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義明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生河?xùn)|萬泉靳氏。夙厭俗塵。既丁二。親之喪即出家。行蘭若法。邑有介村。蓋子推之舊地也。其陽介山。巖磴險絕。徹遂依之。以崇道焉。久而人共營構(gòu)。稍足庇蔭。然猶苦于無水。一日微覺隒砌濕潤。隨掘之清泉涌沸。汲之未嘗竭。泰州刺史房仁裕。表請建伽藍。以旌其德。蓋今之檻泉寺是也。徐邸之親王出鎮(zhèn)降。復(fù)迎居郡剎以便禮敬。俄還山。治靜業(yè)。不替性慈弘每群鳥。取食掌上。野獸宿廡下。年七十七。謂其徒曰。吾去矣。盡屏馀屬。獨留一人侍。且戒。其母觸撓以候。氣絕久之。若入定。撼之則已逝矣。山樹變白三日。及遷尸。而天氣清朗。白華六出。飄舞空際。狀如冰雪。明潔可愛。士女競以衣裾承攬。旋消釋。無所得度支尚書唐臨為勒碑銘。垂之不朽。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 習禪五
釋僧徹。
姓靳。
河?xùn)|萬泉人。
性戒肅成專思出俗。
慈親鞠養(yǎng)未始遂之。
既丁荼蓼乃遵前志。
樂行蘭若索居蒲坂。
習平等觀行實言法。
四俗歸向承化連邑。
有孤山者。
一曰介山。
即介子推之故地也。
其山陽介村是也。
遂依而結(jié)業(yè)。
蔭以石巖汲以下隰。
積歲崇道物莫不高之。
各舍財力共營圖搆。
地本高險古絕源泉。
念矜勞倦中宵軫結(jié)。
晨行巖險見如潤濕。
以刃導(dǎo)之應(yīng)手泉涌。
道俗聞此驚嘆歸依。
更廣其居重增檐宇。
秦州刺史房仁裕。
表陳其事請立伽藍。
下敕許之。
今之陷泉寺是也。
公私榮慶請徹以為寺主。
俯從物議遂乃從之。
四方慕義相顧依投門庭充??。
及徐王部絳。
寺又屬焉。
軒蓋來尋請居州邑。
傾心盡禮厚供彌隆。
俄復(fù)還山卻崇前業(yè)。
性在慈仁弘濟成務(wù)。
所以群鳥食于掌上。
宿雁翔于廡下。
年踰杖國未嘗痾瘵。
忽告眾曰。
吾將去矣。
食畢收衣結(jié)加趺坐。
顧命徒屬誡以清言。
并令出戶惟留一侍。
告曰。
夫識神托形寄之煖氣。
命盡身冷方可觸吾。
告已冥目若禪。
久而尋視方知已絕。
春秋七十有七。
初未終之前。
三朝山樹通變白色。
橫云如帶絕望東西道俗奔赴制以心喪禮也。
遷靈山窟還依坐之。
府縣官庶子來咸會。
是日風清景亮降以白花。
六出凈榮如雪如冰。
衣以承之不久便散。
三載之后猶存初坐。
門人為之易簣。
而衣服一無沾污。
乃就加漆布。
弟子等懷雙林右脅之教。
抱兩楹負手之歌。
以為相好像設(shè)。
開含識之尊嚴。
法慧聲光寔超生之津濟。
遂就京邑奉建高碑。
高一丈五尺。
刻像書經(jīng)兼敘言行。
引還本寺聚眾立之。
度支尚書唐臨。
昔住萬泉贊承俗務(wù)。
性行專信素奉歸依。
后仕華省常修供養(yǎng)。
顧惟德本便勒銘云。

人物簡介

簡介
權(quán)漢功(???),朝鮮人,高麗王朝官員。
本貫安東權(quán)氏。
權(quán)漢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間等第直史館。
忠烈王與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時候,王惟紹等人離間王父子,權(quán)漢功為忠宣王的從臣,出仕忠宣王府邸,與崔誠之主選法。
忠烈王薨,忠宣王歸國后,賜冠帶,常常出入宮禁,時不時召見,拜密直副使驟升僉議評理。
當時忠宣王經(jīng)常滯留元朝不歸國,從臣們都想要回國。
漢功、誠之同掌銓注,貪其賄賂,無意東還。
李思溫、金深彈劾于徽政院,將權(quán)漢功逮捕下獄。
忠宣王怒,將此事告訴皇太后。
于是權(quán)漢功被釋放,李思溫、金深遭到流放。
忠肅王即位后,表彰權(quán)漢功、崔誠之、樸景亮跟隨父親忠宣王之功。
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權(quán)漢功與李齊賢跟隨。
權(quán)漢功、崔誠之、李光逢等人跟隨忠宣王在大都之時大肆收受賄賂,濫封親戚故舊為官,使得忠肅王非常不滿。
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權(quán)漢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
權(quán)漢功欲自廁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沒家產(chǎn)流放遠島,金廷美則被釋放。
權(quán)漢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沒有進入海島,而是在洪州界聚眾擾民。
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
權(quán)漢功怨恨忠肅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
權(quán)漢功糾集沈王的黨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廢黜忠肅王、改立王皓的請愿書上簽字。
當時忽降大雨冰雹,監(jiān)察執(zhí)義尹宣佐便說此是豬狗不如的事,聚集簽字,百官紛紛效仿,于是失敗了。
權(quán)漢功多年跟隨忠宣王,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時候還向權(quán)漢功寄詩,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忠惠王繼位后,得知權(quán)漢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護軍樸伊刺赤納之宮中。
伊刺赤先將其強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撲殺之。
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議上書其鳴冤。
權(quán)漢功說:「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復(fù)于君位。
又有一國,介于要沖之地,殺其朝覲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誅之。
又有一國之臣使于他國,及其還,天子之使斬其君首而去,其臣詣尸所陳祭而哭,亦令斬之。
今王無道,天子誅之,何得而救乎?
」后來權(quán)漢功官至都僉議政丞、醴泉府院君。
曾奉元朝之命,為太子左贊善。
忠定王元年卒,謚文坦。
著有文集《一齋逸稿》。
權(quán)漢功有二子:權(quán)仲達、權(quán)仲和。
其中權(quán)仲和在朝鮮太宗在位期間擔任過領(lǐng)議政之職。
《高麗史》將權(quán)漢功列為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