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善學(1307—1370),元末明初江蘇吳縣龜山光福寺僧,字古庭,俗姓馬,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十七歲出家,受《華嚴經(jīng)》于林屋清公,精研賢首疏鈔。學問精深,融貫諸家,是極負盛名的元明兩代華嚴宗高僧。洪武初,因本寺輸賦違期而流徙江西贛州,行至安徽池陽馬當山時病逝。歸葬光福寺,大學士宋濂為之作塔銘。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自號古庭,生吳郡馬氏。初出家大覺寺,主昆山薦福,后居光福。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善學。自號古庭。生儒家馬氏。傳華嚴之教于寶覺法師簡公。凡清涼大疏鈔。及圓覺楞嚴起信諸部。皆能融會甚深微妙之旨。遐邇嗜學之子。斂衽溯瞻。不翅卿云德星。以獲一見為快。雖老師宿學。亦推之為人望。別傳教公。無言宣公。前后主報恩之席。皆欲攝受師為弟子。師笑曰。吾得法于寶覺。忍背之乎。力拒不聽。賦曹溪水四章以見志。尋還東林隱居。掌教者尊師之道。不容肥遁自逸。強主陽山之大慈。師植心平易。不屑沉溺專家。以殊戶異軌。為高理之所在。輒翻然從之。每升堂示眾曰。吾宗法界還源。非徒事于空言。能于禪定而獲證入者。乃為有得耳。既而又曰。吾早通法華。雖累入法華三昧。然長水璿問道于瑯琊覺。又從靈光敏。傳賢首教。露光天臺之人也。古人為法乃爾。吾徒可專守一門乎。君子美其至公無我。一掃近代互相矛盾之陋。皇明龍興。師將大弘賢首之教。以續(xù)物慧命。雖當儉歲。躬分衛(wèi)以食眾。士民踵集。方思有所建置院僧。以官賦違期。當徙虔州。有司知師專任講道。欲與辯析之。師曰。吾為主僧。法當坐。敢累他人耶。遂毅然請行?;蜃寧煘橛亍熢弧K迾I(yè)已定。不可逭也。行抵池陽馬當山。示疾而化。洪武庚戌四月也。春秋六十有四。師形貌尪瘠。退然有不勝衣。戒檢精嚴。護持三業(yè)。唯恐有所染污。獨居屋漏。法衣不離體。三藏諸文。未嘗釋手。雖盎無斗儲。處之裕如。謙恭自牧。豎子來見。亦無墯容。勤于誘掖。有不領解者。方便比喻。至于反覆數(shù)四。必俟其心悟。始罷云。見諸著述者。咸有可觀。法華問答若干篇。法華隨品贊三十篇。辯正教門關鍵錄若干卷。及詩文。并行于世。宋文憲公曰。濂于諸宗之文。頗嘗習讀。每病臺衡賢首二家。不能相通。欲和會而融貫之。恨鮮有可言斯事者。不知世上乃復有師乎。于是。發(fā)不及見之嘆。其為賢者追慕。如此。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善學,字古庭,姓馬氏,吳人也。自幼離俗,往大覺院,初習《華嚴經(jīng)》,能知大義。亭亭物表,如青蓮出水,不染泥滓。元至治癸亥,年十七,始受度為大僧,投華嚴諸師而窮其說,久之未有所入。時寶覺講經(jīng)曹溪,亟往從之,慧解浚發(fā),領悟敏捷,聞響心通,勢如析竹,迎刃而解。寶覺譽之不置,自是名稱勃然興起,老師宿德,推為時望。別傳教在報恩,聘之出典賓客。久之,滸溪之光福偶乏首懺者,古田滋命學司之。又久之,無言宣繼席報恩,復延之上座,分筵說經(jīng),聲采一時,震動江南。