆濕。怒而散去。唯師與懷。自若整衣。敷具復坐如故??h到。呵曰。汝更不去。待我打耶。師近前不審。云。某數(shù)千里而來參。叩和尚為明大事。豈以杓水潑之便去??h笑。因而遂留。相依數(shù)年。萬方挫折。師始終一如。所謂真金烈火。愈鍛而愈明??h始以衣法付之。開堂日拈香曰。汝海??菽旧仙?。別迎春色。蓋指葉縣也。師與王質(zhì)。待制論道。畫一圓相。問曰。一不得匹馬單鎗。二不得衣錦還鄉(xiāng)。鵲不得喜。鴉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師曰??逼屏艘病熌耗晷輹r。敘佛祖奧義。作九帶。啟迪學者。與因棋說法一事。莫不家喻戶曉。師玉骨插額。目光外射。狀如王孫。凜然可畏。雅自稱柴石老人。歿時已七十馀。范文正公。銘其塔曰。嗚呼遠公。釋子之雄。禪林甘澤。法海真龍。壽齡有限?;勖鼰o窮。寒巖瘞骨。千載清風。師平生貴尚真實。參證痛抑浮辯。嘗謂道吾真公曰。學未至道。衒耀見聞。馳騁機解。以口舌辯。利相勝者。猶如廁屋涂污丹雘。秪增其臭耳。得法弟子道臻者。繼大覺璉。住凈因。法道大弘于京師。當英神啟三朝。數(shù)入宮說法。恩遇隆渥。為人渠渠靜退。似不能言者。奉身至約。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才掩脛。不多為叢褶。曰徒費耳。無所嗜好。嘗雪方丈之西壁。命文與可掃墨竹。謂人曰。吾使游人見之。心目清涼。此君蓋替我說法也。元祐八年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守芝,太原(今屬山西)人,俗姓王。
為汾陽昭禪師法嗣,南岳下十世,住端州大愚山。
仁宗嘉祐初卒(《嘉泰普燈錄》卷二,《宗統(tǒng)編年》作景祐元年卒)。
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二、《禪林僧寶傳》卷一六、《補續(xù)高僧傳》卷七。
今錄詩五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六
禪師名守芝。
太原王氏子也。
少棄家。
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
試法華經(jīng)得度。
為大僧。
講金剛般若經(jīng)。
名滿三河。
學者追崇之。
昭禪師出世汾水。
芝疑之往觀焉。
投誠入室。
特受印可。
南游住高安大愚。
升座揭香合子曰。
明頭來明頭合。
暗頭來暗頭合。
若道得。
天下橫行。
道不得。
且合卻。
僧問。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真實事請師舉。
芝曰。
兩叚不同。
向下文長。
又問。
滿身是眼。
口在什么處。
芝曰。
三跳。
進曰。
不會。
芝曰。
章底詞秋罷。
歌韻向春生。
大眾僧俗中。
皆有奇人。
且如本朝楊大年。
偈曰。
八角磨盤空里走。
金毛師子變作狗。
擬欲藏身北斗中。
應須合掌南辰后。
要會么。
一偈播諸方。
塞斷衲僧口。
又曰。
魯祖見僧來。
便面壁。
南泉曰。
我尋常向師僧道。
未具胞胎已前會取。
尚不得一個半個。
大愚即不然。
未具胞胎前會得。
打折你腰。
密諫李公守南昌。
請住西山翠巖。
開堂祝圣曰。
睿算增延。
法輪常轉(zhuǎn)。
且道法輪如何轉(zhuǎn)。
會么。
須彌頂上笑翻身。
卻來堂中疊足坐。
阿呵呵。
是什么。
飯籮里坐卻受餓。
和泥合水。
且與么過。
上士聞之熙熙。
下士聞之肯可。
思量卻成口過。
要會么。
一六三四二。
直言曲七一。
桃李火中開。
黃昏后日出。
芝譏呵學者。
寡聞得少為足。
曰。
汾陽有十智同真法門。
鍛佛祖鉗錘。
今時禪者。
姿質(zhì)不妙。
莫有成器者。
僧問。
如何是十智同真。
芝曰。
先師言。
夫說法者。
須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
邪正不辨。
緇素不分。
不能與人為眼目。
決斷是非。
如鳥飛空而折翼。
如箭射的而斷弦。
