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慧遠(yuǎn)

相關(guān)人物:共 94 位。
共 150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超游罕神遇,妙善自玄同。
徹彼虛明域,曖然塵有封。
眾阜平寥廓,一岫獨(dú)凌空。
霄景憑巖落,清氣與時雍。
有標(biāo)造神極,有客越其峰。
長河濯茂楚,險雨列秋松。
危步臨絕冥,靈壑映萬重。
風(fēng)泉調(diào)遠(yuǎn)氣,遙響多喈嗈。
遐麗既悠然,馀盼覿九江。
事屬天人界,常聞清吹空(○《廬山記》。)。
理神固超絕,涉粗罕不群。
孰至消煙外,曉然與物分。
冥冥玄谷里,響集自可聞。
文峰無曠秀,交嶺有通云。
悟深婉中思,在要開冥欣。
中巖擁微興,□岫想幽聞。
弱明反歸鑒,暴懷傅靈薰。
永陶津玄匠,落照俟虛斤(○《廬山記》。)
覿嶺混太象,望崖莫由檢。
器遠(yuǎn)蘊(yùn)其天,超步不階漸。
朅來越重垠,一舉拔塵染。
遼朗中大盼,回豁遐瞻慊。
乘此攄瑩心,可以忘遺玷。
曠風(fēng)被幽宅,妖涂故死滅(○《廬山記》。)。
道存一致,故異化同暉;德合理妙,故殊方齊致。昔釋安公振玄風(fēng)于關(guān)右,法師嗣沫流于江左,聞風(fēng)而說,四海同歸。爾乃懷仁山林,隱居求志,于是眾僧云集,勤修凈行,同法餐風(fēng),棲遲道門,可謂五百之季,仰紹舍衛(wèi)之風(fēng),廬山之嵔,俯傳靈鷲之旨,洋洋乎未曾聞也。予志學(xué)之年,希門人之末,惜哉誠愿弗遂,永違此世,春秋八十有四,義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死。(案,《高僧傳》作「義熙十二年卒,年八十三」,與此異。)年逾縱心,功遂身亡,有始斯終,千戴垂光,嗚呼哀哉,乃為誄曰:
于昔安公,道風(fēng)允被。
大法將盡,頹綱是寄。
體靜息動,懷貞整偽。
事師以孝,養(yǎng)徒以義。
仰弘如來,宣揚(yáng)法雨。
俯授法師,威儀允舉。
學(xué)不窺牖,鑒不出戶。
粳糧雖御,獨(dú)為萇楚
朗朗高堂,肅肅法庭。
既嚴(yán)既靜,愈高愈清。
從容音旨,優(yōu)游儀形
廣演慈悲,饒益眾生。
堂堂其氣,亹亹其資。
總角味道,辭親隨師。
供奉三寶,析微辨疑。
盛化濟(jì)濟(jì),仁德怡怡。
于焉問道,四海承風(fēng)。
有心載馳,戒德鞠躬。
令聲續(xù)振,五濁暫隆。
弘道贊揚(yáng),彌虛彌沖。
十六王子,孺童先覺。
公之出家,年未志學(xué)。
如彼鄧林,甘露潤澤;
如彼瓊瑤,既磨既琢,大宗戾止,座眾龍集
聿來胥宇,靈寺奚立。
舊望研幾,新學(xué)時習(xí)。
公之勖之,載和載輯,乃修什公,宗望交泰,乃延禪眾,親承三昧,眾美合流,可上可大,穆穆道德,超于利害。
六合俱否,山崩海竭。
日月沉?xí)?,三光寢晰,眾麓摧柯,連波中結(jié),鴻化垂緒,微風(fēng)永滅,嗚呼哀哉,生盡沖素,死增傷凄,單縶土槨,示同斂骸,人天感悴,帝釋慟懷,習(xí)習(xí)遺風(fēng),依依馀凄,悲夫法師,終然是棲,室無停響,途有廣蹊。
嗚呼哀哉,端木喪尼,哀直六年,仰慕洙泗,俯憚罤筌
今子門徒,實(shí)同斯難。
晨埽虛房,夕泣空山。
嗚呼法師,何時復(fù)還,風(fēng)嘯竹柏,云靄巖峰,川壑如泣。
山林改容,自昔聞風(fēng)。
