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二【介紹】: 清江蘇上海人,字保之,號二如,晚號還讀老人,又號還獨老人。嘉慶諸生。工書法,學劉墉,頗神似。曾集劉墉書刻《曙海樓帖》。召邑中能文者論藝于曙海樓,造就甚多。
王壽康,字二如,上海人。有《自鳴稿》。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滿洲正白旗人,拜都氏,字夢禪,號閑庵,又號煦齋。永貴子。曾官筆帖式,年甫三十,以足疾辭,以詩歌筆墨自娛。工山水花鳥人物,尤善指頭畫。與劉墉為文字交,書法亦相似。善篆刻,曾自鐫印曰“天許作閑人”。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五【生卒】:1666—1736 【介紹】: 清浙江嘉善人,字南陔,號實庵。雍正元年進士。官湖北宜都知縣,改衢州府教授。嘗充《明史》纂修官。工詩詞駢文。有《石庵樵唱》、《月中簫譜詞》。
清詩別裁集柯煜,字南陔,嘉善人。雍正癸卯進士,官宜都知縣,改衢州教授。乾隆丙辰舉博學鴻詞。有《石庵樵唱》。
字南陔,浙江嘉善人。康熙辛丑進士,官宜都知縣。著有《石庵樵唱》。○石庵困頓場屋,老而始遇,一官憔悴,以病乞身,至薦舉鴻博,而石庵則已沒矣。詩私淑牧齋,親炙鈍翁,論者謂得兩家之長,予謂不襲兩家之貌,斯為善學兩家者。
人物簡介
【生卒】:1699—1773 【介紹】: 清山東諸城人,字延清,號爾鈍。雍正二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黃河、運河河工。充《四庫全書》正總裁,四任會試正考官。卒謚文正。有《劉文正公集》。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六
劉統(tǒng)勛,字爾鈍,號延清,諸城人。雍正甲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東閣大學士。贈太傅,謚文正。有《劉文正公集》。黃鶴樓志·人物篇
維基劉統(tǒng)勛(1699—1773) 清朝官員。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人,是著名宰相劉墉之父。雍正二年(1724)進士。官至宰相,歷任刑工吏諸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卒授太傅,謚文正。有《劉文正集》。曾與湖北學政凌如煥(字啄成,一作琢臣)同登黃鶴樓,作七律《凌琢臣學使招登黃鶴樓四首》。
劉統(tǒng)勛(1700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縣(今屬于高密)逄戈莊村人,祖籍江南省碭山(明弘治間始祖福公自南直隸碭山縣遷山東諸城縣)。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之后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壽73歲。劉統(tǒng)勛為人正直,以能諫著稱,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都有顯著政績,為官四十多年,身兼數(shù)職,始終清廉,不曾貪污受賄。乾隆帝評價:「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謚號「文正」。乾隆后期重臣劉墉即劉統(tǒng)勛之子。
人物簡介
【生卒】:1713—1791 【介紹】: 清順天宛平人,字佩廷,號杏浦,又號竹溪。乾隆十六年進士,歷任編修、內閣學士,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巡撫,官至左都御史。性喜讀書,工詩文,作詩不下數(shù)千首,文章亦有法度。維基
李綬(1712年—1791年),清朝官員,字佩廷,號杏浦,又別號竹溪。宛平(今北京豐臺區(qū))人。李綬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曾任奉天府丞,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江西巡撫,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任湖南巡撫,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任湖北巡撫,乾隆五十二年二月甲辰(1787年3月24日)由工部左侍郎轉任左都御史。乾隆五十六年正月戊戌(1791年2月25日)在左都御史任上卒。好讀書,作詩千余首,文章也具有法度。2005年北京發(fā)現(xiàn)李綬墓志,由劉墉、紀昀、董誥三人合作。李綬孫李熉娶兵部尚書戴聯(lián)奎之女。
人物簡介
