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九三
共124,分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號森瑯。順德人。明熹宗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選陜西道御史。以疏參東廠魏忠賢,忤旨奪官歸里。乃構堂于粵秀山麓,顏曰“偶然”。毅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召補福建道御史。三年,監(jiān)北京鄉(xiāng)試。旋奉敕按云南,便道歸省,連遭父母之喪,起補廣西參議,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見羅孫耀撰墓志銘、吳元翰撰行狀。清黃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順德縣志》卷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維基
梁元柱(1584年—1631年),字仲玉,號森瑯,廣東廣州府順德縣倫教人。元柱貌殊端秀,聰穎絕倫,稍長有大志,外恂謹而中持剛介,嘗觀競渡溺,族父援就己舍,勖之學。元柱感奮力讀,無寒暑間。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由副榜領鄉(xiāng)薦,天啟二年(1622年)成壬戌科進士。考選庶吉士,四年正月改授陜西道御史,掌陜西道。是時廠監(jiān)魏忠賢結奉圣夫人客氏交煽內外,權勢赫灼,宰執(zhí)皆俯首聽命,廷臣稍有聲者,率羅致而計去其異己。會所識同僚某人愿為介紹以結交魏珰,輒峻拒之,某曰:履虎尾不畏咥人耶?不答,索筆大書二十字示之曰:不憂不懼,君子乃能遁世;患得患失,鄙夫安可事君。某以為不識時務,逡巡去。甫入臺,條上七事,侃侃數(shù)千言皆切中時弊。勛貴子弟得蔭者,輒用郡守、部郎,往往驕侈,不習吏事,疏請改用間散光祿典簿,許以忠倚要路,巧營戶缺,侵剝官物,并論罷之。四年汪文言獄興,忠賢藉以羅織,人人自危。左副都御史楊漣抗疏列二十四大罪,下旨切責。元柱與臺省諍臣合疏繼言,不納。會六月京畿大雨雹,獨上穹蒼告變疏,疏入,魏忠賢深感憤怒,摘疏末數(shù)語指以誹謗,將矯旨置于極刑,有同縣宗人某方黨忠賢,陰為調度,僅擬嚴旨削籍為民,即為介見忠賢者。歸隱五年,筑園城北粵秀山南,浚池得奇石,移古樹為配,謂皆偶得也,署堂曰“偶然”,日與其淵舊鄺露、黎遂球、陳子壯、趙焞夫、梁繼善輩詩酒高會,醉后畫山水人物神鬼,無不精絕,好事者得片楮爭寶焉。獨不喜與當事往還,值上元,露跨馬抵南海令前驅,令怒,將拘辱之,元柱為緩頰不可。崇禎改元,詔戮忠賢尸,復諸臣被冤陷者,元柱以原職召還。二年(1629年)十月,清兵分三道入大安口進龍井馬蘭,軍官周鎮(zhèn)戰(zhàn)沒,張安、王純臣遁,張萬春降,遂圍薊州,破遵化,京師戒嚴。既而大兵將越薊州,拒于袁崇煥,遂破玉田、順義諸縣,向德勝門攻南城。時元柱行抵河間,同召諸臣聞警皆遲疑不敢進,元柱慨然曰:主憂臣辱,此時恨不飛入都門,稽首殿階,以笏書策上前,為國家三百年養(yǎng)士報耳,泄泄留此,意且奚為?聞者咸愧服,悉隨之行,無逗留者。至京,補福建道御史,監(jiān)順天鄉(xiāng)試,出巡清壩,旋按云南。自審理舉劾,以迄清厘錢谷,一矢公平,積弊頓清。差峻,請便道歸省,連丁內外艱,守制六年如一日,設祭田,由始祖而本支而分支,祖廟均焉。初元柱少時,族有忌者辱之不能堪,至貴,詣門謝,置弗校。服闋,崇禎四年八月遷陜西右參議,未赴病卒,年四十八,國朝雍正中祀鄉(xiāng)賢。著有《疏要》四卷、《偶然堂集》四卷。
五言律詩
潞河清泛好,秋色正平分。
水氣依晴幔,村煙綴遠濆。
鵲袍新湛露,驪駕宿屯云。
萬里同留滯,相看拚夕曛。
秋深仍白社,秋思正何如。
涼籟依林薄,清鉦雜梵馀。
劍看霜乍冷,星聚夜分疏。
自覺塵心寂,伊人并起予。
扁舟維酷暑,正喜午陰秾。
頭上催詩雨,尊前落帽風。
君為萬里別,吾意幾人同。
誰道埋輪客,滄江一釣翁。
山村茅屋迥,野雉奠三城。
此地曾傳檄,何人壯請纓。
草肥連幕動,柳細別屯青。
我亦勞于役,臨岐一駐旌。
月色平分夜,清光鎖院秋。
彩毫開象緯,壇幟敞層樓。
霜肅宜鶱鶚,槎虛欲犯牛。
荒煙重搖落,涕泗一凝眸。
帝城春欲暮,送子別南歸。
劍拂雙虹落,鞭侵萬翠圍。
鶯聲遷遠樹,草色戀人衣。
不盡他鄉(xiāng)思,隨君躍馬飛。
觀形飛海檄,共事得盤桓。
月色鳴刀靜,江聲咽夜寒。
烽煙籌里息,虎豹望中看。
何日圖麟閣,應慚獬豸冠。
秋深霜氣迥,乘興過棲公。
般若杯浮白,優(yōu)婆樹綴紅。
孤峰時獨賞,外道自群雄。
共說西來意,誰知色是空。
漢家中壘業(yè),父子世傳經。
掌摘金莖露,光分太乙星。
趨朝衣傍紫,著論汗猶青。
預識論勛日,應卑麟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