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寶華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杲,住東京法云寺,稱佛照杲禪師。早年游方,謁圓通璣禪師。后依真凈,自稱于哲宗紹圣三年(一○九六)悟得方寸禪。出住歸宗,詔居凈因。為南岳下十三世,寶峰克文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佛照杲禪師。
自妙年游方。
謁圓通璣公。
命首眾秉拂。
機遲而訥。
眾笑之。
有赧色。
次日僧堂點茶。
見茶瓢墮地跳躍。
乃得應(yīng)機三昧。
后依真凈。
因讀祖偈。
豁然大悟。
謂人曰。
我于紹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悟得方寸禪。
出世住歸宗。
尋被詔居凈因。
杲以力參深到。
語不入時。
凡示眾。
嘗舉老僧。
熙寧八年。
文帳在鳳翔府供申。
當(dāng)年崩了華山四十里。
壓倒八十村人家。
汝輩后生。
茄子瓠子。
幾時知得。
或詰曰。
寶華座上。
何一向談?wù)f世諦。
杲曰。
癡人。
佛性豈有二耶。
師在歸宗時。
一夜脩敬罷。
坐僧堂地爐邊。
忽見二僧入堂。
一人龐眉雪頂。
一人少年。
皆豐姿頎然。
師心喜自謂。
我座下有如此僧。
須臾二人出堂。
師怪而尾之。
見入佛殿中。
師亦隨入。
燈影熒煌。
爐中尚有火。
師炷香禮佛。
二僧復(fù)出。
仍襲其后。
至佛殿前。
因失所在。
自念忘卻香匣在殿。
回取之。
見殿門扃鑰。
遂喚直殿行者。
開門入。
時見爐中香煙未散。
匣在寶階上。
莫諭其故。
蓋杲行道精誠。
冥通無礙。
誠有不可思議者。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曇玩(?
~一一五四),俗姓黃,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
妙齡披削,遍參叢席。
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改僧為德士,入頭陁巖食松自處。
后隨圓悟住京師天寧寺。
頓悟,凡有所問,皆對曰“莫理會”,故流輩皆以“莫理會”稱之。
因皇叔齊安郡王之請,開法于平江府西山明因寺。
次遷寶華。
高宗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謝事,居四明雪竇。
二十四年圓寂。
為南岳下十五世,圓悟克勤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三
釋德潤,字香谷,姓俞氏,新添人也。
以明萬歷己未正月二十一日生,生時有僧到門口唱偈云:“元正三七,眉橫鼻直,日月同明,川流不息。
”其父問之,不答而去。
因記之,以占其異。
稍長,習(xí)文藝頗不后人,獨喜近僧侶,譚內(nèi)典,嘗與寶華上人相契,后其父宦滇,隨之任,每嘆世路崎嶇,超然名利。
丁酉,抵騰越,入云峰山,從心安剃度,精勤罔懈。
后謁阿山,示以無蹤跡三字,研窮晨夕,因行頭陀行。
建剎接眾,聚食千指,常坐門外誦咒祈求,香供依蒲連翩而集,眾賴以贍。
經(jīng)行四十馀日,夜聞鐘聲,靜中一驚,汗流浹背,覺無蹤跡三字悠悠窅窅,渾然無間,身心俱空矣。
庚子歲荒,斗米數(shù)金,加以大疫,潤惻然憫之,更募賑饑,率徒掩骼不可億計,郡縣欽崇,為額其寺曰普濟。
由是道風(fēng)遠鬯。
復(fù)叩諸方,親承妙諦,后謁半生老人于昆明五華寺,機緣有契,授以拂偈。
庚子春初,率眾為破老人拈香祝壽,亦正月二十一日,與己生辰月日相同,忽悟前僧遺偈日月同明者,信有因也。
壬子冬,崔方伯之英延主常樂,歲久荒廢,張公國忠、何公拱極感潤精誠,施拾 鉅資,重修殿宇,新建廓廡。
壬戌冬,主昆明勝因。
癸亥九月,鎮(zhèn)安將軍馬公遣使相迓,謂常樂重經(jīng)修飾,大功告成,畢乃愿力,率眾歸來,當(dāng)所欣許。
即翩然還止,然潤已先期走柬,謝諸檀越,及遠近二眾,故復(fù)院一日,即示疾遄化,口吐白氣,悠然而逝,壽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