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戢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山陰公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5 【介紹】: 南朝宋武帝女,封山陰公主,下嫁何戢。
淫亂恣縱,請前廢帝為置面首三十人。
前廢帝即位改封會稽郡長公主,未拜,帝被廢殺,楚玉亦被殺。
顧景秀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宋人。
工畫,以畫侍宋武帝。
武帝賜何戢蟬雀扇,乃其所繪。
陸探微、顧寶先諸大家見之皆嘆其巧絕。
后人以為神韻氣力不及諸大家而用筆精細、賦彩制形能變化古法,自出新意。
何皇后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廬江灊人,名婧英。
郁林王后。
撫軍將軍何戢女。
武帝即位,封郁林王蕭昭業(yè)為南郡王。
武帝永明二年,納為南郡王妃。
郁林王即位,為皇后。
嘗與帝左右楊珉之通。
帝被廢,貶為王妃。
崔慰祖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清河東武城人,字悅宗。
解褐奉朝請。
好學,聚書至萬卷。
為始安王蕭遙光撫軍刑獄,兼記室。
齊明帝建武中,從兄慧景舉之,與劉孝標并為碩學。
沈約、謝朓嘗問地理中不悉者十余事,酬答精悉,一座稱服。
謝朓稱譽為“班、馬復生,無以過此”。
與丹陽丞劉沨素善。
蕭遙光反,慰祖自首,下獄,病卒,時年三十五。
有《海岱志》,半未成。
全齊文·卷二十五
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永明中為奉朝請,歷始安王撫軍,行墨曹參軍,轉刑獄,兼記室。
釋慧超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王姓太原人。
永嘉之亂。
寓居襄陽。
七歲出家。
為檀溪寺慧景弟子。
以眾太喧雜。
乞移禪房。
依止僧崇禪師習定業(yè)。
年十二。
又從同寺僧授學。
通三玄。
齊永明中。
竟陵王請智秀法師。
隨方講授。
士之愿游從者無所限。
超因受業(yè)。
逮秀還都。
居靈根寺。
仍乞具足于法常。
誦戒不盈二日。
聽律未終再席。
皆文融義會。
得其微奧。
普通初。
武帝詔其師總正州之僧事。
以節(jié)儉聞。
及師亡。
依智藏探討經(jīng)論。
藏曰。
此子秀發(fā)。
必成美器。
因是出處與偕。
備談諸部。
至于使之代講。
讓不肯當。
復究毗尼。
慧集嘆曰。
不謂始學已冰寒于水矣。
詔為壽光殿學士。
僧伽婆羅。
譯阿育王經(jīng)于正觀寺。
詔筆受。
性不矜伐。
善論辨。
投機抵郤。
應躡如神。
安成康王蕭雅秀吳平侯蕭炳出之蕃鎮(zhèn)。
俱邀以行。
皆有弘宣之益。
卒年五十二。
寔普通七年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7 【介紹】: 隋唐時僧。東平人,俗姓呂。博學能講。隋時,尚書令楊素重其名,請于東都講揚心論,傾動一方。后召入慧日道場,及登法座,眾又推為玄宰。入唐,居益州福感寺。卒年六十余。有《雜心玄章》、《大乘章抄》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俗姓呂。
河南東平人。
年甫十四。
負帙游彭城諸師間。
討論奧旨。
隋太尉尚書今揚素見而顧。
謂諸公曰。
基法師佛法之寄也。
即請于東都闡揚心論。
大業(yè)初。
