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佳圖,明江陰簧村人,字以修,號止庵,輯有《江陰節(jié)義略》一書。書中記載了江陰赤岸村李應升乙酉之難之事。與席貢陳端人諸生結迨社相唱和,著有?《止庵吟草》。
人物簡介
林學曾(1547年—1634年),字志唯,號省庵,福建晉江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福建戊子科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三甲第十六名進士。授南康府推官,獲得當?shù)剜l(xiāng)民贊譽,把他跟李應升并稱,「前林后李,清和無比。」擢吏部考功司郎中。后起用為太常寺少卿。天啟二年二月起升南京通政使,三年八月升南京戶部右侍郎,改禮部右侍郎,多次上疏乞休,五年三月加戶部尚書致仕。卒年八十八。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大名府長垣人。萬歷二十年進士。天啟初官至戶部尚書,居官廉潔,為人強悍陰鷙,不喜東林人,為御史李應升所論,自引歸。魏忠賢竊權,盡逐東林人士,起永光為南京兵部尚書,日以排斥東林為能事。后以其黨納賄事發(fā),被詰責罷官。有《冰玉堂集》。
王永光(1561年—1638年),字有孚,號射斗,北直隸大名府長垣縣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升任吏部主事,又升文選司郎中,累官南京大理卿。天啟年間,官至兵部尚書。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發(fā)起寧遠之戰(zhàn),王永光“集廷臣議戰(zhàn)守”,遂命守將袁崇煥以紅夷大炮擊敗之。是年四月,努爾哈赤又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王永光令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再度敗退。七月,努爾哈赤患疽身亡。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為戶部尚書,同年任命吏部尚書。崇禎四年(1631年),以吏部尚書退休歸里。崇禎十一年(1638年),去世家中,享年七十七歲。賜葬長垣王氏祖墳,追封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王永光本人“雅不喜東林”,遂被歸類為魏忠賢之閹黨。文震孟就因彈劾王永光“假竊威柄,年例變亂祖制,考選擯斥清才”,被永光斥為“任情牽詆”。
人物簡介
【生卒】:1562—1626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云從,改字存之,號景逸。萬歷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啟元年,進光祿少卿,疏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貪贓穢行,為閹黨痛恨,削籍歸。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海內(nèi)士大夫稱高顧。時閹黨專政,東林黨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復矯旨遣人往逮,攀龍投水死。有《高子遺書》。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云從,無錫人,萬歷己丑進士,除行人,謫揭陽典史,起光祿寺丞,歷官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崇禎初,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有高景逸詩。維基
高攀龍(1562年—1626年),字云從,改字存之,號景逸,直隸無錫(今江蘇)人,東林黨領袖,同進士出身。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萬歷十七年(1589年)登進士,授行人司行人。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為趙用賢之事上疏指責首輔王錫爵,又與戶部郎中楊應宿互相攻擊,謫揭陽縣典史,回鄉(xiāng)家居近三十年。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與顧憲成等人于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明熹宗即位,起用為光祿寺丞,官至左都御史。在鏟除外戚、權貴及浙黨方從哲的斗爭中發(fā)揮很大作用。又主張澄清吏治,反對恢復征商。天啟四年(1624年),因為揭露魏忠賢黨人崔呈秀貪穢而被罷官,再歸故里。天啟六年,魏忠賢命人偽造織造太監(jiān)李實的奏本,誣告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貪污白銀十馀萬兩,高攀龍從容不迫,先去拜謁宋儒楊中立廟宇,而后跳水自沈而死,其自盡之處即為今“高子止水”。
人物簡介
韓琳(16世紀—1620年代),字景圭,號管涔,陜西西安府涇陽縣人。韓琳是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的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士,獲授淄川知縣,四十八年(1620年)調(diào)任聊城知縣,為政平易不嚴苛,在兩地都有惠政,升戶部郎中,當時魏珰專權,御史袁化中、李應升因言入獄,他人都害怕惹禍不敢說話,只有韓琳入獄送來飲食,袁化中掩面對他說:「希望你不要再來,我們這些直言者理應如此,先生不要為我們受苦。」升湖廣辰沅道兵備右參議,辰沅瀕臨瑤族、苗族住處,叛服不定,琳恩威并施使異族懾服,不久去世,著有《武陵初草》流傳。
人物簡介
【生卒】:1582—1626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季侯,號來玉。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歷武康、仁和知縣,有政聲。入為御史。天啟初,魏忠賢、客氏亂政,首疏彈劾,次年復三疏劾之。忠賢矯旨削其籍,誣以贓罪,下詔獄酷刑致死。崇禎時追謚忠毅。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季侯,一字來玉,吳江人。萬歷癸丑進士,除知武康縣調(diào)仁和擢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及珰禍追贈太仆卿謚忠毅維基
