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失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建寧崇安人,字元亮。留心經(jīng)學,詩效陶、柳,喜與海內(nèi)豪杰交往。駙馬烏谷遜事以師禮。順帝至正中征為端木說書,不就。有《元亮集》。
元詩選
炳字元亮,崇安人。
留心經(jīng)學,詩效陶、柳。
喜與海內(nèi)豪杰游,歷齊秦至都下,聞昌平隱者何得之名,遂往謁焉。
由是知名,駙馬烏谷孫事以師禮。
至正中,徵為端本堂說書,不就。
有集一卷。
如「明河夜無聲,茅亭四檐月。
」「璧樹落秋子」「風吹白云起」之句。
真不減柴桑、愚溪品致也。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吳興人,費氏子。謁楚石千巖無見無聞諸大尊宿。因緣不契。后之匡廬。遇無極源和尚。親炙之。源終日不語。無所啟發(fā)。一日值源如廁。師急趨前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源擒住曰。道道。師豁然頓悟。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惟則,字天真,小字僧寶,湖州人,海鹽海門寺僧。洪武初,徵高僧赴天界,白庵金公首薦之。以足疾辭。澉川有胡秋碧者,善傳神,嘗欲畫師像百幅施人,畫將半而師化。俄而日本夷人至見之,皆羅拜曰:“此吾國祖師也,安得在此?!备傄越鹳徶?。有《冰檗禪師語錄》,曲江錢惟善為之序。又有《鴉臭吟頌古百二十偈》,宗門多傳之。黃鶴山樵王蒙題其像曰:“道人自是門戶別,蘿戶松窗總奇絕。時將無心拈似人,笑指寒潭印秋月?!?/blockquote>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天真。
姓費。
吳興人。
父君澤。
母沈氏。
夢異僧分衛(wèi)。
覺而有娠。
及誕。
異香襲人。
其父卒。
隨母適秦川澉上髫年志求出家。
禮本郡祐福高林壽公為師。
十六歲受具。
二十三首謁楚石琦公。
次謁千巖長公。
無見睹公。
無用寬公等。
一十八人。
皆因緣不契。
后之匡廬。
聞無極源者。
乃雪巖欽禪師之子。
年已百歲。
獨坐茅庵。
終日不語。
師徑造之。
值源廁上。
乃趨問云。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被擒住云。
道道。
師于言下釋然頓悟。
但搖手而已。
源曰。
子有所得耶。
疾答之云。
何得之有。
源又云。
子作道理耶。
師拂袖而出。
自是機辯瀾翻。
有不可嬰之鋒。
遂服勤月馀。
日益玄奧。
諸方聞而咸畏服之。
靈隱平山林公招致。
俾掌藏鑰。
后眾請開法于海門祐福禪院。
千指圍繞。
如示眾云。
魚吹浪。
鳶掀風。
雞鳴犬吠異不同。
于斯薦得未為切。
俯仰黑云千匝蒙。
若要徹。
急下工。
慎勿解會。
須磨礱。
不因立志久無變。
一喝安能三日聾。
顯機用。
奚有窮。
鐵壁銀山一拶通。
生擒活捉不留跡。
吞吐回互稱大雄。
若向秋風江上過。
蘆花定白蓼定紅。
洪武初。
徵天下高僧赴京。
師列首名。
俄以足疾還海上。
化木造禪院。
神輸鬼運。
木從井中出。
時值大旱。
澉鹽至嘉興。
河涸不通。
本府太尊。
聞師名。
特詣澉川祈雨。
師許太尊備座船回去。
即時書一小匙。
付一童子。
出澉城東門。
投之海中。
囑童子竟歸。
莫轉(zhuǎn)頭觀望。
此童不及入城。
而大雨如注。
河路盡通。
太尊乘鹢而返。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三
