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性聰

相關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君微。
諸生,以例入國子監(jiān)。
性聰穎,于音律之學有神悟,以鄉(xiāng)先達沈璟所撰《南詞全譜》,于宮調(diào)聲韻間為正訛辨異。
度曲家沿流忘初,往往聲乖于字,調(diào)乖于音。
因著《度曲須知》、《弦索辨訛》。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五
釋鎮(zhèn)澄,字空印,姓李氏,苑平人也。
父仲武,母李氏,夢一僧持錫入室,覺而遂生。
性聰慧,不類凡兒嬉戲,喜作膜拜。
年十五投西山廣應寺禮引公得度為沙彌,服勤三年,登堂受具。
一江灃、西峰深、守庵中諸師弘教于大都,澄尋依講肄,參窮性相宗旨,融貫《華嚴》,靡不該練,如是者十馀年。
復從小山、芺巖究西來密意,妙契心印,一時義學推為上首。
明萬歷壬午,憨山妙峰結(jié)隱五臺,將集海內(nèi)耆碩建無遮法會,招澄至,欣然相許。
以所居紫霞蘭若居之,壁觀三年,大有開悟。
塔院主人大方廣公請脩《清涼傳》,隨留講諸經(jīng),聲光赫奕,四方學者日益集。
未幾,與云峰創(chuàng)獅子窟,建萬佛琉璃塔,遂成叢林,講演《華嚴》,學者數(shù)千指,坐寒巖冰雪儼金剛窟中也。
慈圣太后為國祈福,注念臺山,聞澄風雅重之,特賜《大藏經(jīng)》。
尋復命澄于都城千佛寺講所著《楞嚴正觀》,復于慈因寺講演諸經(jīng),時妙峰造千佛銅殿于大顯通寺,神宗嘉其功行,命重脩,更賜額曰“永明”。
建七處九會道場,延諸法師講演《華嚴》,以澄主第一座。
會罷,以古竹林寺文殊現(xiàn)身處也,廢久,復緝所用,多出內(nèi)帑,不日而成。
更集學子重講《華嚴疏》,復脩南臺為文殊化境。
自是疲于津梁,遂謝諸弟子,默然兀坐。
頃之,示微疾,猶危坐三日夜,中宵寂然而逝,萬歷丁巳六月十四日也。
世壽七十有一,僧臘五十有奇,塔于竹林之左。
澄生而安重,寡言笑,律身甚嚴,而處眾以和,說法三十馀年,三演《華嚴》,雖登高座,萬指圍繞,意若無人。
天廚日至,而疏糲自如。
居嘗專注理觀,脅不至席,淵沈靜默,老無惰容。
受法弟子以千百計,出其門者率皆質(zhì)樸無浮習。
其于講演,提綱挈要,時出新意,北方法席之盛,稽之前輩無出其右者。
所著有《楞嚴正觀》、《金剛正眼》、《般若照真論》、《因明起信攝論》、《永嘉集諸解》行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龍溪人,字紹和,別號海濱逸史。
萬歷二十二年舉人。
性聰敏,博極群書。
結(jié)社芝山之麓,與蔣孟育、高克正、林茂桂等稱七才子。
黃道周雅重之。
有《東西洋考》、《霏云居集》。
李三奇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三奇(?
—1638年),號素予,山東東昌府武城縣人。
早年喪母,性聰穎,侍奉繼母以孝聞。
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授河南鞏縣知縣,告病歸。
起復松江府教授,歷國子監(jiān)助教,升南京戶部主事。
崇禎十一年(1638年),守城死難,贈光祿寺少卿,賜祭葬。

