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堂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
初名瑞。
以字行,號西畦。
元末其先人避地高麗還里,人遂稱為高麗張氏。
公少嗜學,有大志,嘗上書太傅屠公、少宰楊碧川先生,論科場之弊,為時所傳。
已舉于鄉(xiāng),謁選,授知蕪湖縣。
有巨商犯法,夜饋千金,公卻之曰:為吏若得人一錢,即不值一錢矣。
竟按其罪。
尋改知靖安,公作省民條約,與相清凈,縣中大治,乃筑喜幽亭,當眾石佳處,引賓佐觴詠其間,自作亭記。
在官六年,將入覲,聞逆瑾擅命,遂悵然解組歸里。
公天性孝友,事父色養(yǎng)備至。
兄弟四人,雖一果片脯,必與同味。
食指約五十馀,門無異煙。
既而故宅漸不能容,乃別于宅南筑室,與諸弟奉父以居,名曰雍睦堂。
里人遂更稱雍睦張氏。
父卒,年八十八,公哀禮兼盡。
晚年惟與堇山李先生堂、葺齋袁先生孟悌常相唱酬。
所居齋曰西畦書屋,因稱西畦先生。
張氏至今多賢者。
公后人曰汝翼,與余交最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1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立,號碧川。楊守陳弟。成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南京侍讀。弘治初與修《憲宗實錄》,再遷侍講學士。尋掌翰林院。再遷南京吏部右侍郎,充《會典》副總裁。武宗初乞休,加尚書致仕。守阯好學,博覽群書,師事乃兄,學行與兄相埒。有《碧川文選》、《浙元三會錄》等。
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維立,學者稱碧川先生。
六歲受經(jīng)傳,即通大義,以兄文懿公為師。
于書無所不讀,然必以六經(jīng)、四書為宗,篤行力脩,不專事文藝。
中進士,廷試一甲第二,授國史編修。
在館九年,適從兄康簡公為奸人所中謫外,遂并出公南京。
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懟耶!
孝宗即位,召充日講官,每進言進君子退小人為治亂之機。
言甚激切,上改容聽之。
冉出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變陳五事,上嘉納焉。
復召脩會典,記載精詳,史氏莫不推之。
年七十,力請老,進吏部尚書致仕。
公孝友天至,終其身。
少事文懿公,比歿,為位哭奠者三年,目視為不良。
兄弟三人,長文懿,次公,少弟與婦俱早世。
所遺二孤,養(yǎng)之逾于已出。
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眾,請分食。
公乃以上田十馀畝奉父祀。
文懿公諸子受田九十馀畝,弟遺孤受田六十八畝,公自受十九畝,人俱謂不均。
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
少弟不祿早世,二子孤貧,稍以此資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
公初歸田有積俸,隸四百金,將分授二子。
適康簡公為逆瑾罰輸米千二百石,苦無措,公盡出與之。
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難,豈暇顧其子耶?
公性重默,與人語,溫溫易接,若義有不可,輒怫然終莫能奪。
家居,有貢使造謁,公上座,置之席隅,與語甚嚴正。
既退,客謂公宜少霽顏色。
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國體。
御史張君,公門士也。
初按郡,乘夜先詣公。
公問曰:御史未謁廟,何先枉臨?
張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賜教耳。
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豈待我意耶?