禪師。名惟則。字天真。祖姓費。湖州人也。慕禪宗而脫白焉。即跋涉謀道。不計得失。歷見一十八員知識。俱不契。千巖禪師。以則為大器。乃謂之曰。當今佛法。大有子知見迥別。不能了悟。無極源老人者。隱西江匡廬。將六十年矣。雖臘高百歲。未將此道易賺于人。子宜見之?;蚓壴诒?。亦不孤負子行腳苦心也。則往謁之。見源枯坐木龕。常達旦不臥。霜眉如戟。威德逼人。惟三五白發(fā)侍僧同居。則展拜足下。擬請益。弗能申詞而出。私問侍者曰。和尚座下。有禪者來往否。侍者曰。來者多矣。柰老漢煞不近情。率以孤寂引去。縱有求住者。難受龕前曲折。則曰。我求依棲可乎。曰。住即得。只是不可問佛法。則聞?wù)f大驚。居三月馀。果不蒙一言啟發(fā)。一日值源如廁。則遂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源公擒住曰。道道。則氣索不能對。源托開。則失腳倒地。大悟。失聲發(fā)笑。源曰。子有得耶。則便連搖其手。源曰。黃河三千年一度清。于是服勤久之。源公乃謂曰。當時雪巖先師言。我福薄不宜出世。只可山邊水邊。覓一個半個足矣。今住此山。不意子來。然子緣十倍于我。時至矣。宜東行。則既受命。遂應(yīng)嘉禾海門之請。上堂曰。三三三。九九九。海門潮音似雷吼。香浮菊圃獻金錢。靈感杞堤呈玉狗。你也有。我也有。捩轉(zhuǎn)南辰看北斗。忽涌身。作修羅擎日月勢。便下座。有僧問。如何是日面佛。則曰。今日云生。如何是月面佛。曰。夜來再看。僧又問。作么是佛祖為人處。則曰。狗舐熱油鐺。秖如和尚。還有為人處也無。曰。猛虎當路坐。問。吃茶去意旨如何。曰。舌頭不出口。進云。便是向上事否。曰。掩鼻偷香。洪武初。蒲車徵則。赴皇都法會。則因足疾疏辭。高帝手敕曰。無心野鶴。不忘霄漢翱翔。跛腳老僧??扇紊皆谱栽?。乃賜還山。示眾曰。菊綻東籬香正浮。海天空闊月華秋。當陽拈出吹毛利。剿絕縱橫六不收。又誡其門人智安曰(安號懶云)。鏡非不明也。盲者持之以蓋卮。琴非不高也。聾者用之以拄戶。有此境界。方得自在。否則總被高明二病。侵入膏肓。妄為人師。自招罪犯。故吾無極老人。一生不為高明所買。所以人天莫柰渠何。癸酉二月。則有捐座意。弟子請遺語。則笑曰。平常說底不是耶。遂奄化。初胡秋碧。欲寫則頂相千輻。流施人間。將半。適日本人至見之。皆羅拜曰。吾國祖師也。安在此乎。競以金貿(mào)之東歸。 贊曰。凡讀史至精神相貫處。惟恐其欲盡。蓋今古之同心也。余讀天真行狀。至參無極老人。老人一段威德。猶在紙上逼人。恨不展日為年。使老人緒馀。廣滿人間。饒益澆漓之俗??蓜傩以?。然天真操履??嵝て鋷煛XM非蟠桃有核乎?;蛑^。丹山羽王。不容偽矣。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
解期 選佛場開定祖機。
辨明邪正在鉗錘。
禹門浪暖風雷動。
正是魚龍變化時。
即今眾中莫有沖波激浪者么。
問答不錄。
師以拂子打一圓相云。
機前一著。
覿面全提。
復擊禪床一下云。
句外一言。
和聲揭露。
個里不許停思顧慮。
豈容開口分疏。
只饒眨得眼來。
劍去久矣。
縱是佛祖到此。
也只得攢眉有分。
何也。
蓋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識所測。
若是個英俊衲僧。
向未舉以前自當點首一笑。
是故祖師門下法應(yīng)如是。
嗟觀近世以來。
人心不古。
禪學之者。
不務(wù)真參實悟。
惟是接響承虛。
以覺識依通為悟明。
穿鑿機緣為參究。
破壞律儀為解脫。
夤緣據(jù)位為出世。
以致祖風彫弊。
魔說熾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別傳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覺釋尊。
于二千年外。
已識盡眾生心病。
預設(shè)多種奇方。
于無漸次法中曲垂修證規(guī)則。
不過只要誘引當人一個入路。
故經(jīng)云。
末世眾生。
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
惟益多聞。
增長我見。
又云眾生未悟。
作何方便。
普令開悟。
佛令結(jié)制安居。
剋期取證。
過三期日。
隨往無礙。
故知結(jié)解之有時也。
且如即今諸大德。
于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
已悟之者置之勿論。
如其未悟之者。
則此一冬不免又是虛喪了也。
若是個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為個圓覺期堂。
也莫論長期短期。
百日千日。
結(jié)制解制。
但以舉起話頭為始。
若一年不悟參一年。
十年不悟參十年。
二十年不悟參二十年。
盡平生不悟。
決定不移此志。
直須要見個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也。
