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206 【介紹】: 東漢陳留人,字元才。袁紹甥。獻帝時為并州刺史,素貴有名,士多歸附。仲長統(tǒng)謂其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后降曹操,復為刺史。旋復叛,操自征之,為上洛都尉王琰捕斬。
人物簡介
全三國文·卷六十六【介紹】: 三國吳吳郡人,字子休。為張溫引致,仕選曹郎、尚書。性狷介,好清議。時郎署混雜,多非其人,欲加整頓,乃彈劾百僚,核選三署,貶高就下,降損數(shù)等。致怨聲騰起,指艷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坐自殺。
艷字子休,吳郡人。為選曹郎,進尚書,為怨家所誣,自殺。有集三卷。
人物簡介
【生卒】:約626或627—684后 【介紹】: 唐婺州義烏人。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四杰。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武則天光宅元年,徐敬業(yè)起兵揚州反則天,賓王為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說 排行四,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出身寒門,其父為青州博昌令,早卒。7歲能詩。高宗朝,初為道王府屬,后歷任奉禮郎、東臺詳正學士、武功主簿、長安主簿,遷侍御史。為奉禮郎時,曾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塞外還,又曾宦游蜀中。調(diào)露元年(679)冬,因數(shù)上疏言事獲罪下獄,次年秋下除臨海(今屬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隨徐敬業(yè)起兵討武后,作檄傳之天下斥其罪。敬業(yè)兵敗,賓王被誅(一說逃亡不知所之)?!?a target='_blank'>本事詩·微異》言宋之問于靈隱寺吟詩,遇駱賓王隱跡為僧,為續(xù)“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等句,傳播甚廣,而不可信。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賓王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縱放,擅長七言歌行,《帝京篇》為代表作。其詩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層婦女愛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之驕奢淫逸,題材較為廣泛。筆調(diào)宏肆,風格雄放?!?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為3卷。其詩集以清咸豐年間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為最通行。唐詩匯評
駱賓王(638?—685?),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弱冠為道王(元慶)府屬。高宗咸亨年間,從軍塞上。上元元年回京參選,歷武功、長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書言事,被誣下獄。后任臨海(今浙江天臺)丞,怏怏失志,棄官去。文明元年,從徐敬業(yè)討武,兵敗,被殺?;蛑^“投江而死”,或謂“亡命不知所之”。賓王兼擅詩文,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并稱“四杰”。有《駱賓王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三卷。清陳熙晉有《駱臨海集箋注》十卷。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賓王。婺州義烏人。初為道王府屬。歷武功主簿。調(diào)長安。武后時數(shù)上書言事。下除臨安丞。怏怏失志。棄官去。徐敬業(yè)舉兵。署為府屬。軍中書檄。皆其詞也。
作品評論
詩人玉屑世稱“王楊盧駱”,楊盈川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tǒng)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賓王文好以數(shù)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人號為“算博士”。
駱賓王為詩,格高指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云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張遜業(yè)《駱賓王文集序》
賓王五言律詩,秀麗精絕,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絕唱也。《藝苑卮言》
盧、駱、王、楊,號稱“四杰”,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內(nèi)子安稍近樂府,揚、盧尚宗漢魏,賓王長歌雖極浮靡,亦有微瑕,而綴錦貫珠,滔滔洪遠,故是千秋絕藝。詩藪
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駱賓王篇什獨盛。佳者:“二庭歸望斷”、“蓬轉(zhuǎn)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開天府”,皆流麗雄渾,獨步一時。唐音癸簽
義烏富有才情,兼深組織,正以太整且豐之故,得擅長什之譽,將無風骨有可窺乎!三唐詩品
其源亦出陰、何,特能清遠取神,蒼然有骨,雖才非純雅,面于勝處見優(yōu)。存詩甚少,特見一斑,緣在初唐,仍稱家數(shù),《詩學淵源》
(賓王)詩不減齊梁諸人,而古質(zhì)不及盧升之。近體如《北眺》、《夏日》諸作,立意煉辭,實開盛唐之先路。
人物簡介
【生卒】:?—154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選之,號石溪。陸稱子。嘉靖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以爭大禮被廷杖。官至廣東右布政使。甬上耆舊詩·卷九