志愿歸依,山川路邈。
心往形違,始終銜恨。
宿緣輕微,安養(yǎng)有寄。
閻浮無希,嗚呼哀哉
⑴ 《釋藏》輕八、《廣弘明集》二十三。
若耶山敬法師誄 南朝宋 · 張暢
四言詩
夫待物而游,致用生外,道來自我,懷抱以歡。故晦寶停璞,導(dǎo)兼車以出魏,鸞逸云緒,豈增軒以入衛(wèi)。是以士之傲俗,尚孤其道,幽居之民,無悶高獨(dú)。吾每宣書,夙流照爛,故已跂予感詠,身心不足。若乃沖獨(dú)之韻,少歲已高。絕嶺之氣,早志能遠(yuǎn)。初憩駕廬山,年始勝發(fā)。緬邈之志,直已千里,乃求剃形就道,忘家入法。時沙門釋慧遠(yuǎn)雖高其甚高,以其尚幼,未之許也。遂乃登絕澗,首太陽,臨虛投地之險,以身易志,法師乃奇而納焉。胄翔華胤,業(yè)集素履,勁露未嚴(yán),先風(fēng)苦節(jié),同學(xué)不勝其勞,若人不改其操。于時經(jīng)藏始東,肄業(yè)華右,遂扣途萬里,屢游函洛,定慧相曉,致用日微。羅什既亡,遠(yuǎn)公沉世。乃還跡塞門,屏居窮岫,其不出意若耶之山者,于茲二十馀年矣。余叔謝病歸身,唯風(fēng)停想,法師乘感來游,積席談晏,清謝竟言,不別而別。故已默語交達(dá),而動靜虛員矣。征士戴颙,秀調(diào)宣簡,神居共逸,風(fēng)理交融,乃倚岫成軒。停林啟館,即此人外。因心會友,西河方浪,東山已隤,風(fēng)靈既盡,草木馀哀,心之憂矣,淚合無開,嗚呼哀哉,乃為誄曰:
在尚上王,歌鳳伊洛,逸路翔云,高軒鳴鶴。
靈源世流,幽人代作,歸來之子,跨古逢運(yùn)。
結(jié)轍承風(fēng),遵途襲問,緯玉則溫,經(jīng)金斯振。
歲學(xué)兩幼,年盈數(shù)始,令德既軒,其秀唯起。
鋒穎萬代,風(fēng)標(biāo)千里,情愛相輕,家國如草。
達(dá)矣哲人,獨(dú)肆玄寶,總駕七覺,飛鞍八道。
三江多靜,湛勝廬山,地去萬物,跡軌停玄。
遼遼清慧,結(jié)宇承煙,前驅(qū)群有,首路人天。
吾生制融,集彼清風(fēng),業(yè)流善會,情竦妙同。
白日春上,素月秋中,方寸無底,六合可窮。
卓彼羅什,三界特秀,真俗冠冕,神道領(lǐng)袖。
若人對響,承車即轍,沙漠織寒,長風(fēng)負(fù)雪。
投袂冰霜,攬裾暮節(jié)。
誰斯問津,悠焉在哲。
莊衿老帶,孔思周懷,百時如一,京載獨(dú)開。
匈地既滿,愿惟糟魄。
移此無生,凄居樹席。
妙入環(huán)中,道出形上。
所謂伊人,玄途獨(dú)亮,智虛于情,照實(shí)其相。
生住無住,異壤相尋。
羅什就古,慧遠(yuǎn)去今。
匠石何運(yùn),伯牙罷音,殷憂逃遁,昔還爾心。
東巖解跡,削景若耶。
早帳風(fēng)首,春席云阿,流庭結(jié)草,復(fù)渚含波。
月軒東秀,日落西華,情步不辭,寢興高絕。
白云臨操,清風(fēng)練節(jié)。
經(jīng)綸五道,提衡六趣。
四諦歸想,三乘總路,生滅在法,諸行難常。
哲人薪盡,舊火移光。
白日投晦,中春起霜。
嗚呼哀哉,昔余九發(fā),早宴清襟,送志非歲,迎韻者心。
家貧親老,耕而弗飽,就檄追歡,身素孤夭,既隔于形,徒通以道。
自我徙病,高榭東山。
明月途靜,白云路間,承松吐嘯,風(fēng)上舒言。
咨予載侯,夙居涼峻,佇館伊人,流心酌韻,如何高期,隔成幽顯。
五弦喪弄,三觴誰餞。
嗚呼哀哉,山泉同罷,松竹衰涼,秋朝霜露,寒夜嚴(yán)長。
嗚呼哀哉,孤猿將思,旅雁聲時,廣開性品,無情者誰?
