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宗懔

共 7 首
盈盈河水側(cè),朝朝長嘆息。
不吝漸衰苦,波流詎可測。
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
束衿未解帶,回鑾已沾軾。
不見眼中人,誰堪機上織。
愿逐青鳥去,暫因希羽翼(○《類聚》四?!对娂o(jì)》百十。)
烏賦 北宋 · 吳淑
伊莫黑之孝鳥,實至陽之純精。
既稟受于瑤光,亦合應(yīng)于維星。
鄭人既瞻于楚幕,晉師亦候于齊城。
若乃城上畢逋,府中朝夕。
感陽顏而口傷,為燕丹而頭白。
子推嘗見于蔽煙,王母亦聞于傳食。
至于借樹為詩,集廬作賦,既瞻之于爰止,亦聞之于返哺。
又若夢豐邑而肇漢,入武昌而瑞吳,豕至而飛精滅跡,雀生而有夏為墟。
斷翎用致于馴狎,縮掌自分于丑類。
巢煬帝之帷幄,感文王之孝悌。
應(yīng)讖則群飛集樓,表偽則一足墮地。
又聞射彼日中,愛之屋上,集庭既美于有虞,攫肉更聞于亭長。
皓質(zhì)見范云之對,朱羽聞薛綜之詞。
長生必飼其丹肉,群飛或認(rèn)于旌旗。
宗懔之哭泣,助蕭放之哀悲。
或啄馬申之口,或萃曾子之冠。
王吉射之而必中,裴俠指之而能言。
既為城于田緒之境,亦集戟于仲穎之門。
或銜圭而降社,或集柘而為弓。
帝業(yè)興隆,王屋嘗觀于流火;
皇居壯麗,靈臺亦藉于相風(fēng)。
羽仙星使與太乙,此槎奚取吾弗悉。
退谷荔裳與秋玉,此槎孰真吾未卜。
但記至正以來四百年,甫借輟耕一語傳。
國朝王朱施宋輩,一時競酌登詩筵。
騰虹吸月相后先,巧工重噪梅里邊。
柯庭居士世藏物,古香樓櫝分隸鐫。
汪家此寶不輕付,侍郎去歲梅里旋。
一片槎枒忽飛到,浮空不似玉井蓮。
槎頭老仙顧君笑,袖底海氣吹翩翩。
銀潢屈注來萬里,詞源倒瀉傾百川。
隨君復(fù)上蓬瀛側(cè),吾輩匝坐秋燈圓。
拓銘難罄字滿腹,支機宛見石一卷。
侍郎高齋茅數(shù)椽,張丑之舫米芾船。
晴窗半日剔款識,更作畫幀鋪吟箋。
不知王朱諸公曾否同此樂,那須更擬天歷虞柯篇。
銀河作卮笑乾??,宗懔且莫稽張騫
⑴ 唐人有酒杯名曰銀河,見《乾??子》。
七六生日漫賦八疊〈選一》(一九六四年) 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 林仲姚
七言律詩
廿四番風(fēng)(廿四番風(fēng):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的簡稱。所謂花信風(fēng),就是指某種節(jié)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所以叫信風(fēng)。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zhǔn)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jié)氣中的花信風(fēng),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fēng)候。根據(jù)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說》:始梅花,終棟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氣(八個氣節(jié)),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yīng)一種花信。)正值年,春光浩蕩醉陶然。
杏花紅粉佳音報,竹葉青醇旨味全。
玉宇銀鉤光耀照,珠簾寶國茗珍沿。
頭顱長大清閑誤,欲達(dá)難臻馬腹鞭
⑴ 頭顱長大:指相貌堂堂,性情坦蕩之人。典出《后漢書·賈逵傳》。漢經(jīng)學(xué)家賈逵,身長八尺二寸,人稱賈長頭。
⑵ 馬腹鞭:《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div>
壽劉秘書長先云之母盧太夫人 現(xiàn)當(dāng)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持龔黃名績,以慰親心,子舍善承歡,棠蔭早隨慈蔭遠(yuǎn);
數(shù)荊楚歲時,恰逢春首,辛盤欣介壽,婺星長共壽星明。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劉先云(1910.07.07——2006),湖北省大冶縣人。武昌中華大學(xué)政經(jīng)系畢業(yè)??箲?zhàn)期間,歷任湖北省恩施縣縣長、三民主義青年團(tuán)湖北支團(tuán)干事兼書記、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委員兼副書記長等職。1948年當(dāng)選立法委員。1949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去臺灣后, 1954年6月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長。1958年1月任臺灣當(dāng)局“教育部教育委員會”專任委員,并兼社會教育資料館館長,同年5月任 “教育部社教司”司長。1967年7月任臺北市教育局局長。1969年7月任臺灣“教育部”常務(wù)次長。1970年當(dāng)選為臺灣“中國大陸災(zāi)胞救濟總會”第十四屆常務(wù)理事。1971年兼任 “中華電視臺” 總經(jīng)理。1976年任臺灣 “考試院考選部”政務(wù)次長。1980年任“考試院”秘書長,1984年10月退休。1969年當(dāng)選國民黨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同年11月遞補為中央委員,1976年起當(dāng)選第十一至十五屆中央評議委員。亦曾任《湖北文獻(xiàn)》社發(fā)行人。2006年逝世,享年96歲。
成氏有《劉先云七十雙慶暨金婚紀(jì)念》,劉先云與成氏為同鄉(xiāng)兼同事,有親筆所書《成惕軒先生逝世十周年祭》七律一首,成氏葬禮劉先云為護(hù)旗官,另三位為林金生,孫震,陳治世。成氏去世時,劉先云贈挽額“痛失良朋”。另有文章《敬悼成惕軒先生》。
龔黃:指漢代循吏龔遂黃霸。 出自《宋書·良吏傳》史臣曰:“漢世戶口殷盛,刑務(wù)??闊,……龔黃之化,易以有成。”亦泛指循吏。
