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介紹】: 宋越州會稽人。孝宗淳熙中進士,一說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居狀元坊,世稱陸狀元。有《增節(jié)音注資治通鑒》,又稱《陸狀元通鑒》。
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紹興諸暨)人。紹熙元年(1190年)進士。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十九【介紹】: 明湖廣襄陽人,字古雍。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太祖重其學行,常每呼為“襄陽任”,寵遇特隆,為建狀元坊。歷官禮部尚書,訂定旌表孝行事例。曾出使安南。
亨泰字古雍,襄陽人。洪武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歷少詹事,擢禮部尚書,以事降御史,未幾免。有遺稿二卷。(《雙槐歲鈔》:洪武戊辰會試,以蘇伯衡及李叔荊為考試官,得京闈新解首施顯為第一人,謂傳臚必復葉上夢矣。及取狀元,乃監(jiān)生任亨泰也。寵遇特隆,有旨命有司建狀元坊以旌之。圣旨建坊自此始也。亨泰襄陽人,為修撰,每召建議,即賜手詔,書襄陽任而不名。尋與黃子澄并拜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修撰。已而擢禮部尚書,奉使交趾。后左遷監(jiān)察御史。十三歲時嘗題扇面云:「杲日初升萬木低,畫船撐出小樓西。先生正熟朝天夢,門外山禽莫亂啼。」其貴達也,人以是詩預占之。)
人物簡介
【生卒】:1461—1523 【介紹】: 明蘇州府昆山人,字憲清,號白齋。弘治六年進士。授修撰。正德時累官禮部尚書。世宗立,欲推崇生父興獻王,澄抗疏力爭不可。后朝論事侃侃不撓,頗為世宗所敬憚。卒謚文簡。有《毛文簡集》。維基
毛澄(1460年—1523年),字憲清,號白齋,晚年更號三江,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今屬江蘇昆山市)人。明朝狀元,官至禮部尚書。毛澄早年喪父,由祖父毛弼撫養(yǎng),明孝宗弘治六年(1494年)成癸丑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當年祖父正好百歲,雙喜臨門,地方官建造“人瑞狀元坊”。后授翰林院修撰,預修《明會典》,后在皇帝身邊擔任講官。明武宗即位后,晉升左庶子。正德四年(1509年),因劉瑾誣陷,貶為侍讀。之后再升侍講學士、學士,掌院事,歷任禮部侍郎。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拜為禮部尚書。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明武宗南巡之爭中,毛澄冒死上疏諫言,在一片反對聲中,南巡終于作罷。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猝死“豹房”,死后無子。毛澄以武宗和漢武帝一樣威服外夷為由,定廟號武宗。不久,毛澄與大學士梁儲、壽寧侯張鶴齡、駙馬崔元、太監(jiān)韋霦等至安陸迎朱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想給自己親生父母立尊號,但毛澄等人堅持“興獻帝不宜加皇號”,抗疏力爭,史稱“大禮議”。朱厚璁派太監(jiān)去見毛澄,向毛澄長跪叩頭請求,又賂以重金。毛澄以老病為由,接連上疏乞歸,都被慰留。嘉靖二年(1523年)春,獲準歸休,在回太倉途中病逝。謚文簡。
人物簡介
王志道(1574年—1646年),字而宏,號東里,福建漳浦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中癸丑科進士,除丹陽知縣。天啟元年(1621年),擢任禮科給事中,天啟二年九月升兵科右給事中,因議“三案”被高攀龍所駁,疏請終養(yǎng)歸。其后附魏忠賢,以病請告,天啟五年召擢太常寺少卿,以外艱不至。服闋,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尋轉左通政,皆不赴,凡三晉秩,俱未嘗一履任。志道雖為忠賢所引,然不屑附麗,故后窮治黨與,訾議不及。崇禎元年,以原任左通政召用,送赴闕,中途聞朝議未定,有謂升職既不赴,宜以原左給事中用;有謂既有升職,自宜以通政起用,遂移疾,值京察,自陳升職未赴不職求罷,有旨準出缺在籍調理。明年夏,召為大理右少卿,再遷左副都御史,修撰陳于泰疏陳時弊,宣府監(jiān)視中官王坤力詆之,侵及首輔周延儒,志道上言彈劾,帝怒責回奏,志道反覆奏辨,帝益怒,御文華殿召對廷詰,輔臣周延儒亦為引咎申解,乃命志道退,竟削籍歸。志道自癸亥乞終養(yǎng),至是凡九載家居,在朝僅兩載耳。出輒多所建白,而國運既蹙,桑榆垂迫矣。南都時,起戶部右侍郎,明年改吏部,唐王立,仍故官,進左侍郎,再疏辭老病致仕歸。丙戌四月卒于家,年七十三。
人物簡介