遂默不答。
張君惶恐而去。
嘗與郡守褚公從兄康簡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簡曰:特具小羔奉餞。
褚守笑謂公曰,若老先生當直言小羊耳。
公怫然曰:先兄初發(fā)解,予忝繼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為學士,人亦呼小學士,后俱為吏部侍郎,人復稱小侍郎,未聞直以小楊見呼,公何從得此語。
褚守至,謝罪乃已。
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諸子置酒,陳鼓樂,盡召同族數(shù)百人歡飲竟日別去。
公徐曰:此會后未可期也。
眾茫然。
至中秋,先生無疾而逝。
所著詩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種。
初楊氏里中花木往往有連理雙瓣者,里人竊異之,不知其何祥也。
既而公與兄守陳皆舉鄉(xiāng)試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對掌兩京學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
余嘗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棲蕓先生范,贈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長自懲,公父贈吏部侍郎,子守陳,進士,禮部尚書,謚文懿;次即公,進士、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次自悆,公仲父贈大理寺卿,子守隨,進士,太子少保、工部尚書,謚康簡。
少自忞公季父贈兵部員外郎;子守隅,進士,廣西布政使。
文懿公二子:茂元進士,刑部右侍郎;茂仁進士,四川按察使。
而公婿陸稱進士,按察副使。
三外孫長鈳,進士,副都御史;次銓進士,廣東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東按察副使。
次婿李堂,進士,工部侍郎。
蓋公少傳文懿之學,一門次授,七業(yè)俱成,并為國家名臣。
及陸氏諸外孫,俱經(jīng)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
蓋東南文獻,于斯為極盛矣。
維基
楊守阯(1436年—1512年),字維立,號碧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曾任《大明會典》副總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鄉(xiāng)試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兩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詔加吏部尚書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贈太子少保,賜祭葬如例。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四
字本仁,號葺齋,以進士授禮部主事為人亢直不能與世浮沈因早引年歸里為詩與堇山李先生齊名
維基
袁孟悌,字本仁,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四
字維遠,父以明經(jīng)貢于鄉(xiāng),早卒。
維遠少孤,出依延慶寺為僧。
工于詩律。
方伯楊公守隅見而奇之。
時楊公方為職方,因命養(yǎng)發(fā),攜之入京師,使從學于堇山李公。
李公館之,得授徒自給。
業(yè)日益進。
因與寄籍牧馬千戶所補諸生。
中順天鄉(xiāng)試。
時都下已知維遠嘗為僧,爭傳其事。
次年中進士。
大學士西涯李公聞而撫掌曰:“此和尚竟得甲科矣。
”出知臨淄縣,有異政。
卒官。
民為立祠。
初李公既館維遠,復與議婚梁氏女。
維遠上李公詩曰:“一從斂袂侍公門,復我衣冠助我婚。
此后有人傳故事,即今無地報深恩。
”一時俱誦之。
維基
周致(15世紀—16世紀),字維遠,浙江寧波府鄞縣人,牧馬千戶所籍。
周致是成化十年舉人周旭之子,個性聰穎,年幼喪父,入延慶寺為僧,寫下詩歌格律嚴勁,獲楊守隅賞識,讓他還俗帶入京師跟隨李堂學習。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式戊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次年(1499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臨淄知縣,為政廉明、政教并行,令士民悅服,因為忤逆御史入獄,證實清白后署任益都知縣,以公事入京暴疾而卒,兩地百姓哭著罷市,爭相扶其靈柩,并立祠祭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達卿。由府學生貢禮部,廷試第一,授石城縣訓導。博涉群書,以詩文名于世。交友溫厚隨和。有《經(jīng)書僅悟》、《覈充子》、《茶馀詩話》、《聞見類纂小史》、《云松詩略》等。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先生,字達卿,別號云松。
父安,以世勛為寧波衛(wèi)指揮。
先生少負異才,讀書日記數(shù)千言。
上自六經(jīng)下至諸子史俱肆力而闡索之,遂以文章名世。
為諸生。
次貢、廷試第一、授石城訓導,一時奉為人師。
會有贛寇。
當事知先生才,使將兵禦險,賊不敢犯。
弘治初以秩滿告歸。
初里中諸名公卿、若屠襄惠公滽、楊康簡公守隨俱深相推重,每稱云松先生。
至是乃共奉為耆會祭酒,以詩文相和答。
前后二十年,同里重之。
先生性篤孝友,動以圣賢為法。
生平事本于義,而以其學濟之。
與人交,溫然易接,未嘗有疾詞遽色。
至以利誘勢怵,則屹然山立不可動。
既博極群書,常精考古今得失,而驗之于身,持論未嘗無本。
文章務法唐宗大家,不喜為詰屈。
年至垂慕,尚以立言自許,學者宗焉。
先生初與堇山李公交最善,既疾革,李公候之,先生強起,正容與相對。
既退,謂子敖曰:吾得無昏憒失言,取愆于君子耶?
