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57,分164頁顯示  上一頁  83  84  85  86  87  89  90  91  92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他利利他深義
外道問圣大乘法無我義經(jīng)
字相字義
字義
安樂行義
因緣釋義
名別義通
名義
名義不離
名義集
各據(jù)一義
決定義經(jīng)
行愿勝義菩提心
序三義
序四義
他利利他深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凈土論有「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沟日Z,曇鸞于論注釋之曰:「然覈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他利之與利他,談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眾生而言,宜言他利。」蓋不言自利他利,而言自利利他者,他利以眾生得利益為主題,施利者之力難顯,言利他,則表利眾生之意,而顯與力者。佛建大愿,自成佛而利益眾生者,不可不謂為自利利他之意也。
外道問圣大乘法無我義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宋法天譯。因外道之問而說一切法如夢如幻之義。
字相字義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凡解真言分字相字義二段,以初釋字相后解字義為法。字相之釋,通于顯教,字義之釋,為密教特有之深義,例如釋阿字為無,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釋訶字是因緣之義,是字相也,如釋阿為本不生之義,訶為因不可得之義,是字義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義。故無論如何之字,入之于阿字門,釋為「何何不可得?!箘t為字義釋。此字義釋,契當(dāng)于三論之無方釋,天臺之觀心釋也。字母釋曰:「世人但知彼字相,雖日用而未曾解其義。如來說彼實義,若隨字相而用之,則世間之文字也。若解實義,則出世陀羅尼文字也?!埂居帧棵芙萄灾?。不知阿字,伊字等文字之義理,字與義各別,謂之字相,字與義相應(yīng),謂之字義。即就字言之,如字乃作業(yè)之意,為字義,諦觀字為作業(yè)不可得,到達(dá)宇宙之真義,謂之字義。吽字義曰:「一切世間知如是字相,未曾解字義,是故為生死之人。如來知如實實義,所以號大覺?!勾擞兴闹刂x:一重,字相者字之形狀,字義者字之意味。此為有文無義,有文有義,即知字之形知字為作業(yè)也。二重,固執(zhí)字為作業(yè),乃字相,詮為作業(yè)可得,乃字義。三重,字雖詮為作業(yè)不可得,然有能詮之體與所詮之理,是為字相,觀能詮所詮一致不二,乃為字義。四重,能所雖一致,然有相分齊者,為字相,字義者萬法歷然,聲字即顯實相之實義,指法爾無作之境界。
字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大日經(jīng)疏四曰:「真言中有字義,有句義?!?/div>
安樂行義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書名。法華經(jīng)安樂行義之略。一卷。南岳大師著。
因緣釋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論宗四種釋義之一。(參見:四釋)附錄三論四釋項。
名別義通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天臺之目。借別教之法門而明通教之義也。如于菩薩位之十地,分配見思二惑之?dāng)嗷?,或分配二乘之果,總之名為別教,而義為通教也。止觀六曰:「別名名通家共位者,舊云三地斷見,或言四地斷見,或言六地斷思盡,或言七地斷思盡。(中略)今言經(jīng)借別義顯通耳。」從華天一乘家之宗義言之,剛法相三論之宗義為天臺通教之分際也。然其所明之行位,取別教所屬之五十二,故自臺家見之,則總為名別義通也。
名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名者體上之名稱,義者體上之義理。如言諸行無常,諸行為名,無常為義。又呼召之名目,謂之名,為名所顯之法體謂之義,依此義則名義者,與所謂名體或名法同。然就其名與義言之,有名即于義者,有不即者,名即于義,如呼火而出熱,諸佛之名號及陀羅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義,如火之名無熱之用,世間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論二十五曰:「問曰:義之與名為合耶為離耶?若合名,說火時應(yīng)燒口。若離,說火時水應(yīng)來。答曰:亦不合,亦不離。古人假為立名,以名諸法。后人因此名字識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拐卣撛唬骸该麩o得物之功,物無當(dāng)名之實?!?br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戒壇 又曰戒場,授戒之戒場也。梵名曼陀羅,譯作壇,名曰戒壇,為授受戒之道場,亦曰戒場。
戒師 又謂之戒和尚,即授戒師也。
律師 善解戒律者,稱曰律師。
戒牒 受戒之證書,名曰戒牒。
戒臘 受戒之年數(shù),謂之戒臘。比丘之坐次,依戒臘之多少而定。
齋月 年三齋月,一月、五月、九月。
齋日 月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或二十八、二十九)。
名義不離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世間一切之事法,雖皆名義乖離,而諸佛菩薩之名號及陀羅尼等,則皆名義不離。又謂之名體不二。如阿彌陀佛,以阿彌陀為名,以光明為義,為體為法,此名與義,相即不二,故稱阿彌陀之名即已攝取光明矣。往生論注下曰:「問曰:名為法指,如指指月。若稱佛名號便得滿愿者,指月之指應(yīng)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稱佛名號亦何能滿愿耶?答曰: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異法。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梵咒音辭等是也。如禁腫辭云:日出東方乍赤乍黃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關(guān)日出而腫得差。(中略)有名異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苟ㄉ莆覀魍ㄓ浫唬骸腹庵c名即是名義,名義具足,有不舍益?!?/div>
名義集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翻譯名義集之略稱。
各據(jù)一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各據(jù)一門而立義也。俱舍光記一之馀曰:「各據(jù)一義,并不相違?!?/div>
決定義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決定義經(jīng),一卷,宋法賢譯。說五蘊,五取蘊,十八界,十二處,乃至三十七品等之諸法。
行愿勝義菩提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龍樹之菩提心論分別菩提心之相為行愿,勝義,三摩地三種。第一起利益一切眾生而使成佛之愿謂之行愿菩提心。論曰:「行愿者,謂修習(xí)之人,常懷如是心:我當(dāng)利益安樂無馀有情界,觀十方含識,猶如己身?!?/div>
序三義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經(jīng)釋家科分序為三種。法華文句一上曰:「序者訓(xùn)庠序,謂階位賓主回答悉庠序也。經(jīng)家從義,謂次由述也。如是等五事冠于經(jīng)首,次序也。放光六瑞起發(fā)之由,由序也?;卮疳屢?,正說弄引,敘述也。具此三義故稱為序?!官Y持記上一之一曰:「序有三訓(xùn),隨義以釋。爾雅云:東西墻謂之序,如世墻序在堂奧之外,即喻序文冠一鈔之表,此端序義也。二序即訓(xùn)敘,謂撰述始終,十門例括。三行條流,使一部文義歷然不混,此即次序義也。三訓(xùn)緒者,如繰繭得緒則馀絲可理,學(xué)者觀序則諸編可求,此謂由序義也?!?/div>
序四義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華義疏一曰:「序者漸也,假時托處,動地雨花,為正說由漸,故名為序也。又序者次也,初明緣起后辯正經(jīng),蓋是義之次第也。又序者謂祥序也,經(jīng)首列事,祥序可觀之也。又序者舒也,欲顯事我舒廣故云序也?!?/div>