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797—1871 【介紹】: 清湖北監(jiān)利人,字子壽。道光二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旋乞歸。專事講學。生平博涉經(jīng)史,肆力詩古文辭,不喜章句考據(jù),自負有經(jīng)世之略,文集所收書札,與曾國藩、左宗棠等論兵事者,為數(shù)頗多。有《樞言》、《導江議》、《子壽詩鈔》等,總為《百柱堂全集》。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五
王柏心,字子壽,號螺洲,監(jiān)利人。道光甲辰進士,官刑部主事。有《漆室吟百柱堂詩》、《子壽詩鈔》、《螺洲近稿》。維基
王柏心(1799年—1873年),字子壽,又字冬壽、堅木,號螺洲,湖北監(jiān)利縣(今洪湖市螺山鎮(zhèn))人。生于嘉慶四年(1799年),幼時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弱冠撰著《樞言》17篇。1838年,林則徐往廣州禁煙,經(jīng)螺山訪王柏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林則徐行抵蘭州,去信給姚椿、王柏心。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進士,授刑部廣西清吏司主事。不久辭官乞歸。專事講學,修《當陽縣志》。太平軍攻占螺山,逃匿湖南,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孟群等結識。善畫,喜畫蘭。晚號薖園老人,門人私謚文貞先生。郭嵩燾稱:“未逾四十文章已冠絕海內,湖南湖北講論經(jīng)史文藝,必歸先生,……江漢間言道德文章,裒然屬之先生五十余年。”《續(xù)修四庫全書提要》中稱“柏心蓄道德,能文章,三楚人士類能言之”。同治十二年(1873年)去世。著《漆室吟百柱堂詩》、《子壽詩鈔》、《螺洲近稿》等,道光二十三年由陶梁刊行《子壽詩鈔》,咸豐元年續(xù)刻《螺洲近稿》。光緒二十四年成山唐氏于貴陽刻《百柱堂全集》五十三卷。有子王傢仕。
人物簡介
景星(1803年—1854年),字晴垣,號晴垣,邱氏,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屬內務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遼陽(舊稱襄平)。清朝官員,進士出身,授世襲云騎尉。道光五年(1825)乙酉順天鄉(xiāng)試中舉(隸內務府正黃旗旗鼓佐領豫坤下,豫坤之胞叔、內務府鑲黃旗漢軍、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進士劉氏敏德),六年(1826)丙戌進士。歷任湖南瀘溪縣、寧遠縣、(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兩任)桃源縣知縣,后任郴州直隸州知州、衡州府知府、常德府知府等,道光丙午科鄉(xiāng)試同考官。咸豐四年(1854)夏五月十六日,太平軍攻占常德,景星殉難,賜祭葬,追授世襲云騎尉,其事跡載郭嵩燾《湖南褒忠錄初稿》、《湖南通志》卷108。內務府正白旗滿洲、永州府知府輝發(fā)那拉氏廷桂(字芳宇,其祖父江寧織造、粵海關監(jiān)督延隆,祖姑母輝發(fā)那拉氏封道光帝之和妃 (道光帝),堂兄進士麒慶)為其刻詩紀念(見楊鐘羲,《雪橋詩話余集》)。詩友龍汝霖(胞弟進士龍湛霖)作《祭景晴垣太守文》(載龍汝霖《 堅白齋集》)。父德生 (乾隆進士)曾任乾隆戊申(1788)貴州鄉(xiāng)試正考官,繪《桃源圖》;五十七年后,景星任桃源縣令,看圖詩嘆:“遼東化鶴云千載,湘上飛鳧水一涯。五十年前看花處,種花誰識待佳兒”(載李元度,《天岳山館文鈔》)。在桃源縣知縣任內,修整陶淵明祠(載胡鳳丹《桃花源志》)。在常德府知府任上,于咸豐三年(1853)與詩友龍汝霖等宴集湘東郡之“螺園”,龍汝霖作《螺園餞集記》(載龍汝霖《 堅白齋集》)。
人物簡介
陳鼐(?—1872年),字作梅,號竹湄,江蘇溧陽人。晚清官員,進士出身。是曾國藩的重要幕僚之一。官至直隸清河道。陳鼐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曾國藩認為陳鼐及同榜的李鴻章、郭嵩燾及帥遠燡“皆偉器”,私下將四人稱為“丁未四君子”。咸豐九年(1859年),在湖南、湖北辦理團練的曾國藩,延請陳鼐入其幕府,謀劃軍事。期間,陳鼐亦曾得到胡林翼賞識。同治七年(1868年)曾國藩擔任直隸總督,次年即將陳鼐奏調至直隸,緝拿盜匪。后又保奏其擔任直隸清河道。大清河水流甚細,從保定到天津,容易斷流。前人曾設立水閘八重,蓄水以便利商運。但延時日久,積弊叢生。上游百姓筑壩灌溉,導致淤塞嚴重,而下游河閘工人勒索過往商民,貪得無厭。陳鼐疏浚清河上游,禁止筑壩,并從南方引進灌溉設施,親自教授百姓使用。又訂立八閘章程,立石嚴禁閘夫勒索。同治十一年(1872年),陳鼐卒于任內。朝廷令其附祀保定曾國藩專祠。光緒《溧陽縣續(xù)志》有傳。