其始終不亂有如此。
初李公嘗與黃南厓先生溥共約先生為四明詩文選,未幾而先生病矣。
以致前輩文章散軼,實在此時,益知纂述之不可后時也。
先生前在石城時,諸生日誦其詩,因刻以行世,所謂松云詩略是也。
他所著若讀史編、經(jīng)書僅悟閒見類。
纂小史諸書藏于家。
余讀諸家所選云松詩意,謂先生名重,其妙當不止此。
后從范氏天一閣得云松詩略,始嘆一時名公卿共推重先生為不誣也。
但歐陽鵬所選于三千馀首中止錄三百四首,其所遺必多佳者。
至先生歸田二十馀年,與耆舊諸公所相倡和,俱在詩略,以后竟不復得傳。
然則即先生詩,其存者亦以僅矣。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一
字仁仲,自為童子時,作古文詞,輒奇?zhèn)ァ?div id="tmore1a" class='inline' id='people_47693_0_0_comment'>
長益嗜學,尚論古作者,兼擅風騷。
舉進士高第,授水曹,與從弟堂同在郎署相倡和,時稱為二李。
稍遷兵部郎中,出為江西參議,奏治行最高,入賀至京。
時逆瑾當軸,賂遺成市外吏,率斂民財入獻。
或勸公貸貲賂瑾當?shù)妹莱胰斢诿窨梢补x曰進退有命吾不能黷貨獵榮且取諸細民何為也時瑾所遣旗校四布得公語以聞瑾大怒罰公米八百石瑾敗乃釋寧藩恃勢凌倨自鎮(zhèn)巡以下俱折節(jié)公獨不為屈稍遷四川參政有劉太監(jiān)者奉詔迎佛還自滇中勢張甚所至科斂無算公禁無饋貽省費巨萬遷貴州布政使請老歸里杜門掩跡以著作自怡士大夫上謁者與抗論今古品目一時人物略無所私鄉(xiāng)論盡宗之時有所感遇逸興駿發(fā)輒一寄之于詩人謂其風格比諸堇山無慚伯仲有心齋集行世
維基
李麟(1458年—?
),字仁仲,號心齋,詩人,浙江鄞縣(今屬寧波市)人。
治《》經(jīng),弘治六年(1493年)登進士。
歷任兵部員外郎、江西參議等職。
江西任上政績顯著。
明正德三年 (1508年),入京朝賀,觸怒大太監(jiān)劉瑾,下獄。
劉瑾伏誅后得釋。
復起用,歷任廣東提學副使、四川左參政、貴州按察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升任貴州布政司右布政使。
以老辭歸,閉門著述。
工部侍郎李堂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2—1548 【介紹】: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公謹,號桂洲。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初歷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禮部尚書。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十七年冬,繼李時為首輔,極受世宗寵眷。二十年,為禮部尚書嚴嵩、武定侯郭勛所間,罷。不久,復召入閣,然恩眷不及從前。二十一年,為嚴嵩所擠,以“欺謗君上”罷。二十四年復原官。時嚴嵩為首輔,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顧嵩。未幾,河套議起,言力贊曾銑復河套,為嚴嵩所攻,被殺。有《賜閑堂稿》、《桂洲集》。
詞學圖錄
夏言(1482-1548) 字公瑾,號桂洲。江西貴溪人。謚文憫。工詞,與張孝祥、陸游為近。有《桂洲集》、散曲集《鷗園新曲》。詞集名《桂洲集》,一作《桂洲詞》或《桂翁詞》。
滄海遺珠
夏言(1482-1548)字公謹,號桂洲,廣信府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歷官至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詩文宏整,以詞曲擅名。著有《賜閑堂稿》《桂洲集》《南宮奏稿》等。
黃鶴樓志·人物篇
夏言(1482—1548) 明代官員。字公謹,號桂洲。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進士,初授行人,歷任兵科給事中、翰林學士,累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師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首輔加少師上柱國。遭讒被革職,復起為首輔,后遭削職處死。隆慶初復官追謚文憫。以詞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南宮奏稿》等。曾奉使湖廣,登黃鶴樓與東道主秦金等唱和,作七古《秦鳳山招飲黃鶴樓次西涯公原韻》。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公謹,貴溪人。正德丁丑進士。自行人歷吏科都給事中,嘉靖中改翰林侍讀學士,累進少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坐累棄市。隆慶初復官,追謚文憫。有桂州集。
