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本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9 【介紹】: 明山西澤州人。洪武中舉人。累官刑部侍郎。建文時為北平布政使,密命伺察燕王事。被掾吏李友直告發(fā)。被燕王所捕,不屈死。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公字仲明,號楝莊,又曰寓庵。
生有奇質(zhì),性剛,自為諸生時,已能自樹立。
中進(jìn)士,出知鉛山,為治勵心勤力。
時縣中有加稅田數(shù)百畝,歲輸至數(shù)石,公以為不平,乃身出視田,疏請均諸縣中。
方公出,見界上有大樹,下蔽二十馀畝,不得耕,公謂蕪田可惜,當(dāng)伐之。
從吏父老俱諫,謂此樹神叢,不可犯。
公怒,擇日具鼓吹甲而往,手揮巨斧砍之,血隨斧出,三日樹始斷。
其巔有巨巢,墮三婦人絕而蘇,自言為風(fēng)吹至樓上,與三少年俱,不知身在樹巢也,驅(qū)之還家。
縣俗尚巫,有巫厲人能隱形,吏莫敢捕,公遣伺馳至其家,以縣印加背上,眾箠之,立死。
公乃盡毀諸淫祠,逐巫,移文道路,使享祀以禮。
有節(jié)婦子為虎噬,具牒控虎。
公即移檄于神,與約五日系虎至。
及期,有二虎伏門外,公挾弓矢出,遙咒虎曰:誰殺吾民,當(dāng)受死,無罪者免。
其一虎即斂尾去,一虎仍伏。
公抽矢三發(fā),俱貫虎首,遣人舁虎尸歸節(jié)婦家,一縣稱為神君。
諸異政甚多,不可盡錄。
秩再滿,徵為南京監(jiān)察御史,益勵風(fēng)裁。
時威寧伯王鉞挾其武力,與保國公朱永、太監(jiān)汪直將挑釁北邊。
公曰:是為國家害不小。
即抗章論之,復(fù)劾守備太監(jiān)蔣琮鬻放軍伍罪。
琮等遂誣公擅作威福,謫通政司經(jīng)歷。
尋以魏國公薦,遷四川按察僉事,進(jìn)副使。
同事馬太監(jiān)信奸人周慧為能治黃白,將進(jìn)之朝,公驚曰:是唐之柳泌也。
即捕慧論罪,徙之極邊。
公自度終不為世容,乃和歸去來辭,力請老,定家于鄞之楝莊,舍壁蕭然,出入惟徒步,即糠籺時不給,而杜門著書,雍容自得。
都御史王公璟以賑至,奉公百金。
公再辭不得,乃受下戶饑民例一分,以答其意。
郡守周公坤過訪,見堂設(shè)敝床,嘆曰:國有顏?zhàn)?,公之謂矣。
鄞令丁君,鉛山人,至即以父禮事公,晨夕候興居,為具蔬食。
公謝曰:吾誠不給芋栗,奈何以此煩令君。
堅(jiān)不受。
久之,炊煙屢絕,家人至,不能忍餓。
其夫人乃出一金珥易米。
公問所從來,夫人曰:此令君奉我,無預(yù)公事。
公紿取視之,投于河,卒年七十有八。
至含殮不具,郡守令共經(jīng)紀(jì)其喪。
所著有歸田集、楝莊集、寓鳴集、經(jīng)史訓(xùn)戒一百二十卷。
余嘗覽古為政,若西門豹投巫童,恢治虎罪,得一異,輒傳之史冊。
今讀張公異政錄,至不勝書,斯所謂神明之宰矣。
公生平胸懷如冰雪、不可小污、利害禍福、無待解遣、而自不能滯其中。
喜獎勵后輩、常以道義相期。
通政余南湖先生本親炙侍教有年,及公疾革,余先生尚侍側(cè),更張目視曰:善自愛。
方今人才肯自勵者少。
若能扶持一日,是培國家士氣一日也。
其立身報國之誠,至死不倦,豈不誠卓犖大丈夫哉。
即百世而下,得聞斯言,猶當(dāng)感激強(qiáng)自立者也。
徒傳公異政抑末矣。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先生字自立,以進(jìn)士授南刑部主事。
初,提牢夜坐庭中,有從垣外投一青囊入,先生不發(fā)。
次日,持白尚書楊公寧,發(fā)視,俱白金,乃湖州糧長,求釋系者,由是知名。
遷廣東按察僉事,甫浹旬,流賊入境,公盡力禦之,賊遁去。
撫軍葉公盛甚稱其材。
略改福建,再以治行受璽書旌異。
時中貴黃賜勢焰侵人,公卿俱為其母上壽,先生獨(dú)不往。
遷四川按察副使。
到官謂治蜀當(dāng)以趙清獻(xiàn)為法,即立祠本司門左,日得仰止。
松潘與土番接壤,轉(zhuǎn)輸內(nèi)地,率費(fèi)十致一。
先生議開屯田,以內(nèi)糧易銀,軍民稱便。
遭父喪歸里,遂不出。
先生性剛直,生平持操若一,未嘗緇一塵。
家居二十馀年,手種竹,栽梅花十馀本,間以蒼松。
與已而四乃筑四友亭,日觴詠其中。
年七十三卒。
所著曰南谷集。
吾鄉(xiāng)前后耆舊會俱一時詞家,而所傳詩未嘗有及會事者。
近得南谷先生一詩,有曰:耆英會數(shù)常忘約,始知當(dāng)時諸老會期甚數(shù),而詩俱失傳,此李司空所以太息也。
維基
黃?。?425年—?),字自立,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進(jìn)士出身。景泰四年(1453年)舉癸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名。景泰五年(1454年)聯(lián)捷甲戌科會試第五十二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二甲第二十六名。

人物簡介

維基
毛鳳(1472年—?
