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韋誕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吾宗昔多士,文雅高縉紳。
小子無學(xué)術(shù),丁寧困負(fù)薪。
傍枝實(shí)紛亂,領(lǐng)袖寄親姻。
名價齊兩許,閨門比三陳。
風(fēng)力咸通邁,藝業(yè)并紛綸。
元方振高羽,洛令初解巾。
自爾典名郡,所在號清淳。
齊兒敢為俗,蜀物豈隨身。
祿俸不妻子,謳吟乃吏民。
孰云穢明德,惟在中圣人。
若能遺酌我,稱首當(dāng)屬仁。
仲將本特達(dá),坎壈猶賤貧。
方成天下士,豈伊席上珍。
外情或簡易,內(nèi)鑒甚人倫。
時然臨下邑,摘伏信如神。
顧余晚脫略,懷抱日湮淪。
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
十載猶先職,一官乃任真。
土牛竟不進(jìn),芻狗空重陳。
羈旅無儔匹,形影自相親。
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鄰。
霏霏入窗雨,漠漠暗床塵。
所思不可見,邈若胡與秦。
愿子加餐飯,良會在何辰(○本集一。《詩紀(jì)》八十三。)。
跨虛凌倒景,連云詎少陽。
璇極龍鱗上,雕甍鵬翅張。
千尋文杏照,十里木蘭香。
開窗對高掌,平坐望河梁。
歌響聞長樂,鐘聲徹建章。
賦用王延壽,書須韋仲將。
龍來隨畫壁,風(fēng)起逐吹簧。
石作芙蓉影,池如明鏡光。
花梁反披葉,蓮井倒垂房。
徒然思燕賀,無以預(yù)鹍翔。
⑴ ○本集三。文苑英華三百十四。庾開府詩集上?!对娂o(jì)》百十六。
食梅賦 陳朝 · 陳暄
魏無林而止渴,范留信而前嘗。
賜一時之名果,遂懷核而矜莊。
昔詠酸棗之臺,今食酸味之梅。
眼同曹瞞之見樹,形異韋誕之聞雷。
胸既咽而思鳩杖,悶欲死而想仙杯。
非投壺而天笑,等王孫而客哈。
⑴ 《藝文類聚》八十六,《初學(xué)記》二十八。
① 《詩紀(jì)》云。詩苑類選作周若水者非。
大夫憫周廟,王子泣殷墟。
自然心斷絕,何關(guān)系慘舒。
(文苑或作余。)本漳濱士,舊國亦淪胥。
紫陌風(fēng)塵起,青壇(文苑作氈。)冠蓋疏。
臺留子建賦,宮落(文苑或作薄。)仲將書。
譙周自題柱,商容誰(文苑或作詎。)表閭。
聞君懷古曲,同病亦(文苑或作連。)。
方知周處嘆,前后信非虛。
⑴ ○文苑英華二百四十。文苑英華三百九。《詩紀(jì)》百二十五。
平城縣正陳子干誄 隋末至初唐 · 陳子良
四言詩
昔聞子路雄烈。赴難如歸。先軫忠貞。雖死無悔。故能貽芳塵于后世。徇節(jié)義于遐年。況乎勇嗣前修。功深曩代者。豈可使身名頓滅。典籍無聞。悲夫。余弟少府。則其人也。弟名子干。字元楨。梁右將軍信義太守之孫。陳晉安王府咨議吳平侯之第三子也。惟元楨稟質(zhì)純和。天挺聰俊。生知孝悌。早擅雄才。屬金陵亂離。王室板蕩。人倫東喪。禮樂西歸。洎于一門。同遷灞岸。是則開皇九年之四月也。家君有鐘儀之操。懷敬仲之心。遂屏跡杜門。茹憂成疾。忽悲風(fēng)樹。痛深陟岵。其時余年十九。爾始八歲。伶仃辛苦。實(shí)迫饑寒。青門乏種瓜之田。白社無容身之地。一釜之米巳索。一瓢之飲屢空。日夕相悲。分填溝壑。賴余以少遵庭訓(xùn)。夙稟家風(fēng)。曾覽五經(jīng)。