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符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寂光,字三昧,姓錢氏,廣陵人也。
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禮凈源,始出塵俗。
初從雪浪習(xí)賢首教觀,既徹宗乘,遍參名宿,紫柏、云棲皆相器重。
具戒于慧云,益精毗尼。
及邀帝眷,弘戒五臺,遂升副座助其教授,蓋其行解軼倫,詞旨玄鬯,律學(xué)中興,光有力焉。
尋以道貴潛修、功深宥密,乃閉關(guān)于小天臺。
面壁治心,妙觀有得,謂理窮虛悟,學(xué)歸實踐。
因發(fā)腳歷衡岳,登廬阜,江州眾信延住東林,池中白蓮不種自生,符遠(yuǎn)公再來之讖。
又與塔龕中得晉太尉陶侃所奉文殊金像,憨山目驗,為之作記刻石。
復(fù)徇眾請,移錫衡山雉潭。
相傳潭下有龍,時見怪形,光為說戒,竟自馴伏。
晉藩聞之,遣使迎迓,戾止清涼,為建龍華大會,宏敷戒席。
藩妃齋肅,供紫伽黎。
回駐維揚,興石塔寺,掘地得舍利小金塔及斷碣,有“坡公石塔得三昧”之語,名號合,驚為夙記。
嘗演戒于金陵大報恩寺,浮屠放光者二十馀夜。
都人請興寶華寺,山舊為寶師道場,妙峰立銅殿于山巔。
光至,開千華大社,學(xué)侶云集,院宇重新。
崇禎壬午,荊王請興溈仰道場。
癸未,奉詔主修報恩,宏光改元,金陵設(shè)壇讖薦,特賜紫衣白金,敕文武百官迎謁于寺,稱國師焉。
以乙酉六月四日,寂于山寺。
先三日命侍者進(jìn)歷,指示化期,曰:“吾為大明律師,說法利生,垂四十年,吾愿畢矣,當(dāng)與眾別。
”屆期,命具湯浴,更衣跏趺,誡眾號佛,端坐而逝。
光道相清粹,豐骨凜然,慈藹接物,孜孜不倦。
慨世末道污,輕蔑毗尼。
乃服膺師傳,專宏律法,足跡遍海內(nèi),臨壇演戒百有馀所。
最后,魯王請宏戒于越之大能仁寺。
又主嘉興三塔寺壇。
潞王請登昭慶古佛戒壇,尤為勤瘁,修建梵宇凡十?dāng)?shù)處,所至感應(yīng)皆不可思議,出于意念之表。
壽六十有六,坐夏四十有一,立塔華山千華社,龍山額曰“光明金剛”,謚“凈智律師”。
所著《梵綱直解》四卷及《十六觀經(jīng)懺法》。
清乾隆時,釋福聚奏請以《梵綱直解》編入大藏,從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5—1694 【介紹】: 清浙江秀水人,字武曾。
諸生。
與兄李繩遠(yuǎn)、弟李符并著詩名,時稱三李。
又與朱彝尊稱朱李。
詩初學(xué)唐人,持格律甚嚴(yán)。
古文長于議論。
曾舉博學(xué)鴻儒科,罷歸。
有《秋錦山房集》。
晚晴簃詩匯·卷四十六
李良年,初名法遠(yuǎn),更名兆潢,字武曾,秀水人??滴跫何磁e博學(xué)鴻詞。有《秋錦山房集》。
詞學(xué)圖錄
李良年(1635-1690) 字武曾,一字符曾,號秋錦,嘗更姓名虞兆潢,字法遠(yuǎn)。秀水(今嘉興)人。清諸生。負(fù)才名。徐乾學(xué)主《大清一統(tǒng)志》局務(wù),聘之任分修。旋病卒。詩與兄繩遠(yuǎn)、弟符并稱"三李",又與朱彝尊并稱"朱李","浙西六家"之一,規(guī)模南宋,羽翼朱彝尊,為浙西詞派早期重要成員。有《秋錦山房集》。詞集名《秋錦山房詞》。
清詩別裁集