周宗建(1582年—1626年),字季侯,號來玉。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吳江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官監(jiān)察御史。天啟間上疏彈劾權閹魏忠賢,下獄致死。為東林七賢之一。尚書周用之曾孫。少時聽楊繼盛故事,曾嘆道:“忠憫(楊繼盛)不死!”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授武康縣知縣,又兼攝德清縣。四十四年大計,以異等調(diào)繁仁和縣,暫授工部主事,予假歸。天啟元年(1621年)改升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天啟元年,為顧存仁、王世貞、陶望齡、顧憲成請謚。天啟二年(1622年),彈劾魏忠賢與客氏亂政,激怒明熹宗,因諸大臣力救免死。次年巡按湖廣,丁父艱歸。他在巡按湖廣時上疏彈劾大學士馮銓之父馮盛明,馮為閹黨,指使其門生工部主事曹欽程彈劾東林黨四人周宗建、張慎言、李應升、黃尊素,誣其重金賄賂熊廷弼,遂被錦衣衛(wèi)逮捕入京,關入詔獄,御史倪文煥等詆周宗建等講學為偽學,疏曰:“聚不三不四之人,說不痛不癢之話,作不淺不深之揖,啖不冷不熱之餅。”,六月十七日死于獄中,年四十五歲。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建昌人,字日乾,號青嶼。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廣東高明知縣。天啟初,為刑科給事中,彈劾中官諸不法者。因奉使祭告北鎮(zhèn),具知熊廷弼、王化貞功罪,條上防務利害。王化貞敗后,樞臣張鶴鳴為之掩飾,德陽劾之,鶴鳴中以他事,謫歸。崇禎初復職,為兵科給事中。維基
熊德陽(1575年—17世紀),字龍光、日乾,號青嶼,別號六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熊德陽是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江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成進士,獲授高明知縣,三十七年調(diào)任德清,因父母逝世辭官。四十三年起用為上海知縣,歷任兵部主事和刑科給事中,彈劾管工與宦官侵吞金錢、選婚內(nèi)使騷擾驛遞等不法事情,請求下旨責問,并指出宮廷與官署本是一體,偏坦一方并不公平;陵監(jiān)袒護宦官齊進忠盜竊御爐,他堅持送其到三法司審問。其后熊德陽奉命到北鎮(zhèn)祭告,往返遼東,稟告當?shù)剀庉e;廣寧戰(zhàn)敗后,他上疏指責兵部尚書張鶴鳴,請求以明世宗殺丁汝夔、明神宗逮石星的故事,與王化貞同時查究。魏忠賢及給事中郭鞏詆毀熊廷弼,又排擠熊德陽,倪思輝、楊漣、李應升、周宗建抗疏拯救,葉向高、鄒元標乞求賜還;不久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黨中斷續(xù)引用他斥責的奄七罪,于是附會者把他寫入《東林點將錄》。崇禎初年,熊德陽起復,入京任刑科給事中。不久,任副主考,隨主考黃道周典浙江鄉(xiāng)試。弘光帝即位后,起為原官,以太仆少卿候升,隆武帝時,召官大理左少卿,福京失陷后不接受清朝召用,隱居在云門,八十歲時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45 【介紹】: 明鎮(zhèn)江府丹陽人,字前之。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山陰知縣,擢監(jiān)察御史。崇禎間累遷吏部侍郎。捷敵視東林,與首輔周延儒友善。延儒敗,又附溫體仁。坐事除名,贖徒三年。南明弘光時起為吏部尚書。南都失守,與仆至雞鳴寺自縊死。維基
張捷(?—1645年),字前之,號赤函,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陽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士,授浙江山陰縣知縣,泰昌元年十月考選,授河南道御史,疏參尚寶司司丞劉時俊閹媚無骨,奸穢多機,并及科臣劉文炳居家齷齪之狀,時俊旋以病乞歸。天啟元年,與兵科給事中蕭基同日疏參閱科姚宗文,罪其排擠熊廷弼也。六月以極論輔臣劉一燝,被奪俸一年。二年四月巡視光祿寺,三年九月吏部尚書趙南星將他外放為陜西按察司副使,他不赴任而告歸,由此嫉恨東林黨人。五年以閹黨給事中李魯生舉薦,三月起補為福建道御史,七月升補太仆寺少卿。七年二月,由于忤逆魏忠賢,在陪推寧夏巡撫時,以曾附黨人,為李應升死友,被削籍為民。崇禎三年(1630年),起大理寺右少卿,拜左副都御史。明年,遷吏部右侍郎。又明年,進左侍郎。張捷仇視東林,而與首輔周延儒友善,由此引居吏部要地,延儒敗,又附溫體仁為羽翼。曾被御史梁云構彈劾,但崇禎皇帝不聽。崇禎七年八月,皇帝召勛戚文武于平臺,問堪冢宰(吏部尚書)及總憲(都察院長官)者?令各給筆札條對,吏部侍郎張捷受大學士王應熊暗示,舉薦原任兵部尚書呂純?nèi)?,諸臣以純?nèi)缑虚廃h逆案,不可以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張捷仍然喋喋不休舉薦,刑科給事中姜應甲呵斥張捷巧辯,張捷失色而退。此后科道交章彈劾王應熊、張捷同謀黨附,大肆欺擅,皇帝命張捷回奏,卒以溫體仁、王應熊力保,置不問。崇禎八年正月,張捷姻親賀儒修任成都知縣,張捷囑托四川巡按御史劉宗祥令舉儒修卓異,劉宗祥卻以賀儒修貪墨上疏彈劾,賀被削籍逮治,張捷大為憤恨,以川中州縣多陷于賊,詔議宗祥罪。劉宗祥害怕被張捷報復,就將張捷囑托私信上報,皇帝大怒,詔除名議罪,坐贖徒。南明弘光時,雖為劉澤清、馬士英舉薦,廷議多持不可。魏國公徐弘基特疏薦,乃以內(nèi)傳復故官,卻被給事中章正宸以內(nèi)批非制而罷。不久吏部尚書徐石麒去職,阮大鋮通過宮內(nèi)太監(jiān)取得中旨,以張捷繼任尚書,此后為崇禎初的逆案翻案,起用逆案中人。清軍破南京,張捷逃到雞鳴寺,以佛幢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