弦斷故射的不中。
翼折故空不可飛。
弦壯翼牢。
空的俱徹。
作么生是十智同真。
如今一切點出。
一同一質(zhì)。
二同大事。
三總同參。
四同真智(或云志)。
五同遍普。
六同具足。
七同得失。
八同生殺。
九同音吼。
十同得入。
先師又曰。
與什么人同得入。
與誰同音吼。
作么生是同生殺。
什么物同得失。
阿那個同具足。
是什么同遍普。
何人同真志(或作智)。
孰能總同參。
那個同大事。
何物同一質(zhì)。
有點得出底么。
點得出者。
不吝慈悲。
點不出者。
未有參學眼在。
切須辯取。
要識是非。
面目見在。
芝曰。
先師曰。
要識是非。
面目見在。
也大省力。
后生晚學。
刺頭向言句里。
貪著義味。
如驢舐尿處。
棒打不回。
蓋為不廣求知識。
遍歷門風。
多是得一言半句。
便點頭咽唾。
道已了辦。
上座大有未穩(wěn)當處在。
先師有十五家宗風歌。
號曰廣智。
其詞曰。
大道不說有高低。
真空那肯涉離微。
大海吞流同增減。
妙峰高聳總擎持。
萬派千溪皆渤澥。
七金五岳盡須彌。
玉毫金色傳燈后。
二三四七普聞知。
信衣息。
廣開機。
諸方老宿任施為。
識心是本從頭說。
迷心逐物卻生疑。
芝曰。
此敘宗旨也。
或直指。
或巧施。
解道前綱出后機。
旨趣分明明似鏡。
盲無慧目不能窺。
明眼士。
見精微。
不言勝負墜愚癡。
物物會同流智水。
門風逐便示宗枝。
即心佛。
非心佛。
歷世明明無別物。
即此真心是我心。
猶是機權(quán)出。
芝曰。
此敘馬祖宗派也。
或五位。
或三路。
施設隨根巧回互。
不觸當今是本宗。
展手通玄無佛祖。
芝曰。
此敘洞上宗派也。
或君臣。
或父子。
量器方圓無彼此。
士庶公侯一道平。
愚智賢豪明漸次。
芝曰。
此敘石霜宗派也。
有時敲。
有時唱。
隨根問答談諦當。
應接何曾失禮儀。
淺解之流卻生謗。
或雙明。
或單說。
只要當鋒利禪悅。
開權(quán)不為斗聰明。
舒光只要辯賢哲。
有圓相。
有默論。
千里持來目視瞬。
萬般巧妙一圓空。
爍迦羅眼通的信。
芝曰。
此敘溈仰宗派也。
或全提。
或全用。
萬象森羅實不共。
青山不礙白云飛。
隱隱當臺透金鳳。
芝曰。
此敘石頭藥山宗派也。
象骨鏡。
地藏月。
玄沙崇壽照無闕。
因公致問指歸源。
旨趣來人明皎潔。
芝曰。
此敘雪峰地藏宗派也。
或稱提。
或拈掇。
本色衲僧長擊發(fā)。
句里明人事最精。
好手還同楔出楔。
或抬薦。
或垂手。
切要心空易開口。
不識先人出大悲。
管燭之徒照街走。
芝曰。
此敘云門宗派也。
德山棒。
臨濟喝。
獨出乾坤解橫抺。
從頭誰管亂區(qū)分。
多口阿師不能說。
臨機縱。
臨機奪。
迅速機鋒如電掣。
乾坤只在掌中持。
竹木精靈腦劈裂。
或賓主。
或料揀。
大展禪宗辯正眼。
三玄三要用當機。
四句百非一齊鏟。
勸同袍。
莫強會。
少俊依前或窒礙。
不知宗脈莫漫汗。
永劫長沈生死海。
難逢難遇又難聞。
猛烈身心快通泰。
芝曰。
此敘德山臨濟宗派也。
慈明有善侍者。
號稱明眼悅。
聞芝之風。
自石霜至大愚入室。
芝趯出履一只。
善退身而立。
芝俯取履。
善輒踏倒。
芝起面壁。
以手點津。
連畫其壁三。
善瞠立其后。
芝旋轉(zhuǎn)以履打。
至法堂。
善曰。
與么為人。
瞎卻一城人眼在。
又有僧。
稱講金剛經(jīng)。
問曰。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如何。
時有狗臥繩床前。
芝趯之。
狗起去。
問僧解么。
僧曰不解。
芝曰。
若解即成法相。
作偈曰。
沙里無油事可哀。
翠巖嚼飯喂嬰孩。
一朝好惡知端的。
始覺從前滿面灰。
嘉祐之初示寂。
塔于西山。
贊曰。
大愚翠巖皆余故園。
少時往來兩山之間。
有老衲大父友也。
言芝無恙時事曰。
眾未嘗登三十輩。
屋老常以木拄將傾處。
過者疑將壓焉。
芝提笠日走。
城郭村落。
寺如傳舍。
粥飯亦有不繼時。
追繹其高韻。
作偈曰。
廬山殿閣如生成。
食堂處處禪床折。
我此三門如冷灰。