故先哲所謂一念萬年豈虛語哉。
遂舉起拂子召眾云。
還知這九十日內(nèi)參究的消息落處么。
不見世尊道。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不辨真實。
個里明辨得老瞿曇得失誵訛處。
要證圓覺不為難矣。
設(shè)或未能見徹。
切忌依語生解。
幻叟今日不辭饒舌。
試為諸人頌出。
猛火鑄成金彈子。
當機捏碎又渾圇。
等閒失得俱拈過。
風送潮音出海門。
示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當知佛即是心。
未審心是何物。
須要看這一念佛心。
從何處念起。
復又要看破這看的人畢竟是誰。
這里有個入處。
便知圓悟禪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么。
故祖師云。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緣慮之心。
乃虛明圓湛廣大無相之心也。
三世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眾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諸佛由悟而證。
號曰菩提。
眾生因迷而昧。
故曰煩惱。
在圣不增。
在凡不減。
得之不有。
失之不無。
迷則業(yè)緣。
悟名佛性。
蓋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當知此心曠劫至今。
本無生滅。
原非染凈。
孤光皎皎。
脫體無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無形狀可見。
無聲響可聞。
雖然無相。
無相不宗。
雖曰無聲。
無聲不應(yīng)。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聲響之谷。
色空不二。
動靜一如。
法法虛融。
塵塵解脫。
是知心有則法有。
心空則法空。
心邪則一切邪。
心正則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無。
則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則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與當人自性心佛覿體混融。
了無隔礙。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則與從上佛祖所證所得更無差別。
復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論哉。
設(shè)或未然。
亦不用別求玄妙。
厭喧取寂。
但將平日所蘊一切智見掃蕩乾凈。
單單提起一句阿彌陀佛。
置之懷抱。
默然體究。
常時鞭起疑情。
這個念佛的畢竟是誰。
返復參究。
不可作有無卜度。
又不得將心待悟。
但有微塵許妄念存心。
皆為障礙。
直須打并教胸中空蕩蕩無一物。
而于行住坐臥之中。
乃至靜鬧閒忙之處。
都不用分別計較。
但要念念相續(xù)。
心心無間。
久久工夫純一。
自然寂靜輕安。
便有禪定現(xiàn)前。
儻正念不得純一。
昏散起時。
亦不用將心排遣。
但將話頭輕輕放下。
回光返照。
看這妄想昏沈從甚么處起。
只此一照。
則妄想昏沈當下自然頓息。
日久堅持此念。
果無退失。
驀忽工夫入妙。
不覺不知一拶疑團粉碎。
歷劫塵勞當下冰消瓦解。
只個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這不可得處豁開頂門正眼。
洞徹性空源底。
自當點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穢土凈邦俱為剩語。
到此始信山僧未嘗有所說也。
更須向真正鉗錘下?lián)Э瘴蜊E。
掀翻窠臼。
然后證入廣大甚深無礙自在不思議解脫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國澤民。
則可以垂拱無為而坐致太平者矣。
以此超脫死生。