子舍:小房;偏室。一說,諸子所居的屋舍。另借指兒子;兒女。宋富弼《韓國華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經(jīng)術(shù)而濟之以嚴(yán)?!?br />棠蔭: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春首:春頭,初春。唐韓愈《為宰相賀雪表》:“去歲冬間,雨雪頗少,今年春首,宿麥未滋?!?br />辛盤:舊時元旦迎春,以蔥、韭、蒜、薤等辛菜作食品,謂之辛盤。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引周處《風(fēng)土記》:“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熏煉形。五辛所以發(fā)五藏之氣。”
婺星:《廣韻·遇韻》星名。即婺女,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三宿婺,婺女,星名。為常用祝女壽詞。
箋:
1.“子舍”“辛盤”,借對巧妙:
2.王闿運賀周母柳氏壽誕:
禮教能令賢子達(dá);
婺光長共望舒圓。
挽戴先生安國 現(xiàn)當(dāng)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尊翁為開國人豪,尚禮獨能承戴德;
茂績念殊方漢使,浮槎曾不讓張騫。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作者原注】安國先生,為考試院故院長戴公季陶之令子。公以革命元勛,佐國父暨先總統(tǒng)創(chuàng)立建國規(guī)制,而于禮為尤兢兢,嘗建問禮亭于試院華林館側(cè),廣征題詠,播諸士林,復(fù)與群彥討論有關(guān)禮制問題,撰有《學(xué)禮錄》一書行世。蓋禮者閑邪定分,為社會之常經(jīng),而啟后承先,又戴氏之家學(xué)也,距今三十八年前,不佞與陳翁天錫、周兄邦道、侍公南京待賢館中,簪筆余閑,偶聞緒論,歷歷有如昨日,茲驚悉其哲嗣謝世,石城待復(fù),寶樹先零,遙睇孝園,倍增凄惘。安國先生夙任空軍要職,年來駐節(jié)西德,致力外交工作,梯航互達(dá),樽俎為勞,故特以博望擬之,并惜其才之未竟云。
時間: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上旬。
戴安國(?——1984),浙江吳興人,于德國完成中學(xué),大學(xué)學(xué)業(yè),通曉德法英三門外語,歸國后任教于同濟大學(xué),后參軍,任二十二兵工廠工程師,交通部民航局首任局長,為我國空軍奠基發(fā)軔有突出貢獻(xiàn),后在臺灣任過“中信局”駐歐代表,曾在空軍服役,以中將銜退役。亦曾任中央電影公司董事長等職,1984年11月11日因胃癌在臺北去世。
尊翁:對人之父的敬稱。
戴德:(生卒年不詳),字延君。春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二十二世孫,西漢時期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家族顯赫。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漢代禮學(xué)家,今文禮學(xué)“大戴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代表作《大戴禮記》。此處切姓。
浮槎曾不讓張騫:博望槎典。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張華《博物志》:漢武帝令張騫窮河源,乘槎經(jīng)月而去,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nèi)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云:‘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yán)君平?!椗u機石與騫而還?!睆堯q曾封博望侯。后因以指張騫乘槎至天宮事。
華林館:1930年成立國民政府考試院,次年在廢址上陸續(xù)建立了明志樓、衡鑒樓、公明堂、寧遠(yuǎn)樓、待賢館、華林館等建筑。
閑邪:防止邪惡。
定分:確定名分。 《荀子·非十二子》:“終日言成文典,及紃(循)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可以經(jīng)國定分?!?br />陳天錫:見【壽聯(lián)58.壽陳先生遲莊琴樓兩昆仲】。
周邦道:見【挽聯(lián)229.挽周邦道先生之妻楊夫人】。
簪筆:古代朝見,插筆于冠,以備記事。
哲嗣:舊稱人之子為哲嗣,即令嗣之意。
石城:石頭城的省稱,指南京。
孝園:戴季陶號孝園居士。
駐節(jié):舊指高級官員駐在外地執(zhí)行公務(wù)。
梯航:梯與船,登山航海之具。也指登山與航海。,也指水陸交通。樽俎:尊俎,酒杯與盛肉之器,皆宴會上用品。后多泛指外交談判為折沖尊俎。 出自《晏子春秋·雜》上:“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芍^折沖矣!”《戰(zhàn)國策·齊》蘇秦說齊閔王曰:“...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間;百尺之沖,折之衽席之上?!?br />博望:指博望侯張騫。
箋:成氏聯(lián)語中,博望侯張騫,浮槎,靈槎常用切受者出使或出國事。
題古宜軒 現(xiàn)當(dāng)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古月窺檐蟾不老;宜春貼柱燕新來。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古宜軒:即古宜軒畫廊,位于臺中市北屯區(qū)水景里東山路一段216之15號。專事字畫買賣與各種裝框及油畫之處理。
宜春貼:舊時立春及春節(jié)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于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br />箋:鶴頂格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