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芾煌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吳國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公良。崇禎四年進(jìn)士。官兵部主事。能文工詩,深于經(jīng)術(shù)。有《水香閣集》、《懷茲堂集》。
維基
吳國琦(?
—17世紀(jì)),字公良,號雪崖,安慶府桐城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禎三年(1630年),吳國琦中式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次年(1631年)聯(lián)捷進(jìn)士,授浙江蘭溪知縣,在任三個(gè)月,土人獻(xiàn)上白色香蘭,士大夫?qū)懴隆队裉m詠》刻在石上。
次年麥子豐收,士人有作《瑞麥頌》紀(jì)念。
因剛直遭免官。
改任福建漳州推官,平反當(dāng)?shù)鬲z事升為兵部武庫司主事。
吳國琦學(xué)識廣博,精通經(jīng)術(shù),寫下關(guān)于時(shí)務(wù)的《渡江九策》。
弘光時(shí),與朱芾煌、劉若宜、徐天麟、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在兵部任職,轉(zhuǎn)任兵部車駕郎中。
晚年工詩,有《水香閣集》等傳世。

人物簡介

維基
徐天麟(?
—17世紀(jì)),字圣俞,一字陵如,號退谷,松江府上??h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徐天麟自幼失去雙親,喜歡讀書,但過了三十歲才成為諸生,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jìn)士,吏部觀政,八年(1635年)獲授南京兵部主事,十年(1637年)升郎中。
弘光時(shí),與朱芾煌、吳國琦、劉若宜、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共事;很快因?yàn)楣B(yǎng)父母而辭官歸鄉(xiāng),杜門謝客,只與一二位故友喝酒大呼。
其詩文爽朗有奇氣,有《西郊草堂集》、《廣蔭軒雜詠》著作流傳。

人物簡介

維基
姜一學(xué)(?
—17世紀(jì)),字元韜,號幼文,又號巢云,山東濟(jì)南府濱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jìn)士,戶部觀政,五年授行人司行人,十年行取考選,授兵部武選司主事,管理清黃,本年升員外郎,十一年養(yǎng)病回籍。
弘光時(shí),升兵部員外郎,和朱芾煌、吳國琦、劉若宜、徐天麟、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共事,出仕八年內(nèi)不貪求俸祿以外的財(cái)富。
很快他辭官歸鄉(xiāng),閉門終老。。

人物簡介

維基
劉若宜(?
—17世紀(jì)),字宜之,號泰齋,人稱甑山先生,安慶府懷寧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劉若宜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jìn)士,歷任刑部主事、兵部職方司郎中,多次上疏戰(zhàn)略,但未獲理會,北京淪陷后兩次上吊自殺,都被家人所救,因此薙發(fā)在浣花庵出家,不久繞道到南京。
弘光年間他和朱芾煌、吳國琦、徐天麟、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在兵部任職,南京失陷后拒絕出仕清朝,說:「山僧久卸朝天路,只整威儀拜法王。
」以老病不出入城市,在家中和客人促膝而坐,寫下的詩文都燒毀,到八十八歲去世。
潘自得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潘自得(?
—17世紀(jì)),字行素,號肖鵬,直隸鳳陽府泗州直隸州盱眙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潘自得于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jìn)士,選授工部主事,轉(zhuǎn)兵部車駕司主事。
弘光時(shí),改武選司主事,升職方司員外郎,和朱芾煌、吳國琦、劉若宜、姜一學(xué)、徐天麟、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共事。
他個(gè)性孝順,為生病的母親跪煎藥湯,又甘于淡泊,不愿意干謁,以廉潔著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8—1663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繩甫,號戊生。明崇禎十三年進(jìn)士。歷浙江蘭溪、東陽知縣,遷兵部主事。弘光朝遭馬士英陷害被逮。入清不仕,自號樗道人。有《亦園集》。
人物簡介
姚孫棐,字純甫,號戊生,桐城麻溪人,崇禎庚辰進(jìn)士,官東陽知縣,兵部主事,順康間隱居,著《戊生詩集》。
維基
姚孫棐(?
—17世紀(jì)),字純甫,號戊生,安慶府桐城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孫棐是萬歷二十九年進(jìn)士姚之蘭第四子,七歲就懂得寫作,天啟七年(1627年)中鄉(xiāng)試副榜,但舍棄州判官職;到崇禎六年(1633年)中舉人,次年(1634年)流寇侵犯桐城,縣民不懂軍事而恐懼,縣令楊爾銘連夜請求支援。
參將潘可大來到,他帶領(lǐng)親友供糧協(xié)助;流寇圍城攻四十日,他不畏風(fēng)雪登城,設(shè)置火器攻擊盜賊,城池得以保全。
崇禎十三年(1640年)他成進(jìn)士,獲授蘭溪知縣,以當(dāng)?shù)丶Z漕問題上疏減折糧餉;改任東陽后,發(fā)生許都之亂令東陽失陷,他命令主簿宋琦前往杭州求援,自己走到樓村山中,集結(jié)義士趙鳴皋等數(shù)千人謀求復(fù)城。
其時(shí)城中有獄囚三十六人感恩其德行,城陷后沒有逃獄,他的兒子姚文鰲與囚犯合作,約定十七年(1644年)元旦義軍攻城時(shí)和應(yīng),同期宋琦也帶來游擊陸超軍隊(duì)來到,因此收復(fù)東陽城。
朝廷以此功勞升任他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再次擊退流寇;許都愈發(fā)薄弱,向紹興府推官陳子龍求撫,但巡按左光先厭惡他曾佔(zhàn)領(lǐng)城池,結(jié)果決定斬殺許都與黨羽三十多人。
弘光帝繼位,他和朱芾煌、吳國琦、劉若宜、徐天麟、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共事;當(dāng)政的馬士英、阮大鋮與左光先不和,命人拿著彈劾的奏章讓他看,說:「左光先殺降有罪,你指證他可以升官,否則禍患將來臨。
」他回答:「左先生是君子,我寧愿連坐而死,也不能負(fù)他的心。
」馬阮二人憤怒,誣陷他刺激左光先殺降,被逮入大理寺,因清朝軍隊(duì)攻入南京無疾而終,歸隱龍眠山建茅屋居住,永歷十七年(1663年)去世,年六十六歲,有著作《亦園詩集》十卷。
康熙八年(1669年)鄉(xiāng)人思念他的守城功勞,請求讓他奉祀鄉(xiāng)賢祠,而蘭溪、東陽兩地亦入祀名宦祠。
妻子方維儀,字仲賢,是大理卿方大鎮(zhèn)的女兒、崇禎十三年進(jìn)士方以智姨母,擅長詩文。

