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句因包含“堯,禪,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禪舜
第 13、32、36、77、124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38 句因包含“治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治水
第 115 句因包含“天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人
第 126 句因包含“重華”,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重華
紹興淳熙兩朝內(nèi)禪 南宋 · 曾豐
四言詩 出處:全宋文卷六二九○
紹興三十有二年六月丙子高宗皇帝有詔內(nèi)禪。淳熙十有六年二月壬戌壽皇圣帝有詔內(nèi)禪。百官萬姓驚喜,相與言:以前,禪無聞也。以后五代,間有之。求得其正,則數(shù)千年不一見焉。今兩朝垂三十年,內(nèi)禪至再。以父子繼體之親,為超世之舉,實社稷無疆之休,中外莫大之慶。臣惟堯八十九歲禪于舜,高宗之禪與堯等,而蚤于堯三十三歲。舜九十六歲禪于禹,壽皇之禪與舜等,而蚤于舜亦三十三歲。舜之禪視堯后七歲壽皇之禪視高宗后七歲猗歟都哉,亙千萬世,莫之及矣!父堯而子舜,其位俱禪,一可頌也。其禪俱蚤,二可頌也。蚤于,俱三十三歲,三可頌也。先后七歲四可頌也。禪于賢而已兩朝俱得圣子而禪之,五可頌也。臣誠歡誠抃,頓首頓首,敬為頌。其詞曰:
維堯則天,與天同大。
俯視九州,細于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邁。
維舜則堯,與堯同高。
俯視四海,細于一毫。
挈以畀禹,熙然自陶。
之禪,允矣嘉躅。
若稽厥齡,或髦攸趣。
洪惟高宗,才五十六。
遽行堯事,有斷于獨。
洪惟壽皇,才六十三。
遽行舜事以上三句原缺,據(jù)明本四庫本補),不謀于僉。
未倦于勤,先養(yǎng)其恬。
功成身退,道與天參。
圣人視天,遞退遞進。
進退俱休,之運。
于赫兩朝,德宏業(yè)峻。
銖較寸量,寧啻。
堯七十六,治水云初。
咨岳試鯀,不遑寧居
高宗時則,斯慶壽馀。
久與道息,心實若虛。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
咨岳相禹,不遑寧止。
壽皇時則,斯巽位已。
新與道休,心豁若洗。
凡退政幾,等與明本、四庫本作謂)大徽。
退之蚤,彼退之遲。
遲容可及,蚤孰踰斯。
傳國璽,等謂大美。
彼傳之賢,此傳之子。
賢容可求,子孰獲只。
傳子若賢,一出于天。
天固與子,尤人所便。
便而遂者,榮具慶全。
退蚤若遲,一關(guān)于數(shù)。
數(shù)固與蚤,尤人所慕。
慕而得之,榮全慶具。
蚤于,三十三年。
獨不一后,獨不一先。
兩朝吻合,時乃自然。
舜后于堯,七歲而禪。
胡為爾稽,匪有攸戀。
欲與堯,匹休齊善。
壽皇禪意,蓋與舜俱。
所后七年,匪跡是拘。
不期而同自然之符。
高宗禪時,久旸忽雨。
雨應(yīng)云何,恩洽以溥。
壽皇禪時,久雨忽旸。
旸應(yīng)云何,德輝以光。
得天之應(yīng),誕彰孔盛。
新皇丕承,合為三圣
用牲于廟,靡靈弗歆。
式昭新皇,上合天心。
決政于堂,靡懷弗暢。
式昭新皇,下符人望。
天人同歸,欲逃莫從。
雖父傳子,亶為至公。
漢唐豈無,揖遜之主。
非出本心,未為盛舉
三圣君,真禹。
三圣一家,累洽重華
前未之有,后無以加。
小臣獻頌,大而非夸。
按:《緣督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