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98 【介紹】: 宋興國永興人,字仲庶。吳仲舉子。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知峨眉縣,悉廢祠廟,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奏罷宰相梁適、劉沆。改右司諫。歷知澤、瀛州及江寧、成德、成都、永興諸府軍。以沮青苗法削一階,提舉玉隆觀。起知荊南,復坐事免官。全宋詩
吳中復(一○一一~一○七九),字仲庶,興國軍永興(今湖北陽新)人。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進士?;实v五年(一○五三)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五)嘉祐二年(一○五七)遷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書卷一八五)。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戶部副使。出為河東都轉運使,移知江寧府、成德軍。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成都府(同上書卷二一六)。遷給事中,知永興軍(《東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陽(《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六)。元豐元年(一○七八)十二月卒(同上書卷二九五),年六十八。事見《名臣碑傅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吳給事中復傳》,《宋史》卷三二二有傳。今錄詩二十四首。全宋文·卷九三九
吳中復(一○一一——一○七八),字仲庶,興國永興(今湖北陽新)人。寶元元年進士及第,知峨眉縣,通判潭州。皇祐中,孫抃薦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風節(jié)峻厲,先后彈罷宰相梁適、劉沆,仁宗嘗書「鐵御史」三字賜之。嘉祐中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御史知雜事、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澤、瀛州,移河東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府、成德軍。熙寧中,歷知成都府、永興軍、河陽、荊南,坐過用公使酒免。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八。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吳給事中復傳》,《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382—1456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永錫,號退庵。永樂九年進士。擢河南參議,以言建都北京非便,謫均州太和山佃戶。仁宗立,詔選用。宣德初擢監(jiān)察御史,巡按福建,方面大員多被彈擊。以勸宣宗勤學,下獄五年,父瘐死獄中。英宗立,復官。累官福建按察僉事。后以疾歸卒。有《小學辨惑》。維基
陳祚,字永錫,南直隸吳縣(今屬蘇州市)人。永樂九年(1411年)辛卯科三甲第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擢升河南布政使司參議。永樂十五年(1417年),與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聯名上疏,反對定都北京,結果三人均被謫為均州太和山佃戶。陳祚卻躬耕力作,處之泰然。宣德二年,朝廷派人到均州召試,陳祚策論第一,又試吏部,再得第一,于是擢為御史,巡按福建、江西。當時天下承平日久,宣宗好游獵玩好,陳祚上疏諫言,宣宗大怒,將其逮至京師,籍沒家產,家人十馀口也被禁錮,父親死在獄中。英宗即位后,獲釋復官,再出按湖廣,上奏遼王朱貴烚有罪,卻被指責有所隱瞞,又被逮至京師關押,不久獲得赦免,改南京任職,又遷任福建按察使司僉事。數年后,引疾致仕。家鄉(xiāng)房舍早已被籍沒,值得在葑門郊外租房居住,人稱其“冷鐵御史”。四年后卒,年七十五歲。葬橫山桃花塢。《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王篆(1532年—1603年),字紹芳,湖廣荊州府夷陵州紫陽(今宜昌)人。湖廣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五十二名,三甲第九十三名進士。授江西吉水縣知縣,累官吏部文選司郎中,萬歷元年(1573年)四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二年十月升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謄黃,三年十月升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五年九月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六年三月奉命清理軍職貼黃,六月升本院左副都御史,張居正以天下才推之,京師號為“鐵御史”。萬歷八年四月升刑部右侍郎,九月改任吏部右侍郎,十年七月進左侍郎,張居正死后,直隸巡按御史王國彈劾他送給馮保玉帶十束、銀二萬兩,謀掌都察院,王篆疏辯乞罷,被調南京別衙門用。不久御史李廷彥復追數其貪縱不法諸事,皇帝遂令其冠帶閑住。萬歷十一年(1583年)歸里。十一年九月工科給事中王毓陽再次彈劾,被黜為民。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卒,葬于夷陵城郊東山,夷陵人稱王篆為王天官,建有“天官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