維基先生字選之,按察副使稱之第二子也。美風儀,質(zhì)性英銳過人。讀經(jīng)史百家言,一覽輒解,解輒能不忘。操筆為文,即奇氣橫發(fā),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時論目為柳柳州蘇文忠一流。以進士為刑部主事,值大禮議起,先生哭諫,廷杖幾絕而蘇。尋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數(shù)斷大獄,若繩沈藩不法,處分哈密情罪,舉朝不能決。先生直以片詞折之。改武庫員外郎。是歲朝廷初命內(nèi)臣司外文柄。先生出主福建考,稱得人。轉(zhuǎn)禮部儀制郎中。上方稽古禮文、更新制作、創(chuàng)四郊親、籍親蠶諸議。內(nèi)降、旁午。先生討論陳奏、須臾凡數(shù)四。宗伯大臣盡倚以為辦。上特頒白金采幣旌其才。竟以永嘉所忌,出為福建按察副使,攝海道。漳故利窟,先生嚴立法禁,諸射利奸人無不斂跡。遷河南參政,值歲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勞心招恤,所復業(yè)數(shù)百萬人。尋遷廣西按察使,時弩灘猺賊侯公丁雜處胡、藍二姓間,共為寇。當事議大舉,兵殲之。先生曰:是堅賊黨而分我兵力也。且順逆難盡明,不若討渠首而釋其馀,弩灘果定。尚書毛公秉鉞至安南,知先生才,密與謀。先生為畫征撫之策,安南遂平。隨遷廣東布政使,以內(nèi)艱歸,卒于家。先生少負才,雄視當世豪杰,每誦陳同甫人中之龍,文中之虎,意以自許。居官判棼解劇,應之常有馀。時方以豐功巨績期之,竟赍志而歿,識者憾焉。所著詩文集藏于家。余嘗手錄先生詩七十一首,序之。曰書,曰詩,曰志,謂詩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由是諧之成聲,束之中律,此論詩之本也。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盡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以至司馬長卿所夜誦,蘇屬國所贈,枚生所唱嘆銅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自鐘嶸作詩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發(fā)一笑。后人祖其說,遂謂確有所本,然初未嘗顯然剽竊也。至西涯之后,北地勃興,一時詞人盡宗之,轉(zhuǎn)相擬議,刻畫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豐犬鴨,便謂得附正宗。于是天下之詩,俱言人所言,不復自言其志矣。吾鄉(xiāng)諸先生恥之。自白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犖自持,不同于流俗。而吾石溪陸先生,更以奇氣激亢,橫絕其間。先生少負異才,意歷落自許,睨視一世,慕古人仗節(jié)死義事,所過奇山水必登望。既以廷諍大禮受杖,每言及永嘉長鬣豎儒,輒欲橫唾其面。試讀其挽羅峰與李中溪敘別諸詩,執(zhí)義忼慨,聲詈并發(fā),浩然沛然,直寫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讀之,亦有起色。蓋先生論詩,專以性情為主,嘗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漢魏。其似者,宋之唐,唐之漢魏耳。斯其持論獨立若此,以俯視世人閉氣噎聲,句?字割,畢身作詩,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語,真????可憐蟲也。仲長統(tǒng)曰:百家雜碎,請用從火。唐荊川先生曰:若付祖龍,當使南山竹木減價,差快人意矣。先生詩惟家乘寫本一卷,故詞家無知先生者。其后人陸珍俟出此卷相示。余謂家藏神劍,長閉室中,使龍身虎氣不得騰出人間,亦奚貴世有風胡子邪。因為手錄其詩一卷,序而傳之。萬生允誠曰:先生方選白齋二集。今復錄石溪詩,其伯仲若何?余曰:白齋高士,石溪奇男子,風格微不同。但白齋力去陳言,確以作者自命。石溪則無意求工,而蕪言宿氣亦能擺落。要諸兩先生,真詩家之烏獲也。
陸銓(1492年—?),字選之,號石溪,浙江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軍籍。嘉靖二年進士。治《易經(jīng)》,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國子生中式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名,第二甲第三十四名進士。授刑部主事。與弟弟陸釴同時參加大禮議之爭,下詔獄并被廷杖。升兵部員外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與刑部主事江以達主持福建鄉(xiāng)試。歷遷福建按察司添注副使,嘗攝海道,十三年九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參政,十六年十一月升任廣西按察使。奉命討伐地方地方武裝起義,事成后十八年(1539年)六月因功進山東右布政使,以內(nèi)艱歸。
人物簡介
【生卒】:1519—1586 【介紹】: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禹乂。本富家,以諸生入資為國子生。長于詩,論詩苦愛仲長統(tǒng)“乘云無轡,騁風無足”之句,以為詩家風軌。有《汪禹乂詩集》、《徽郡集》。
人物簡介
謝汝銓(1871~1953),字雪漁,號奎府樓主,晚署奎府樓老人。臺灣縣東安坊(今臺南市)人,日治后,遷居臺北。年十五從臺南舉人蔡國琳學,光緒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際,曾協(xié)助許南英辦理團練。改隸后,力習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yè),任職臺灣總督府學務課,參與編輯《日臺會話辭典》。不久,轉(zhuǎn)任警察官吏練習所臺語教師。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漢文記者,并任馬尼拉《公理報》,與《昭和新報》、《風月報》等主編。明治四十二年(1909)與洪以南等倡設臺北「瀛社」,為北臺第一大詩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繼任第二任社長。戰(zhàn)后曾擔任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平生所作詩文有《奎府樓吟草》三卷、《詩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說》等,多發(fā)表于報章雜志。〖參考《臺灣日日新報》,「島政」欄,國語卒業(yè),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劉篁村〈稻江見聞錄〉,《臺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鄭明珠〈謝雪漁小說《櫻花夢》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論,2009年6月。〗王國璠認為謝氏詩:「詞尚淺白,且多寫實;尤以感舊、寄懷之作,更存臺灣近代關系人物之事跡,以人存史,頗具文獻價值。」《奎府樓詩草》及《蓬萊角樓詩存》兩詩集曾于日治時期刊行,民國八十一年(1992)龍文出版社將二者合印,總名為《雪漁詩集》。另有〈蓬萊角樓詩話〉、〈奎府樓詩話〉不定期刊載于《風月報》,未見刊行本。今謝氏詩作輯錄自龍文版《雪漁詩集》、《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詩報》、《東寧擊缽吟前后集》、《風月報》、《崇圣道德報》等詩集報刊,依時間先后排序編校。(黃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