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亨嘉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0 【介紹】: 明河南永城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崇禎七年以兵部侍郎代傅宗龍總督薊遼保定軍務(wù)。九年,以清兵攻入關(guān)內(nèi),下吏,久之放還。弘光時起故官,代沈猶龍為兩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隆武帝時,封平粵伯,留鎮(zhèn)兩廣。閩中事敗,又與瞿式耜共立桂王于肇慶,進東閣大學(xué)士。清兵至,逃梧州,又走至岑溪,不得脫,乃降于李成棟,與家屬部眾數(shù)百人皆被殺。
維基
丁魁楚(1563年—1647年),字中翹,號光三,圣名路加(拉丁語:Lucas),河南永城馬牧鄉(xiāng)丁老家村人,祖籍山東諸城,進士出身。
萬歷四十年(1612年)鄉(xiāng)試中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丑科進士。
初官戶部陜西司主事。
善事權(quán)要。
崇禎四年(1631年)春,以右僉都御史為保定巡撫,崇禎七年(1634年)任兵部右侍郎,代傅宗龍任總督薊、遼、保定軍務(wù)。
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因后金入塞,畿輔被兵,魁楚被究失機之責(zé)遣戍,崇禎十一年(1638年)之后釋放。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甲申國難后,由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同年十月,以原官起用,以兵部右侍郎總督河南、湖廣兼巡撫承天、德安、襄陽等地,未及赴任,隨即代沈猶龍任廣東巡撫,總督兩廣軍務(wù)。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于福州稱帝,命丁魁楚以原官協(xié)理戎政,尋加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賜尚方寶劍。
靖江王朱亨嘉于桂林反叛,攻下梧州,監(jiān)禁廣西巡撫瞿式耜,丁魁楚檄令思恩參將陳邦傳等突襲朱亨嘉,于桂林捕獲朱亨嘉押送福州。
隆武帝封丁魁楚為平粵伯,仍留鎮(zhèn)兩廣。
唐王滅亡后,丁魁楚與瞿式耜、兵部尚書呂大器等擁立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是為永歷帝,進東閣大學(xué)士,兼理戎政。
丁魁楚派軍士在肇慶靈羊峽一帶挖掘端硯,并將其制成精美的硯臺。
清兵南下攻下廣州,進逼肇慶,丁魁楚奉永歷帝逃亡梧州,隨即又改道去岑溪,因錙重太多,有船三百馀艘載黃金二十萬兩、白金二百四十馀萬兩,被清將李成棟追上,丁魁楚投降。
李成棟與丁魁楚曾經(jīng)結(jié)怨,李成棟于是殺魁楚家人數(shù)百人。
魁楚乞求饒恕保全一個兒子,李成棟笑說:「汝身且莫保,尚求活人耶?
」一并被殺。
幼孫為李成棟部將羅成曜收養(yǎng)。
倪仁禎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倪仁禎(?
—1645年),字心開,浙江金華府浦江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倪仁禎是崇禎十年(1637年)的進士,獲授太常博士,遷官禮科給事中,巡視中城后改任兵科。
崇禎十五年(1632年)時,他上疏:「臣初拜任官職時,按例問候閣臣謝升。
說到兵餉事情,他忽然說:『皇上自以為聰明,察察為務(wù),然而天下俱壞。
』謝升位極人臣,竟然如此歸罪天子。
」崇禎帝發(fā)怒,削除謝升官職。
之后倪仁禎出巡京營,官員都收斂,冊封靖江王朱亨嘉后辭官歸鄉(xiāng)。
弘光帝即位,起用他原來官職,南京淪陷后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鄭封(?
—1647年),字大野,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禎七年(1634年)進士,因父喪歸鄉(xiāng)守孝三年,杜門謝客。
服喪后不補任官職;聽從母親就選行人,母親去世后離職。
李自成攻打開封,他向高名衡上表守城計策,多次猜中敵軍行動;又跟隨周王朱恭枵守城,于風(fēng)雪中連續(xù)二十日不換衣服。
崇禎十六年(1643年),朝廷起用鄭封為江西道御史,巡視北城。
之后外任廣西巡按御史,妻子留在北京。
北京城失陷,他們都投御河而死。
隆武帝即位,鄭封出任山東道御史,靖江王朱亨嘉謀反,劫持他勸進登基,他不答允;到永歷帝繼位時改官通政使。
永歷元年(1647年)永歷帝到達平樂,鄭封走入博白山出家為僧,法名鐵船,得知皇帝將東行,就和田芳在梧州等待,不久瘴病爆發(fā),二人都暴斃,葬在長老寨。
他的兒子鄭庚錫抱著他的尸體痛哭而死。
曹燁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曹燁(?