人物簡介

維基
荊廷實(shí)(1599年11月1日—1653年9月3日),字實(shí)君,號毅庵,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荊廷實(shí)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jìn)士,弘光年間和朱芾煌 、吳國琦、劉若宜、徐天麟、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在兵部任職,獲授武庫司主事,曾在殿廷召對時(shí)進(jìn)諫,得到一時(shí)重視,因病歸鄉(xiāng),著有《歷朝傳文舉要》流傳。
張延祚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延祚(1599年—1649年),字仲胤,青州府莒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張延祚是崇禎九年(1636年)的舉人,十三年(1640年)成進(jìn)士,獲授廣平府推官,三年內(nèi)不曾接受請托,上級本來以循良入薦;適逢廣平有豪強(qiáng)橫行不法,入獄后逃脫去,因此令他遭中傷,其后朝廷得知他清正執(zhí)法,只將他調(diào)任永平府。
尚未到任,李自成已入侵朝廷,十七年(1644年)三月北京失陷,他得知后發(fā)誓殉國,顧念母親在家,弟弟張延嗣在壬午年殉難,決定回家探望,到五月才抵步。
弘光年間,張延祚奉母親到淮上,史可法薦任為職方主事,和朱芾煌、吳國琦、劉若宜、徐天麟、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王健、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在兵部共事;南京失陷后推卻清朝催促任命,在東莞村隱居,稱「東莞隱君」,四年后(1649年)去世,年五十一歲。
他年少有異慧,勤學(xué)用功,經(jīng)史子集一概通曉,著作都在戰(zhàn)亂燒燬。
王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健(?
—17世紀(jì)),字大龍,陜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健個(gè)性莊重有禮節(jié),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人,次年(1640年)聯(lián)捷進(jìn)士,授山東聊城知縣,任內(nèi)精明干練;向朝廷請求改正遼餉,并設(shè)立折馬法舒緩民困。
之后升任職方主事,弘光年間和朱芾煌、吳國琦、劉若宜、徐天麟、姜一學(xué)、周祚新、張印中、吳亮明、潘自得、賀燕徵、黃衷赤、張大賡、張延祚、姚孫棐、金邦柱、黃泰來、黃鐘斗、李長似、張拱端、徐肇森、荊廷實(shí)、許士健、劉星耀、陳璧、董念陛共事,擔(dān)任武庫員外郎,不久辭官到馀杭山中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