頗窺三史。追孔融之令范。慕張楷之高蹤。長安主人。儀同郝朔。要余入室。仍寄廡下。遂慕西河。搢紳公子。負(fù)笈云萃。藉此束脩。方濟(jì)糊口。幸以爾幼不好弄。長實(shí)庶幾。因茲入學(xué)。以勤以苦。諒非性分。何能成立。隋齊王??。禮賢待士。沛獻(xiàn)非儔。召入平臺。悅其篆隸。仍題銀榜。取埒仲將。足稱妙絕。見美當(dāng)世。隴西李巨仁。才華任俠。與余宿素。欽其俊乂。因妻以女。非厥人品。孰能致之。及爾委質(zhì)周行。策名吏部。公卿籍甚。士類趨風(fēng)。俄而詔授并州平城縣正。是乃深閑簿領(lǐng)。妙達(dá)治方。蘊(yùn)冰檗而不渝。顧松筠而無改。屬隋運(yùn)將謝。盜賊公行。太上皇于時留守并州。龍潛汾水。所管州縣。咸聽指麾。??偙鴻C(jī)。式遏寇虐。元楨素便弓劍。立性雄昭。屢剪兇渠。頻蒙榮賞。凡有草竊。咸資決勝。以大業(yè)十二年八月。有賊帥郭六郎。將兵三千人。來侵縣境。元楨受命。率徒數(shù)百。獨(dú)飛輕騎。手?jǐn)厥?。賊見威雄。莫不披靡。忽遭流矢。斃于陣中。春秋三十有一。于戲哀哉。嗟爾輕生。奮不顧命。在天胡忍。殲我哲人。方冀龜文。以諧豹變。如何馬革。遂裹師元。于戲哀哉。爾從官東西。死生契闊。與余一別。巳逾二紀(jì)。往聞非命。實(shí)用痛心。愧鹡鸰之在原。悲唐棣之先落。惜哉同氣。冥漠何之。于戲哀哉。余以貞觀六年二月十日夜。于相如縣夢見爾靈。仍于夢中。共馳哀慟。乃涕流于枕。悲不自勝。嗟乎。門祚不昌。鐘此衰薄。既乏子侄。終鮮兄弟。顧影煢獨(dú)。實(shí)切肝腸。是以結(jié)草酬恩。魏顆之功無爽。出魂。屢請。蔣濟(jì)之子非虛。雖生死之或殊。諒鬼神之有識。不任感愴。追誄友于。式紀(jì)遺塵。庶同潘岳。敢詢前典。而為誄云。
猗歟我祖。
承舜之緒。
爰從媯汭。
下居潁汝。
鳳飛于齊。
輝映于許。
宛彼長陵。
離江而舉。
攀手桂林。
篤生翹楚。
淮海喪亂。
關(guān)河播遷。
忽傾庭蔭。
痛結(jié)旻天。
惟我兄弟。
泣血連翩。
余雖弱冠。
爾尚童年。
立錐無地。
窺灶無煙。
余稟家風(fēng)。
世敦經(jīng)史。
式崇儒教。
俄而成市。
衣食是資。
殷憂備履。
爾因修學(xué)。
遂能克巳。
孝敬有裕。
才華難擬。
言行無擇。
自此揚(yáng)名。
偏工篆隸。
獨(dú)擅嘉聲。
爰參選部。
乃任平城。
金科是執(zhí)。
玉律逾明。
尤便弓劍。
本慕忠貞。
皇上龍潛。
居汾之汭。
兵權(quán)攸總。
諸侯是制。
郭六匈渠。
稱兵齊衛(wèi)。
元楨受律。
奮威投袂。
躍馬星奔。
抽戈電逝。
斬將搴旗。
罕當(dāng)鋒銳。
忽中飛鏑。
在陣而斃。
于戲哀哉。
人亡勇敵。
眾疾英奇。
況逢亂世。
功無所施。
在位非重。
居名極卑。
不登廟食。
虛死何為。
凡百君子。
各慎爾儀。
獨(dú)埋元壤。
誰其賞知。
空令親友。
遙哭路歧。
無復(fù)蒲簡。
唯馀墨池。
露團(tuán)宿草。
風(fēng)響松枝。
山花開落。
隴月盈虧。
一朝非命。
千秋永離。
于戲哀哉。
余于縣府。
春宵獨(dú)寐。
忽覿爾靈。
夢中相值。
執(zhí)手嗚咽。
共傷憔悴。
語未及終。
倏如電駟。
實(shí)感我心。
寤乃驚悸。
恍焉如失。
伏枕流涕。
曾聞賁父。
魯侯命志。
亦承揚(yáng)贊。
宋策云記。
矧伊義勇。
取埒無愧。
非余所述。
誰當(dāng)在意。