—1649年),字爾章,號石帆,河南開封府祥符縣籍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曹燁是天啟七年(1627年)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到崇禎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山西寧晉縣知縣,七年考察后,補任濰縣知縣。
八年升戶部福建司主事,管草場。
十年貶為上林苑蕃育署丞,十一年升工部屯田司主事,十二年任四川副主考官,升虞衡司員外郎,管理寶源局,升任四川夔州府知府。
歷任梧州知府、蒼梧參政和廣西按察使。
靖江王朱亨嘉作亂,他首先跟隨;到朱亨嘉死去,他竟然并未獲罪,很快以僉都御史擔(dān)任廣西巡撫,駐在梧州,督練狼兵。
永歷帝即位,曹燁參與擁戴。
李成棟帶領(lǐng)清朝軍隊逼近肇慶,蒼梧知縣萬思夔造了一只大木龜,令人在路上牽著它說:「投降者就像它。
」到李成棟靠近梧洲,曹燁等曾中舉者抬著棺木、脫去上衣、牽著羊只迎接,說:「我不知道天命,不早點為閣下效力,令閣下生氣來到這小地方,是我的罪。
若罪行不能赦免,就俘虜我到軍中服務(wù),使得我可改過自新,是閣下的恩惠。
」李成棟笑著釋放他,萬思夔就在木龜上寫上「曹燁」二字,放在堂上后逃去。
后來他隨著李成棟反正,歷任光祿卿、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永歷二年(1648年)晉兵部尚書。
當(dāng)時江、楚、閩、蜀有十多個軍鎮(zhèn),兵力達數(shù)百萬,各地紳士、義民不停奏報起兵。
曹燁奉行詔令,給予印章,匆忙無法細心看完;但他才能低下,關(guān)于戰(zhàn)場功戰(zhàn),駕馭封爵,部署兵馬,都處理得一塌糊涂。
職方郎中唐元楫、員外郎包宣和他同時投降李成棟,也是貪心無恥的人;行政各部互相遮瞞,震驚科臣卻猶豫不決。
各方的奏使推門叫嚷,欺壓無道,他只能愧受。
南雄失陷,永歷帝命他監(jiān)督東粵軍隊,援助肇慶;肇慶再次失陷,他逃走時死去。
井濟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井濟(16世紀(jì)—17世紀(jì)),號弘寓,又號虹嶼,開封府許州襄城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井濟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吏部觀政,初授鉅野縣知縣,六年本省同考,十年行取,十一年考選,歷任刑部四川司主事、戶部浙江司主事、兵部職方司、武庫司員外郎、武選司郎中、陜西潼關(guān)兵備道僉事、陜西提學(xué)左參議、廣東督學(xué)副使、桂平參議。
隆武元年(1645年)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自稱監(jiān)國,派他催促瞿式耜到桂林,沒有回音;其后永歷帝任命他為工部尚書,但一個月后隨即罷官,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維基
史其文 ,字允茲,應(yīng)天府溧陽人,賜特用進士出身。
天啟元年(1612年)中式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以乙榜舉人賜特用,十五年成進士,歷官柳州府同知、臨桂知縣,隆武元年(1646年)隨靖江王朱亨嘉起事,亨嘉自號監(jiān)國,封史其文為兵部尚書;后事敗,逮至福京誅殺。

人物簡介

維基
范礦(16世紀(jì)—1657年10月27日),字我蘧,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范礦是萬歷二十年未殿試貢士范岷匯的嗣子,生父范岷獻,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人,到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選授浙江山陰知縣,先后改上虞、河陽,因忤逆魏忠賢,一直無法升遷。
不久轉(zhuǎn)為戶部新餉員外郎,以治理邊疆才能外任口北僉事,駕馭軍隊有方。
舊制道內(nèi)的圍戶,一年可得三百銀及若干俸祿,范礦將他們交給部下;累擢河南副使、貴州屯田參議。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以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貴州,拒絕靖江王朱亨嘉偽詔,帶兵防御。
隆武帝時,范礦升任為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總督滇黔,駐在貴陽,讓周文燦調(diào)兵。
平溪有僧人查繼仁冒稱弘光帝,范礦洞悉奸計,領(lǐng)兵上殿,披幄打開戴巾,綁住查繼仁審訊,繼仁伏誅。
永歷元年(1647年),孫可望攻入烏江,范礦監(jiān)督皮熊與副總兵楊吉三千名士兵守江,但在南山戰(zhàn)敗,前往定番,再回到貴陽。
四月,苗藍二叛亂,攻佔湄潭黃平關(guān),他派平越總兵張才平定,次月晉升為兵部尚書。
孫可望派李定國到貴陽,他和皮熊、瞿昶、蔣克達、陳協(xié)宗、莫宗文于苗寨躲避;李定國兵馬沒有入城,派人告知范礦關(guān)于孫可望愿意結(jié)盟,受命南明朝廷的事。
他從容地說明大義,又說:「假如孫可望背棄聯(lián)盟,又如何?
