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69 【介紹】: 明末清初江西新建人,字公遠,號雪堂。明崇禎四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崇禎末降李自成。順治元年,降清,仍原官。累擢至兵部左侍郎??滴醵贽o官返里。自少有才名,工詩。有《熊雪堂遺集》。簡介
字公遠,號雪堂,江西新建人。明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知合肥縣,擢吏部左右侍郎。罷歸。起補吏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卒。有《雪堂全集》。維基
熊文舉(1595年—1668年),字公遠,號雪堂。江西新建縣人,明末清初學(xué)者,政治人物。曾受業(yè)于涂紹煃。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舉人,四年(1631年)辛未科,熊文舉考中三甲進士,工部觀政,五年授合肥縣知縣。因抵抗農(nóng)民軍有功,九年擢吏部驗封司主事,十一年升遷稽勛司郎中,十二年任陜西鄉(xiāng)試正主考。明亡時,熊文舉曾兩度自縊,都被解救。后降清,官至吏部左侍郎,當時漢人尚不能擔(dān)任尚書,故侍郎已位極人臣。一度辭歸。后起補吏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卒于任上。工書法。著有《守城記》、《荀香剩》、《使秦雜吟》、《墨盾草》、《恥廬集》等。有《雪堂全集》。
人物簡介
字仲連,大興人。崇禎庚辰進士,除贛州推官遷戶部主事維基
沈光裕(1607年—1684年),字仲連,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明末清初學(xué)者。崇禎庚辰進士,任贛州府推官。入清不仕。沈光裕是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進士,獲授贛州推官,審案明快敏捷;升遷時遭逢北京、南京相繼失陷,因此周游南北,最后隱居在海鹽,七十八歲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09—1652 【介紹】: 清湖北黃岡人,字克猷,一字稚川。順治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博綜群籍,精制舉文。有《屺思堂集》。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五
劉子壯,字克猷,號稚川,黃岡人。順治己丑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有《屺思堂詩集》。滄海遺珠
劉子壯(1609-1652)字克猷,號稚川。湖北黃岡人,順治六年(1649)一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著有《屺思堂文集》八卷,《屺思堂詩集》不分卷。黃鶴樓志·人物篇
維基劉子壯(1609—1652) 明末清初學(xué)者。字克猷,號稚川。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人。明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清順治六年(1649)殿試狀元及第。授國史館修撰,曾任會試同考官。博綜群籍,精制舉文,與同榜榜眼漢陽熊伯龍齊名,世稱“熊劉”。詩古文亦以氣勝,康熙初年湖廣提學(xué)道蔣永修稱:“國初楚文大家,首推稚川劉太史。”著有《屺思堂文集》等。所作五律《黃鶴樓》意境開闊,特色鮮明。
劉子壯(1609年—1653年),字克猷,號稚川,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清順治六年(1649年)考獲狀元,為清朝第三位狀元,授國史館修撰。順治九年(1653年)充會試同考官。告歸,不久卒。
人物簡介
【生卒】:1611—1671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號鹿起。入清為僧,名大智,字無可,別號有藥枕、弘智、愚者大師等。少為復(fù)社名士。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檢討。弘光時為馬士英、阮大鋮中傷,逃往南海,以賣藥自給。永歷時任左中允,遭誣劾。清兵入粵后,在梧州出家。學(xué)問廣博,于禮樂律數(shù)聲音文字書畫藥卜,無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學(xué)和哲學(xué),重視“質(zhì)測”,意即實驗。與利瑪竇交往甚密,通曉當時西方科學(xué)知識,對神學(xué)多所批評。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識》、《藥地炮莊》、《東西均》、《浮山集》等。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弘智,字無可,別字藥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禎庚辰進士,官檢討。初為報恩寺僧,后開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詞學(xué)圖錄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浮山愚者,逃禪以后名行通、無可、五老、弦智、愚者、墨歷、木立、藥地、極丸、浮廬等。安慶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思想家、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著述百余種,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識》,又有《藥地炮莊》、《東西均》哲學(xué)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貫問答》、《切韻源流》、《流寓草》、《周易圖象幾表》、《性故》、《學(xué)易綱宗》、《諸子燔痏》、《四韻定本》、《內(nèi)經(jīng)經(jīng)絡(luò)》、《醫(yī)學(xué)會通》等。維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別號龍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無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學(xué)者、思想家、科學(xué)家。祖父方大鎮(zhèn),曾任萬歷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經(jīng)》、《禮記》,著述宏富。父親方孔炤,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方以智幼稟異慧,六歲知文史,博覽群書。早年隨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寧、直隸、燕京等地,見名山大川,與西洋傳教士畢方濟與湯若望交往,并閱西洋之書。與冒襄、侯方域、陳貞慧,合稱明季四公子。崇禎七年(1634)桐城民變,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隨家人避居南京。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己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聯(lián)捷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嚴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guān),方以智趁亂逃往南方。入南明永歷朝,除經(jīng)筵講官,因偽書案被免職。自行參加抗清活動,兵敗后出家為僧,改名換姓,人稱“藥地和尚”。因“粵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獄,又押往廣東對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萬安惶恐灘頭,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跡,自沉于江殉國。一說坐化。據(jù)說,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時,在社會底層,推動了秘密結(jié)社天地會的發(fā)展。