連臺成草,比館唯悲。
存亡既代,物色長衰。
嗚呼哀哉,蒼生失御,萬物無歸,陰爽就夜,重陽頓暉。
嗚呼哀哉,伊四望之茫茫,愴予心之悄悄。
雖淚至之有端,固憂來其無兆,隱長思以歡悲,諒縱橫于言表,嗚呼哀哉(《廣弘明集》二十六。)。
園葵賦 南朝宋 · 鮑照
風(fēng)暖凌開,士昌泉動。
游塵曝日,鳴雉依隴。
主人拂黃冠,拭藜杖,布蔬種,平圻壤。
通畔脩直,膏畝夷敞。
白莖紫蒂,豚耳鴨掌。
溝東陌西,行三畦兩,既區(qū)既鋤,乃露乃映。
句萌欲伸,叢牙將散(疑作「放」。)。
爾乃晨露夕陰,霏云四委,沉雷遠(yuǎn)震,飛雨輕灑,徐未及晞,疾而不靡,柔莩爰秀,剛甲以解。
稚葉萍布,弱陰竟抽,萋萋翼翼沃沃油油,下葳蕤而被徑,上參差而覆疇,承朝陽之麗景,得傾柯之所投。
仕非魯相,有不拔之利;
賓惟二仲,無逸馬之憂。
顧堇荼而莫偶,豈蘋藻之薦羞。
若乃鄰老談稼,女嫗歸桑,拂此葦席,炊彼穄梁。
甃壺援醢,曲瓢卷漿,乃羹乃瀹,堆鼎盈筐,甘旨茜脆,柔滑芬芳,消淋逐水,潤胃調(diào)腸。
于是既飫,徹盤投筋,回小人之腹,為君子之慮。
近觀物運(yùn),遠(yuǎn)訪師圣,聲數(shù)后彰,律理前定。
鳥非黔黑,鶴豈浴凈?
彼圓行而方止,固得之于天性,伊冬箑而夏裘,無雙功而并盛。
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春風(fēng)夕來,秋日(一作「秋月」。)晨映。
獨(dú)酌南軒,擁琴孤聽。
篇章間作,以歌以詠。
魚深沉而鳥高飛,孰知美色之為正(本集。)?
