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于式枚,字晦若,賀縣人。光緒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禮部主事。官至吏部侍郎。謚文和。維基
于式枚(1856年11月23日—1915年8月5日),字晦若,小名穗生,廣西平樂府賀縣(今賀州)桂嶺人,祖籍四川順慶府營山縣,因父宦粵,僑居廣西。清末政治人物。其父于丹九早逝,師從陳澧。光緒五年(1879年)舉鄉(xiāng)試,次年中進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883年,授兵部主事。于式枚曾任北洋大臣李鴻章幕僚十馀年,奏牘多出其手。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李鴻章赴俄羅斯賀尼古拉二世沙皇加冕,兼訪西歐諸國,奏準于式枚同行。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后授禮部主事,轉員外郎。1901年,授御史,調京畿道,遷給事中。辛丑條約簽訂后,升任五品,充政務處幫提調。1902年正月,充京師大學堂正總辦、譯學館監(jiān)督。1903年,署鴻臚寺少卿。1905年5月,廣東學政朱祖謀因病離職,改任廣東學政。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電請于氏留在廣東,授提學使,于式枚固辭,奉命監(jiān)理廣西鐵路。1907年3月,郵傳部右侍郎吳重熹轉左侍郎,于式枚升任右侍郎。。1907年8月,前往德國,俱充考察憲政大臣.10月24日,回國后受慈禧召見,以為“中國立憲不可急躁冒進,至少應以十年為預備立憲之期”,“必以本國所有者為根據,而采取他國所有以輔益之”,不可“舍本隨人”。此番言論受到時上海輿論界反彈,尤其政聞社陳景仁曾致電彈劾于氏。1908年2月,調任禮部左侍郎,3月,訪問俄國,又轉赴德國拜訪駐德公使孫寶琦。5月,會見德皇威廉二世。于式枚于宣統元年(1909年)六月返國,以疾乞假。張之洞遺疏稱其堪大用。1910年2月,轉吏部侍郎,5月,改學部侍郎,總理禮學館事,9月,兼修訂法律大臣,12月,充國史館副總裁。民國成立后,隱居青島,北洋政府授為參政,堅辭不受。晚年擔任纂修清史稿總閱。民國四年舊歷六月二十五日巳時(1915年8月5日)病逝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