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克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永嘉人,字唐卿。早年以文學著,客居會稽,鎮(zhèn)將多次薦舉,無意仕進。遷居吳中,與高啟、張羽、王行等稱“十才子”,因家近北郭,又號“北郭十友”。為張士誠延為幕客。士誠敗,與楊基、徐賁同徙濠梁。洪武二年放還,授新鄭縣丞。
明詩紀事·甲簽·卷八
堯臣字唐卿,永嘉人。
為張士誠客。
明初謫徙濠梁,旋放還,授新鄭丞。
有《菜薖集》。
田按:唐卿與楊基、張羽、徐賁、王行、王彝、宋克、呂敏、陳則,釋道衍為高季迪「北郭十友」。
季迪《答馀新鄭詩云》:「日高破灶煙未起,閉戶不絕哦詩聲。
」又云:「須臾出君寄我劄,上有秀句如瑰瓊。
」亦豪于吟事者,惜集不傳。
僅見題秀野軒一詩而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1—1395 【介紹】: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止仲,號淡如居士,又號半軒,亦號楮園。淹貫經史百家,議論踔厲。元末授徒齊門,與高啟、徐賁、張羽等號為十友,又稱十才子。富人沈萬三延為家塾師。明洪武初,有司延為學官。旋謝去,隱于石湖。赴京探二子,涼國公藍玉聘于家館。藍玉黨案發(fā),行父子坐死。能書畫,善潑墨山水,有《二王法書辨》,另有《楮園集》、《半軒集》等。
明詩紀事·甲簽·卷八
行字止仲,長洲人。
洪武末,坐藍玉黨死。
有《半軒》,《楮園》二集。
(《四庫簡明目錄》:王行詩格清剛駿爽,在「北郭十子」內,與高啟亦稱敵。
《筆精》:吳郡王止仲,國初布衣也。
王文恪筆記稱其才敏,嘗識姚廣孝于未遇。
余嘗得楊文敏公遺書,中有王行《半軒文集》十二卷,寫本也。
其詩不甚多,如:「高館疏簾晚乍開,讀書聲里故人來。
山中本自無塵土,催得家僮掃綠苔。
」清逸可誦。
田按:「北郭十子」,能畫者五人。
幼文畫跡流傳最多,孟載、來儀、仲溫、止仲今罕傳者。
止仲喜潑墨成山水,時人謂之王潑墨。
自題所作畫詩云:「高館良宵睡思遲,葛巾重著半曛時。
都將滿抱林泉興,付與閑窗墨半池。
」可想見盤礴之趣矣。)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五
字文重。
自天順、成化以來,文重與張景心、宋弘之、先櫟軒諸先生,俱以布衣宿望,為里中五經師。
啟后鳴時不愧。
真隱先生少為文,學胡平仲,書法仿宋克而變,自成一家。
詩溯漢、魏以至盛唐諸大家,能造其妙。
生平喜讀易,有易注若干卷,孤舟夜讀一卷。
它所著勾章小家言二十卷,并藏于家。
先生卒后,魏云松先生哭之曰:九原詩癖應如昨,月白花開對墓門。
是足使人追味也。
明詩紀事·乙簽·卷二十一
珍字文重,鄞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4—1533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履仁,后字履吉,號雅宜山人。為蔡羽先生門生,居洞庭三年,既而在石湖之濱讀書二十年。由諸生貢入國子監(jiān)。工書畫,行書疏秀出塵,妙得晉法。于書無所不窺。詩刻尚風骨。有《雅宜山人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一(下)
寵字履仁,更字履吉,吳人。
以諸生貢入太學。
有《雅宜山人集》十卷。
(《國寶新編》:王履吉清夷廉曠,與物無競,人擬之黃叔度。
詩辭刻尚風骨,擺脫輕靡,陶熔李、杜,汰滌情文,既正體裁,復滅蹊徑,可謂后來之高足。
惜乎天不假年,進而未止,學士觀其汗血可也。
行書疏秀出塵,頗得晉法。
《胥臺集》:山人詩才力雄闊,醉篇麗贍,去輕靡而就沈著,尚鋪綴而略陶熔。
又白雀》諸篇,與興寄沖玄,思調清逸,遂窺陶、謝之堂,幾入王、孟之室。
甫田集》:王君風儀玉立,舉止軒揭,讀書石湖之上,偃息長林豐草間,含曛賦詩,倚席而歌,邈然有千載之思。
《績吳先賢贊》:吳書學自宋克、祝允明逮王寵皆名得魏、晉法。
寵所為詩與文徵明相若,而格少尚之。
《藝苑卮言》:王履吉詩如鄉(xiāng)少年久游都會,風流詳雅而不盡脫本來面目。
又似揚州大宴,雖鮭珍水陸而時有宿味。
四友齋叢說》:文衡山之后,當以王雅宜為第一。
蓋其書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絕,迥出諸人之上。
雅宜詩清警絕倫,無一點塵俗氣,真所謂天上謫仙人也,所欠者沈著耳。
《六硯齋筆記》:王履吉不以畫名,偶然興到,隨筆點染,深得大擬、云林墨外之趣。
可見高人胸中無所不能。
無聲詩史》:雅宜山人書法出入晉、唐,持亦清新絕俗,作畫仿黃子久,蒼秀處不減徵仲。
嘗自題云:「遠岸疏林斜日外,春風碧水草堂前。
匡廬突兀開屏障,坐看銀河一道懸。
」 《明詩選》:李舒章曰:「履吉風華燁燁,自有駿骨。
」陳臥子曰:「履吉中首山詩,追蹤顏光祿。
」 《列朝詩集》:王履吉初學于蔡九逵,其后游邊、顧之間,浸浸改轅而北。
《明詩別裁》:履吉圭臬顏、謝,痕跡未融。
然爾時吳中詩格以履吉為最。
七言律亦頗沈郁,或者必以摹古短之何也。
《田按》:履吉五古步趨顏、謝,亦時希蹤左、阮,固是吳中俊特。
其《贈邊太常》詩云:「中州兩龍奮東魯,一夙摩傾倒李何。
」與邊至矣。
牧齋北轅之論,是履吉得力處,不得以此訾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