字武曾,浙江秀水人。太學(xué)生??滴跫何?,應(yīng)博學(xué)鴻辭,放歸。著有《秋錦山房集》。○徐尚書健庵開史局于洞庭西山,武曾行分修,應(yīng)亦邃于古者。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五
張象蒲,字端臣,臨汾人。
康熙庚辰進(jìn)士,官知縣。
有《桃鄉(xiāng)影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5—1809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字次仲。乾隆五十五年進(jìn)士,選寧國府教授。家境貧寒,群經(jīng)皆手鈔讀之。學(xué)術(shù)博通經(jīng)史,兼擅詞章,并勤于讀史,于疆域沿革、職官異同,均極熟悉。專精《》學(xué)。有《禮經(jīng)釋例》、《燕樂考原》、《元遺山年譜》、《校禮堂集》等。
詞學(xué)圖錄
凌廷堪(1757-1809) 字次仲,一字仲子。安徽歙縣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jìn)士。授寧國府學(xué)教授。少學(xué)賈,年二十五始為舉子業(yè)。入國子監(jiān)師事翁方綱,遂研治經(jīng)學(xué)。精三《》,通樂律,作《燕樂考原》,為乾嘉學(xué)派名儒。雅善屬文,工詩詞,尤工駢體。有《校禮堂集》、詞集《梅邊吹笛譜》。
梅邊吹笛譜·自序
少時失學(xué),居海上,往往以填詞自娛。相倡和者,唯同里章君酌亭。后出游,漸知治經(jīng),得交儀徵阮君伯元,談?wù)f之馀,時或及此,蓋亦深于詞者。其他朋輩,多以小道薄之,不敢與論也。年二十許,遂屏去,一意向?qū)W,不復(fù)多填詞。舊稿久束之篋中,及官宛陵,暇日檢出閱之,頗有商海帚千金之想,乃編為二卷,酌亭已前卒,不得見矣。舊取白石《暗香》句意,名之曰《梅邊吹笛譜》,蓋詞人習(xí)氣,亦不復(fù)追改也。又少作但依舊詞填之,不知宮調(diào)為何物,近因?qū)W樂律,少少有所悟,而宋人之譜,多零落失傳,又以琵琶證琴聲,故燕樂二十八調(diào),多與雅樂異名也。今取其可考者,注宮調(diào)于其下,不可考者不注也。阮君今以侍郎巡撫浙江,命小史錄一本質(zhì)之,不審能傳于后否。稿中所用四聲,非于唐宋人有所本者,不敢輒為假借;所用韻,凡閉口不敢闌入抵腭、鼻音,至于抵腭與鼻音亦然。異時有揚子云,當(dāng)鑒此苦心也。嘉慶五年負(fù)在庚申端午日,淩廷堪次仲書。
梅邊吹笛譜·跋
《梅邊吹笛譜》二卷,先師次仲先生所手定也。
其錦賦性拙魯,于此夙未究心,然嘗竊聞其緒論矣。
詞者,詩之馀也,昉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
以詩譬之,慢詞如七言,小令如五言。
慢詞北宋為初唐,秦、柳、蘇、黃如沈、宋,體格雖具,風(fēng)骨未遒,片玉則如拾遺,骎骎有盛唐之風(fēng)矣。
南渡為盛唐,白石如少陵,奄有諸家,高、史則中允、東川,吳、蔣則嘉州、常侍。
宋末為中唐,玉田、碧山風(fēng)調(diào)有馀,渾厚不足,其錢、劉乎。
草窗、西麓、商隱、友竹諸公,蓋又大歷派矣。
稼軒為盛唐之太白,后村、龍洲亦在微之、樂天之間。
金、元為晚唐,山村、蛻巖可方溫、李,彥高、裕之近于江東、樊川也。
小令唐如漢,五代如魏晉,北宋歐、蘇以上如齊梁,周、柳以下如陳隋,南渡如唐,雖才力有馀而古氣無矣。
填詞之道,須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兩派焉。