行宣政院請開法昆山薦福寺,宣欲攝受為弟子,學芺曰:“吾得法于寶覺,忍背之乎?”賦曹溪水四章,以見志。越二年即棄去,還東林隱居,專修白業(yè),謂同志曰:“吾始習晉水源華嚴懺法,行之已久,及觀天竺慈云式凈土懺儀明白簡要,五晦諸文皆出《華嚴》,吾欲籍是以祈生安養(yǎng)耳?!闭平陶叱缙涞雷u,不容自逸,強主陽山大慈,先聲所被,天人具欽,杖錫初臨,山川改色。明室龍興,庶政改革,滸溪人士,戀慕尤篤。爰具疏幣,雜以香華,請學居之,學亦欲大弘賢首之教,續(xù)佛慧命。雖當儉歲,節(jié)省衣資,以供眾飯。會天復旱,院有觀世音像,素著靈異,郡守率僚屬迎致府廨,乞學作法禜之,甘霖立沛,大雨三日,田野俱渥,歲復大稔,士民知精誠所致,施舍接踵。方思有所建置,昭垂來茲,而院僧以官賦違期,當徙虔州,有司知學專任講席,不親財?,欲為辯釋,學乃自承曰:“吾為主僧,法當坐主者,敢累他人乎!”遂請行?;蜻悠溆兀瑢W謝曰:“宿業(yè)已定,不可逭也。”行抵池陽馬當山,示疾而化,時洪武庚戌四月二十日也,年六十有四。學形貌尪瘠,退然若不勝衣,戒檢精嚴,護持三業(yè),唯恐有所染污。獨居屋漏,法衣不離體,三藏諸文未嘗釋手,雖盎無斗儲,處之裕如,恭謹自牧。豎子請見,亦無惰容,勤于誘掖。有不領解者,多方比喻,反覆數(shù)四,俟其開悟始罷。初傳華嚴于寶覺,簡時,凡清涼《大疏鈔》及《圓覺》、《楞嚴》、《起信》諸部,雖妙義深微,皆能融會。遐邇學子,斂?溯瞻,冀獲聽睹為快。學因造《十玄門賦》以示圓宗大旨,叢林傳誦,謂能發(fā)越賢首諸祖之意?;蛴泻脼榱悾詰^法界性為十界差別事,惟心造為真如之理者,學聞之嘆曰:“真如生滅,倒置錯亂一至于此,是可為大息也?!逼溆诳镄l(wèi)宗乘,唯恐稊稗之混黍苗,固若甚嚴。然其植心平易,不肯沈溺專家,以殊戶異軌為高,理之所在,輒幡然從之。每升堂示眾曰:“吾宗法界還源,非徒事空言,能于禪定而獲證入者,乃為有得耳?!奔榷衷唬骸拔嵩橥ā斗ㄈA》,雖累入法華三昧,然長水璿問道于瑯邪覺,又從靈光敏傳賢首教,靈光,天臺人也。古人為法乃爾,吾徒可拘守一隅乎!君子美其至公無我,一掃近代互相矛盾之陋,故見諸著述,不落偏卑?!庇謬L與同學原澄以一乘同別之義,更質疊難,為《法華問答》若干篇。復因主修法華期懺,撰《法華隨品贊》三十篇,《辯正教門關鍵錄》若干卷,及詩文并行于世。弟子處仁法慧,請于九皋聲、啟宗佑為造行業(yè)記,而乞宋文憲公濂銘其塔,其詞曰:“賢守之學,《雜華》為尊,建立六相,條分十門,固自以為瑣瑣而不可易。至若天臺性善、性惡、三觀、三德之旨,一念三千之文,又曷嘗不引之而示人。況脩門之注釋,乃止觀熏習次第,亦不外之而立言。念古昔之諸祖,皆契經(jīng)之由循,初何心于矛盾,唯欲鑒于群昏?;蛑^無斷伏分齊,而失修證之道,乃后嗣之紛紜。卓哉學師,所見絕倫,剪剔其末枝,融通其本根。談諸法之相即,含性具之緣因。庶幾森萬象于寸心,合千江于一源。觀會通于大府,辟局隘之專門。奈之何,道未克施而遘于邅迍,安養(yǎng)之生固知可以無憾,但學子之亡師,譬猶渡江河而失筏,遵廣陸而折轅。企瞻弗及,郁悒難伸。評群行以成章,命勒之于貞珉?!?/blockquote>
五言律詩
山房獨坐 元末明初 · 善學
五言律詩
山房無一事,西日送殘曛。
飯取胡麻煮,香將柏子焚。
草坡聞牧笛,松塢響樵斤。
怪底窗昏黑,檐前一片云。