字密之,桐城人。崇禎庚辰進士,授翰林檢討,有《浮山全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23—1683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長興人,字羽玉,號覺民。康熙十八年進士。少好韜略奇門壬乙之書,晚年棄去,致力理學(xué)。有《聞知錄》及詩文集。維基
丁珝(1623年—1683年),字羽玉,號覺民,浙江長興縣人。清朝學(xué)者、政治人物,康熙進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式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登己未科年進士。少好韜略,晚年棄官,致力理學(xué)。
人物簡介
【生卒】:1624—1673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金壇人,字虎臣,號綏庵,又號華陽山人。幼喜禪理。順治四年進士。自編修進修撰。后乞病歸,遍游名山。入蜀,終于峨眉山伏虎寺。工詩文行楷。有《綏庵詩文集》、《峨眉志馀》。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四
蔣超,字虎臣,自號華陽山人,金壇人。順治丁亥一甲三名進士,綬編修。有《綏庵集》。維基
蔣超(1624年—1673年),字虎臣,號綏庵,自號華陽山人,江南鎮(zhèn)江府金壇(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人。清初學(xué)者、官員、書法家,佛教居士。蔣超自幼好學(xué),順治二年(1656年)舉鄉(xiāng)試。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得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內(nèi)弘文院編修。順治八年(1651年),出任浙江鄉(xiāng)試主考官。順治十二年(1655年),任直隸學(xué)政。后擢為修撰。康熙初年托病告退,過家鄉(xiāng)而不返,遍游名山大川,隱居于四川峨嵋山伏虎寺。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在寺中去世。當?shù)毓賳T為其出資,扶柩歸鄉(xiāng)下葬。文人施潤章為其撰寫墓志銘。蔣超善詩文,工書法,但墨跡留傳下來的不多。
人物簡介
【生卒】:?—約1700 【介紹】: 清湖南邵陽人,字與山,號云崖,又號鶴田??滴跞赀M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轉(zhuǎn)兵科掌印。以敢言著名。罷官后,居南京,筑懷園,多與名士往來。善書法,所藏明代墨跡最富。另著有《歷代君臣交儆錄》、《奏疏》等。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五
車萬育,字與三,號鶴田,邵陽人??滴跫壮竭M士,改庶吉士,官兵科掌印給事中。有《懷園集唐詩》。維基
車萬育(1632年—1705年),字鶴田,湖廣邵陽縣(今屬湖南?。┤?,清初學(xué)者、官員。官至兵科給事中,在諫垣數(shù)載,以直聲震天下。著述甚多,尤以《聲律啟蒙》流傳最廣。車萬育少年家貧,與兄長萬備、萬有一起燃松讀書。康熙二年(1664年),萬備、萬育同中癸卯科舉人,次年(1665年),萬育聯(lián)捷甲辰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三藩之亂爆發(fā),其父所在家鄉(xiāng)為叛軍占據(jù),請假回鄉(xiāng),父已先卒,于是遷居江寧。守喪結(jié)束,補兵科。萬育為官清廉,多有諫言,后告歸。其子車鼎晉曾對策稱旨,康熙帝猶念及萬育之名。三年后,康熙帝南巡,召見萬育詢問治河方略。萬育病卒,康熙帝諭令葬之于江寧。有子車鼎晉、車鼎豐、車鼎賁。
人物簡介
【生卒】:1634—1691 【介紹】: 清江南昆山人,字公肅,號立齋。徐乾學(xué)弟。順治十六年殿試第一,授修撰??滴蹰g歷官國子監(jiān)祭酒、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左都御史,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二十九年,以乾學(xué)子侄在籍招權(quán)競利事牽連,休致歸里。有《含經(jīng)堂集》。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一
徐元文,字公肅,號立齋,昆山人。順治己亥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有《含經(jīng)堂集》。清詩別裁集
字公肅,江南昆山人。順治己亥賜進士第一人,官至大學(xué)士。維基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肅,號立齋,江南昆山縣人。清初學(xué)者、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徐乾學(xué)之弟。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第一,順治帝稱徐元文為「佳狀元」,賜冠帶、蟒服、乘御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總裁,薦萬斯同入史局。升國子監(jiān)祭酒,充經(jīng)筵講官。康熙稱贊他:“徐元文為祭酒,規(guī)條嚴肅,滿洲子弟不率教者,輒加撻責(zé),人人敬畏。后人不能及也。”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尼布楚條約》簽訂后的隔年,清廷為建立界碑,用漢、滿、蒙、拉丁、俄五種文字將條約刻于碑上。刻碑漢文由徐元文根據(jù)《實錄本》潤飾寫定,前有徐元文所寫序言。《清朝通志》、《清朝經(jīng)世文篇》、《中俄約章會要》所載即為徐元文漢文本,一共有六條。徐元文與其兄徐乾學(xué)、徐秉義都是進士出身,號稱“昆山三徐”。顧炎武曾勖勉徐元文:“有體國經(jīng)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臨水;有濟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論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南江西總督傅拉塔彈劾徐乾學(xué)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職。閏七月二七日“驚悸嘔血而死”,享年五十八歲。
人物簡介
黃夢麟(?—?),字硯芝,號匏齋。江蘇溧陽縣社渚鎮(zhèn)人。清朝學(xué)者、政治人物。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鄉(xiāng)試中舉人,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陸肯堂榜進士第三人,授編修。康熙二十七年,以編修出任會試同考官,“分校禮闈,稱為得士”,纂修《三朝國史》、《大清一統(tǒng)志》。升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又充日講起居注官。后以假歸,遂不復(fù)出。夢麟于書無所不讀。尤好六經(jīng)、四史。著有《尚書故考》、《詩序得失論》、《春秋四傳考》、《歷代樂律同異考》、《道學(xué)源流考》、《太極圖說》、《皇極經(jīng)世說》、《十七史得失論》、《唐詩箋》、《匏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