一派為白石,以清空為主,高、史輔之。
前則有夢窗、竹山、西麓、虛齋、蒲江,后則有玉田、圣與、公謹(jǐn)、商隱諸人,掃除野狐,獨標(biāo)正諦,猶禪之南宗也。
一派為稼軒,以豪邁為主,繼之者龍洲、放翁、后村,猶禪之北宗也。
元代兩家并行,有明則高者僅得稼軒之皮毛,卑者鄙俚淫褻,直拾屯田、豫章之牙后。
我朝斯道復(fù)興,若嚴(yán)蓀友、李秋錦、彭羨門、曹升六、李耕客、陳其年、宋牧仲、丁飛濤、沈南渟、徐電發(fā)諸公,率皆雅正,上宗南宋,然風(fēng)氣初開,音律不無小乖,詞意微帶豪艷,不脫《草堂》前明習(xí)染,唯朱竹垞氏專以玉田為???,品在眾人上。
至厲太鴻出,而琢句煉字,含宮咀商,凈洗鉛華,力除俳鄙,清空絕俗,直欲上摩高、史之壘矣;又必以律調(diào)為先,詞藻次之,昔屯田、清真、白石、夢窗諸君,皆深于律呂,能自制新聲者,其用昔人舊譜,皆恪守不敢失,況其下乎。
吾師之詞,不專主一家,而尤嚴(yán)于律,嘗自謂幼年精力誤弊于此。
壬申冬,江鄭堂先生亦語錦曰:令師學(xué)問精博,悉臻絕詣,禮經(jīng)樂律,固其千秋大業(yè),即駢體文章,詩馀小技,亦不落第二流也。
爰案次為其目錄,置諸卷端,以便檢閱。
外有《花犯》一闋,與《折桂令》諸散曲,既不欲棄置,亦不敢竄入,惟補(bǔ)錄于后,以公同好云。
時道光六年仲秋月望日,受業(yè)宣城張其錦謹(jǐn)識。
釋機(jī)溥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機(jī)溥,字志西,號月呆。
姓劉氏,樂清人也。
母盧氏,感白衣種授子,于懷而孕,既舉,常默默如入定僧。
才及齜齡隨母禮佛,見僧即拜。
年十二,游龍門寺,聞鄰舍僧誦《彌陀經(jīng)》,能默記終篇,不遺一字,心有感發(fā),屢欲軼俗。
年二十,始從式公薙度,受具戒于大邑明因寺永智,習(xí)演教乘,漸得省解。
彥恢勝者,永智弟子也。
見溥誠篤,付以法衣,及歸適龍門山寺。
妙能法師方開蓮杜,因與斯會,專修凈業(yè),道風(fēng)益著。
緇素皈衣,不勝指數(shù)。
光緒紀(jì)元創(chuàng)建凈濟(jì)寺,于郭路雙獅山麓。
蓮會再啟,魚梵之聲,六時不絕。
內(nèi)外肅然,不減林東規(guī)度。
十一年春,延大海法師入寺,崇專講席,提倡凈土宗旨。
丁亥三月,應(yīng)太邑紳耆之請,主明因丈席,頻歲宏戒傳經(jīng),聲德遠(yuǎn)施。
莘莘衲子,望風(fēng)而至。
溥性簡質(zhì),貌度沖和,言語率真,誠心愛物,生平戒律精嚴(yán),功行超卓。
雖事繁形疲,必晚息早起,禪誦不輟,午則隨眾作苦,載笠荷鋤從事蔬圃。
有棲賢、百丈遺風(fēng)。
晚歲體氣康強(qiáng),頂骨隆起,色如渥赭,狀類肉髻。
蓋年已七十矣,童顏鶴鬢,目光炯炯,能睹小字藏經(jīng)。
居恒持誦《大悲神咒》甚虔,靈應(yīng)甚著,凡有祈禱,俱獲痊安。
宣統(tǒng)二年,壽已八十,為弘戒法,得尸羅弟子,百廿三人,洽符遠(yuǎn)公蓮社之?dāng)?shù),故卐蓮有“一百廿三人入社,往生都在藕花中”之句。
蓋由往昔倡導(dǎo),兩寺蓮社,功深果熟,故致此兆。
溥后五年,果有往生凈土之徵,寂前一夕,自謂定中見白衣大士,滿身瓔珞,乘百寶船大如山,凌空來迎,遂得西向念佛而去。
塔于寺左,鳳岡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