興言遠(yuǎn)感。
發(fā)增情思。
援翰寫心。
式旌遺事。
嗟爾義夫。
英聲不墜。
于戲哀哉。
我唐有國。
塹炎海而苑絕漠。
封日域而堤流沙。
生堯舜而開統(tǒng)。
誕文景而承家。
于茲百有二十載。
開元皇帝御極。
居藩符五馬之兆。
在天豈一龍能加。
愛弟則淮南之仙術(shù)。
名王則臨淄之才華。
朝有土階之約。
官靡瑤臺之奢。
飾舊館而納景。
建飛觀而臨霞。
長公子之自薄。
塞主人之相誇。
非徒擬花萼之麗。
蓋取諸棠棣之華。
請循其始。
仍舊而作。
珍林自生。
靈池不鑿。
下池塘之煙霧。
植掖垣之花萼。
鳧鹥翕習(xí)而來止。
樓臺??嵼而相錯。
雨日而云起澄潭。
霽夕而月懸高閣。
歸梁國于上苑。
通代邸于平樂。
洞復(fù)道而為臨幸。
矗層城而作垠堮。
于是于城之陬。
建此飛樓。
橫邐迤而十丈。
上崚嶒而三休。
仰接天漢。
俯瞰皇州。
百廛之所回合。
九逵之所夷猶。
總?cè)f象之多少。
極二曜之環(huán)周。
為棟宇之殊觀。
實(shí)崇高之寡仇。
蓋術(shù)者之不陋。
亦帝王之所游。
規(guī)模制度。
去奢維素。
方面曲折。
匠石所務(wù)。
浮欄郁律而卻偃。
飛甍參差而前注。
連磴道而內(nèi)屬。
曳軒窗之橫騖。
龍獸撫注而相驚。
虹蜺亙薄而齊布。
涂椒蘭以為馥。
銜明月而為炷。
榜題仲將之手。
頌登文考之賦。
六合清朗。
天地靜謐。
明主垂裳。
賢臣屈膝。
龍輿親覽。
珠旗曉出。
言羽衛(wèi)以清帳。
敕太史之擇日。
點(diǎn)翠幕而夾道。
列云影而竟術(shù)。
萬國爭馳而駢會。
千官畢扈而咸秩。
宮闕迢遙其若浮。
郡國森羅以加一。
廣宴頒大官之膳。
鴻霈寬司寇之律。
獻(xiàn)春之望。
嚴(yán)更羅守。
月上南山。
燈連北斗。
魚啟鑰于樓上。
龍銜燭于帳口。
帝城縱觀而駕肩。
王宮望瞻而仰首。
鼓吹更落。
琴笙夜久。
清歌齊升而切漢。
妙舞連軒而垂手。
張廣樂以建和。
示至樂于偫有。
天子偃伯天下。
高臨穆清。
理國以道。
與代作程。
不純儉以愆德。
不徇奢而害盈。
建宮而豐其屋。
則遵求舊。
作室而節(jié)其用。
則示閒情。
其孝友也。
署為花萼之號。
其勤人也。
則榜以政本之名。
何圣人之啟意。
物與道而相并。
秦作阿房。
而窮侈靡。
漢宮未央。
以自尊榮。
由是展禮樂。
開塾序。
太學(xué)時薦。
列國奉舉。
擇仙郎為清選之官。
辟星臺為明試之所。
顧無智士之知難。
而勞能者之虛佇。
引用典故:仲將
蕭子草書人不及,洞庭葉落秋風(fēng)急。
上林花開春露濕,花枝濛濛向水垂(一作泣)。
見君數(shù)行之灑落,石上之松松下鶴。
若把君書比仲將,不知誰在(一作上)凌云閣。
筆賦 北宋 · 吳淑
禮曰:士載言,史載筆。
古以為能述事而言,故謂之為述。
又以為能畢舉萬物之形,亦謂之為畢。
故秦謂之筆,楚謂之聿,而吳謂之不律。
若乃漆管綠沈之妙,文犀象齒之殊,博山為床,錯寶為跗。
靜女嘗貽于彤管,周公曾寫于龜書。
爾其中山之毫,北宮之制,秦將蒙恬之造始,官師路扈之精麗。
周舍執(zhí)之而司過,班超投之而立事。
怒王思而逐蠅,傷盛吉而流涕。
驚何晏而遽失,駭曹公而忽墜。
阮檄而曾訝立成,禰賦而未嘗停綴。
至于湘東三品,春坊四枝,含毫緬邈,搦管徘徊。
楊璇染血而書帛,陶景用荻而畫灰。
觀其染清松之微煙,奉纖毫之積潤,白牙碧鏤之奇,雞距鹿毛之雋。