著玄章并鈔八卷。
行世。
五年詔。
住慧日道場每義集御駕臨幸。
公卿大夫。
咸在。
諸德推基升座不敢或先。
及中原??蕩。
又鼓錫巴蜀。
敦閱大乘。
遂約攝論著章鈔八卷。
海寓傳襲。
國朝貞觀初。
將修疏。
十年二月終于都城之福感寺。
壽六十馀。
時蜀有慧景寶暹皆宗攝論。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四 義解篇十
釋道基。
俗姓呂氏。
河南東平人也。
素挺生知譽標岐嶷。
年甫十四。
負帙游于彭城。
博聽眾師隨聞成德。
討論奧旨則解悟言前。
披折新寄則思超文外。
故徐許騰其明略。
河海重其義方。
致使儕等高推前修仰止。
隋太尉尚書令楊素。
負材經(jīng)國任總權衡。
嘗奉清猷躬申禮敬。
敘言命理噎嘆而旋。
顧諸宰伯曰。
基法師佛法之后寄也。
自見名僧罕儔其匹。
即請于東都講揚心論。
既夙承風駕體預當衢。
游刃眾部玄機秀舉。
遂能談寫河傾響對雷動。
于時大業(yè)初歲。
隋運會昌。
義學高于風云。
搢紳峙于山岳。
皆擁經(jīng)講肆問道知歸。
踵武相趨遐邇鱗萃。
乃纘雜心玄章并抄八卷。
大小兩帙由來共傳。
成得諸門自昔相導。
皆經(jīng)緯部裂詞飛戾天。
控敘抑揚范超前古。
自爾四海標領盛結慧日道場。
皆望氣相師指途知返。
以基榮冠望表韻逸寰中。
大業(yè)五年敕召來止。
遂即對揚玄論允塞天心。
隋后解統(tǒng)玄儒將觀釋府。
總集義學躬臨論場。
鑾駕徐移。
鳴笳滿于馳道。
御筵暫止。
駐蹕清于教門。
自大法東流。
斯席為壯觀也。
時仗辯之徒。
俱開令譽。
及將登法座各擅英雄。
而解有所歸。
并揖基而為玄宰。
既居眾望經(jīng)綸乃心。
便創(chuàng)舉宏綱次光帝德。
百辟卿士。
咸異向而共嗟焉。
有隋墜歷寇蕩中原。
求禮四夷宣尼有旨。
乃鼓錫南鄭張教西岷。
于是巴蜀奔飛望煙來萃。
莫不廓清游霧。
邪正分焉。
敦閱大乘弘揚攝論。
釐改先轍緝纘亡遺。
道邁往初名高宇內。
以聽徒難襲承業(yè)易迷。
乃又綴大乘章抄八卷。
并詞致清遠風教倫通故覽卷履軾若登龍門焉。
信鴻漸之有日矣。
故貞觀帝里。
宇內知名之僧。
傳寫流輝實為符契。
但以世接無常生涯有寄。
將修論疏。
溘爾而終。
以貞觀十一年二月。
卒于益部福成寺。
春秋六十有馀矣。
時彭門蜀壘復有慧景寶暹者。
并明攝論譽騰京國。
景清慧獨舉詮暢玄津。
文疏抽引亟發(fā)英采。
暹神志包總高岸倫儔。
談論倚伏態(tài)出新異。
數(shù)術方藝無學不長。
自預比肩莫有淪溺。
末年耽滯偏駮遂掩徽猷。
故不為時匠之所班列。
釋道晤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素隱溫州之陶山。不怠進脩。人無知者。既示寂。遺體堅完不壞。其弟子輩。因布漆以奉之如生。后五年。忽舉右手。如說法傳香狀??ひ允侣劇Tt賜紫伽梨。謚實相。至今。郡以雨晹禱。其靈驗尤著。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道晤者。
不知何許人也。
高趣放蕩識量難貲。
末住永嘉陶山側精舍。
則隱居修真誥之所也。
大歷中代宗為陶真君樹此精舍。
晤于此進修靡怠。
人亦傾仰一夕跏趺而卒。
身肉無沮如入三昧。
議不焚葬后五年忽舉右手。
狀若傳香。
州官民庶異之。
以事奏。
敕賜紫袈裟。
謚曰實相大師。
至今塔中州民祈禱幡華填委焉。
系曰。
凡諸入滅舉其指者。
蓋示其得四沙門果之數(shù)也。
昔求那跋摩舉二指而滅。
言已證二果歟。
其次法京垂滅屈三指慧景反握二指。
捋之還屈。
今晤之伸指豈不同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