維基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謹,號桂洲,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人。
正德丁丑進士。
嘉靖間官至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任內(nèi)閣首輔,為嚴嵩所害,問斬。
隆慶初平反,謚文憫。
夏言是臨清知州夏鼎之子,眉目疏朗,須髯甚偉,能言善談,聲音洪亮。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三甲三名進士,授行人,十五年十月選授兵科給事中,歷兵科右,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升禮科左,九月升任兵科都給事中,八年十二月改任吏科都給事中,建議罷市舶,厲行海禁。
出按皇莊,力主歸還侵民之產(chǎn)。
九年十月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仍兼吏科都給事中,充經(jīng)筵日講官,賜四品服俸。
十年(1531年)三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掌院事,經(jīng)筵日講如故,七月以四郊工成,升禮部左侍郎,仍兼學士掌翰林院事,九月接替李時升任禮部尚書、兼官如故,十一年加太子太保。
嘉靖十五年(1536年)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師。
夏言正直敢諫,勇于負責,但為人頗自負,驕蹇見忤,遭忌于張孚敬。
嚴嵩入閣后,盡去夏言親黨。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世宗再以夏言入閣,又遭嚴嵩忌恨。
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蒙古韃靼部首領(lǐng)俺答汗三萬騎兵進犯三原、涇陽等地,陜西總督曾銑上《請復河套疏》:“賊據(jù)河套,侵擾邊鄙將百年”,請收復河套。
夏言大力支持,明世宗剛開始時亦雄心勃勃,詔答:“今銑倡恢復議甚壯,其令銑與諸鎮(zhèn)臣悉心上方略,予修邊費二十萬。
”嚴嵩讒于世宗,謂其不可輕開邊事,疏稱“銑以好大喜功之心,而為窮兵黷武之舉,在廷諸臣皆知其不可,第有所畏,不敢明言”,又賄賂邊將仇鸞,讓他上書誣告夏言受曾銑的勾結(jié)。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以夏言“事為任意,跡涉強君”的罪名致仕。
這時俺答率軍南下,侵擾宣化,嚴嵩乘機讒言,“早先夏言、曾銑提議收復河套,以致激怒俺答”。
夏言在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qū))時,聽說曾銑以“結(jié)交近侍”的罪名被殺,從車上墮落,痛哭道:“噫!
吾死矣。
”夏言再次上疏論冤,刑部尚書喻茂堅、左都御史屠僑提出了議貴、議能為夏言求情,帝不聽,還把喻茂堅、屠僑罰俸。
是年十月以“交結(jié)近侍”罪名被斬首。
自此無人再敢議復河套之事。
隆慶初年(1567年)夏家人上書而得平反,追復原官,謚文憫。
著有《桂洲集》。

人物簡介

簡介
字叔寶,自號罄室,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少孤貧,失學,迨壯始知讀書。
家無典籍,游文徵明門下,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余功點染水墨,便學心通。
山水爽朗可愛,蘭竹兼妙,翩翩不名其師學,而自騰踔于藝苑名公間。
手錄古文金石書幾萬卷。
善書,行法蘇,篆法二李,小楷法虞、歐,每得其妙于法外,識者以為真有渴驥奔猊、漏痕折釵之勢。
然為畫掩,世罕知者。
按明史附文徵明傳作壬申(一五七二)六十五卒。
考故宮博物字藏有萬歷六年(一五七八)客金陵王氏修行館作蘭竹卷,時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