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居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居諸
在堂即事 其一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六言詩 押魚韻
在堂中,春夏秋冬,為候不一,俱有清景,旦昏晝夜。為因不一,遞出靜供,風月雨云。為象不一,各極幽致,寤寐食息。為情不一,齊歸澹懷,以至聚散喧寂。所遇所見不一,總無俗韻而已。因得免俗二十首。
丘壑方求位置,煙霞遂結居諸。
莫云此日關閉,茅徑今朝手鋤(末二句,康熙本作“孤懷一往何極,萬象齊歸太虛”。)。
按:以上小序,康熙本作“堂何以稱宛在?在水中央,故在之。凡地,皆水中爾。遠而八纮在大瀛之中,九州在四裨之中;近而我粵在南溟之中,我郡在鱷溪之中,我邑在二水之中。地有遠近,皆在水中爾。詩人之言在水,則不然。流洄從人從而溯之,在水矣。在水曷為?言宛在。在,定辭也。宛,婉也。在乎此,在乎彼,婉婉水中爾。余構堂水中,非從人也,自從而已。自從者,亡一彼一此在乎水中,猶未忘乎水中,故宛之。堂成辛未之秋,詩乃成于壬申之秋,不備四時之氣,不可以耳在而目在也。詩,心聲也。耳目未在,可言心乎?心不在焉可言宛在之詩乎?今之人或有從予者,覽予詩,俄而可以見其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