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景文

相關(guān)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臨清人,字未央,貢生。
與陳繼儒、范景文為友,并有名望。
嘗晝寢夜讀,十年不出戶。
督漕吳邦臣、知州金堡數(shù)造訪其廬,不納;贈以金帛,不受。
有《類巂》、《茗柯堂然否集》。

人物簡介

維基
顧云程(1535年—1608年),字務(wù)遠,號襟宇,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
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八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進士。
授浙江淳安縣知縣,調(diào)嘉興縣,十三年七月擢云南道試監(jiān)察御史,出為江西按察司僉事,十七年二月升貴州布政司右參議分守思仁,升云南按察司副使,二十一年七月升四川右參政,轉(zhuǎn)左參政,十一月調(diào)山東左參政兼僉事、整飭霸州,二十七年正月升為山東按察使、管永平道兵備事。
二十八年四月升河南右布政,永平士民保留,留任山東右布政,照舊管事。
三十五年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卒年七十三。
陳與相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與相(1545年—1628),字卜野,號虛舟,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
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
萬歷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會試第四十一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二名進士。
授吉水縣知縣,歷官四川按察司副使,二十七年九月改任貴州副使,分守思仁,以考察落一級,后敘平播功,復(fù)原官,遇缺推用。
三十八年三月起復(fù)廣西副使兼右參議,四十一年三月官至貴州布政使司左參政。
以曾孫陳元龍貴,贈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陳基虞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陳基虞(1565年—1643年),字志華,號賓門,福建同安縣金門陽翟人。
萬歷己丑進士。
萬歷十六年(1588年)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聯(lián)捷己丑科進士。
初官浙江蕭山縣知縣,升柳州府同知,貶徽州府學教授,遷廣東南雄府推官。
升調(diào)新會縣知縣,擢南京大理寺評事、南京刑部郎中,三十九年出知廉州府,丁母喪歸。
四十四年服闋謁選,改知順德府。
四十六年官廣東兵備副使,分守嶺東道(駐地潮州)。
崇禎初,起復(fù)任彰德府知府。
二年(1629年),清兵入寇,京師戒嚴,輔助河南巡撫范景文籌措軍需,不久辭官歸鄉(xiāng)。
陳基虞歸籍后,居于同安縣城西門內(nèi),故居俗稱「陳厝內(nèi)」。
卒年七十九。
劉之鳳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1 【介紹】: 明河南中牟人,字雍鳴。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南京御史。天啟六年因忤魏忠賢奪職。崇禎二年起故官,累遷刑部侍郎,并代為本部尚書。后因處理南京給事中荊可棟貪墨事從輕發(fā)落,帝疑其受賄,下獄。十三年于獄中上書自白,置不省,竟瘐死。
維基
劉之鳳(1570年—1640年),字雍鳴,河南中牟縣人。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歷南京監(jiān)察御史。
天啟時,因忤魏忠賢奪職。
崇禎間,起故官,累遷刑部尚書,會范景文劾南京給事中荊可棟貪墨,下部訊,劉之鳳擬罪較輕,思宗疑其受賄,下獄,滿朝無人敢言,瘐死獄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子極。萬歷二十六年進士。為襄陽推官,居官守正。二十九年與湖廣僉事馮應(yīng)京同被稅監(jiān)陳奉誣陷,下獄。襄陽人赴闕訴冤,不聽。及出獄,削籍歸,家居十七年。天啟初起南京兵部主事。遼陽陷落后,自請募兵往援,進太仆少卿,充軍前贊劃。以疏論熊廷弼、王化貞功罪,被劾下詔獄,謫戍滁陽。崇禎初復(fù)官,致仕卒。有《明祖四大法》、《南音》、《徂東草》、《攝園草》。
人物簡介
何棟如(1572年-1637),字充符,一字子極,號天玉。無錫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授襄陽推官,居官守正,天啟間,累官太仆少卿,因考察京官,用清朋黨,朝貴大恨,下詔獄,戍滁陽,崇禎初,復(fù)官致士。有《明祖四大法》、《南言》、《徂東草》、《攝園草》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極,無錫人。萬歷戊戌進士,由推官擢兵部主事升太仆少卿有南音攝園二集
維基
何棟如(1572年—1637年),字充符,一字子極,號天玉,南京留守左衛(wèi)軍籍常州府無錫縣人,明代官員,同進士出身。
何棟如之先祖世居江蘇無錫,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徙居京師(今南京市),祖父何汝健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進士,父何湛之于萬歷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
何棟如出生于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初八,隨父寄寓山寺讀書,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舉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中戊戌科進士,三代皆為進士,后來他被任命為湖廣襄陽府推官,與張賓王等素有往來。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二十二,因被陳奉誣陷“擊殺天子稅使”,皇帝下詔“星夜扭解來京究問”,襄陽人赴闕為何棟如訴冤,三十五年十二月出獄后削籍回鄉(xiāng)。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后金兵連克開原、鐵嶺(今遼寧鐵嶺),何棟如上《越纓疏》請籌兵,自稱“系常州府無錫縣軍籍”人。
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十一,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到杭州一帶招募新兵,獲得六千七百余人。
此時廣寧失陷,何棟如繼續(xù)請求出關(guān)考查形勢。
乃進太仆少卿,充軍前贊畫。
天啟二年(1622年)至山海關(guān),穩(wěn)定軍民情緒,重新布置防線,后金兵未敢妄動,但所召新兵懼怕出關(guān),多逃亡。
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六日,因上《清誅奸黨疏》得罪魏忠賢,以侵吞軍餉罪被逮進京,“五彪”之一的許顯純對他濫施酷刑,他寧死不屈,最后被發(fā)配滁陽。
崇禎時,魏忠賢伏誅,何棟如赦還,閑居南京。
崇禎六年(1633年),何棟如上《恢復(fù)遼東六議》;崇禎十年(1637年)又上《留都增設(shè)城垣疏》,受到兵部尚書范景文的重視,劉宗周亦為推薦。
然而不久后,何棟如終病逝南京。