王充之戶牖墻壁,左思之門庭藩溷。
削荊既自于任末,捶琴更聞于柳惲。
或以作鋤耒于詞園,或以為刀槊于文陣。
若至趙國秋毫,遼西麟角,鋒必九分,管唯二握。
逢陸機(jī)而欲焚,過仲宣而見閣。
闞澤既自傭書,安世亦嘗持橐。
枕中而每欲傳方,薦下而還聞辟惡。
鄭譯假潤以為辭,曹褒懷鉛而嗜學(xué)。
僧虔晦跡而見容,卜商括囊于則削。
若夫陸倕授之于幼玚,郭璞取之于江淹,白云先生以鼠須而傳法,晉陵太守謂牙管之傷廉。
至于上剛下柔之名,三束五重之美,夢大手于詞臣,表赤心于史氏。
給相如而賦游獵,供荀悅而成《漢紀(jì)》。
蔡琰求之而寫書,王隱授之而修史。
毦白見識于辛毗,撍縹嘗聞于夫子。
別有點(diǎn)高洋而作主,賜渾瑊而錄功。
太初有不畜之慎,歐陽有不擇之工。
至有寶胡盧而彌珍,卻琉璃而若重。
婕妤折之而尚存,鄭灼削之而更用。
顏裴則炙以課薪,智永則瘞而作冢。
亦聞采彼龍籦,截茲箘簬,痛頡為嘉,懸蒸有度。
清麗識傅玄之銘,瞻逸仰嵇含之賦。
行本明佩刀之職,公權(quán)陳正心之喻。
訝蠅集于苻堅,卜蛇銜于管輅。
仲將留神于制作,稚恭見求而靳固。
傳毛穎于韓公,自毫錐于白傅。
逸少驚入木之七分,仲尼止獲麟之一句。
斯濡翰之為用,誠詞家之急務(wù)也。
墨賦 北宋 · 吳淑
《真誥》曰:墨者陰之象。
《釋名》曰:墨者晦之義。
陸云得之于魏臺,陶侃獻(xiàn)之于晉帝。
或名重張金,或妙稱祖氏。
王郎既受于嘉惠,張永亦傳其巧思。
污扇上而因成駮牛,出池中而更驚童子。
王遠(yuǎn)書之而入木,班孟噴之而成字。
復(fù)有二螺九子,上黨隃糜,其堅如玉,其紋若犀。
別有吐于魚腹,磨之楯鼻。
和冀公二兩之煙,矜仲將一點(diǎn)之漆。
揚(yáng)雄受賜而石室觀書,王肅通靈而東齋注《易》。
故有領(lǐng)袖如皂,而唇齒皆黑。
至于藏廬岳之十年,給東宮之四丸,王勃之盈衣袖,新室之污陵垣。
亦有斮髓明志,刳心表虔,賣薪著業(yè),飲水懲愆。
玄光有文嵩之傳,青松吟曹植之篇。
斯筆陣之鍪甲,實(shí)文苑之攸先也。
① 按:《年譜》編入元豐三年太和作。
當(dāng)時高蹈(原校:一作籍甚)翰墨場,江南李氏洛下楊(原校:一作天下最數(shù)沈與楊)。
二人歿后數(shù)來者(原校:一作去后文在誰),西臺唯有(原校:一作今見)尚書郎。
篆科草圣凡幾家,奄有漢魏跨兩唐。
紙摹石鏤見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側(cè)釐數(shù)幅冰不及,字體攲傾墨猶濕。
明窗棐幾開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聲雷未聞(原校:一作曾未聞雷聲),何得(原校:一作事)龍蛇已驚蟄。
仲將伯英無后塵(原校:一作縱橫渾脫若有神),邇來此公下筆親(原校:一作意匠直與真宰親)。
使之(原校:一作公)早出見李衛(wèi),不獨(dú)右軍能逼人。
枯林棲鴉滿僧院(原校:一作書家每欲焚筆硯),秀句爭傳兩京遍(原校:一作詩就爭傳兩都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氣象今凄涼。
夜光入手愛不得,還君復(fù)入古錦囊。
此后臨池?zé)o筆法,時時夢到君書堂。
共 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