年),字鳴岡,臺州府臨??h人,浙江紹興衛(wèi)軍籍。
治《詩經(jīng)》,行五,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國子生中式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進(jìn)士。
四年五月授南京四川道御史,十五年巡按廣東。
后為副使余本所訐,以不謹(jǐn)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1—152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汝成,號雷峰,一號嘿休。正德三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轉(zhuǎn)員外郎,升湖廣按察司僉事,攝辰沅兵備。防御寧王朱宸濠有功,擢郴桂兵備副使。辭歸后,筑書院,聚生徒講學(xué)。有《四書粹義》、《書經(jīng)存疑》、《雜錄記》、《敝篋留稿》。
甬上耆舊詩·卷十二
字汝成,世居大雷山下,故號雷峰。
少沈毅重厚,髫齔如成人。
年十六七,讀五經(jīng)、諸儒家言,潛思嘿發(fā),愾然以古圣賢自期,人望之稱為龍駒鳳雛。
年二十一,舉于鄉(xiāng)。
在太學(xué)時,章楓山先生為祭酒,羅整庵先生為司業(yè),深相器重,召語必移時,錄其文為學(xué)中諸生法。
舉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稍遷員外郎,善執(zhí)法,出為湖廣按察僉事,再攝辰沅兵備。
永順宣慰司故驍悍,數(shù)侵保靖地相控,又以重賄納權(quán)貴,多為其左右。
公獨(dú)力持之,卒正其罪。
初,永順以黃金器數(shù)百來獻(xiàn),尚未入,公聞之,立命捕其使,使者軼去。
至是更使刺客伺公。
公起居常岸然,客望公手顫不能舉,因嘆曰:汪公神人也,竟不能害。
在沅再期,力鋤奸祛弊,漸無事。
乃起書院于明山之麓,日聚諸生說經(jīng)。
時御史周公廣以言事謫沅之竹寨驛丞,公延登講席,率諸生北面聽之。
巳遷巡武昌、黃州。
會逆濠反,陷九江,地與黃蘄接壤,吏民豕駭,分守者稱病不敢出。
公遽沿流入蘄,宣示大義,立修城埤,集兵為禦賊計(jì)。
時有粟萬馀石在黃梅,距賊僅一水,俱謂罥虎牙間。
公使別將載入城,吏民為益定。
事平,御史毛伯溫薦公才,擢副使,治郴、桂兵。
大盜王廷鑒為患,公率兵搗其窠窟,盡殲之,不以捷聞。
當(dāng)事亦無白其功者。
以卓異,再遷山東按察使。
踰八月,即擢僉都御史,撫順天。
公見西北邊凋耗已極,俱坐將吏掊克,使士氣日衰。
公至,申明約束,嚴(yán)賞罰奏,黜諸將中尤不法者;二人,邊境??震,壁壘為一新。
公性儉,常衣羊裘;諸將或以貂裘進(jìn),公亦不卻。
至次春,返之曰:已藉禦寒矣,然未嘗一日服也。
畿內(nèi)賊楊恭作亂,公授參將郝通方略,斬其首。
京軍后至,即冒為已功,公亦勿之辨也。
竟以積瘁成疾,乞骸骨,不許。
卒于官,得年四十九。
公少才高氣剛,岸然獨(dú)立,為學(xué)務(wù)造其實(shí),身或有過,雖纖,毫不自蔽。
議論人物,則必極其心術(shù)邪正,見柔佞人疾之,痛于仇敵。
與里中太宰聞莊簡公淵、張文定公邦奇、余南湖先生本相友善,各勵名節(jié),時稱為甬上四君子。
復(fù)與王陽明先生交,至其論學(xué),意不能盡同,陽明曲相辯折,終不答。
其自信若此。
所著書藏于家。
維基
汪玉(1481年—1529年),字汝成,號雷鋒,一號默休,浙江鄞縣人。 明朝儒學(xué)家、政治人物。治《易經(jīng)》,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國子生中式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第二甲第七十五名進(jìn)士。歷任刑部主事、署員外郎,九年(1514年)二月升湖廣按察僉事,攝辰沅兵備。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攻陷九江城。汪玉因防御叛兵有功,十四年(1519年)八月擢湖廣郴桂兵備副使。