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夷,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夷齊
第 16 句因包含“周,夷齊,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夷齊
第 17、18 句因包含“首陽,采薇餓死”,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首陽
第 16 句因包含“周,夷齊,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夷齊
第 17、18 句因包含“首陽,采薇餓死”,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首陽
伯夷叔齊贊 明 · 金時習(xí)
出處:梅月堂文集卷之十九
天命武王,剪彼殷商。
縱曰誅罪,實是不祥。
千載之下,口實可傷。
故彼夷齊,觸犯鋒铓。
叩馬以諫,其言孔臧。
業(yè)已定矣,不可中止。
左右欲兵,呂抉義士。
天下宗周,夷齊乃恥。
隱于首陽,采薇餓死。
注:采薇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按:愚謂夷齊之所以言如此者。蓋周武王雖伐罪吊民。其時父喪在殯。尚不葬其尸。而于衰绖之中。以臣伐君。則武王之暴。尤甚于紂。且紂之暴。則身衰老死。尚或可悛。有亡而為后世之懲惡。周武之暴則莫甚于當(dāng)日。而傳臭于萬世者甚大。何以言之。蓋不葬從戎。為后世不孝者之源。以臣弒君。為后世篡位者之本。而其時民心已附。不可遽止。故夷齊之言。至于如此。鄒孟子已揣其為誤。乃曰。以臣伐君。為湯武則可。非湯武則是篡也。可不警哉。嗚呼。漢,魏之季。曹操,司馬炎。蔑視其君。憑陵跋扈。篡成帝業(yè)。易曰。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此之謂也。其權(quán)輿生亂之首。曷勝道哉。夷齊之言。寧不忸怩。問。太公扶義士。漢祖斬丁公。古人創(chuàng)業(yè)圖成之始。逆活順殺。何其事之乖刺耶。曰。其意皆同也。太公之扶夷齊。欲以止后世篡弒之心。而旌義士之節(jié)。漢高之?dāng)?span id="megikmm" class='bold'>丁公。欲以懲后世戰(zhàn)陣無勇而為人臣懷二心者之永鑒。其意趣與時事雖殊。其欲后世為人臣者事君以忠之心。則未嘗異也。譬諸行車。一推一挽。其使臂雖異。皆意在車行而已。想夫是時。殷王暴虐。億萬離心。牧野之戰(zhàn)。前徒倒戈。攻后以北。不戰(zhàn)而已壞。假如接刃相敵。離心之士。豈無有丁公者乎。太公必斬之矣。至于秦末。楚,漢爭鹿。勝者為帝。睢水之戰(zhàn)。主虜將決,于是矣。倘丁公死戰(zhàn)。楚之為帝。未可知矣。而丁公慢主救敵。其懷二心。為如何哉。此漢祖之所以斬丁公而警后世也。且如三老董公。勸漢縞素者。則其近似夷齊之心。而未盡者也。既贊夷齊之事。而意猶未盡。又為之詩。(詩載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