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此詩如元公欲刻之此君軒,可聽渠摹本也(原注:元符二年自黔移戎留江安作。榮州嘉祐寺此君軒詩刻又有山谷跋云:余既追韻作此詩寄周彥,周彥鈔本送元師,元師得余手墨,因?yàn)樽鞑?。草書近時(shí)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糾,遂號為草書爾,不知與科斗、篆、隸同法同意,數(shù)百年來,惟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爾。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馀碌碌爾。江安城北灘上作茅亭,尉李相如為余開兩窗,極明暖,故能戲弄筆墨可意。)
此道沈霾多歷年,喜君占斗斸龍泉。
我學(xué)淵明貧至骨,君豈有意師無弦。
瀟灑侯王非爵命,道人胸中有水鏡。
霜鐘堂下明月(山谷集作月明)前,枝枝雪壓如懸磬。
敝帚不掃舍人門,如愿不謁青洪君。
來聽道人寫風(fēng)竹,手弄霜鐘看白云。
平生竊聞公子舊,今日誰舉賈生秀。
未知束帛何當(dāng)來,但有一筇相倚瘦。
欲截老龍吟夜月,無人處為江山說。
中郎解賞柯亭椽,玉局歸時(shí)君為傳。
⑴ 原作非貪,據(jù)山谷集、陳刻本、翁校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