則應(yīng)用施為而無可無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示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機。
難容湊泊。
初參之士。
必假筌蹄。
所謂梵語阿彌陀佛。
此云無量壽。
佛者覺也覺即當人之自心。
心即本來之佛性。
是故念佛者。
乃念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馳求。
馬大師所云即心即佛是也。
或謂即心是佛。
何勞更念佛乎。
只為當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執(zhí)相循名。
妄生倒惑。
橫見生死。
枉入迷流。
故勞先圣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觀心。
要信自心是佛。
則知念佛念心。
念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無間。
忽爾念到心思路絕處。
當下根塵穎脫。
當體空寂。
始知無念無心。
無心無念。
心念既無。
佛亦不可得矣。
故云從有念而至無念。
因無念而證無心。
無心之心始是真心。
無念之念方名正念。
無佛之佛可謂無量壽佛者矣。
到此覓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圣凡迷悟之有哉。
只這不可得處。
即識心達本之要門。
乃超生脫死之捷徑。
居士果能于此洞徹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為西方安養(yǎng)。
舉足動足無非古佛道場。
溪光山色頭頭章紫磨金容。
谷韻風聲歷歷展紅蓮舌相。
塵塵契妙。
法法該宗。
不即不離。
心心解脫。
于斯領(lǐng)旨。
管取一笑而無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機緣法語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參扣曰。
昨蒙和尚開示濟川首座蒙山三關(guān)話。
弟子雖獲與聞。
心猶未了。
幸望和尚別垂方便。
師云。
照前問將來。
空云。
蟭螟蟲吸乾滄海。
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長安路上金毛臥。
曰。
水母飛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里作舞。
因甚不見。
師云。
五鳳樓前鐵馬嘶。
曰蓮湖橋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師云。
明月照見夜行人。
曰請師一頌以為究竟。
師云。
好與痛棒。
曰棒則弟子甘領(lǐng)領(lǐng)。
則望和尚垂慈。
師乃呵呵一笑而為頌曰。
當機把斷圣凡津。
擬議知伊屈未伸。
欲識蒙山端的旨。
垂鉤意在釣金鱗。
師云。
會么。
空遂作禮而退。
僧寶金山者。
入室參禮次。
師乃問云。
面南觀北斗。
低首看青天。
此語明甚么邊事。
曰和尚合卻口好。
師云。
未在。
曰瞞別人即得。
師云。
差別用處。
非智眼不能無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須具透關(guān)正眼。
未審如何是透關(guān)正眼。
山振聲一喝。
師云。
具得正眼。
當明向上一機。
如何是向上一機。
曰青天日當午。
師云。
猶未夢見在。
曰木人拈玉線。
石女度金針。
師云。
從上佛祖不傳之妙。
子作么生領(lǐng)會。
山近前禮一拜。
師云。
轉(zhuǎn)身一句速道將來。
曰雨添山色秀。
風來竹影移。
師擬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師云。
放子二十棒。
山復回身近前合掌曰。
謝和尚垂慈。
深錐痛劄。
師云。
子雖有滔天之浪。
且無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師云。
如是如是。
山遂作禮。
僧問有佛處不得住時如何。
師舉起手中拂子。
僧云。