盡日長廊卷風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禪師。名守芝。太原王氏子。少棄家。于潞州承天寺試法華得度。為大僧。講金剛般若。名滿三河。時汾陽禪望大振。竊疑之往觀焉。同參者。慈明瑯琊等數(shù)人。服誠陽室。遂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上堂。嘗舉汾陽十智同真話曰。先師云要識是非面目現(xiàn)在也。大省力后生。晚學刺頭。向言句里。貪著義味。如驢舐尿處。棒打不回。蓋為不廣求知識。遍歷門風。多是得一言半句。便點頭咽唾。道已了辦上座。大有未穩(wěn)當處在。上堂大眾集定乃曰?,F(xiàn)成公案也。是打揲不辦便下座。慈明。有善侍者。號稱明眼。聞師之風。自石霜至大愚入室。師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師俯取履。善輒踏倒。師起面壁。以手點津。連畫其壁三。善瞠立其后。師旋轉(zhuǎn)以履打。至法堂。善曰。與么為人瞎卻一城人眼在。會中有僧。日誦金剛經(jīng)一百遍。師令侍者喚至。問曰。聞汝日誦金剛經(jīng)一百遍。是否。曰不敢。師曰。汝曾究經(jīng)意否。汝但日誦一遍。參究佛意。若一句下悟去。如飲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僧如教。一日誦至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處。遂以白師。師遽指床前狗子云。狗子聻。僧無語。師便打出。作偈曰。砂里無油事可哀。翠巖嚼飯喂嬰孩。一朝好惡知端的。始覺從前滿面灰。稱者謂。師作偈絕精峭。此蓋其一斑云。嘉祐初示寂。塔于西山。云峰悅公。師之真子。別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谷泉,衡岳芭蕉庵住持,一號大道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二),泉州(今屬福建)人。
受法汾陽善昭禪師,乃臨濟宗南岳下十世。
朝歸放浪湘中,參謁慈明禪師于道吾寺,住靈峰寺,后移住芭蕉庵。
嘉祐中卒(《禪林僧寶傳》卷一五),年九十二(《神僧傳》卷九)。
今錄詩六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五
禪師名谷泉。
泉南人也。
少聰敏。
性耐垢污。
大言不遜。
流俗憎之。
去為沙門。
撥置戒律。
任心而行。
眼蓋衲子。
所至叢林。
輒刪去。
泉不以介意。
造汾陽。
昭禪師。
奇之。
密受記莂。
南歸放浪湘中。
聞慈明住道吾。
往省覲。
慈明問曰。
白云橫谷口。
道人何處來。
泉左右顧曰。
夜來何處火。
燒出古人墳。
慈明呵曰。
未在更道看。
泉乃作虎聲。
慈明以坐具摵之。
泉接住推置繩床上。
慈明亦作虎聲。
泉大笑。
山有湫毒龍所蟄。
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
過者不敢喘。
泉。
慈明暮歸。
時秋暑。
捉其衣曰。
可同浴。
慈明掣肘徑去。
于是泉解衣躍入。
霹靂隨至。
腥風吹雨。
林木振搖。
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
須臾晴霽。
忽引頸出波間曰?。
后登衡岳之頂靈峰寺(或云。
云峰寺)。
住懶瓚巖。
又移住芭蕉。
將移居保真。
大書壁曰。
予此芭蕉庵。
幽占堆云處。
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
先看矮松三四樹。
寒來燒枯杉。
饑餐大紫芋。
而今棄之去。
不知誰來住。
住保真庵。
蓋衡湘至險絕處。
夜地坐祝融峰下。
有大蟒盤繞之。
泉解衣帶。
縛其腰。
中夜不見。
明日杖策。
遍山尋之。
衣帶纏枯松上。
蓋松妖也。
又自后洞。
負一石像。
至南臺。
像無慮數(shù)百斤。
眾僧驚駭。
莫知其來。
后洞僧亦莫知其去。
遂相傳為飛來羅漢。
嘗過衡山縣。
見屠者斫肉。
立其旁作可憐態(tài)。
指其肉又指其口。
屠問曰。
汝啞耶。
即肯首。