【生卒】:1730—1802 【介紹】: 清江蘇丹徒人,字禹卿,號夢樓。曾隨翰林侍讀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云南臨安知府。罷歸,自此無意仕進。工書法,以風韻勝。詩亦超拔不群。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學。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九
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丹徒人。乾隆庚辰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歷官臨安知府。有《夢樓集》。詞學圖錄
夢樓詩集·自序王文治(1730-1802) 字禹卿,號夢樓。丹徒(今鎮(zhèn)江)人。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侍讀、云南臨安知府。清代著名書法家,與梁同書齊名,與姚鼐交密。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xiàn)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淡墨翰林",與喜用濃墨之劉墉鮮明對照。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詞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學。筑"夢樓"。自滇歸,買僮度曲,行無遠近,必以歌伶自隨。有《快雨堂題跋》、《夢樓詩跡》等。
余年未弱冠即習為詩,然未敢以示人。甲戌春,至京師,時年二十五歲矣。與遼東朱子潁、桐城姚姬傳論詩,心甚愜,因各出其所作以相質。子潁詩豪宕感激,有高達夫、李太白之風;姬傳深于古文,以詩為馀技,然頗能兼杜少陵、黃山谷之長。二人者與余異趨而相賞特甚,遂相與訂交,此外仍不敢以示人也。通籍后,官翰林,以詩為職業(yè),人或以為能,然多進御及應試之篇。至于抒寫懷抱、贈答友生,古人所謂緣情之作,則依然不敢驟示人也。余自臨安解官歸,子潁官兩淮運使,延姬傳主梅花書院,于是三人者復相聚于江淮之間。子潁欲刻余詩,姬傳欣然為之序。余自取視之,頗不敢信,故板已鋟而復毀,是時余年將五十矣。厥后余訪友于長沙,舟行湘水中,日夕無事,因取舊所作詩刪定之。同人及門弟子皆慫余鋟板,余不獲已,從其請,今始竣工,是時余年已六十有六矣。余嘗謂,人之所得于天者,其已定者也,然必得古人之書以培養(yǎng)之,又必得名山大川及世間可喜可怖可愛可惡之事以淬厲之,又得良師友相與討論而辨難之,而后所得于天者日出而不窮。及其發(fā)之既盡,與始之所得者,初無加也。然人之得之而不能盡其所發(fā)者多矣。余之所得于天者有限,今年將七十,始自覺所發(fā)之不可盡焉,顧一息尚存,正未知所發(fā)者之能盡否也。以今日之所成就證之,少時之所向往頗覺未盡;然少時不能言者,今亦或能言之,然則余之所造,其將盡于是乎?抑猶有待乎?今且以余之所就者質之當時同好之士,當必有從而勖余之未盡者矣。乾隆六十年歲在乙卯夏五月,丹徒王文治自序。夢樓詩集·姚鼐序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則以詩稱于丹徒,長入京師,則稱于京師。負氣好奇,欲盡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讀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聽。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詩也?!篂橹娑嗲移?,今集中名「海天游草」者是也。鼐初不解詩,嘗漫詠之以自娛而已。遇先生于京師,顧稱許以為善,后遂與交密,居閒蓋無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與先生及遼東朱子潁登城西黑窯廠,據(jù)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見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歸,以第三人登第,進至侍讀,出為臨安府知府。赴任過揚州,時鼐在揚州,賦詩別去。鼐旋仕京師,而子潁亦入蜀,皆不得見。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先生在臨安三年,竟以吏議鐫級。先生遂返丹徒,來往于吳越,多徜徉之辭。久之,鼐以病還江南,而子潁為兩淮運使,興建書院,邀余主之。于是與先生別十四年矣,而復于揚州相見。其聚散若此,豈非天耶?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進。嘗同鼐宿運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舊堂內,共語窮日夜,教以屏欲澄心,反求本性。其言絕善,鼐生平未嘗聞諸人也。然先生豪縱之氣,亦漸衰減,不如其少壯。然則昔者周歷山水偉麗奇變之篇,先生自是將不復作乎?鼐既盡讀先生之詩,嘆為古今所不易有。子潁俾人鈔之為十幾卷,曰「食舊堂集」,將雕板傳諸人,而鼐為之序。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桐城姚鼐撰。夢樓詩集·張錫蕃跋
