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751七絶 7438五律 3894七律 6672五排 422七排 77 342四言 53六言 127古體 1461樂府 122 2 132 21辭賦 6琴操 3 33其他 171聯(lián) 147
七虞平聲  驅(qū) 區(qū) [鋪蓋] [污穢] ? [俗趨字] [聲相和] ? ? 洿 [同摹] [與趨通] ? [拜也] ? ? ? ? ? ? 峿 ? ? ? ? ? ? ? ? ?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
拼音:wú  韻部:
  • 1.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擴(kuò)展至淮河下游一帶:~鉤(古代吳地出產(chǎn)的一種彎刀,后泛指鋒利的刀劍)。~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dāng)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
  • 2.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學(xué)識(shí)粗淺的人)。
  • 3. 泛指中國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語?!4拢ㄓ饕姷筋愃剖挛锞湍懬雍ε缕饋恚?/li>
  • 4. 姓。
康熙字典

  • 俗吳字。 (虞韻)
  • 吳志·薛綜傳》無口爲(wèi)天,有口爲(wèi)吳?!?a target='_blank'>正字通》此借字形爲(wèi)諧語,非吳字本義?!?a target='_blank'>正韻》吳字註亦作吳,非。
古文:????

  • 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訛胡切,??音吾。 (虞韻)
  • 國名?!?a target='_blank'>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荊蠻,自號(hào)句吳?!对]》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a target='_blank'>前漢·地理志》會(huì)稽郡秦置,高帝六年?duì)?wèi)荊國,十二年,更名吳。
  • 亦縣名?!?a target='_blank'>前漢·地理志》會(huì)稽郡吳縣。
  • 又《說文》郡也?!?a target='_blank'>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huì)稽置?!?a target='_blank'>韻會(huì)》吳郡、吳興、丹陽爲(wèi)三吳。《正字通》水經(jīng)以吳興、吳郡、會(huì)稽爲(wèi)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wèi)三吳,其說不同。又《齊語》西服?沙西吳?!对]》雍州之地。
  • 又天吳,水神也?!豆薄ど胶=?jīng)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jù)兩川,威無不震。
  • 又《說文》姓也?!?a target='_blank'>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 又《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a target='_blank'>詩·周頌》不吳不敖?!秱鳌穮牵溡?。又《魯頌》不吳不揚(yáng)?!墩f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a target='_blank'>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從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huì)》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 (虞韻)
  • 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a target='_blank'>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 又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妒琛氛x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wèi)聲。故以娛爲(wèi)譁也。定本娛作吳。
説文解字  ?? 古文如此。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乃妄人所增。今??正。檢韻會(huì)本正如是。周頌絲衣、魯頌泮水皆曰不吳。傳箋皆云吳、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則大言卽謂譁也。孔沖遠(yuǎn)詩正義作不娛。史記孝武本紀(jì)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吳字之本義也。引伸之爲(wèi)凡大之偁。方言曰。吳、大也。九章。齊吳榜以擊汏。王注。齊舉大櫂。從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從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吳作?。音胡化反。其繆甚矣。古文如此。從口大。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徐鍇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詩》曰:不吳不揚(yáng)。今寫《詩》者改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