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爽

相關(guān)人物:共 46 位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言志詩 曹魏 · 何晏
《詩紀(jì)》作擬古。又引名士傳曰:是時曹爽輔政。識者慮有危機。晏有重名。與魏姻戚。內(nèi)雖懷憂。而無復(fù)退也。著五言詩以言志曰:
鴻鵠比翼游,群飛戲太清。
常恐夭網(wǎng)羅,憂禍一旦并。
豈若集五湖,順流唼浮萍。
逍遙放志意,何為怵惕驚。
轉(zhuǎn)蓬去其根,流飄從風(fēng)移。
芒芒四海涂,悠悠焉可彌。
愿為浮萍草,托身寄清池。
且以樂今日,其后非所知。
浮云翳白日,微風(fēng)輕塵起(○《書鈔》百五十。)。
⑴ ○《世說》新語箴規(guī)篇?!额惥邸肪攀魑汉侮淘?。廣《文選》十五作擬古?!对娂o(jì)》十七。又《初學(xué)記》三十作何晏詩。引清、并、萍三韻。《白帖》二十九作古詩。引清、并、萍三韻?!疱职??!妒勒f》??执缶W(wǎng)羅句。唐寫本大作夭。
⑵ ○《初學(xué)記》二十七。《詩紀(jì)》十七。又《類聚》八十二引池一韻。
《詩紀(jì)》只載三首?!段倪x》李善注云。張方賢楚國先賢傳曰:汝南應(yīng)休璉作百一篇詩。譏切時事。遍以示在事者。咸皆怪愕。或以為應(yīng)焚棄之。何晏獨無怪也。李充翰林論曰:應(yīng)休璉五言詩百數(shù)十篇。以風(fēng)規(guī)治道。蓋有詩人之旨焉。孫盛晉陽秋曰:應(yīng)琚作五言詩百三十篇。言時事頗有補益。世多傳之。今書七志曰:應(yīng)璩集謂之新詩。以百言為一篇?;蛑^之百一詩。據(jù)百一詩序云。時謂曹爽曰:公今聞周公巍巍之稱。安知百慮有一失乎。百一之名。蓋興于此也?!疱职?。應(yīng)璩百一詩。《文選》僅保一完篇。其馀皆已亡佚?!对娂o(jì)》搜輯逸詩亦僅有三篇。然考各書多引應(yīng)氏新詩。此新詩即百一詩也。而他書所引雜詩亦往往又名新詩。則《詩紀(jì)》所載雜詩實亦原出百一。依此今將各書所引逸篇。悉編在此題下。至百一詩屬于后人擬作者。則于當(dāng)篇注明之。
下流不可處,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誣。
前者隳官去,有人適我閭。
田家無所有,酌醴焚枯魚。
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
所占于此土,是謂仁智居。
文章不經(jīng)國,筐篋無尺書。
用等稱才學(xué),往往見嘆譽。
避席跪自陳,賤子實空虛。
宋人遇周客,慚愧靡所如。
⑴ ○《文選》二十一?!对娂o(jì)》十七。
鳳鳥翔京邑,哀鳴有所思。
才為圣世出,德音何不怡。
八子未際遇,今者遭明時。
胡康出壟畝,楊偉無根基。
飛騰沖云天,奮迅協(xié)光熙。
駿驥骨法異,伯樂觀知之。
但當(dāng)養(yǎng)羽翮,鴻舉必有期。
體無纖微疾,安用問良醫(yī)。
聯(lián)翩輕棲集,還為燕雀嗤。
韓眾藥雖良,恐便不能治。
悠悠千里情,薄言答嘉詩。