曾剿滅剿滅香爐山盜賊。丁憂歸,嘉靖四年(1525年)七月服闋起補(bǔ)山東副使,六年正月升本省按察使,七年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八年九月被劾去職,不久卒于遵化行院,年四十九。為官閑暇研習(xí)儒學(xué)。致仕回鄉(xiāng)后,開辦書院,授徒講學(xué)。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衍(1856~1937),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人。清光緒八年(1872)舉人,累上春官不售,以詩古文辭為職志。光緒十二年(1886),劉銘傳撫臺,邀之入幕。舉凡修筑鐵路、設(shè)置電信、開山撫番等事無巨細(xì)悉咨詢之。光緒十七年(1891),旅居上海;光緒二十四年(1898),入張之洞幕。后任官報局總編、學(xué)部主事。清亡后,以詩文自娛。在臺年馀,成詩文百馀篇,名曰《旅臺詩鈔》,今未得見。著有《石遺室詩文集》、《石遺室詩話》三十二卷等。編有《金詩記事》、《元詩記事》等。  以下所錄,以1999年錢仲聯(lián)編《石遺室詩集》與臺灣相關(guān)者為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薈》進(jìn)行編校。錢仲聯(lián)編《石遺室詩集》共收陳衍詩作十二卷,補(bǔ)遺一卷,合十三卷。詩作均選自家刻本,首印為武昌乙巳刻本,系《石遺室詩集》前三卷,收有1877至1905年間的作品;1914年又刻印1906年后九年之詩作,編為四卷至六卷;1921年再刻七卷至十卷,此十卷合稱「初集」。同時,又從前三卷所選剩馀部分中再選一卷,名為「補(bǔ)遺」。1927年再刻1922至1926年之作品,成二卷,名「詩續(xù)」。陳氏最后十年之作,則未嘗結(jié)集刊刻。(施懿琳撰)
詞學(xué)圖錄
陳衍(1856-1937) 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緒八年舉人。清亡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羽創(chuàng)辦國學(xué)會。有《石遺室文集》、《石遺室詩集》、《朱絲詞》、《石遺室詩話》、《近代詩鈔》。
石遺室詩集·敘
余作詩三十年,所剩止此,所詣亦止此,乃分為三卷刻之。第一卷凡八年,多閒居及游覽之作。第二卷凡十有三年,多行旅之作,有歌勞之思焉。第三卷凡八年,有悲傷之作,詩與人亦俱老矣。此后或三四年,或五六年、七八年,以至長辭人世,當(dāng)更得一卷之詩,為第四卷,其詩境未知何如。然得自放于山顛水涯,則幼時之流連景光,覽玩物華,意中有欲言而未能言,將如獲故物,如履舊游焉,不亦既全其天矣乎?乙巳十一月陳衍石遺自敘于武昌寓廬。
石遺室詩集補(bǔ)遺·敘
余既寫定三十年來所為詩,刻成三卷,其所未錄者,尚存舊時鈔本中,再擇數(shù)十首,名曰補(bǔ)遺,亦山谷分詩文為內(nèi)外集例也。
石遺室詩續(xù)集·敘
余老來靜久思動,游走四方,續(xù)集詩未暇付梓者忽已八年。今年承海內(nèi)友生寄助刻費(fèi),遂并他著作陸續(xù)刻之。惟詩多散佚,零星搜集,其年月前后,陳跡微茫,記憶不真而顛倒者甚多,亦有已刻而始覺其誤者,憚于移改,遂復(fù)仍之。衰懶善忘,足一哂已。乙亥冬日,八十叟衍。
朱絲詞·跋
慧情冶思,欲界天人。正使絕筆于斯,不妨與晚明諸公分席。若為之不已,將恐華鬘漸凋,身香浸減。耆卿、美成晚作皆爾,達(dá)者當(dāng)有味斯言。戊戌,東湖庵主沈曾植記。
朱絲詞·跋
余本不工詞,又雅不喜為無題詩。
少壯日偶有纏綿怫惻之隱,則量移于長短句,非必絕無好語,而舉止生硬,不能煙視媚行,良用自憎。
乙庵跋時,已絕筆十馀年,迄于今蓋絕筆三十馀年矣。
此卷久欲焚棄,以先室人寫本,未之忍也。
既而翻閱一及,則舊事歷歷上心。
雖酸辛,尤足咀味,遂竟存之。
著雍敦牂七月,石遺老人記。
(錄入:顧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