陳一教,字澗云。明代政治人物,南直隸宜興人。萬歷二十五年丁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萬歷四十一年由廣東參議升廣東潮州提學副使,四十三年六月升浙江右參政,四十六年考察降調。天啟元年起補山西右參政,二年拾遺去職。與秦翼明友好。有子陳于泰、陳于鼎。陳于泰是周延儒之姻親,因家奴仗勢欺人,崇禎六年,激起宜興民變。祁彪佳懲惡奴罪以平眾怒。
人物簡介
林萃芳(1577年—1652年),字眾茹,號六引(六悔),廣東潮州府潮陽縣人,同進士出身。治書經(jīng),行一,正月二十八日生,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鄉(xiāng)試二十八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禮部觀政,十二月授中書舍人,天啟七年丁卯(1627年)分校北闈,得士金鉉(甲申殉國)、陳于泰(辛未鼎元)。尋遷戶部主事,奉命犒延綏軍。擢任戶部員外郎,領河西榷務,掛冠歸。明清鼎革后,不再出仕,優(yōu)游林下二十余年。修東山宋大忠祠,立義塾,出租息助寒士膏火。壬辰(1652年,清順治九年)臘月晨,賦詩句云:「鶩帶霞光搖楚澤,雁含秋色過榆關。」蓋有所托也。是夕聞雞鳴起,正冠危堂而逝,年七十六。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磯。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歷任武康、龍巖、海澄知縣,有治績。崇禎四年遷御史,以劾戶部尚書畢自嚴媚首輔周延儒,取其親戚陳于泰殿試第一,又劾周延儒納楊鶴等賄,貶歸。后以言張獻忠降后必反,當先發(fā)圖之。事泄被糾,遣戍,獻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薦應桂。十六年起用為兵部侍郎。孫傳庭敗死,代為督師,而無兵無餉,竟以“逗留”奪職。大順軍克京師后,家居不出。尋被殺。
余應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號二磯,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生于萬歷十三年(1585年),耕讀世家,萬歷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進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丁艱去職。六年(1626年)授福建龍巖縣縣令,崇禎元年(1628年)授海澄縣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龍巖人立生祠,樹“余侯遺愛碑”,碑文:“相時以動,不弗人情,斯何等識力哉!……救荒發(fā)粟,施濟眾,真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也?!背绲澦哪辏?631年)授御史,七上彈劾首輔周延儒,下獄后繼續(xù)糾劾。崇禎七年,出任湖廣巡按,后為巡撫,鎮(zhèn)壓農民軍,熊文燦上疏彈劾應桂“破壞撫局”,受楊嗣昌詆誣,被逮下獄。崇禎十六年,潼關失守,起為兵部右侍郎,出代孫傳庭總督陜西軍務,發(fā)帑金五萬,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職,由陜西巡撫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永歷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龍舊部練為水軍,敗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由知縣累遷福建按察副使。天啟時以代周宗建輸“贓”,坐削籍。崇禎初,起故官,分巡蘇、松。坐事貶秩,未行而宜興民變,英奉命往諭,懲豪家僮客數(shù)人而定。輔臣周延儒與豪家有連,銜英,再貶兩秩。遂歸。維基
蔣英(1584年—?年),字涵甫,號瞻屺,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民籍,明朝官員。癸卯浙江鄉(xiāng)試第二十五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八十七名,第三甲第二百十八名進士。禮部觀政,授福建松溪縣知縣,四十三年丁艱,四十六年補宜興縣。累官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天啟六年(1626年)十二月出為福建驛傳道副使,次月因久依門戶被閹黨撤職。魏忠賢敗,以故官分巡蘇、松,又坐事貶官。尚未成行,宜興發(fā)生民變,上官因蔣英之前治理宜興,深得民心,命其前往撫治。宜興多豪家,修撰陳于泰、編修陳于鼎兄弟尤其蠻橫,因此激發(fā)民變。蔣英單騎往諭,懲治豪家僮客數(shù)人,令亂民自獻其首惡,亂遂定。朝廷周延儒方得勢,與陳氏往來密切,因此報復,蔣英再貶兩秩,遂歸。《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