余束發(fā)受書,后得讀先生詩,以為古之人。先大父詔余曰:「先生為大父摯友。大父宰懷遠,先生來游,時汝在襁褓,曾見之?!共槭鱿壬恼?、學問、里居、科第甚詳。景仰而私淑者,已數(shù)十馀年矣。歲次戊申,余來守皖郡,適先生之孫光杰權郡屬參軍。言及先生之詩,知詩板散佚,檢家藏初印本重付手民,且乞為之序。夫先生之詩,如日月江河,為有目者所共睹,后生小子何敢贅一詞?第念先生往矣,先生之詩膾炙人口久矣,孰不愿家置一編者?今于原刻既失之馀,參軍復鐫板以行諸世,余以世交為同官,得觀厥成,不可謂非幸也。因謹識數(shù)語于卷后。道光二十九年歲次己酉四月后學張錫蕃敬跋。夢樓詩集·王光杰識語
先大父翰墨流播海內,凡海外朝鮮、日本諸國莫不重價購求。至詩集刊行,尤為膾炙人口。而印刷既多,字跡日漸漶漫,并有殘缺者。光杰宦游來皖,所遇士大夫索觀者多,篋笥所攜,懼無以應。而顧君蒹塘、李君佩留酷嗜風雅,請重梓之以廣其傳,復身任校讎之役。迨張鶴生先生來守安慶,并為文序之,以趣其成。凡五閱月,剞劂始竟。不揣固陋,用志數(shù)言,因以見先澤之不敢忘,亦以知友朋之誼之不可諠也。道光二十有九年歲次己酉九月朔日孫男光杰敬識。(錄入:顧青翎)維基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鎮(zhèn)江市)人。清朝翰林、詩人、書法家。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出使琉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讀,后又任云南臨安府(今建水縣)知府,罷歸,遂絕意仕途,而與姚鼐等文人墨客交游。
人物簡介
【生卒】:1731—1802 【介紹】: 清山西臨晉人,字健中,號南溪。乾隆二十四年舉人。歷湖南、麻陽、永順等縣知縣。所至有惠政,屏陋規(guī),平冤獄。嘉慶間擢至安徽巡撫。生平求治不避嫌怨,自處刻苦,大學士劉墉稱其為第一清官。
人物簡介
【生卒】:1733—1818 【介紹】: 清順天大興人,字正三,號覃溪。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好獎掖后進。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尤冠絕一時。詩宗江西派,論詩拈“肌理”二字,然所作每嫌太實,有以學為詩之弊。有《粵東金石略》、《蘇米齋蘭亭考》、《小石帆亭著錄》、《復初齋詩文集》等。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二
翁方剛,字正三,號覃溪,大興人。乾隆壬申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內閱學士,降鴻臚寺卿。重宴鹿鳴,賜三品銜,重宴瓊林,賜二品銜。有《復初齋集》。詞學圖錄
維基翁方綱(1733-1818) 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乾隆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長于考證金石,富藏書。對書畫、金石、譜錄、詩詞等藝,靡不精審,其書法尤名震一時,與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一說與劉墉、成親王永瑆、鐵保齊名。有《兩漢石記》、《粵東金石略》、《漢石經(jīng)殘字考》、《石州詩話》等。
翁方綱(1733年—1818年),字忠敘,一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內閣學士等,后出督廣東、江西學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辛亥九月十七日,提督山東學政。五十八年(1793 年)癸丑六月二十三日,奉旨回京供職。嘉慶四年(1799年),左遷鴻臚寺卿。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赴鹿鳴宴,獲賜三品銜。嘉慶十九年(1814年),再赴恩榮宴,加二品銜,其時年已八十二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
人物簡介
【生卒】:1736—1797 【介紹】: 清江蘇華亭人,字曙鳩,一字辨堂,號澹生,別號石瓠。家貧,自學成才,詩宗元人,書好孫過庭。為人耿介,督學劉墉聞其名,欲見之,不可。終身不娶,待母篤孝。有《賞雨茆屋詩》、《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