人物簡介
守忠(1822年—?),字進廷、遂庵,號蓉先、蓉仙,胡氏,漢軍正藍旗人(屬正藍旗漢姓滿洲旗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清代書法家。咸豐元年辛亥(1851)順天鄉(xiāng)試科舉人,同治二年癸亥(1863)恩科進士。由廩膳生官玉碟館謄錄官,直隸易州訓導、東光縣教諭,世襲云騎尉,同治六年(1867)以知府銜選用直隸州湖南沅陵縣知縣,又屬湖南宜章縣(今屬郴州市)知縣;歷任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九年(1870)庚午科、光緒二年(1876)丙子科、五年(1879)己卯科湖南鄉(xiāng)試同考官。任職湖南時,與郭嵩燾多有交往;郭嵩燾在其日記中稱守忠為“守蓉仙”;守忠曾撰寫《新寧縣志序》;“守蓉仙從弟多子受(多祉,其胞兄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進士胡俊章)請為題主,裕蓉坪(正黃旗漢軍裕慶,湖南衡州府、長沙府知府,督辦湖南第一家機械工廠——寶善成機器制造公司,生產(chǎn)出湖南第一批電燈)、恩小農(nóng)(正黃旗滿洲、道光己亥科舉人恩榮,湖南沅江縣、臨湘縣知縣,編修并序《臨湘縣志》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恩榮妻侄子、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進士覺羅松阿達)為陪賓,黃荃生呈閱儀節(jié)”(據(jù)《郭嵩燾全集》,2012)。清代書法家,以工書有名于時(據(jù)《中國美術家大辭典》)。湘軍將領曾國荃的兩子均師從守忠學習(據(jù)《曾國荃全集》第五冊,2008)。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六【生卒】:1823—1882 【介紹】: 清湖南湘陰人,原名先梓,字仲毅,號意城,晚號樗叟。郭嵩燾弟。道光二十四年舉人。會試兩次下第,遂絕意科舉。咸豐間參湘撫張亮基、駱秉章等幕府,文檄函牘,調發(fā)兵食,均能應機立辦,因薦進內閣中書四品京堂。有《云臥山莊詩文集》、《說文經(jīng)字正誼》。
郭昆燾,字仲毅,號意城,湘陰人。道光甲辰舉人,候補四品京堂。有《云臥山莊詩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八【生卒】:1837—1891 【介紹】: 清貴州遵義人,字莼齋。廩貢生。同治初應詔上書論時政。以知縣發(fā)往安慶大營。光緒間隨郭嵩燾出使英法,任使館參贊。兩任出使日本大臣。在日搜羅宋元舊籍,刻成《古逸叢書》。官至川東道。有《拙尊園叢稿》、《西洋雜志》、《續(xù)古文辭類纂》。
黎庶昌,字莼齋,遵義人。諸生。歷官四川川東道。有《拙尊園詩稿》。
人物簡介
號笠云,久居岳麓,工詩善書,名重東南。曾云游蘇浙杭,人為營寺湖上,榜曰“留云”,意欲留笠云于杭也。所著《聽香禪室詩集》,王湘綺序謂其詩初學蘇陸,律格高深,澈悟大乘,不滯言跡。近作大改格律,尤長五言。王逸梧祭酒題詞,亦有“一編自擁江山氣”之譽。其為當代所推重如此。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芳圃,字笠云,江寧陳氏子。幼即披薙于長沙黎仙庵。性聰穎過人,讀書妙解義理,尤工書法,喜賦詩以暢禪機。復有志名山,負擔跋涉,雖歷險阻亦無懼怯。光緒初元,繼席虎岑,與山長徐樹鈞相往還。結麓山蓮杜,唱和無虛夕,由是聲稱,嘖嘖公卿間。已而復主上林杲山。會曾太傅祠成,召僧居之,僉曰非笠云不可。既處省垣,文宴日盛。湘中名宿,若王湘綺、郭筠仙皆與酬答,詞翰?然。庚申更游上杭姑蘇,歷覽名勝,吊古遣懷,間有述作。仁和徐太史花農(nóng),素欽高望,雅企芳躅,甫聞其至,走簡迎之,相見甚驩,為卜西湖孤山,修復寶成寺以處之。乃工作方興,而笠云還湘。太史因??其室曰“留云”以寄意焉。笠云亦感念。己丑重至江南,頗尋舊約。扶筇緩步,拾級登臨,名藍勝跡,多有題詠,具見詩集。壬辰夏,始還故居。發(fā)篋遙吟,檢拾馀稿,藉愉晚歲。及戊戌政變,事言龐雜,新說盛行,競立學堂,強侵寺院,摧殘教宗,以奪僧產(chǎn),將無所不至,笠云甚憂之。值倭僧水野梅曉,尋法南岳,道出長沙,久慕道聲,徑來參叩。咨詢之馀,為述日本佛乘,隨潮流之轉移,與國運以俱新,種種業(yè)力,不外興學。欲謀保護教綱,暢弘佛旨,無出此者。笠云頗為之動。明年遂假開福寺創(chuàng)立僧學,并設佛會,推笠云董之,而奪攘之風稍息。乙巳春,又以水野之言,興浮海之嘆,率門人筏喻道香航瀛東渡,著有《東游記》。凡所經(jīng)見東西兩京,佛寺僧學,及扶桑風景,政教習俗,莫不言之甚悉。而與倭人題跋詩篇甚富,索書者紙素滿前,日不暇給。方訉歸期,而倭僧百十相留不舍。及將別時,請其敝履存為遺跡,景慕之殷,于斯可見。既歸,了知教之隆替,在乎繼起有人。于是培植后生,宏獎新進,以為己任。而麓峰蔭禪諸子,扇其馀風,聯(lián)翩東渡,為僧侶游倭之漸云。笠云以光緒戊申年示寂,壽七十有二,戒臘六十,所著有《聽香禪室詩集》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