頭陀寺碑文 南梁 · 王屮
四言詩
蓋聞挹朝夕之池(朝夕之池:大海。朝夕,潮汐。)者無以測其淺深,仰蒼蒼之色(蒼蒼之色:指天。)者不足知其遠(yuǎn)近,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是以掩室摩竭(摩竭:指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國,為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處。),用啟息言之津;杜口毗邪(毗邪:亦作“毗耶”。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地名。),以通得意之路。然語彝倫者,必求宗于九疇(九疇:疇,類。指傳說中天帝賜給禹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即《洛書》。);談陰陽者,亦研幾于六位(六位:即《易》卦之六爻。)。是故三才既辨,識妙物之功;萬象已陳,悟太極之致。言之不可以已,其在茲乎?然爻系所荃,窮于此域,則稱謂所絕,形乎彼岸矣。彼岸者,引之于有,則高謝四流(四流:佛教語,流謂流而不返,謂眾生由三惑之所流轉(zhuǎn),漂泊三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四流又名四暴河。一見流,二欲流,三有流,四無明流。);推之于無,則俯宏六度(六度:佛教語。又譯為“六到彼岸”。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滅)之彼岸的六種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精慮(禪定)、智慧(般若)。)。名言不得其性相(性相:佛教語。性指事物的本質(zhì),相指事物的表象。),隨迎不見其終始。不可以學(xué)地(學(xué)地:佛家認(rèn)為是斷除欲界思惑的境界。)知,不可以意生(意生:能變化生死、隨意往生的菩薩境界。)及,其涅槃之蘊(yùn)也。夫幽谷無私,有至斯響;洪鐘虛受,無來不應(yīng)。況法身圓對,規(guī)矩冥立(冥立:佛家認(rèn)為法無定性,一切諸法,既唯心現(xiàn),從緣而起,所以無定性,所以叫冥立。),一音稱物,宮商潛運(yùn)。是以如來利見迦維,托生王室。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八正:佛教謂修習(xí)圣道的八種基本法門: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jìn)、正念、正定。)之門,大庇交喪。于是玄關(guān)幽鍵(玄關(guān)幽鍵:比喻深邃的佛法。),感而遂通;遙源浚波,酌而不竭。行不舍之檀而施洽群有,唱無緣之慈而澤周萬物。演勿照之,明而鑒窮沙界;導(dǎo)亡機(jī)之,權(quán)而功濟(jì)塵劫。時義遠(yuǎn)矣,能事畢矣,然后拂衣雙樹(雙樹:娑羅雙樹。也稱雙林。為釋迦牟尼入滅之處。),脫屣金沙。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來,復(fù)歸于無物。因斯而談,則棲遑大千,無為之寂不撓;焚燎堅林,不盡之靈無歇(不盡之靈無歇:意思是佛的涅槃不過是方便說法,佛性本無生無滅,無遷無變,真如常在。)。大矣哉!正法(正法:釋迦牟尼所說的教法。別于外道而言。)既沒,象教(象教:象,似。釋迦牟尼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好像佛在世,有教有行,一如正法時。)陵夷。穿鑿異端者,以違方為得一;順非辯偽者,比微言于目論。于是馬鳴(馬鳴:實(shí)有其人,古印度佛教學(xué)者,弘揚(yáng)大乘佛法。)