屠憐之。
割巨臠置缽中。
泉喜出望外。
發(fā)謝而去。
一市大笑。
而泉自若。
以杖荷大酒瓢。
往來山中。
人問瓢中何物。
曰大道漿也。
自作偈曰。
我又誰管你天。
誰管你地。
著個破紙襖。
一味工打睡。
一任金烏東上。
玉兔西墜。
榮辱何預我。
興亡不相關(guān)。
一條拄杖一胡蘆。
閑走南山與北山。
醉臥山路間。
大雪起。
作偈曰。
今朝甚好雪。
紛紛如秋月。
文殊不出頭。
普賢呈丑拙。
畜一奴名調(diào)古。
日令拾薪汲澗。
或呼對坐巖石間。
贈之以偈曰。
我有山童名調(diào)古。
不誦經(jīng)。
不禮祖。
解般榾柮禦冬寒。
隨分衣裳破不補。
會栽蔬。
能種芋。
千山萬山去無懼。
阿呵呵。
有甚討處。
慈明遷住福嚴。
泉又往省之。
少留而還。
作偈寄之曰。
相別而今又半年。
不知誰共對談禪。
一般秀色湘山里。
汝自匡徒我自眠。
慈明笑而已。
乃令南公更謁泉。
泉與語驚曰。
五州管內(nèi)。
乃有此匾頭道人耶。
南公夏于法輪。
泉因?qū)戀省?div id="y2wkqym" class='inline' id='people_34046_1_146_comment'>
招之曰。
一自與師論大道。
別來罕有同人到。
如今拋卻老狂僧。
卻去??嶁峰頭坐。
大雪漫漫。
猿聲寂寂。
獨吟詠。
自歌曲。
奇哉大道。
知音難得。
孤云何日卻歸山。
共坐庵前盤陀石。
南公譏其坦率。
戲酬以偈曰。
飲光論劫坐禪。
布袋經(jīng)年落魄。
疥狗不愿生天。
卻笑云中白鶴。
云峰悅公訪之。
泉以偈贈之曰。
高才悅禪者。
心如孩兒貌山野。
特特扶筇遠謁予。
三年見之如初也。
不參禪不問道。
尋常只倡漁家傲。
禪人見渠冷如灰。
渠見禪人淡如皂。
有結(jié)伴詣常寧。
拜阿育王所藏舍利塔者。
以偈贈之曰。
諸禪結(jié)伴游玉塔。
靈蹤勝境將心劄。
歸來舉似看如何。
何似狂僧無縫塔。
無縫塔。
最難邈。
豈同白玉受人踏。
五湖四海盡云奔。
踏破幾多鞋共靸。
無縫塔。
甚匼匝。
若遇同人方始答。
忽然展手借樣看。
便與攔腮鼓一搭。
嘉祐中。
男子冷清妖言誅。
泉坐清曾經(jīng)由庵中。
決杖配彬州牢城。
盛暑負土經(jīng)通衢。
弛擔說偈曰。
今朝六月六。
谷泉被氣??。
不是上天堂。
便是入地獄。
言訖微笑。
泊然如蟬蛻。
阇維舍利不可勝數(shù)。
郴人塔之。
至今祠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谷泉。
未詳其姓氏。
泉南人也。
少聰敏性耐垢污。
大言不遜流俗憎之。
去為沙門。
撥置戒律任心而行。
造汾陽謁昭禪師。
奇之密受記莂。
南歸放浪湘中。
聞慈明住道。
吾往省覲。
慈明問曰。
白云橫谷口。
道人何處來。
泉左右顧曰。
夜來何處火。
燒出古人墳。
慈明呵曰。
未在更道看。
泉乃作虎聲。
慈明以坐具摵之。
泉接住推置繩床上。
慈明亦作虎聲。
泉大笑。
山有湫毒龍所蟄。
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
過者不敢喘泉。
慈明暮歸。
時秋暑。
捉其衣曰可同浴。
慈明掣肘徑去。
于是泉解衣躍入霹靂隨至。
腥風吹雨林木振搖。
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
須臾晴霽。
忽引頸出波間曰?(音禍)后登衡岳之頂靈峰寺住懶瓚巖。
又移住芭蕉。
將移居保真。
大書壁曰。
余此芭蕉庵幽占堆云處。
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
先看矮松三四樹。
寒來燒枯杉。
饑餐大紫芋。
而今棄之去。
不知誰來住。
住保真庵。
蓋衡湘至險絕處。
夜地坐祝融峰下。
有大蟒盤繞之。
泉解衣帶縛其腰。
中夜不見。
明日杖策遍山尋之。
衣帶纏枯松上。
蓋松妖也。
又自后洞負一石像至南臺。
像無慮數(shù)百斤。
眾僧驚駭莫知其來。
后洞僧亦莫知其去。
遂相傳為飛來羅漢。
嘗過衡山縣見屠者斫肉。
立其旁作可憐態(tài)。
指其肉又指其口。
屠問曰。
汝啞耶。