信心感諸中,中實不在辭(○《三國志》劉劭傳注。廣《文選》十?!对娂o(jì)》十七?!稹度龂尽纷ⅰ3妓芍?。魏朝自微而顯者。不聞胡康。疑是孟康??凳乱姸潘?。楊偉見曹爽傳。)。
圣祖受天命,應(yīng)期輔魏皇。
入則綜萬機,出則征四方。
朝廷無遺理,方表寧且康。
道隆舜臣堯,積德逾大王。
孟度阻窮險,造亂天一隅。
神兵出不意,奉命致天誅。
赦善戮有罪,元惡宗為虛。
威風(fēng)振勁蜀,武烈懾強吳。
諸葛不知命,肆逆亂天常。
擁徒十馀萬,數(shù)來寇邊疆。
我皇邁神武,秉鉞鎮(zhèn)雍涼。
亮乃畏天威,未戰(zhàn)先仆僵。
盈虛自然運,時變固多艱。
東征陵海表,萬里梟賊淵。
受遺齊七政,曹爽又滔天。
群兇受誅殛,百祿咸來臻。
黃華應(yīng)福始,王凌為禍先(同上)。
魏略曰:曹爽專政。豐依違二公間無有適莫。故于時有謗書曰:
曹爽之勢熱如湯。
太傅父子冷如漿。
李豐兄弟如游光。
⑴ ○《三國志》夏侯玄傳注?!稌n》五十九。又《書鈔》百四十四作時人語。引湯、漿二韻。
魏略曰:謐雖與何晏、鄧飏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勢屈于。亦敬之。言無不從。故于時謗書謂云三狗。謂何、鄧、丁也。默者。小字也。其意言皆狗。皆欲嚙人。而謐尤甚也。
臺中有三狗。
二狗崖柴不可當(dāng)。
一狗憑默作疸囊(○《三國志》曹爽傳注?!额惥邸肪攀?。)。
《晉書》曰:正始八年。曹爽用何晏、鄧飏、丁謐之謀。遷太后于永寧宮。專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時人為之謠曰:
何鄧丁。亂京城(○《晉書》宣帝紀(jì)。)。
魏氏春秋曰:宗室曹囧上書曰:語曰云云。囧冀以此論感悟曹爽不能納。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評注。)。
魏略曰:鄧飏。字玄茂。為人好貨。前在內(nèi)職。許臧艾授以顯官。艾以父妾與飏。故京師為之語曰:
以官易富鄧玄茂(○《三國志》曹爽傳注。《世說》新語識鑒篇注。)
余令烏江之明年,職閑訟稀,得以文史自娛,于是詢考境內(nèi)遺跡,將欲驗古事,察風(fēng)俗。
恨其兵火之馀,故老灰滅,無復(fù)在者,而前人遺跡往往化為榛莽狐貍之區(qū)矣。
獨項王亭去古寢遠,于邑為近,余每登眺焉。
一日攜客至其上,讀唐李德裕所為賦,序楚、漢興亡基乎應(yīng)天順人與不則然矣。
而余嘗謂三代以后,蓋有不仁而得天下者。
若夫魏、晉之興,皆假唐虞稱禪代,大率懷奸飾詐,篡竊取之,其實逼奪。
下至劉裕、蕭道成之流,如蹈一律,覆宗滅祀,延及無辜,可為流涕。
若楊堅、朱溫直盜賊爾,固不足道也,豈非所謂不仁而得天下者哉!
夫項王之起年二十四,不階尺寸,自奮丘隴,二年而平秦霸天下,廢立王侯,政由一己。
雖所為有異于高祖,然以曹操、司馬懿而視,王真?zhèn)ト艘病?div id="vrnzvlv"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9_1239755_comment'>
余又覽觀山川,想追騎云集,王以短兵接戰(zhàn),英勇不衰,謝亭長、顧呂馬童之時,其視死生為何如?
雄烈之氣凜凜而在,邑人廟祀,至于今不怠者,豈以王之亡秦興漢之功大,而得失自我,不為奸詐篡竊,真磊落大丈夫也哉!
