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謂貪愛、瞋恚、愚癡三種心態(tài)上的缺點。南朝梁。蕭衍游鐘山大愛敬寺〉:「二苦常追隨,三毒自燒然?!?/div>
分類:佛教三毒
《漢語大詞典》:三火
(1).三堆火。 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師》:“三火起明,兩滅其光。高位疾顛,驕恣誅傷。”
(2).燃燒三日夜的爐火。 宋 蘇軾 《次韻子由寄題孔平仲草庵》:“羨君美玉經(jīng)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 王文誥 輯注引《淮南子》:“ 鐘山 之玉,灼以爐炭,三日三夜色澤不變,得天地之精也?!?br />(3).三度被焚燒。 宋 蘇軾 《月華寺》詩:“ 月華 三火豈天意,至今茇舍依榛菅?!?br />(4).即三毒。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道釋·經(jīng):“貪火既爾,嗔癡亦然。三火熾盛,由我為本。欲滅三火,當(dāng)斷我本?!?/div>
《國語辭典》:愚癡  拼音:yú chī
愚笨癡蠢。如:「他看似愚癡,其實才智過人?!?/div>
《國語辭典》:毒氣(毒氣)  拼音:dú qì
一種武器。用放射器依風(fēng)力吹送到敵方的有毒氣體,或以毒瓦斯彈投送到敵方,而直接或間接殺傷敵人。
《漢語大詞典》:三垢
佛教語。即三毒。《大莊嚴(yán)經(jīng)·兜率天宮品》:“三垢憍慢盡,語業(yè)無諸過?!?/div>
三毒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三根:一、貪毒,引取之心,名為貪。以迷心對于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為瞋。以迷心對于一切違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癡毒,迷闇之心名為癡。心性闇鈍,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無明。此有二種,癡毒獨起,名為獨頭無明。與貪毒共起,名為相應(yīng)無明。貪毒等,必與癡毒相應(yīng)而起也。智度論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貪欲,違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結(jié)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故是名為癡,三毒為一切煩惱根本?!勾蟪肆x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攝三界一切煩惱,一切煩惱能害眾生,其猶毒蛇,亦如毒龍,是故喻龍名為毒?!怪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怪嵌日撌旁唬骸敢磺腥鐭o常,為三衰三毒火所燒。」涅槃經(jīng)曰:「毒中之毒無過三毒。」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貪、瞋、癡。貪是貪愛五欲,瞋是瞋恚無忍,癡是愚癡無明,因貪瞋癡能毒害人們的身命與慧命,故名三毒。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對于種種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貪 對于順境,所感樂受,而起貪欲之想,是謂之貪,貪者染著為性。
二、瞋 對于違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謂之瞋,瞋者憎恚為性。
三、癡 對于違順諸境,苦樂諸受,而起與道理相違愚癡之想,是謂之癡,癡者迷暗為性。
此三謂之毒者,毒以沉毒為義,從喻得名。如毒蛇毒藥,觸必傷人,服必傷命。此三亦爾,能害眾生,壞其善心,故名為毒也。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謂貪瞋癡皆能破壞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貪毒〕,引取之心,名之為貪。若以迷心對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是名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為瞋。若以迷心對一切違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癡毒〕,迷惑之心,名之為癡。若于一切事理之法無所明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是名癡毒。
三毒尸利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諸法無行經(jīng)下,文殊師利,說不動相之法門已,空中有萬天子贊言:「世尊!文殊師利名為無礙尸利,文殊師利名為不二尸利?!沟?。文殊語天子曰:「止!止!諸天子!汝等勿取相分別,我不見諸法是上是中是下。(中略)我是貪欲尸利、瞋恚尸利、愚癡尸利,是故我名文殊師利?!故钦f為天臺所立性惡之深義者。
除三毒修三學(xué)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前言世間,乃有三毒,茲明出世。須明三學(xué),蓋智者知一切業(yè)苦,成于三毒。為除業(yè)苦,當(dāng)除三毒。對治三毒,故修三學(xué)。所謂三學(xué)者:
一、戒 戒,禁戒也,能防禁身口意所作惡業(yè)者。
二、定 定,禪定也,能使靜慮澄思者。
三、慧 慧,智慧也,觀察真理而斷妄惑者。
成貪者欲,戒則不欲,不欲則不貪。成瞋者動,定則不動,不動則不瞋。成癡者愚,慧則不愚,不愚則不癡。
三毒(二)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由有我故,生一切煩惱。一切煩惱,總說不外三毒。言三毒者,謂貪瞋癡。前文已敘,茲不重述。
三途對三毒
【三藏法數(shù)】
(出慈悲水懺)
〔一、火途對瞋忿〕,火途即地獄道也。謂其處受苦眾生,常為鑊湯爐炭等熱苦所逼,故四解脫經(jīng)稱為火途。蓋由眾生無慈悲心,常懷瞋忿,致感斯報。故云火途對瞋忿。
〔二、刀途對慳貪〕,刀途即餓鬼道也。謂其處受苦眾生常受刀杖驅(qū)逼等苦,故四解脫經(jīng)稱為刀途,蓋由眾生無惠施心,常懷慳貪,致感斯報。故云刀途對慳貪。
〔三、血途對愚癡〕,血途即畜生道也。謂其處受苦眾生,強者伏弱,互相吞啖,飲血食肉。故四解脫經(jīng)稱為血途,蓋因眾生無智慧心,愚癡不了,致感斯報。故云血途對愚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