無佛處急走過又作么生。
師放下手中拂子。
云。
會么。
僧云不會。
師云。
兩頭不著。
千圣難窺。
這個且置。
只如古人道藏身處沒蹤跡。
沒蹤跡處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離。
師云。
不即。
不即個甚么。
不離。
不離個甚么。
僧擬對。
師打一拂子云。
這虛頭漢。
僧無語。
師宴坐室中。
有勝上座者從外入來。
師云。
是誰。
勝云。
某甲。
師云。
作么。
勝云。
佛殿里拜佛來。
師云。
佛向你道甚么。
勝云。
不曾道。
師云。
你頭不曾點地那。
勝云。
下下點地。
師云。
又謂不曾道。
勝云。
某甲會也。
師云。
你會個甚么。
勝云。
吐露太分明。
師便喝。
勝擬對。
師云。
拄杖不在手。
放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來參。
師云。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親切道一句看。
凝云。
千圣覷不著。
師云。
覷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
父母未生前。
師云。
為甚么覷不著。
凝云。
為無蹤跡。
師云。
既謂無蹤跡。
說甚么覷不著。
你在無蹤跡處窠臼。
這個且置。
只如燒了撒了。
你向甚么處安身立命。
凝云。
青山重疊疊。
澗水響潺潺。
師云。
我不問你青山疊疊。
澗水潺潺。
畢竟燒了撒了向甚么處安身立命。
凝云。
日用分明常顯露。
師云。
這虛頭漢。
腳跟尚未點地在。
說甚么顯露不顯露。
凝乃觸禮一拜。
師云亦未在。
凝又擬開口。
師咄云。
你再亂道。
辟破你口門。
凝禮謝而退。
有僧扣師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畢竟是個甚么。
師與僧一掌云。
你道是個甚么。
僧擬開口。
師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師因消遣。
至韶古音關(guān)房。
以拄杖扣門三下曰。
關(guān)主在么。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誰云在不在。
即開門見師。
乃觸禮一拜。
師曰。
此猶是奴兒婢子之事。
請關(guān)中主相見。
韶乃叉手默然。
師曰。
此則沈寂默去也。
韶曰。
師適來問甚么。
師曰。
問汝關(guān)中主。
韶曰。
喚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
只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絕。
渠儂目面已呈師。
動靜何曾有區(qū)別。
師曰。
恁么則子不在關(guān)內(nèi)耶。
韶曰。
弟子見師亦不在關(guān)外。
師以手拍關(guān)門一下曰。
怎奈這個何。
韶擬對。
師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別。
只個門戶亦無所有。
門戶既非。
則誰在關(guān)內(nèi)誰在關(guān)外耶。
雖然理則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諦規(guī)矩。
尤不可違其自己志愿。
正好向這無分別無內(nèi)外處。
豎立脊梁。
全機坐斷。
徹底掀翻。
囫圇嚼破。
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模范后學。
抑不負其己靈也。
子其勉而進之。
三載出關(guān)之日。
拄杖子再為汝勘過。
韶遂作禮。
行實 師諱紹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歲出家。
初從玄極和尚。
最后謁東普無際和尚得法。
正統(tǒng)六年。
再見東普。
普問子數(shù)年來住在何處。
曰我所住廓然無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無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學得來者。
