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三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圭
第 14 句因包含“風(fēng)雨,晦”,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風(fēng)雨晦
金紫光祿大夫司農(nóng)卿邵州長史李公墓志銘 中唐 · 權(quán)德輿
四言詩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諱鉊。字某。不書州里。尊宗室也。初景皇之支。啟封于蔡。繼別為宗。厥后多材。皇襲濟北郡公孚。公之曾祖也。隴西郡津容。公之王父也。濟北仕至國子司業(yè)。贈太仆卿。隴西仕至慈衛(wèi)汝邢青五州刺史。終永王傅。以至烈考憺。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尚書倉部員外郎。累贈職方郎中虢州刺史。公即虢州府君之第若干子也。憑是積厚。叢生福祉。少以門子入官。聯(lián)調(diào)兩宮環(huán)列之佐。次補伊闕丞。是歲天寶十四載也。虢州捐館。幽陵兵起。茹毒違難。南浮江淮。既除喪。宣州觀察使鄭炅之表為廣德。時劉展阻命。東方愁擾。閭里制于萑蒲守臣化為寓公而公縣鄙。連亙山洞。盜有陳莊陳五奢者。是焉囊橐。攻剽相因。炅之跳在尋陽。牒書密至。署為上介。俾輯輿師。靖綏攘遏。人用寧舒。后歷揚州太原紀綱掾。府之損益。皆所關(guān)決。執(zhí)法殿中。佐戎北門。會罷使至京師獻狀居最。拜奉天。有命成城績用居多。未踰年。遷侍御史。充宣武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時師帥睢陽及譙進律開府韓厥之任。朝選為難。蓋以彌縫左右。非公莫可最。凡三為尚書郎。四兼御史中丞。以銀印青綬歷官常伯之重。府遷大梁。職尊統(tǒng)師。公皆以師武從之。蓄資力崇威望。宣忠勞以宏班制。居則持重。戰(zhàn)則有功。無細無大??埞\是賴。雖羊舌職聰敏肅給。鐸遏寇之恭敬信強。無以過也。貞元二年真拜右庶子。三年復(fù)以本官御史中丞充入蕃使。尋兼御史大夫。行次回中。察其陰詐。奏疏累陳不可蒞盟之狀。時朝議已行。謀塞不用既而戎人衷甲。急變上聞。乘車東轅。獨以智免。以久次衛(wèi)尉卿。秩至金紫。乃命大司農(nóng)為國之泉首。公修直是視。無所阿附。終用蔽傷。左遷邵州長史。以十三年十一月寢疾。終于所蒞之官舍。春秋若干。惟公開敏毅直。信兼仁勇。有政方略。長于理煩。遠而不泥。文而無害。始以通邑行師。振其名聲交辟元僚。翻飛清朝。腰金鳴玉法象河海。議者謂藩垣京轂。公宜居之。終以當官有守。寧絀不茍。不為利疚于回。郁堙下國。以至大病。斯可嘆已。夫人范陽郡夫人盧氏。某官某之孫。新安丞某之女。華宗淑問光輔閨門。無貽罹。無攸遂。內(nèi)姻外戚。仰其徽風(fēng)。先于公二年而歿。長子元亮。以武略御史中丞。不幸早亡。次子元道。以吏才大理司直監(jiān)察御史。參陳軍事。次曰元規(guī)。進士及第。盩厔縣。次曰元會。前右金吾衛(wèi)兵曹參軍。元。江陵府參軍。元舉。太原府參軍。元衡元弼元輔等。皆干蠱知方。儼然在疚??加?span id="1e1vsk6" class='bold'>象數(shù)。先遠得吉。以十四年月日。奉公夫人之喪。附窆于伊闕縣萬安南原先公兆域。禮也。德輿王父公族之出也。先人于公為中表昆弟。羈貫獲見。殆四十年。元道等泣以墓石見托。雖文之鄙樸。而不敢辭也。銘曰。
抑抑司農(nóng),系于蔡兮。
三圭再踐,直方大兮。
心廣體胖,道將泰兮。
中立不回,官左退兮。
發(fā)書問鵩,禍所會兮。
撰日焞龜,紛祖載兮。
萬安鮮原,風(fēng)雨晦兮。
鏤此貞珉,??之內(nèi)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