宿晚村 元末明初 · 善學
五言律詩
眺望前村近,桑麻路欲迷。
過田衣拂水,緣徑屧沾泥。
遠嶠寒煙合,空林夕照低。
村翁留我宿,也解說禪棲。

遇隱者 元末明初 · 善學
五言律詩
杖策云間去,迢迢入薜蘿。
踐崖登白石,行徑踏青莎。
樹密連居址,橋危隱竹坡。
人煙皆四絕,惟我獨經(jīng)過。

宿荒院 元末明初 · 善學
五言律詩
行歸山院晚,煙火隔人家。
垣倒自來鹿,草深多聚蛇。
空廊無月照,古殿有云遮。
年代尋碑辨,文章半蘚花。

舟泊 其一 元末明初 · 善學
五言律詩
水國微茫處,凝眸景趣多。
天光船底漾,云影棹邊拖。
動我清幽興,聞他欸乃歌。
不知臨去晚,落日蕩狂波。

其二
五言律詩
江靜雨初收,湖光滑似油。
岸如隨棹轉,山欲趁波流。
牽興多浮荇,忘機足野鷗。
夜聞漁父笛,欲破一天秋。

七言律詩
紙帳 元末明初 · 善學
七言律詩
一團虛白墜輕柔,護我禪林分外幽。
身在蕓暉堂上臥,神于銀色界邊游。
素云助暖春常在,霽月凝光夜不收。
好是枕邊蝴蝶繞,梅花有夢到羅浮。

道中望靈峰寄秦上人 元末明初 · 善學
七言律詩
海門煙霧日沈東,曙色濛濛帶雨風。
古寺半空丹壁里,幽林一望畫圖中。
云堆鶴夢松聲細,石近龍泉水眼通。
勝覽江山觀未足,寫生留寄梵王宮。

五言絕句
書木葉寄友 元末明初 · 善學
五言絕句
述我山居事,寫葉頻寄與。
意匪外葉間,情還出葉底。

七言絕句
道人山居 元末明初 · 善學
七言絕句
構屋山居物外禪,繞窗白石與清泉。
年來識破安心法,衲被蒙頭自在眠。

為清道人書閑寂軒 元末明初 · 善學
七言絕句
四檐空碧道人家,一段風光不市嘩。
靜坐蒲團無個事,殘暉倒影入窗紗。

無客軒為獨翁題 元末明初 · 善學
七言絕句
柴爐煨芋平生友,打戶無人到此間。
莫謂老來蕭索甚,清風明月半幽閒。

古風
為道深題墨竹 元末明初 · 善學
誰寫雙筼筜,半晴半帶雨。
干直挺青瑯,葉疏攢翠羽。
清容禪室懸,瘦許山僧侶。
儻遇老香嚴,定將公案舉。

良工善丹青,所得意外意。
紙上移江山,筆端轉天地。
楊柳護煙村,云霞鎖蕭寺。
索我一題詩,對之起幽思。

樂府曲辭
山趣吟 元末明初 · 善學
我趣山幽逸,山幽豈易言。
但容來老衲,未許過高軒。
泉眼山邊活,鳥聲花外喧。
紅塵無路入,風景似桃源。

山宇吟 其一 元末明初 · 善學
庵鎖云巒樹鎖煙,淡濃蒼翠筆難傳。
石邊添個頭陀坐,一幅丹青世外懸。

山云水石道人家,方寸常開不夜花。
風味與人真?zhèn)€異,夜深撥火自烹茶。

掃石跏趺默坐間,春深幽鳥亂啼山。
白云愛我庵前住,與我常年共放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