曰一法不有。
學自何來。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誰落誰空。
普曰。
畢竟事若何。
曰水。
淺石出。
雨霽云收。
普曰。
莫亂道。
只如佛祖來也不許。
縱爾橫吞藏教。
現(xiàn)百千神通。
到這里更是不許。
曰和尚雖是把斷要津。
其奈勞神不易。
普曰。
克家須是破家兒。
恁么干蠱也省力。
既退。
至晚。
復召入詰之曰。
汝將平昔次第發(fā)明處告我。
楚山悉具以對。
普曰。
還我無字意來。
曰這僧問處偏多事。
趙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處。
曰青山綠水。
燕語鶯啼。
歷歷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頭頂虛空。
腳踏實地。
普召弟子鳴鐘集眾。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
所云以提起話頭之日為始事。
一年不悟參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盡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罷參。
至哉言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紹琦。
字楚山。
唐安雷氏子。
生自不凡。
慎動止。
寡言笑。
九歲出家。
從玄極和尚學禪。
后獲印于東普無際禪師。
正統(tǒng)六年。
再參東普。
普問。
子數(shù)年住何處。
曰我所住處。
廓然無定。
普曰。
有何所得。
曰本自無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學得來者。
曰一法不有。
學自何來。
普曰。
汝落空耶。
曰我尚非我。
誰落誰空。
普曰。
克家須是破家兒。
至晚復召入。
詰之曰。
汝將平昔次第發(fā)明處告我。
師悉具以對。
普曰。
還我無字意來。
師偈答曰。
這僧問處偏多事。
趙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處。
曰青山綠水。
燕語鶯啼。
歷歷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更道。
曰頭頂虛空。
腳踏實地。
普召弟子。
鳴鐘集眾。
取袈裟拂子授之。
師容止莊重。
雖宴居。
如對清眾。
具擇法眼。
勘驗學者。
百不失一。
門徒數(shù)十人。
唯寶山金者。
深入堂奧。
讀師語錄。
直捷簡明。
不在古人下也。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三
楚山禪師。
唐安人也。
名紹琦。
姓雷氏。
八歲入鄉(xiāng)校。
不假師授而知誦。
次載失父。
遂棄業(yè)。
而學出世法于玄極通禪師。
通愛之。
與語輒終日。
每至節(jié)要處。
不敢犯其詞。
乃跪請益。
通嘆曰。
子根性太利。
難于入道。
但有疑在。
庶可療耳。
琦愕然曰。
木偶人。
可入道耶。
通笑曰。
入道須是木偶人始得。
琦憤而趨出。
益疑之。
經(jīng)晝夜。
遂振衣起曰。
吾師豈欺我哉。
復入。
剖于通前。
通獨以掌反覆示之。
不領(lǐng)。
遂背去。
遍參知識。
俱不得意。
聞無際悟和尚。
居普州之東林。
東林禪風。
腰包到者即受。
曲折流輩竊非之。
琦故往扣焉。
曰。
上座何住。
對曰。
廓然無定。
曰。
有何所得。
對曰。
本來無失。
何得之有。
曰。
學將來底。
堪作甚么。
對曰。
一法不有。
學自何來。
曰。
汝落空耶。
對曰。
我尚非我。
誰落誰空。
曰。
畢竟如何。
琦曰。
水淺石出。
雨霽云收。
悟公笑曰。
縱汝橫吞藏教。
現(xiàn)百千神通。
其如老趙州無字公案。
怎生消繳。
琦又擬對。
悟公連叱退之。
琦大慚。
數(shù)日不敢仰視。
忽聞凈板鳴。
豁然蕩盡廉纖。
急披衣禮謝。
悟肯之。
遂以斷橋源流。
囑琦行化。
當是之時。
斷橋之脈微矣。
及悟公繼響。
而得法者僅七人。
惟琦出世最晚。
初領(lǐng)天柱。
遷皖山。
又投子后主成都之天成寺。
裔葉翻茂。
為大振焉。
得其法者。