人物簡介

維基
何望海,號金陽,福建邵武府邵武縣人。
性聰穎,過目成誦,博學多才,文名甚著。
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七十二名舉人,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會試一百四十九名,三甲一百六十七名進士。
戶部觀政,三年授官廣東揭陽知縣,四年本省同考,尋致仕回籍,于城南構(gòu)建精舍數(shù)楹,偕二三摯友吟嘯其中,榜其廬曰“錦亭花月”。
曾士揚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廣西蒼梧人。
明舉人。
性聰穎,潛心理學,訓迪后進,肅然有規(guī)矩。
又手輯郡邑志乘,寒冬酷暑,手不停披。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五八
謝元汴(一六○五—?),字梁也,號霜崖。澄海人。口訥,寡言笑。性穎異,讀書過目成誦,博通六經(jīng)子史。明思宗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進士,主試者奇其才,擬館選,以母老辭,南歸。旋聞李自成破北京,北向慟哭。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給事中。以直忤鄭芝龍,革職歸里。南明永歷二年(一六四八),至肇慶謁桂王,復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維基
謝元汴(1612年—1668年),又作謝元忭,字梁也,又字途野,號霜崖。
廣東澄海縣人。
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幼隨父宗礦侍養(yǎng)隴州。
六歲父攜歸鄉(xiāng)授學,性聰敏,九歲能屬文。
父卒,母守節(jié)撫之。
十歲祖應詔卒于官,家中落。
元汴以孤子奉母,性至孝,能承母意。
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舉人、十六年(1643年)赴試京師,由于兵亂,道路阻絕,由鎮(zhèn)江轉(zhuǎn)蘇杭,游虎丘、西湖而歸。
當科會試改至八月,遂再赴禮闈,成癸未科進士。
以念母,請假歸。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李自成陷京師、崇禎帝自縊消息傳來。
謝元汴北向慟哭。
又遇土賊黃海如攻陷澄海,不能歸,遂由揭陽至潮州。
有仆人來,始知妻劉氏罵賊而死,家人分竄,有鄰俠護送其母至南澳得脫。
八月間道走漳州,迎母至潮州,僦屋而居。
元汴不意數(shù)月之間,國破家亡,憂時念亂,形諸叱咤。
母知其意,勖以大義。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隆武帝在福州監(jiān)國,元汴投袂而起,辭母趨赴,九月至福州,授兵科給事中,上《朋黨策》,十一月奉旨宣慰兩廣,充冊封二藩副使,便道奉母回潮。
丙戌(1646年)二月至肇慶、梧州,遂抵桂林,有降紳希鄭芝龍意彈劾他,遂革職還潮聽勘。
永歷帝時期,復任兵科給事中。
己丑(1649年)五月奉命以監(jiān)軍募兵平遠,聯(lián)絡宗人謝志良、謝良友等。
庚寅(1650年),廣州破,永歷帝出逃南寧,繼入緬甸,元汴仍往來潮循之間,日謀抗清。
癸巳(1653年),郝尚久反正,元汴與李士淳、羅萬杰等響應,尚久兵敗,元汴乃奉母躲避于豐順之大田,授徒以食。
居大田七年,期間曾至廣州,知永歷已亡,反清勢力逐漸覆滅,遂謀奉母歸潮州。
但家已被戍兵所占,聞知潮州知府吳穎優(yōu)禮賢士,作詩貽穎為請,乃得還。
吳穎欲以元汴任鄉(xiāng)飲賓,清刑部尚書杜立德與元汴是同年進士,貽書勸駕,皆不受。
戊申(1668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七,而母尚存。
著《霜山草堂詩集》,入清為禁書。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本畫,字天岳,別號寒泉子,姓蕭氏,蘄春人。
性聰慧,年方四周,聽塾師誦書,隨聲咿唔,曰:“我亦能誦。
”試之果然。
因令從讀,日數(shù)百言,穎異邁儔。
稍長,隨父避寇匡盧,恍然舊游,白父出家,就大林慧剃染,銳志苦學。
偶爾嬰疾,乃禮誦習禪,以資靜攝。
因閱鐙錄“藏身處滅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懷疑不已。
一日曉起,宿鳥飛鳴,有省。
時往參雪嶠信于開先,問:“某也墜地二十年,未知墜地事。
”機語契合,從茲服膺。
后依山翁忞于布木臺,會天童密云示寂,相隨過四明,乃于龕前受具足戒。
明年,忞繼席,嘗于侍立次,問:“大慧謂:參禪貴得命根斷,若命根未斷時如何?
”忞喝曰:“汝識何為命根!
”乃豁然而悟。
后再參信于云門,書云門大樹授之。
又參箬庵問于夾山、玉林琇于大雄,皆器重之。
忞往臺州廣潤時,招畫至,忞即升座告眾,授以衣拂。
后結(jié)茅于黃石巖,三年移牧石庵,首開法于龍門。
遷海會,歷杭之佛日清流,越之平陽,嘗再至焉,為日最久。
康熙丙子,延居天童,年已七十六矣。
圣祖南巡,賜宸翰石硯諸物至山,畫對使賦詩,恭謝盛典。
癸未冬,營壽藏于東谷。
乙酉春,搆歸來庵退休,命弟子偉載乘主院事。
是冬,書偈云:“辭世向誰辭,西方太遠哉?
不如遺蛻葬山阿,日聽長松響天籟。
”伏枕數(shù)日,吉祥而逝,壽八十五,臘七十三。
有《六會語錄》及《牧石吟詩卷》《直木堂》《晚云樓》諸集。
石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太湖人,字天外。
性聰明,詩文纖仄佻巧。
有《天外談》。
王文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鎮(zhèn)洋人,字介人。
諸生。
性聰穎,工詩詞。
早卒。
有《義亭詞》。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