幽贊,龍樹(龍樹:實(shí)有其人,古印度佛教學(xué)者,繼馬鳴之后弘揚(yáng)大乘佛法。)虛求,并振頹綱,俱維絕紐。蔭法云于真際,則火宅晨涼;曜慧日于康衢,則重昏夜曉。故能使三十七品(三十七品:佛教正規(guī)修行的菩提分法,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有樽俎之師,七十六種(七十六種:“七”當(dāng)作“九”,羅什《維摩經(jīng)》注曰:“摩訶,秦言大,亦言勝,亦言多。于一切眾中最上,天人所宗,故言大。能勝九十六種論議,故言勝?!贝颂幰庵感罢f分崩,無藩籬以自固。無藩籬之固。)既而方廣(方廣:大乘經(jīng)典、教義的通稱。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東被,教肄南移。周魯二莊,親昭夜景之鑒;漢晉兩明,并勒丹青之飾。然后移文間出,列剎相望,澄什(澄什:指竺佛圖澄(232—348)、鳩摩羅什(344—413)二高僧。)結(jié)轍于西山,林遠(yuǎn)(林遠(yuǎn):林指支遁(314—366),號道林。遠(yuǎn)指慧遠(yuǎn)(334—416)。晉代二高僧。)肩隨乎江左矣。頭陀寺者,沙門釋慧宗之所立也。南則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蕩;北則層峰削成,日月之所?。晃魈鞒且?,百雉紆馀;東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勝地也。宗法師行潔圭璧,擁錫來游。以為宅生(宅生:猶言寄托生命。)者緣,業(yè)(業(yè):佛教謂業(yè)由身、口、意三處發(fā)動,分別稱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業(yè)分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種,一般偏指惡業(yè),孽。它決定在六道中的生死輪回。)空則緣廢;存軀者惑,理勝則惑亡。遂欲舍百齡于中身,殉肌膚于猛鷙,班荊蔭松者久之。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jīng)象。后軍長史、江夏內(nèi)史、會稽孔府君諱覬,為之薙草開林,置經(jīng)行之室。安西將軍、郢州刺史、江安伯濟(jì)陽蔡使君諱興宗,復(fù)為崇基表剎,立禪誦之堂焉。以法師景行大迦葉(大迦葉:摩訶迦葉。釋迦牟尼涅槃后,他傳播正眼法藏,為佛教長老。禪宗尊他為西土二十八祖的始祖。),故以頭陀為稱首(稱首:第一。這是說大迦葉為稱舉頭陀的首位,所以用來作為寺名。)。后有僧勤法師貞節(jié)苦心,求仁養(yǎng)志,纂修堂宇未就而沒。高軌難追,藏舟易遠(yuǎn)。僧徒闃其無人,榱椽?dú)Ф獡k,可為長太息矣。惟齊繼五帝洪名,紐三王絕業(yè),祖武宗文之德,昭升嚴(yán)配,格天(格天:君主自稱受命于天,施政行為,感通上天就叫格天。)光表之功,宏啟復(fù)興,是以惟新舊物,康濟(jì)多難,步中《雅》《頌》,驟合《韶濩》,炎區(qū)九譯(炎區(qū)九譯:炎區(qū)即炎洲,指極遠(yuǎn)地區(qū)。炎洲是神話中的地名。九譯謂多次翻譯。指邊遠(yuǎn)地區(qū)或外國。),沙場一候(沙場一候:意即設(shè)官鎮(zhèn)守南北邊疆。)。粵在于建武焉,乃詔西中郎將、郢州刺史江夏王觀政藩籬,樹風(fēng)江漢。擇方城之令典(方城:春秋時楚北的長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縣,循伏牛山,北至今鄧縣,為古九塞之一。以此指代楚國。),酌龜、蒙(龜、蒙:魯國境內(nèi)的龜山、蒙山,指代魯國。)之故實(shí),政肅刑清,于是乎在。