即肯首。
屠憐之割巨臠置盆中。
泉喜出望外發(fā)謝而去。
一市大笑。
而泉自若。
化于嘉祐十五年六月六日。
閱世九十有二。
坐六十四夏。
郴人塔之至今祠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谷泉。泉南人也。少聰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遜。流俗憎之。去為沙門。撥置戒律。任心而行。眼蓋衲子。所至叢林輒刪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陽。陽奇之。密受記莂。南歸放浪。湘中數(shù)來往。道吾訪慈明。道吾有湫。毒龍所蟄。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過者不敢喘。與慈明暮歸。時秋暑。捉其衣曰??赏?。慈明掣肘徑去。于是。泉解衣躍入。霹靂隨至。腥風吹雨。林木震搖。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須臾晴霽。忽引頸出波間。曰?。后住南岳懶瓚巖。又移住芭蕉。將復移保真。大書芭蕉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占堆云處。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先看矮松三四樹。寒來燒枯杉。饑餐大紫芋。而今棄之去。不知誰來住。住保真。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盤繞之。泉解衣帶縛其腰。明日杖策尋之。衣帶[聯(lián)-耳+糸]松枝上。蓋松妖也。嘗過衡山縣。見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憐態(tài)。指其肉。又指其口。屠問曰。汝啞耶。即肯首。屠憐之。割巨臠置缽中。泉喜出。望外感謝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來山中。人問瓢中何物。曰。大道漿也。作偈曰。我又誰管你天。誰管你地。著個破紙襖。一味工打睡。一任金烏東上。玉兔西墜。榮辱何預我。興亡不相關(guān)。一條柱杖。一葫蘆間。走南山與北山。畜一奴名調(diào)古。日令拾薪汲澗。或呼對坐巖石間。贈之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調(diào)古。不誦經(jīng)不禮祖。解般榾柮禦冬寒。隨分衣裳破不補。會栽蔬能種芋。千山萬山去無懼。阿呵呵有甚討處倚。遇上座來參。問庵主在么。泉曰。誰。曰行腳僧。曰作甚么。曰禮拜庵主。曰恰值庵主不在。曰你聻泉。曰向道不在。說甚么你。我拽棒趁出。次日來。又趁出。一日又來。泉攔胸扭住曰。我這里虎狼縱橫尿床。鬼子三回兩度。來討甚么。曰人言庵主親見汾陽來。泉解衣抖擻曰。你道我見汾陽來。有多少奇特。再訪慈明。作偈寄之曰。相別而今又半年。不知誰共對談禪。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慈明笑而已。乃令南公更謁泉。泉與語。驚曰。五州管內(nèi)。乃有此匾頭道人耶。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誅。泉坐清曾經(jīng)由庵中。決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負土經(jīng)通衢。弛擔說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氣??。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獄。言訖微笑。泊然蟬蛻。阇維。舍利不可勝數(shù)。郴人塔而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