」定國回應(yīng):「扶明的我會尊奉,背盟的我會殺死。
」于是在新添結(jié)盟后離去。
永歷二年(1648年)七月,王祥包圍貴陽,他指令武邦賢解圍;兩年后(1650年),范礦上疏論及胡執(zhí)恭矯詔的罪行,十二月時孫可望授與他行營吏部尚書職務(wù)。
次年(1651年),他與陳起相到安龍拜見永歷帝;不久,在永歷六年(1652年)任吏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
孫可望失勢,朝廷大臣公開彈劾其黨,范礦和方于宣、任僎、朱運久、吳中蕃、張夔龍等人被送往三法司審問,他因憂懼而去世,永歷帝表示哀悼,在永歷十二年(1658年)追贈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xué)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0或1636—1707或以后 【介紹】: 明末清初全州清湘人,本名朱若極。明靖江王之后,出家為僧,釋號原濟,一作元濟,又有道濟一號,或出于后人誤傳,字石濤,別號瞎尊者、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半世云游,飽覽名山大川,是以所畫山水,筆法恣肆,離奇蒼古而又能細秀妥貼,為清初山水畫大家。畫花卉也別有生趣。對繪畫理論卓有所見,主張遺貌取神,著有《畫語錄》。晚年定居揚州,對明朝覆亡雖尚存隱痛,于康熙南巡亦往接駕。生卒年歧說甚多,上述分別為近人傅抱石、鄭拙廬所考,別有1642年生之說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道濟,字石濤,號清湘老人,又號大滌子,又號苦瓜和尚,又號瞎尊者,又號石公上人。靖江后人,明楚藩后。
詞學(xué)圖錄
石濤(1642-1707) 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乙酉(一六四五)為僧后,更名元濟、超濟、原濟、道濟,自稱苦瓜和尚,又號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后人、粵山人、湘源濟山僧、清湘老人、晚號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等。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廣西全州(今全縣)人。明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父亨嘉因自稱監(jiān)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于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jiān)帶走,后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蘭竹、梅花,無不精妙。有名句云"搜盡奇峰打草稿"。 明末清初畫壇革新派代表人物。王原祁嘗云:"海內(nèi)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dāng)推石濤為第一。予與石谷皆有所未逮。"其推重至此。尤工八分隸,擅詩文,每畫必題,時寓亡國之痛。著有《畫語錄》,精癖卓絕,詞義奧衍不易解。
黃鶴樓志·人物篇
石濤(約1642—約1718) 清代畫家。
姓朱,名若極。
法名原濟,亦作元濟,號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老人等。
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系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書畫大家,亦善詩,在畫史上與清初的弘仁、髡殘、朱耷并稱“四僧”。
康熙元年(1662)深秋抵武昌登上黃鶴樓,被名山勝景吸引,作詩《登黃鶴樓》,感嘆鶴去樓空,抒發(fā)悲涼惆悵之情。
并曾依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繪成一幅山水畫,熔詩情畫意于一爐,堪稱與李詩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的佳作。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道濟,字法舟,秀水人,祝發(fā)芝溪東禪寺,晚居天寧,有《剩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