寧遠(yuǎn)將軍長史、江夏內(nèi)史行事、彭城劉府君諱諠,智刃所游,日新月故,道勝(道勝:語本《三藏法數(shù)》:“道勝謂菩薩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己,復(fù)能度脫一切眾生?!保┲崳撏鶎?shí)歸。以此寺業(yè)廢于已安,功墜于幾立,慨深覆簣,悲同棄井。因百姓之有馀,閒天下之無事,庀徒揆日,各有司存。于是民以悅來,工以心競。亙邱被陵,因高就遠(yuǎn)。層軒延袤,上出云霓;飛閣逶迤,下臨無地。夕露為珠綱,朝霞為丹雘。九衢之草千計,四照之花萬品。崖谷共清,風(fēng)泉相渙。金姿寶相,永藉閒安。息心了義,終焉游集。法師釋曇珍,業(yè)行淳修,理懷淵遠(yuǎn),今屈知事任,永奉神居。夫民勞事功,既鏤文于鐘鼎;言皆稱伐,亦樹碑于宗廟。世彌積而功宣,身愈遠(yuǎn)而名劭。敢寓言于雕篆,庶髣髴乎眾妙。其辭(辭:碑文前面的散文叫敘,后面的韻體贊詞叫銘,此辭即贊詞。)曰:
質(zhì)判玄黃,氣分清濁。
涉器千名,含靈萬族。
淳源上派,澆風(fēng)下黷。
愛流成海,情塵為岳。
皇矣能仁,撫期命世。
乃眷中土,聿來迦衛(wèi)。
奄有大千,遂荒三界。
殷鑒四門,幽求六歲。
亦既成德,妙盡無為。
帝獻(xiàn)方石,天開淥池。
祥河輟水,寶樹低枝。
通莊九折,安步三危。
川靜波澄,龍翔云起。
耆山廣運(yùn),給園多士。
金粟來儀,文殊戾止。
應(yīng)乾動寂,順民終始。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
象正雖闌,希夷未缺。
于昭有齊,式揚(yáng)洪烈。
釋網(wǎng)更維,玄津重枻。
惟此名區(qū),禪慧攸托。
倚據(jù)崇巖,臨倪通壑。
溝池湘漢,堆阜衡霍。
膴膴亭皋,幽幽林薄。
媚茲邦后,洪流是挹。
氣茂三明,情超六入。
眷言靈宇,載懷興葺。
丹刻翚飛,輪奐離立。
象設(shè)既辟,睟容已安。
桂深冬燠,松疏夏寒。
神足游息,靈心往還。
勝幡西振,貞石南刊。
按:《昭明文選》
⑴ 給園:給孤獨(dú)園。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wèi)城長者給孤獨(dú),以黃金向祗陀太子購得園地,為釋迦牟尼修建祗園洹精舍,此精舍稱給孤獨(dú)園。
⑵ 金粟:即維摩詰大士。來儀:現(xiàn)出容儀,出現(xiàn)。
⑶ 文殊戾止:文殊菩薩來到佛的身邊。戾止:至;到。
⑷ 希夷:虛寂玄妙。
⑸ 于:音烏,嘆詞。
⑹ 三明: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⑺ 六入:佛教理論,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
道林俗之表,慧遠(yuǎn)廬之阿。
買山即高世,乘杯且渡河。
法雨時時落,香云片片多。
若為將羽化,來濟(jì)在塵羅(○廣弘明集三十?!对娂o(jì)》百七。)
夢賦 南北朝末隋初 · 釋真觀
昨夜眠中,意識潛通。
類莊生之睹蝴蝶,如孔子之見周公。
雖夢想之虛偽,亦心事而冥同。
爾乃見一奇賓,傲岸驚人,無名無姓,如鬼如神,姿容閑雅,服玩光新,入門高揖,詣席夸陳。
余乃問曰:「夫邪不干正,惡無亂善。
清濁異流,升沉各踐。
吾身披法鎧,心游妙典。
六賊稍降,四蛇方遣。
大乘已駕,小魔宜剪。
君是何人,欲來何辨」?
客乃對曰:「久承名行,未遑修敬。
常深注仰,每軫翹詠。
忽睹光儀,良有嘉慶。
欲伸咨請,愿垂高命。
夫人生假借,一期如擲。
倏紅電之驚天,迅白駒之過隙。
豈不及年時之壯美,取生平之歡適?
或走名驥于長阡,或駕飛輪于廣陌,坐西園而召友,敞南齋而對客。
出野外而操琴,入閨中而撫石。
或復(fù)合樽促坐,傳觴舉白。
重之以笑歌,伸之以燔炙。
至如學(xué)富門昌,德重名揚(yáng)。
江東獨(dú)步,日下無雙。
心為義窟,身是智囊。
貂金仕漢,佩玉游梁。
高車駟馬,桂戶蘭房。
列燕姬而滿側(cè),湊秦女而盈堂。
聞弦管之寥亮,聽絲竹之鏗鏘。
何則一生之快樂,亦千載而流芳?