故余作賦以辨之。
大抵君子論人或責(zé)以備,或推以恕,非茍然者,余豈敢與衛(wèi)公異也。
其辭曰:
括蒼龔相暇日與客登項王之亭,顧覽遺跡,喟然嘆曰:「嗚呼盛哉!
二世之末,天下思叛,勝、廣一呼,云起從亂。
當(dāng)是時也,燕、齊、趙、魏,莫不立王。
梁起會稽,亦從民望。
得孫心于民間,為人牧羊,立而奉之,鼓行城陽。
雖再破于秦軍,而秦軍尚強,梁既死于定陶,王怨秦而必亡。
章邯引而渡河,趙旦莫以乞降,彼陳馀之擁兵,亦逡巡而莫敢當(dāng)。
王乃震怒眥裂,力排宋義,晨朝誅之,莫不詟悸。
毀舍釜以湛船,示三軍之死志。
果破秦軍而殺蘇角,絕甬道而虜王離,呼聲震天而動地,山陵日月為之蔽虧。
諸侯人人惴恐,膝行轅門而莫敢仰視,章邯舉軍以降焉,諸侯將以兵而從之。
入關(guān)不留,衣錦東歸,裂地主約而王將相,天下利柄,惟我所持。
何其盛也哉!
及齊、趙先畔,漢以兵東,轉(zhuǎn)戰(zhàn)滎陽,陷死摧鋒。
漢雖屢北,謀無不同。
迨垓下之圍方急,始悟楚人之多從,于是慷慨悲歌,潰圍南出,臨江不渡,留騅報德,又何憊也」!
客曰:「子知楚漢之得失乎?
不在于兵而在于得人,不在于強弱而在于得民心之淺深。
當(dāng)其屠咸陽、殺子嬰、火宮室、坑秦兵,殺義帝于郴陽,專主約之不平。
漢皆反是,約三章而去苛法,拒牛酒而恐費民,封府庫諭郡邑而不私其財,期在于變秦。
況蕭、張佐其謀,韓、彭將其軍,無素書之弗用,推赤心而示人。
此楚漢之得失也,曾何盛憊之足言哉」!
龔子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
古今成敗得失是非,其間紛紛,蓋不容喙,略請較之。
其敗者未必皆非,其成者未必?zé)o可議也。
嗟夫,項王卓偉之才、英烈之氣,使膺天命而有成,乃蹉跌而至此。
若曹操之與司馬懿,以鬼蜮之雄,資盜賊之智,尚負且乘而竊神器,皆數(shù)傳而后已,或百年而遂斃。
方戕伏后而尸曹爽,抑可見其無君子意,其為得失又安足計。
以石勒之胡雛,猶逐鹿于當(dāng)世,不忍效夫數(shù)子奪孤寡之非義。
嗚呼噫嘻,得則為王,失則為虜。
由魏、晉以觀之,王雖亡兮何負?
此顧呂馬童而謝亭長,死生固亦不懼矣;
彼分香而飲粥,又何王之可伍也」。
客遂緘默,相視動魄。
一客在旁,莞然獨笑,曰:「二子辯則辯矣,然未達夫理也。
楚、漢、魏、晉,茫茫千載,是非得失,今皆安在哉!
徒存史牒,莫考真?zhèn)巍?div id="zjnxbp1"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50_1239755_comment'>
自古及今,如我與子登斯亭而悵然,吊往昔以流涕,漁夫樵婦之所經(jīng)行,野老祠官之所祭酹,亦已多矣,莫得而記也。
今夫二子踟躕睇視,不忍舍此,亦何異臨川而嘆逝也。
子獨不見夫青山白云、長江明月,耿耿長存,滔滔不絕,初無古今之異,治亂之別。
是亦理之所在也」。
于是引而酌,酌而醉,醉而能歌曰:山蒼蒼兮江湯湯,月盈虧兮云飛揚。
是非得失兮兩俱亡,頹然而臥兮適乎無何有之鄉(xiāng)。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