人物簡介

維基
石文器,字伯重,號玉完,江西建昌府瀘溪縣(今資溪縣)人,同進士出身。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以選貢中順天府鄉(xiāng)試,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成進士,授廣東曲江縣知縣,當?shù)囟啾I,文器戢游博,絕主藏,盜皆徙。
大水暴至,田廬壞,官廩粟皆濕。
文器不待上報,盡發(fā)之以賑民,民大悅。
以擅發(fā)被劾,降安慶府經(jīng)歷,攝太湖縣令四十八日,政聲茂著,民立生祠祀之。
遷永平府司理,天啟四年(1624年)丁外艱,補建寧府。
擢大理寺左寺副,轉(zhuǎn)右寺正,參與定魏忠賢等諸閹黨逆案,得其平。
崇禎二年己巳(1629年),清兵入寇,都城戒嚴,有旨斂兵入城,以待援師。
文器疏言斂兵城內(nèi)十不便,請簡精銳,棋布城外,鼓其愾怒,以與勤王師合,神臂飛駁之威有所施,反間潛伏之計有所用。
于謙用石亨、洪彪于城外,而社稷固于苞桑,此已然之明驗也。
未幾,袁崇煥復(fù)以入城休兵為言,帝遂下崇煥于理。
河間府缺守,以畿南重地,擢文器為知府。
文器浚壕治械,日夜以盜為事。
盜發(fā)浚縣,巡撫遣兵備道往捕,兵備怯,許盜自首,盜益恣馳突,城闉?zāi)覇枴?div id="rsevkdu" class='inline' id='people_123335_0_13_comment'>
文器掩捕盜魁,尸諸市,盜稍逸去。
孔游擊叛,文器授計營將,伏兵潛伺,斃賊五十余人,生俘倍之,賊遂奔山東,破一郡七邑。
靜??h令是巡撫私人也,役民夫而中飽千金,直文器劾之,巡撫怒,劾文器設(shè)守擅殺,罪坐戍。
久之,得放,便已經(jīng)國變,素服哀號,卒年七十九。
所著《翠筠亭集》行于世。
吳橋范景文為之序,臨川揭重熙表其墓。
錢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9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若木。錢一本子。萬歷三十二年進士,征授御史,巡按湖廣,請給顧憲成恤典,爭以湖廣地為福王莊田,受神宗斥責。天啟間,魏忠賢黨劾春倚恃東林,削籍歸。崇禎九年起為通政使,累遷戶部尚書,疏請改折白糧,忤旨罷歸卒。有《湖湘五略》等。
維基
錢春(?
—1638年),字若木,號梅谷,直隸武進縣人。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歷官高陽縣、獻縣知縣。
征監(jiān)察御史。
太仆少卿徐兆魁攻訐李三才,藉機批判顧憲成。
錢春上三疏,首發(fā)其憸邪。
出按湖廣,申請給予禮部侍郎郭正域及光祿少卿顧憲成恤典。
又請釋放咸寧知縣滿朝薦。
因疏論首輔方從哲被責,出為福建右參議。
不久父喪回籍。
天啟初年,起故官。
召為尚寶司少卿,歷遷光祿寺卿。
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黨門克新劾錢春倚恃東林,「父作子述」,因此削籍歸。
崇禎九年(1636年),召拜通政使。
遷戶部右侍郎,加尚書,總督倉場。
累官南京戶部尚書。
累疏引疾不允。
崇禎十一年(1638年),黃道周、劉同升等因諫楊嗣昌奪情,被貶。
范景文等疏救,錢春亦署名。
次年正月,范景文削籍,錢春未受追究。
終于因上疏請改折白糧罷歸。
同年卒。
向日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向日升,字青樠,湖廣承天府鐘祥縣人。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梁山令,調(diào)丹徒,遷兵部主事,升兵部員外郎,天啟二年升貴州右參議,分守思仁,時奢安之亂起,安邦彥圍困貴陽,貴州巡撫王三善于十二月分兵三路,自將二萬人,與監(jiān)軍道參議向日升,副總兵劉超,參將楊明楷、劉志敏、孫元謨、中等由中路,當賊鋒,破賊于龍里、畢鋪,獲安邦彥親弟阿倫等,遂抵貴陽城下,賊解圍去。
三年閏十月,三善督同總理魯欽、總鎮(zhèn)馬炯、監(jiān)軍道尹伸、岳具仰、向日升等,各領(lǐng)兵渡渭河,賊眾潰散,明軍抵達安氏老巢大方,安位偕母奢社輝焚大方老巢,竄入火灼堡,賊首安邦彥、奢寅逃匿織金。
十一月,錄川貴搗巢解圍功,向日升加升一級。
后王三善陷賊而死,五年正月,貴州總督蔡復(fù)一疏題監(jiān)軍參議向日升從舊撫破賊,又運米以濟兵食,舊撫頗慰藉之,然非所急也。
所監(jiān)一路軍最弱,而所陳說,舊撫輒面折之。
日升知軍危,而不敢告,載胥及溺,宜與諸臣分罪。
然自七月來,臣以板角一路九千馀卒付日升,督理道路,窎遠餉,不時繼,撫饑疲,冒兇懼,拮據(jù)亦勤矣。
且與劉超同解圍功,超拜大帥,日升未錄也,以后日之罪,折前日之功,宜罰舊俸二年,免其戴罪。
此后督兵理餉,果有成勞,亦以功論者也。
后升陜西參政。