豈能棲棲獨(dú)處,傷無笑語。
剃發(fā)除須,違親背主。
形容憔悴,衣衫藍(lán)縷。
既闕田蠶,復(fù)無商估。
等碎繒之百結(jié),似破襖之千補(bǔ)。
至如玉露朝團(tuán),金風(fēng)夜來。
老冉冉而行至,歲忽忽而將闌。
床空帳冷,覆薄眠單。
絕子孫于后胤,罷賓從之來歡。
欲以斯而為道,亦得道之量難」。
余乃聽然含笑,略陳心要,徐而答曰:「省來說之矯張,遂引誘于邪方。
欲以井蛙共海鯤而論大,爝火與日月而爭光,無異鷦鷯之比鵬翼,培??之匹昆崗。
爾既昏懵于生死,亦耽染于元黃,唯知酣酒嗜欲,峻宇雕墻,豈識多財之被害,寧信懷璧而為殃。
佳味爽口,美食爛腸,貪淫致患,渴愛成狂。
人生易盡,物理無常。
朝歌暮哭,向在今亡。
欣歡暫有,憂畏延長。
且世間紛攘,竟無閑賞。
五苦競來,百憂爭往。
妻子翻為桎梏,親愛更如羅網(wǎng)。
私里恒弊巑岏,公事徒勞鞅掌。
榮華有同水沫,富貴實(shí)如山響。
然自沉淪倒惑,恒懷磣毒。
不孝不慈,無道無德。
胸襟??悷,心腑讒賊。
自大憍奢,志能苛克。
詎識仁義,誰論典則。
無趣損傷,非理貪慝
見利爭往,臨財茍得。
失位失名,亡家亡國。
命繩溘斷,身城倒匐。
業(yè)系其頭,鬼穿其肋。
冰池向踐,火山方冒。
忍痛自知,銜悲誰告。
爾乃刀林擁聳,劍樹嵯峨。
爐飛猛焰,鑊涌驚波。
棱屑鐵網(wǎng),碌?灰河。
頭逢鋸解,骨被磨摩。
舉身星散,合體滂沱。
凡諸苦難,次第經(jīng)過。
一朝鐘此,萬恨如何?
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難尋。
非生非滅,非色非心。
浩如滄海,郁似鄭林。
隨機(jī)即赴,逐感便臨。
內(nèi)宣萬德,外啟八音。
威降醉象,影攝驚禽。
形如滿月,色似融金。
遂令尼犍脫屣,梵志抽簪。
然而出家之為道也,則蕭散優(yōu)游,無欲無求。
不臣天子,不事王侯。
似無瑕之璧,如不系之舟。
聲樂不能動,軒冕不能留。
無為無欲,何懼何憂。
戒忍雙習(xí),禪慧兼修。
天人師范,豪庶依投。
若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則道業(yè)逾高,益之則學(xué)功逾遠(yuǎn)。
故形將俗人而永隔,心與世情而懸反。
所服唯是三衣,所餐未曾載飯。
從師則千里命駕,慕法則六時精懇。
濯慮于八解之池,怡神于七凈之苑。
至如道安、道昱,慧遠(yuǎn)、慧持,赤須法主,青眼律師,宏經(jīng)辨論,講《易》談《詩》,開神悅耳,析滯祛疑,并皆揚(yáng)名后代,擅步當(dāng)時。
或與秦王而共輦,乍將晉帝而同輿。
遂使桓元再拜而弗暇,郗超千斛而不辭。
爾乃行己以正,方享馀慶。
四梵爭邀,六天俱聘。
封畿顯敞,國土華凈。
寶樹瓊枝,金蓮玉柄,風(fēng)含梵響。
泉流雅詠,池皎若銀,地平如鏡。
妙香紛馥,名花交映。
近感樂身,遠(yuǎn)招常命。
若夫六度修成,十地圓明。
靈智既湛,種覺斯盈。
寂寥虛豁,皎潔澄清。
非起非作,無造無營。
法眼不窺其色,天耳不聽其聲。
惡言不能加毀,美譽(yù)無以為榮。
質(zhì)非質(zhì)礙之質(zhì),名非名相之名。
水火沖天而不懼,雷霆震地而不驚。
雙林現(xiàn)滅而不滅,王宮示生而不生。
既窮天下之至妙,誰敢與之抗衡」?
于是前來君子,聞斯語已,合掌曲躬,斂眉彈指,魂飛氣懾,神萎志否,踧躇無顏,逡巡驚起,自陳孤陋,未知臧否。
追用感傷,實(shí)懷慚恥。
今日奉教,敬從一命矣(《廣弘明集》三十七)。
病耳蚊過似走雷,杖行猶怯步難回。
一舠白水牽愁斷,兩束黃香拭淚開。
了悟世緣容直往,徘徊夢影或雙來。
遠(yuǎn)公自看蓮花漏,無復(fù)宗雷過講臺。
⑴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二一一《居士部》
共 150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