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漢鐵路已過花縣丫髻山之大徑橋。未及橋二里許,因路工鑿巖,忽巖際現(xiàn)福祿壽三字,約略可辨,字皆大如斗。此路為吾師南皮相國爭回,此山又為故相國駱文忠公發(fā)祥所始,宜其有此異瑞也。光緒戊申四月二十五日,余與王君息存、盛君芰舲、李君襄文輩,乘火車往觀,驚喜贊嘆,而賦此詩。
丫髻山南大徑橋。
橋南二里松蕭蕭。
金椎鑿山山腹破,擘窠大字明巖腰。
其質(zhì)兼土復(fù)兼石,其色兼黃復(fù)兼赤。
巖高幾丈長幾丈,字高幾尺長幾尺。
我聞麒麟吐出成春秋,龍馬負(fù)出成周易。
或有鸞飄鳳泊世莫窺,或有鳥篆蟲書人不識(shí)。
未若此石奇且辟。
不知?dú)饽秊橥镣聊秊槭呛文?,不知石成為文文成為字是何日?div class="tldvifx" id='poem_sentence_8_1081165_comment'>
倉頡秉筆伏羲畫,魯般操斧巨靈擘。
天人合撰結(jié)構(gòu)成,山澤通靈符瑞出。
前驅(qū)五丁后六甲,左侍長庚右太乙。
西王東王席地坐,南斗北斗倚天立。
白阜初呈軒帝圖,紅崖不數(shù)殷宗筆。
君知此路何人功。
吾師縮地真壺公。
移山填海千晝夜,不然已賣如盧龍。
直鑿五嶺開鴻濛。
欲令四海歌車攻。
靈只闡珍果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感通。
我來停車不畫腹。
福祿壽字皆可讀。
天公有意饜流俗。
使傳萬口昭萬目。
公福即是國之福。
公祿即是國之祿。
公壽即是圣母圣人壽,嵩三呼與華三祝。
二別成三三壺四,三王成四五帝六。
福祿壽照粵鄂湘,三省三星三鼎足。
次山不必銘浯溪。
昌黎不必鐫淮西。
天為公作紀(jì)功碑。
大書深刻何淋漓。
何況此山曾產(chǎn)駱協(xié)揆。
扶輿磅磚鐘毓奇。
其地花縣人南皮。
百年再見中興期。
遠(yuǎn)超故相文忠業(yè),長佐今皇神武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