又十六人。
有祖玠侍者。
齒最少。
號圭庵。
事琦甚謹。
叢林憚其嚴厲。
敬其慧識。
以香林遠方之一日童子進茶。
琦啜罷。
顧童子曰。
人道汝憨耶。
玠曰。
它亦有乖處。
琦曰。
何以見得。
玠呼接盞。
童子近前。
琦曰。
道得即還你。
無對。
琦乃顧玠。
玠曰。
只者無言語處。
不隔纖毫。
琦曰。
因甚道不得。
玠呼童子何不問訊。
童子問訊。
琦度盞。
童子接之。
珍重而去。
玠曰。
道他無語得么。
琦曰。
只如者童子。
恁么端的。
是無明使然耶。
法性如是耶。
曰。
迷則積劫無明。
了則本來佛性。
琦曰。
恁么他是知有。
是不知有。
曰。
他若知有則不為迷因。
不知有番為隔礙。
琦曰。
子還有知也無。
曰。
祖玠不知有。
曰。
既不知有。
何以知宗。
玠曰。
圣人若知。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則同圣人。
曰。
子看老僧。
是知不否。
玠曰。
臨機大用。
舉必全真。
說甚知有不知有。
曰。
只如老僧。
即今一語一默。
剖析是非。
分別名相處。
與適來童子。
見識是同是別。
玠曰。
擇法智眼。
無作妙用。
體性雖同。
用處縣隔。
曰。
既云擇法。
安能無作乎。
玠曰。
智炤非識。
妙用非有。
用既非用。
作亦非作。
雖分別。
實無分別之能也。
曰。
今對萬法。
境相差殊。
一一明了。
不具分別可乎。
玠曰。
教不云乎。
如我按指海印發(fā)光。
圓明了知。
不繇心念。
琦曰。
善哉。
可謂鵝王擇乳矣。
未幾。
玠膺疾。
琦下視之。
值心上座在側(cè)。
琦因問曰。
如何是心。
玠曰。
開口不容情。
曰。
未在。
玠顧心曰。
何不作禮。
心便珍重。
玠曰。
呈似了也。
曰子既如是。
還能覿體頌出乎。
玠對曰。
祖師心印若為傳。
有語分明。
不在言能向機前親領(lǐng)得。
海門撐出釣魚船。
琦曰。
珍調(diào)四大。
饒益將來。
一日玠疾革。
作呻吟聲。
琦問曰。
子平日得力句。
到此還用得著么。
對曰。
用得著。
曰。
既用得著。
叫苦作么。
曰。
痛則叫。
癢則笑。
琦曰叫與笑者。
復是阿誰。
曰。
四大無我。
叫者亦非真。
寂體中實無受者。
琦曰。
主人公。
即今在甚么處。
曰。
秋風不扇。
桂蕊飄香。
琦曰。
恁么則遍界絕遮藏也。
曰。
有眼覷不見。
琦曰。
只如三寸。
氣消時向甚處。
安身立命。
對曰。
雨過天晴。
青山依舊。
曰。
從今別后。
再得相見否。
對曰。
曠劫不違。
今何有間。
曰。
子不病耶。
對曰。
病與不病。
總不相干。
琦執(zhí)玠手曰。
此是甚么。
玠曰。
是祖玠手。
曰。
祖玠是誰。
曰。
玠固非我。
亦不離我。
琦乃嘆曰。
善哉。
妙契無生。
徹證真常。
子雖妙年。
死亦何憾。
玠遂合爪謝曰。
與祖玠趲。
將龕子來。
琦命舁龕至。
玠顧左右。
曰吾當行矣。
整衣龕坐化去。
玠化后。
天成之話大行。
時蜀多義學。
互以勝劣相比量。
琦一以心宗揭之。
而小大俱圓。
有問。
祖師西來意。
則答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又問祖師西來意。
曰。
雪消山頂露。
風過樹頭搖。
又問如何是直指事。
答曰。
玉欄桿上石獅子。
紅藕花間白鷺鷥。
又問如何是摩醯正眼。
琦喝之。
又問不涉寒暑是甚么人。
琦亦喝之。
琦愛以無字問僧。
有對曰。
風吹秋月冷。
雪壓老梅寒。
又僧對曰。
出匣吹毛劍。
寒光射斗牛。
又對曰。
無孔鐵錘當面擲。
琦皆喜之。
后示疾。
諸山訊候。
有進曰。
和尚還有不了公案么。
琦展掌曰。
會么。
擬對。
琦喝住曰。
今年今日。
推車掛壁。
撞倒虛空。
青天霹靂。
阿呵呵。
泥牛吞卻老龍珠。
澄澄性海漚花息。
瞑目而寂。
時成化九年三月望日也。
贊曰。
楚山行化。
當明運昌隆之際。
純以心性禪。
應(yīng)接群機。
以故。
門下一時龍蟠鳳翥焉。
乃至祖玠輩。
風鬯春枝節(jié)節(jié)是。
令見者聞?wù)摺?div id="egtfvk4"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82_2_346_comment'>
莫不神往。
但不再傳其緒俱??。
豈慈父欲子食藥而愈疾。
遂稱沒于他方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