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臺詩
謝家樹(?~?),字維城,號蘭?,福建歸化人。清乾隆四年(1739)進士,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由建寧教授調(diào)任臺灣府儒學(xué)教授,后以父憂去。乾隆廿六年(1761)六月再由福州教授復(fù)任,翌年閏五月兼攝臺灣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云:「清代任學(xué)官者,例經(jīng)考試,故多明經(jīng)博雅之儒,其來臺者亦多能詩之士。雅堂雖有輯錄,然尚未備,如府學(xué)教授謝家樹〈清水洋〉……」〖參考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以下自清修臺灣方志所引,及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輯錄謝氏詩作計十二首。(楊永智撰)維基
謝家樹,字維城,號蘭村,福建歸化(今明溪)人,清朝官員。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曾任建寧府儒學(xué)教授。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調(diào)任臺灣府儒學(xué)教授,以丁憂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由福州教授再次調(diào)任,次年(1762年)閏五月兼攝臺灣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主要從事臺灣府境內(nèi)之教育行政部分,受臺灣府儒學(xué)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xué)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五言律詩
鐵砂如鹿耳,有角暗回環(huán)。
捩舵之元入,懸標曲折灣。
掉頭揮扇去,銜尾擺簾還。
天險舟人戒,臺疆第一關(guān)(楊永智編校)。
君見鯤魚否,如何幻作沙。
星精浮落窟,水族聚巖洼。
濊濊罛齊下,團團港半遮。
從來誇海錯,利藪潤千家(楊永智編校)。
牛皮今剝落,尚有赤嵌樓。
狡獪成何用,滄桑不自由。
攔風窩曲室,蔽日冷雕甃。
殘照荒荒意,凄涼動客愁(楊永智編校)。
澎山非一狀,獨立紀金雞。
斗浪沖凹吼,迎潮拍竅啼。
映霞揚彩羽,倒日落丹梯。
看盡重洋客,昂頭欲指迷(楊永智編校)。
潭中天倒掛,況值月新浮。
凈色千尋練,澄痕一片秋。
心空人自朗,影落鳥生愁。
恍惚昆明意,天然現(xiàn)女牛(楊永智編校)。
雁來迷絕塞,雁去晝新關(guān)。
檨雨年年冷,桐煙片片閒。
林藏雞爪嘯,草獵鹿皮斑。
圣化羈縻地,蒼茫四眺間(楊永智編校)。
上沃三春潤,洋寬一望迷。
風馴芳草浪,雨釀落花泥。
司馌童攜筥,忘機鳥集犁。
西成先可慶,不辨地高低(楊永智編校)。
夭矯成旗尾,此山遂得名。
秋高肥走獸,地曠騁番兵。
長鏢誇上殺,勁弩斗先聲。
武事蠻獠曉,知幾戒守營(楊永智編校)。
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山水〉,又載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蔣鏞《澎湖續(xù)編》〈藝文〉、孫爾準《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風俗〉、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陳漢光《臺灣詩錄》。
又見人間大洞庭,羅羅七十二山青。
桶盤妥貼憑誰挈⑴,虎豹猙獰喚欲醒。
怪石鮫紋添禹貢(作者注:「嶼出紋石、花螺?!梗?/span>,花螺貝錦注葩經(jīng)。
黃昏點點歸魚艇,欸乃聲中⑵月滿汀(楊永智編校)。
⑴ 作者注:「嶼似盤、似桶、似禽、似獸,形狀非一。」
⑵ 編者按:「欸乃聲中」,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孫爾準《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作「嘔啞一聲」。
七言絕句
蕩蕩漆城事可嗤,糖糜合筑欲何為。
誰知鹿耳騎鯨客,夢入樓頭月落時(楊永智編校)。
古風
① 此詩收于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又載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除魯志、薛志、陳漢光《臺灣詩
天形如覆釜,兩軸定四方。
北仰南傾瀉,遠睇殊混茫。
入地三十六,未盡渾天量。
聞到小昆崙⑴,北斗失其疆。
大星古無紀,南極現(xiàn)瑩芒。
所以談海外,明晦頗異常。
初三不云⑵朏,昨夜已生光。
因之測日景,加刻夏尤長。
天低與水接,黃壚⑶半相望。
羲和方轉(zhuǎn)馭,金烏早拂桑。
火輪就浣濯,摩蕩添焜煌。
一躍高十丈,中土尚黎蒼。
虎頭迄雞尾,乃入虞淵藏。
羊脾⑷熟未久,恍惚勢欲翔。
炎帝勤屬轄,丙丁戀故鄉(xiāng)。
我來當⑸五月,日愛⑹薰風涼。
官閒無濁熱,署廠⑺納虛旸。
筆硯新位置,書卷啟塵囊。
幾凈⑻挨木凳,窗白倚竹床。
榕午垂正陰,檨舂側(cè)西墻(作者注:「署中有榕檨二大樹?!梗?/span>。
觸處⑼供清吟,茶馀巡空廊。
導(dǎo)意使和緩,練神俾固強。
眷彼草芊芊,帶翠上我堂。
誰家養(yǎng)白鳩,滑滑叫昏黃。
綽有故園趣,以此足相羊。
好景公同人,意切詞乃昌。
莫作尋常題,學(xué)舌賦晚唐(楊永智編校)。
⑴ 編者按:「小昆侖」,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小琉球」。
⑵ 編者按:「云」,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為」。
⑶ 作者注:「地下有山名黃壚,見《淮南子》。」
⑷ 編者按:「脾」,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胛」。
⑸ 編者按:「當」,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作「已」。
⑹ 編者按:「愛」,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作「受」。
⑺ 編者按:「廠」,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作「敞」。
⑻ 編者按:「凈」,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首」。
⑼ 編者按:「觸處」,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作「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