人物簡介

維基
許文岐(?
—1643年),字我西,浙江仁和縣人。
晚明政治人物。
許文岐出身簪纓世家,自幼聰穎,年輕時就曾與伯父前往東林書院參加會講。
于崇禎七年(1634年)中式進士,授南京兵部武庫司主事,九年升南京兵部職方司郎中。
當時民變蜂起,江北混亂,許文岐輔佐尚書范景文整治軍備,深得景文倚重。
崇禎十年遷黃州府知府。
當其時黃州遭遇寇亂,戶口凋殘,人多逃匿,范景文原打算以「南都根本地」為由挽留許文岐,但許文岐回答說「事不避險,臣職也!
」,說罷便慷慨登舟赴職。
就任后,他捐出了自己的俸給制作火器,嚴守斥堠,招募丁壯,又招撫城中父老,百姓都因而感泣。
不久后,賊人來犯,許文岐派人提前偵探軍情,伏兵以待,射殺敵前鋒一只虎,奪其大纛而還。
又與群人聯(lián)絡(luò)各鄉(xiāng)堡,使得「賊聞不敢近」。
崇禎十三年(1640年),因受到時任大學士楊嗣昌賞識,經(jīng)推薦升任為湖廣下江防道副使,駐蘄州。
許守孤城兩年,屢次退敵。
當其時諜報日急,大家都漸覺不可能再守城了,適奉朝廷晉升許文岐為督糧參政,客人都勸諫他離開,但許回答說「吾為天子守孤城三載矣,分當死封疆,雖危急,奈何棄之?
」,堅持城守未赴任,而只讓其妻領(lǐng)著他的兒子和母親回鄉(xiāng)。
不久,荊王府將校郝承忠串通張獻忠,次年大兵來攻,文岐親率甲士守城,齊發(fā)銃炮,殲敵甚眾。
將近夜半,大雪盈尺,敵人攻破西門入城,文岐展開巷戰(zhàn),最終被執(zhí)。
張獻忠聞其名聲,不殺,將其拘于后營。
一同關(guān)押者有舉人奚鼎鉉等數(shù)十人。
文岐見張獻忠老營大都為被掠良民,密謀策反老營,約定四月起事,以柳圈為信。
計劃泄露,張獻忠查到柳圈,將文岐處斬。
文岐將死,對人說:「吾所以不死者,志滅賊耳。
今事不成,天也。
」,北向拜辭朝廷,又南向拜父母,含笑而死。
其事經(jīng)史可法、何騰蛟上書,朝廷終追贈許文岐為太仆寺卿,并給祭葬予謚。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